網絡媒體《愛瞞日報》在臉書貼出告示,指將自10月20日凌晨零時起停止運作。
長者公寓座落於黑沙環新填海區P地段,建有兩幢37層高大樓,提供1,815個開放式單位。
居於唐樓長者缺生活配套,上落樓梯是一大難事, 長者多不敢出門。
長者公寓設有6,000平方米平台花園,能滿足長者社交需要。
興建長者公寓應對人口老齡化,改善長者的生活。
《公共資本企業法律制度》今(20)日起公開諮詢,至12月18日,為期60天。諮詢文本建議為解決現時公共資本企業監督權分散,權限不清,以及監督標準不統一的問題,應設立一個專責的主管部門,統一負責執行《公共資本企業法律制度》的規定,尤其是直接代表澳門特區及澳門特區其他公法人行使作為出資人的權利,具體的監督應集中「管資本」的事宜上,避免過度介入企業的經營自主權。 【本報記者梁佩茵、陳嘉俊報道】 公共資產監督規劃辦公室《公共資本企業法律制度》公開諮詢記者招待會昨(19)日舉行。諮詢文本分為四章,包括公共資本企業法律制度的目的及原則、公共資本企業的監督、公共資本企業的機關權限、機關成員的選任及企業績效評核制度。 公資企業22間 資產規模涉530億元 公共資產監督規劃辦公室主任陳海帆介紹稱,現有公共資本企業共有 22間,至去年(2020年)這些公共資本企業資產總規模約 530億元。政府希望法律制定後,可以令公共資本企業經營決策程序科學化、規範化,確保決策前,以及決策後的執行過程始終處於受出資人的監督,確保公帑的合理使用,以及公共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諮詢文本同時建議引入實現公共利益原則、效益原則、公平公正原則、市場化運營原則及公開透明原則,作為公共資本企業在經營及運作過程中所依循的方向。 主管部門監督資本管理 文本建議設立一個專責的主管部門,統一負責執行《公共資本企業法律制度》的規定,具體的監督應集中「管資本」的事宜上,避免過度介入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具體監督職責包括保障公共出資權益,避免公共資產發生不當流失;督促公共資本企業建立及完善內部運作及監管制度及推動其業務優化;通過各種方法取得公共資本企業運作相關的文件及資料;就有關公共資本企業的事項向行政長官提供意見。 此外,又建議引入執業會計師審計,以及資料公開的外部監督機制。 半數以上董監事須由特首委任 諮詢文本又建議在現行商法典基礎上,清晰及強化公共資本企業的股東會、董事會及監事會的權限。同時規範公共資本企業行政管理機關及監事會成員的選任條件,具體亦會因應出資比例,作差別性規範。例如特區政府若持有超過50%的財務出資,該公共資本企業的董事及監事會成員半數以上但不超過三分之二的成員或獨立監事由行政長官委任或指定。 公資企業須接受評核 文本亦建議構建公共資本企業績效評核制度,建議由主管部門負責制定企業運營績效評核制度,並由其代表出資人擔任負責評核的主體。而評核結果將影響機關成員的續任及薪酬。評核要素包括須守法合規運作、經營具社會效益及履行社會責任等。 公共資產監督規劃辦公室將於諮詢期內舉辦兩場公眾諮詢會及三場專場諮詢會,有意出席的市民需於10月20日早上9時起登入公監辦公室網頁進行登記。除出席諮詢會外,市民亦可在諮詢期透過網上填寫意見,欲了解更多可瀏覽相關網頁www.gpsap.gov.mo 。
《公共資本企業法律制度》諮詢文本建議設立專責的主管部門,統一負責執行法律規定。公共資產監督規劃辦公室主任陳海帆指,相信不會在現有部門基礎上再建立一個新的專責主管部門,至於由哪個部門負責,需待法律公布實施後再作決定,可能會由公監辦或其他部門負責。同時指該法律制度爭取明年(2022 年)首季呈上行政會討論。 陳海帆稱,目前各地對公共資本企業的監管大致分三種模式,內地採用的統一監管、德國採用的分散監管和葡萄牙採用的混合監管模式,政府經研究認為採用統一專責部門監管模式,可以避免碎片化,有關制度能適用在所有相關企業上,加上澳門地方細,公共資本企業不多,若分開多個部門監管,會產生不少問題。 被問到該法律是否為了令公資企業的運作「政府部門化」?陳海帆直言剛好相反,她認為該法律釐清公共資本企業的自主權及責任,令公共資本企業在制度下可放手經營。 諮詢文本建議,新建立的主管部門具體的監督應集中「管資本」的事宜上。陳海帆稱,相關主管部門主要視乎企業的運作宗旨和目標有否實現,以及預算與原先計劃是否相符等情況作評估,以確保公帑合理使用,具體營運方式則交由企業選擇。 公共資產監督規劃辦公室主任陳海帆表示,政府經研究後決定採用統一專責部門監管模式。 (梁佩茵攝)
《公共資本企業法律制度》昨(10月19日)日起至12月18日開展為期60日的公開諮詢,法案希望能解決現時公共資本企業監督權分散、權限不一、標準不統一等各種問題。事實上,對公共資本企業的規管,一直是本屆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而有關法律的提出,將為本澳構建公共資本監督的基本架構。 立法會議員林宇滔認為,諮詢文本的方向令人滿意,但擔憂由統一專責部門監管各個不同企業,恐會有些困難,他亦希望有關部門能進一步說明主管部門的操作細節,讓公眾知悉。【本報記者梁雄業、陳嘉俊報道】 對公共資產的監督一直是本屆政府的重點工作,行政長官賀一誠曾指出,在他任職立法會主席時,已經發現有關公共資本企業投資的問題,公資企業中有正式成立的企業,但亦有子公司及「孫」公司,甚至會有第四層公司的存在,故希望定立法律制度作出監管。 賀一誠在2019年12月20日上任時就即時作出行政命令,成立「公共資產監督規劃辦公室」,並在同日接受傳媒提問時指出,公共資本公司是政府龐大的資訊投放,一定要做好監管工作,並指出當時政府欠缺法律制度監管公共資本公司,故要成立機構並盡快立相應法例。如今法案終於出台,是否符合社會期待? 林宇滔:單一部門監管是否有效? 立法會議員林宇滔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他整體對於諮詢文本的方向感到滿意,其中提到引入實現公共利益原則、效益原則、公平公正原則、市場化運營原則及公開透明原則,以及清晰及強化公共資本企業的股東會、董事會及監事會的權限,都是社會普遍認同的訴求,能夠令投放出去的資源使用合理。 另外諮詢文本建議包括設立專責的主管部門,統一負責執行法律規定。林宇滔對此則帶點保留,指根據往績,政府部門行政能力較為一般,難以用一個部門由上而下掌控所有公共資本企業;其次公共資本企業的類別非常廣泛,上至澳廣視電視台下至屠場都有,一個主管部門難以擁有足夠知識作出有效管理。 他期望有關當局進一步說明主管部門的操作細節,以及詳細解釋為何選用內地採用的統一監管,而不採納德國採用的分散監管或葡萄牙採用的混合監管模式,讓公眾釋疑。 去年公布對外公布資料指引 行政長官在去年(2020年)就公共資本企業作出批示,發出《公共資本企業對外公布資料指引》,明確規定公共資本企業每年均要提交財務報表、年度營運報告及倘有的核數師或監事會或獨任監事的意見書。「指引」亦規定了如果得財貨及勞務金額超過澳門元450萬元,或工程項目金額超過澳門元1,500萬元,公布採購項目內容摘要、倘有的開啟報價結果及判給結果。 公共資產監督規劃辦公室現時主任為前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直屬行政長官,主要職能是分析、研究本澳公共資本企業以及有行政及財政自治權的基金的運作及管理模式,確保有效運作及完善管理的政策與法規。
明年度《施政報告》即將公布,行政長官賀一誠昨(19)日在政府總部會見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有禮等領導層一行,就特區政府制定《2022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聽取意見及建議,並就疫情防控、支援措施,以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等議題交換意見。 馬有禮在會上表示,今年兩波新冠疫情對澳門經濟造成打擊,特區政府及時推出了八項措施支援及扶助中小企,保持僱員就業和社會穩定。 中總對此非常支持。 就澳門特區發展和政府2022年度施政報告,中總提出八項意見和建議,包括:一、推動商界齊心做好粵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大文章;二、精準扶持措施,助渡疫境,保就業;三、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四、支持會展業發展,助力經濟適度多元;五、加強培養各類型人才,解決澳門持續發展瓶頸;六、因勢利導推進《工會法》立法工作;七、助力國家「碳中和、碳中和」戰略,走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八、善用財政儲備做好抗疫措施,優化行政改革提升管治能力。 理事長高開賢、副會長崔世昌,以及多名副理事長也分別就深合區發展及其協調聯繫機制、珠澳疫情聯防聯控工作、現代金融業、大健康產業、建築業、公共行政改革、人才培養和引進、支援跨境學童、產官學合作、培育青少年航天科技興趣等議題提出了建議和意見。 特首:政策須有客觀數據支持 賀一誠感謝中總對特區政府提出意見和建議,並表示會認真研究,作為明年政府施政工作的參考。他表示,特區政府推出政策必須依靠客觀數據作為支撐。根據數據科學評估後,現時推出八項措施,針對性援助受影響企業和照顧低收入人士,並在謹慎及善用財政資源的前提下,為中小企提供支援,穩定了社會信心。 面對目前困境,賀一誠希望大家同舟共濟,共度時艱。希望努力提升疫苗接種率,構建防疫屏障,為加快澳門經濟復甦共同努力。 賀一誠又指出,深合區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創造條件,現階段須紮實打好前期基礎,確保後續事項能暢順落實。與此同時,特區政府會持續推進新城填海區、經濟房屋、長者公寓和橫琴「新街坊」等項目的建設,期望既能推動就業,也能鼓勵工程界學習行業創新技術。政府也將有序地推動大健康產業,按部就班地為金融業發展做好基礎工作。 李偉農:《工會法》完成後將公開諮詢 一同出席會見的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受疫情影響而暫停的修改《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法律制度》公開諮詢活動會盡快恢復。對於《工會法》的立法,他表示,法案完成後將作公開諮詢,相信勞資雙方透過協商,會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促成立法。 出席會面的還包括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局長張作文;澳門中華總商會監事長李光,副理事長崔煜林、林金城、崔世平、余健楚、黃國勝、劉藝良、馬志毅、何佩芬、何富強、徐達明、蕭志偉、莫志偉、葉兆佳,以及副秘書長梁慶華等。
行政長官賀一誠前(18)日在政府總部會見民眾建澳聯盟主席施家倫等領導層一行,就制定2022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聽取意見和建議,並就疫情防控、社會民生等議題交換意見。 施家倫表示,過去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球局勢發生很大變化,澳門作為一個外向型的微型經濟體,經濟發展面臨很大的挑戰。 在行政長官的領導下,各級官員及公務員夜以繼日地工作,全力應對疫情,在全體市民的支持下,本澳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理想成績。 施家倫代表民眾建澳聯盟向政府提交七點施政建議,包括:對標國家標準,建立免疫屏障;抓緊發展機遇,推動經濟多元;關注民眾需求,落實民生政策;完善基建設施,共建宜居城市;鼓勵綠色出行,完善配套設施;改革公共行政,落實官員問責;以及落實智慧政務,建設智慧城市等。 他補充說,現階段重中之重的工作是要提高新冠疫苗的接種率,爭取內地旅客來澳以刺激經濟復蘇。根據該會9月份進行的一項對明年施政期望的問卷調查,在回收的4,380份有效問卷當中,受訪者要求延續現金分享,支持設立全民基金及全民醫保,並且關注社會保障、公屋建設、防疫舉措、抗疫援助及就業支援等議題,經梳理後將向行政長官提交相關建議書。 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副主席宋碧琪等先後發言,分別就完善疫情應變機制、推動經濟多元發展、穩定社會民生、推動公共行政改革、完善人才培訓機制、處理塞渠漏水等議題表達意見。 賀一誠感謝民眾建澳聯盟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特區政府將會認真研究,作為明年度相關範疇施政工作的參考。就有關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行政長官回應時指出,深合區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為澳門居民,尤其是年青人提供一個就業、創業和生活的新空間,《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29條條文已有表述。今年9月17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正式掛牌,粵澳雙方會務實推進相關工作。 行政長官賀一誠會見民眾建澳聯盟一行,就制定2022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聽取意見和建議。(新聞局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