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議員促請珠澳兩地政府深化琴澳合作,為市民提供便利的就業和執業條件。
澳門熱愛體育運動的青少年大有人在,有議員促請當局協助澳門運動員圓奧運夢。
有議員指「一戶通」存在功能缺失和使用不便問題,促請政府優化系統。
湖南張家界天門山景區,是暑假期間的熱門旅遊景點。成都通報三名確診者曾與大連的無症狀感染者在同一時間段共處天門山景區。
旅遊業界對珠海防疫機制有信心,對暑假及十一黃金周的來澳旅客量有信心。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 今年6月貨物出口總值為11.9 億元(澳門元,下同),按年上升。再出口(10.2 億元)升幅為69.3%,當中手錶、鑽石及鑽石首飾分別增加1.7倍和1.4倍;本地產品出口(1.7億元)亦上升28.8%,其中銅及其製品增加96.7%。貨物進口總值按年上升2.0 倍至億元,其中手提電話、黃金製首飾、手錶、美容化妝及護膚品分別增加18.5 倍、15.8倍、8.2 倍和3.6 倍,娛樂場用製品則減少45.1%。6 月的貨物貿易逆差為139.1 億元。 今年第二季的出口(32.4億元) 及進口(443.6億元)貨值按年分別上升64.4%及, 貨物貿易逆差為億元。 今年上半年總出口貨值為67.1億元, 按年上升34.8%; 再出口(57.9 億元)及本地產品出口(9.2億元)分別增加35.4%和。總進口貨值為739.7 億元, 上升1.5倍。上半年的貨物貿易逆差為672.6億元,較去年同期(243.9 億元)增加428.8 億元。 出口葡語系國家按年減六成按出口目的地統計,上半年輸往中國內地貨值(9.6億元)按年上升20.7%,其中泛珠三角九省(8.9億元)增加20.6%,出口至香港(47.6 億元)與美國(3.2 億元)分別上升及47.9%,而出口至歐洲聯盟(9,539 萬元)則下跌2.1%。輸往「一帶一路」國家(1.7億元) 與葡語系國家(351萬元)的貨值下跌0.4%和。紡織品及成衣出口下跌14.3% 至6.7億元,非紡織品則增加43.9% 至60.4 億元。 建築材料進口按年升九成按貨物原產地統計,今年上半年產自中國內地(248.2億元)及歐洲聯盟(230.4億元)的進口貨值按年分別上升1.3倍和2.0倍,產自「一帶一路」國家(122.9億元)的上升1.2倍,產自葡語系國家(3.3億元)的則下跌3.0%。按貨物來源地統計,從香港進口的貨值(634.4億元) 上升1.9倍,來自中國內地(79.8億元)的亦上升41.0%,其中泛珠三角九省(77.7億元)增加。消費品進口上升1.7 倍至523.0 億元,其中美容化妝及護膚品(110.7億元)、手錶(65.0億元)、手袋及銀包(54.7億元)、黃金製首飾(52.3 億元)分別增加3.6 倍、3.7 倍、2.8倍和4.3 倍。手提電話(102.0 億元)進口的貨值上升8.4倍,燃料及潤滑油(28.0億元)和建築材料(15.5億元)亦錄得9.6%及90.4%的升幅。 今年上半年對外商品貿易總額共806.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43.4億元上升1.3倍。
由澳門大灣區工商同心會主辦,澳門緬甸商會、澳門緬甸友好協會協辦,『一帶一路與大灣區企業家培訓-澳門站』講解會,前(27)日晚假澳門帝濠酒店21樓會議室舉行,,主辦單位希望透過講解會,助業界掌握一帶一路的政策、商機、形勢,及澳門發展前景與橫琴的未來,從中尋找短期及長期的方案,在逆境之下靈活應變,轉危為機。 澳門大灣區工商同心會籌備委員會主席、澳門緬甸商會會長、澳門投資者學會會長黃德來表務示,行政長官賀一誠日前透露,有關《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方案》很快會有好消息,特區政府將會加大發展有助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尤其是以中醫藥研發製造為切入點的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旅體育等產業發展,不斷增添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動力。特別在中醫藥產業方面,推動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進一步強化平台功能和優勢,爭取更多中醫藥產品在澳門註冊,在澳門及橫琴加工生產,並先在大灣區再逐步擴大到其他地區銷售。 黃德來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帶一路」與中國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灣區內構建「 雙區」建設、「雙城」聯動,澳門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珠海聯動、橫琴借助澳門的平台,大力開發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旅體育等產業發展,預期疫情對本地經濟活動影響將持續一段時間,未來環球經濟格局更可能出現變化,各國貨幣寬鬆政策,在當前環境下,鑑於政府已經提供大規模的貨幣政策支持,預期固定資產將有出色表現,投資組合多元化,可分散投資風險。 大灣區企業家培訓講解會助業界掌握形勢尋商機。(主辦方提供圖片)
立法議員施家倫日前聯同民众建澳聯盟副理事長歐陽廣球、常務理事陳茵茵及義工走訪營地街、關前街一帶,就疫情影響下,實地了解該區中小企商戶的經營情況,並收集他們的意見與訴求。 新冠疫情持續逾一年,以旅遊業為核心的多個行業受到前所未有衝擊,去年澳門GDP 收縮56.3%,遊客量下跌85%。在走訪營地街市周邊一帶,不少商戶大嘆現時生意難做,生活艱難,營商環境欠佳等問題,當中有商戶反映,攤檔旁邊走道上泊滿電單車,導致他們送貨進出困難,行人路過也不方便,冀改善當區環境。 施家倫了解附近環境後指出,該區區內橫街窄巷多,但電單車合法泊位相當少,不少到旁邊街市買餸的居民或者其他送貨工人等,無奈只能將電單車泊在街市四周( 攤檔旁邊走道上),不單遭「抄牌」,亦同時影響到附近攤檔做生意。他建議當局認真研究,積極尋找適合地方以合理規劃當區停車泊位,提供適當配套設施,長遠優化創造良好營商及社區環境。 期間,不少售賣成衣、雜貨的小販反映,現時很多居民都習慣網購,對他們生意造成很大影響,再加上疫情因素,經營更是難上加難,希望政府推出相應援助措施。施家倫細心聆聽他們的訴求,他表示,隨著網絡技術成熟,電子商務發展愈來愈普及,而傳統的成衣攤檔或會逐漸式微,且這些小商戶大多上了年紀,再加上現時就業環境欠佳,他們也很難重投就業市場,建議政府逐漸轉變小販攤檔的功能,並協助攤檔小販轉型,或讓他們可以經營其它商業類別,尋找新出路。 隨後,一行人走訪關前正街,街上客流量劇減,許多店舖結業,其中有在營業的小商戶更是慨嘆,「自己都養不起了,更別說是要請人了」。施家倫表示,疫情之下,本澳經濟仍復蘇無期,中小微企面臨收入減少、成本增加、營商環境惡劣等困境,而一些傳統小商戶也是舉步維艱。政府應續推有效、直接的經濟援助,以援助中小微企度過難關。施家倫建議設立「中小企抗風險基金」,以增強企業抵抗未知風險能力,為中小微企提供補償性援助及助傳統中小企業轉型。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一年多以來,口罩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澳門特區政府自2020年1月23日起推出「保障口罩供應澳門居民計劃」,至今已推出31輪,據衛生局數字,至今共售出逾兩億個口罩。人們使用口罩,通常每日用一個,用後即棄,口罩丟棄問題已成國際關注,本澳亦難置身事外,有必要就口罩處理訂立政策。 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表示,政府可通過商業機構等收集一袋使用過的口罩,再定期送到衛生中心,收集過後再一次過送往澳門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處理;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認為可在三色垃圾筒旁增設有消毒功能的口罩收集箱,並送往澳門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處理。 【本報記者梁雄業報道】 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目前本澳並沒有任何方法處理使用過的口罩,初時有關部門認為疫情只是暫時性,沒有特別訂立回收口罩法律,然而疫情橫跨遠超想像,澳門至今已用去兩億多個口罩,目前的確有必要就丟棄口罩處理訂立政策。 陳俊明:衛生中心可收集口罩處理陳俊明表示,其實目前本澳醫護人員使用過的口罩都有機制處理,會被視為危險品,會先包好再送到位於氹仔島北安填海工業區信安馬路的澳門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垃圾焚化中心旁邊)處理。然而,一般市民並不能將口罩等廢物送到該處理站,只好自行丟棄到普通垃圾筒。陳俊明認為政府應在原有機制上多想一步,將口罩收集處理,例如可通過商業機構等收集一袋使用過的口罩,再定期送到衛生中心,再一次過送往澳門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處理,便可即時減低口罩丟棄問題。 何偉添:可設口罩回收箱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受訪時則表示,口罩丟棄問題在國際上都有討論,不少國家都曾嘗試使用各種方法處理,但挑戰仍艱巨。他解釋,口罩主要材料為不織布、過濾層、塑膠等有防水效果的材料及金屬條。部分地區會使用堆填方式處理口罩,然而塑膠降解需要約500年;堆填區口罩被吹到海裡亦會造成海洋污染,海洋生物誤食會造成死亡。目前本澳市民丟棄口罩都是當普通垃圾焚化處理,但燃燒塑膠等物料亦會釋放有害物質,加上口罩數量之多,對環境的焚害可想而知。何添建議政府可在收集口罩時多著墨,在三色垃圾筒旁增設有消毒功能的口罩收集箱,收集後送往澳門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處理,便可望解決當下問題,同時政府可配合宣傳,向市民宣導有效處理口罩是環保重要一步,只有市民主動配合才可降低廢物堆積。 協調中心:將口罩棄於有蓋垃圾筒便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早前介紹口罩使用後的處理方式,若為高風險人士,如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觸者等,在醫院內會將用完的口罩丟棄在裝有黃色垃圾袋的垃圾筒內,這視為具傳染性的醫療廢棄物,因此會作後續的嚴格處理,以免污染環境。至於中風險人士(有一般不適情況),應先將用完的口罩裝入袋內,再丟棄到垃圾筒。而一般人使用過的口罩則丟棄於有蓋垃圾筒內。 環保局:口罩一般送往焚化爐處理環境保護局則建議市民應按照市政和衛生部門的指引,將口罩棄置於垃圾收集設施,勿隨處棄置;而清潔專營有限公司會將之收集並運往澳門垃圾焚化中心作高溫焚化處理,焚燒的溫度必須保持850攝氏度以上,足以殺滅病毒,亦可有效減少排放氣體中的污染物 (如二噁英),並會確保焚化中心尾氣達標排放。同時,清潔專營公司之專用車輛亦會到醫院的垃圾房收集醫療廢物,並送往澳門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作焚化處理。另外,環境保護局表示沒有統計每日收集或處理口罩的數量,而考慮到衛生安全問題,故不會將口罩回收再造。 每全球每月用量1,290億個根據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調查,目前全球每月使用約1,290億個拋棄式口罩,這種口罩由聚丙烯材料、鬆緊帶和金屬製成,用後通常丟入垃圾桶交由掩埋或焚化,但也可能亂丟污染街道、河川和海洋,進而傷害野生動物。 據外媒報道,研究人員和企業正在尋找方法來好好利用使用過的口罩。例如澳洲研究人員正想辦法把口罩製成鋪路材料,美國則有人將回收的口罩做成長凳,法國也有企業將口罩再生製成汽車踏墊。但這類開創事業距離能夠獲利仍然遙遠。
河南省遭遇極端強度洪澇災害,鄭州等城市受到巨大影響,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澳門福建體育總會全體會員心繫祖國受災同胞,以「澳門福建體育總會」名義,透過澳門中聯辦向河南災區捐款五十萬港元,將該會會員的愛心傳遞給災區人民,支援河南抗洪救災。 福建體育總會會長嚴耀庭表示,河南災情時刻牽動著澳門同胞的心,會員十分關注災情及受災同胞的安危,感同身受,得悉災情後該會緊急發起募捐,籌集五十萬港元善款,支援河南救災及災後復原工作,期望解災區同胞燃眉之急,衷心祝福受災同胞堅強面對困難,早日擺脫困境,恢復正常生活。 澳門福建體育總會捐款助豫抗災。(澳門福建體育總會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