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橫琴延伸線今年3月中動工,政府表示有信心可如期在四年內完成;並表示輕軌東線工程今年公開招標,氹仔至媽閣、石排灣路線建設今年開展;按政府建設計劃,未來三、四年將陸續有新增輕軌路線,立法會議員李靜儀提出書面質詢,指政府需盡快交代各項輕軌工程預算和日後營運效益、費用等問題,亦應就輕軌的整體營運事宜及早未雨綢繆。 立法會議員李靜儀在書面質詢中指出,2018年政府由於本澳欠缺營運輕軌的相關人才,以58.8億元將輕軌氹仔段的營運、維修等服務外判給港鐵,為期80個月,根據政府提供的資料,按照計劃,港鐵服務合同完結時,約95%崗位會由本澳居民擔任,政府資料顯示,2020年10月,港鐵(澳門)620名現職員工中514人為本地員工、106名為非本地員工;當中,營運、管理及維修等專業技術範疇核心工作主要仍由非本地人員擔任。 現時港鐵合同期已過近半;未來多條新路線亦需要有合資格的團隊營運,政府應有培養本地人接手輕軌營運的明確目標,尤其是一些核心技術的專業人員,必須有明確的培養規劃,確保合同到期時可以掌握所需的專業技術,建立好本地的輕軌營運團隊。更重要的是,政府須及早對輕軌未來的整體營運安排做好準備,除培養好本地團隊外,亦應及早就合同的判給做好預案,以免合同到期臨時短期續約、延續不平等合同條款等問題再度發生。 立法會議員李靜儀建議政府培養本地人才,負責輕軌營運管理。 (議員辦事處提供圖片)
新落成的望廈社屋入伙後被指有清潔問題,單位內廁所疑有淤塞、排水口附近有煙頭等。樓宇檢測課程導師陳桂舜回應表示,目前本澳沒有明文規定交樓的清潔標準,故社屋、私樓都有機會出現相關狀況,一般只有去到甲級樓才會「包清潔」,做到一塵不染,不然一般普通樓宇由交樓到收樓,經過一段時間都有機會出現灰塵。 【本報記者梁雄業報道】 近日有民眾向媒體爆料,上月底剛落成的望廈社屋望德樓,近日陸續安排合資格家團入伙,然而有入伙居民發現,期盼已久的新家園與媒體報道的示範單位有些「不一樣」,有民眾投訴,新單位內滿布砂石、灰塵,門縫也都是煙頭,廁所污漬斑斑,清潔方面難以忍受。 傳媒報道,這種情況每個單位不同,有的單位情況較好,有的較「倒楣」的單位,可能就要花費時間精力來清潔一番。有意見認為,雖然能申請道已屬幸運,但不少申請社屋的人士不是老人家就是身有殘疾,政府在這一方面或許應該更「貼心一點」。 收樓時可拍照記錄單位情況 本報記者昨日訪問樓宇檢測課程導師陳桂舜,他建議住戶收樓時可用相機紀錄單位的情況,住戶進單位後應先把所有燈開着,留意牆壁有否出現裂痕、帶定插蘇試試電源是否流通、窗邊有否出現裂痕等,如有問題記得留低紀錄以便跟進。 馬桶投入廁紙測試能否沖走 其中有住戶重點提到排水問題, 陳桂舜指住戶可帶定廁紙,入伙時將廁紙投入廁所,再按沖水掣嘗試能否沖走;洗手盆可以先用手按住排水口再注水,之後鬆開手試試能否一口氣排走注水;露台位置亦要檢查排水口,先將水注滿地台,再看看排水狀況是否正常。 陳桂舜指出社屋對口長者等弱勢社群,廁所淤塞等都難以即時自行處理,他認為房屋局可多做一步,在交樓時清楚向住戶交代執漏程序,以及哪一部分的清潔問題可向房屋局求助,明確雙方權益便可減低事件影響。
粵港澳電子體育協會與CSI 集團代表日前拜訪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雙方就澳門智慧體育發展策略及中小學生身心健康議題進行探討。 粵港澳電子體育協會會長鄭曉松稱,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會影響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進而影響心理健康,對學生身心發展有著至關重要作用。 協會響應國家對青少年體質、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視,冀望將「智慧體育+ 心理健康檢測」項目引入澳門教育界,從而促進學生的素質水平提升及促進全民健身以及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積極的發展。 粵港澳電子體育協會理事長吳紀儒在會上就騰訊悅動圈項目運用AI 科技在體育+ 心理的應用以及AI 體育生態對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作用提出建議,旨在如何利用AI 科技解決學生身理健康問題。 例如心理健康問題的檢測,傳統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個人觀察、自我報告指示性變化,以及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觀察。AI 檢測可以快速發現相關症狀,並作為早期檢測機制。 本次協會也是基於期望推動校園體育健康發展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大方向,提出可以運用物聯網、大數據處理技術、雲計算技術及先進AI 識別技術,搭建出以教青局、學校、家長、教師和學生五位元一體式的教育資訊化網路健康平台,透過此平台加強家長和學校之間的校內校外協作,從學生的身體健康到心理健康,得到全面提升,亦為教育局提供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系統的解決方案。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學生綜合發展處處長蔡敏芝就推動“ 智慧體育+ 心理健康檢測”項目與粵港澳電子體育協會代表交換意見,並表示教青局一直關注學生的體育鍛煉和心理健康,從不同渠道開展相關計劃,提供多方面的支援。
本地藝團石頭公社一向積極拉近社區和藝術關係,由2019年起便聯合本地院舍和團體,搜集多位「照顧者」動人故事,再以演出方式回贈一個人生故事給受訪者和家人。計劃和演出得到幾個社區團體愛戴和支持,今年,《照顧者》進入第二階段,以「一人一故事」形式於7至8月及11至12月演出,活動免費。 陪伴是最美詩句 第一場《照顧者》在本月中於凱泉灣明愛泉仁樂家庭服務中心舉行,五位演員模仿不同身份的照顧者(老婆婆面對患有認知障礙的丈夫、在家清潔而沒有時間跟同學結伴的中學生等))面對的壓力,場景催淚,卻充滿正能量。 演出過後,資深演員戴碧筠邀請觀眾分享自己作為照顧者的故事,包括照顧年邁家婆和母親及獨居老人照顧朋友的故事,而每則故事之後,當中四位演員以「即興」的「一人一故事劇場」方式,透過其深厚的肢體語言,回送一個演出給說故事的人,同時希望大家都能聽見說不出的愛與痛。 愛與痛的出口 計劃領航員為石頭公社團員、澳門註冊心理治療師林詠欣,她分享:「我們希望以『照顧者』的角度去重新訴說這些關切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漫漫人生中,我們總會擔任一次『照顧者』,當中要承擔情緒和壓力,要需要一個出口。」 石頭公社《照顧者》社區故事,演出再度引起迴響。(石頭公社提供圖片)
鼠年、牛年生肖鈔,及早前已發行的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鈔的兌換寬限期,將於本周五(30日)結束。澳門金融管理局呼籲已完成網上登記但尚未辦理兌換人士,請於寬限期屆滿前到所選定的銀行網點進行兌換。 若有任何疑問, 請致電金管局專線2856 5071 查詢,或瀏覽金管局網頁(https://w w w . a m c m . g o v . m o / s t a t i c / banknotes/terms_zh.html)了解詳情。
受國內最近出台的義務教育「雙減」政策影響,繼在美上市教育板塊遭遇重創之後,昨日A股、港股同樣哀鴻遍野、一片慘淡。 A股方面多隻教育股直接跌停,跌幅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而港股上市的教育股跌幅更甚,思考樂教育跌超四成,新東方線上跌超三成,直接拖累港股大跌逾1,100點,引爆一場小股災。 據「雙減」政策要求,國內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至初中)學生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而且相關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至於義務教育階段之外,即學前和高中階段的教育培訓機構同樣受到嚴格管控。 從資本化的角度看,「雙減」政策對教育培訓機構的上市融資,或對上市教育機構的投資等進行了明確的限制,這就導致傳統的依靠資本優勢進行補貼搶佔市場,進而謀求退出的資本運作模式,難以在教育培訓行業複製。從企業經營角度看,政策對於教育培訓行業的授課時長等進行了更加嚴格的規定,大型連鎖式教育培訓機構將受到更多監管關注,對其實際經營的影響將更大。綜上所述,教育培訓資本化受阻,上市公司面臨巨大衝擊。 有財經人士分析,近期教育股在各個股市的暴跌,已導致教育培訓行業的總市值縮水超億元人民幣。更有評論認為,相比目前的股價和市場規模,教育培訓行業的市場規模將繼續走低,曾經幾千億的市場將不復存在,能佔到原來的十分之一都是高估。 不少上市教育培訓機構日前發出通告,強調政策並未對公司業務帶來嚴重影響,又表示公司業務將轉型至符合規定的教育培訓項目,例如成人深造課程等。不過從今日A股、港股的表現來看,所謂的業務轉型並未能消除投資者的疑慮,畢竟一窩蜂的轉型,並不能解決大多數培訓機構的遠慮和近憂,能否轉型成功需要時間察,因此,有意「趁低」入市的投資者需謹慎評估。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國內高考「指揮棒」的存在,會使得對校外學科類培訓的需求繼續存在。參考日韓經驗,預計未來教育培訓行業將呈現碎片化、分散化的特點,其模式化或與20年前類似,雖然仍有培訓輔導機構存在,但不會產生「全民補習」的攀比風氣,有助降低社會教育成本。
警方偵破一宗拾遺不報案件,拘捕一男子,揭發嫌犯為非法入境者,留澳已四年,他租賃一個新口岸的單位用作非法旅館,以分租床位方式牟利;並在單位內查獲另一名逾期逗留人士。 【本報記者陳宇東報道】 案中事主為一名內地姓李女子,30多歲;逾期居留男子姓段,38歲。嫌犯姓陳,內地人,男性,40 多歲。 案情指,於本月20日晚上9時許,在新口岸某店舖李姓事主向警方求助、報失物件,她聲稱於同日傍晚7時許在便利店遺下一個手袋,損失總值約港幣元。警方經翻查天眼後鎖定嫌犯身分(陳某),並發現他是住在新口岸某大廈單位內,隨後警方上門搜索,期間截獲陳某,他承認是非法入境者,且亦承認因一時貪念而犯案;警方並將其帶返警局作進一步調查。 被禁入本澳四年警方經調查後,發現陳某曾於2018年已被當局列為禁止入境本澳四年人士,且警方同時在上述單位內又發現另一逾期逗留人士(段某)。陳某承認於2019年透過一名男子以港幣20,000元經灣仔海邊偷渡來澳,抵澳後經一名內地男子介紹又以港幣10,000元月租租住上述單位,其後再以分租方式以日租200元一個床位予段某及另一內地女子。警方又補充,有關單位及後經旅遊局定性為非法旅館,單位內有三房一廳,數年來陳某聲稱以分租單位維生。 警方表示,嫌犯陳某被控以「拾遺不報」罪、「非法入境」和收留罪;而段某則被控以「逾期逗留」罪,二人已被移交檢察院處理。
拱北海關所屬閘口海關近日在拱北口岸查獲100枚甲蟲標本,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細尤犀金龜」。拱北海關提醒,攜帶或郵寄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進出境,必須經國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審批許可、持有瀕管部門出具的證明以及相關國家或地區官方出具的檢疫證書,並主動向海關申報,未取得證明文件的禁止攜帶或郵寄進境。 拱北海關昨(26)日通報稱,本月8日下午6時許,旅客劉某經拱北口岸旅檢大廳海關「無申報通道」入境。現場關員將其截查,從其攜帶的行李中查獲封裝完好的甲蟲標本合計110枚,背甲呈黃褐色或黑色,頭上還有黑色彎曲犄角,造型猶如犀牛。由於該旅客無法出具相關證明,海關依法暫扣涉案標本並送相關部門鑑定。 7月19日,經拱北海關技術中心鑑定,上述背甲呈黑色的甲蟲標本為「高卡薩斯南洋大兜」共計十枚,其餘100枚甲蟲標本均為「細尤犀金龜」,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是數量較少的珍稀昆蟲,分布於西雙版納、瀾滄、高黎貢山等地,被列入了《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三有名錄」)。
【本報記者陳宇東】一名任職調酒師的本澳男子涉嫌在停牌期間駕駛,被警方查車時揭發事件;且經調查發現原來嫌犯曾有醉駕前科。 案中男嫌犯姓施,25歲,澳門居民,職業為一名調酒師。被控以「禁止駕駛期間駕駛」罪及「加重違令」罪,並移送檢察院處理。 案情指,於本月22日下午二時左右,治安警於氹仔廣東大馬路執行截查車輛行動期間截查到施某所駕駛的輕型汽車,受檢查期間他未能出示任何駕駛執照及車保等文件;其後警方發現施某正處於禁止駕駛狀態,並將其帶返警局作進一步調查。 警方指,經調查發現,施某於今年3月因醉酒駕駛和遺棄受害人,被初級法院判處一年六個月的禁止駕駛措施,現正處於禁止駕駛狀態,他亦承認有關的指控。而是次有關的犯罪行為,經法院判決,施某被判四個月徒刑,暫緩執行三年,同時吊銷駕駛執照。 治安警揭發一名本地調酒師,在禁駕期間駕駛被移送法辦。 (陳宇東攝)
澳門海關持續打擊水客活動,透過偵破水客活動個案,深入跟進及調查貨物進口途徑及付貨人等資料,針對貨物源頭進行監察和部署,截斷水客活動的貨物供應鏈。海關於上周六(24日)對內港碼頭多間貨運公司進口貨物進行嚴格檢查,查獲瞞報及偽報貨物16,000多件,估值約450萬澳門元,海關依法對七名涉案人士進行調查及起訴。 海關稱,是透過風險管理系統預警布控及情報分析,鎖定調查目標並開展行動部署,從源頭堵截水客活動貨源。海關先後對內港碼頭四間貨運公司進口的貨物進行嚴格檢查,發現多批瞞報及偽報貨物合共16,000多件,種類包括藥物、保健品、動物毛皮、舊電腦及電腦配件等,估值約450萬澳門元。 經調查,涉案動物毛皮為人工養殖,不涉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物品,相信上述物品透過水客運往內地。 上述案件共有一名公司負責人、兩名貨車司機及四名貨主共七人涉案,四男三女包括澳門、內地及香港居民,年齡為29至48歲。海關根據《對外貿易法》之相關規定作出起訴,一經處罰,最高可被科處十萬澳門元罰款,而被查獲的貨物亦會宣告歸澳門特別行政區所有。 海關表不將持續透過源頭嚴查、截擊物流鏈、深化執法合作等方式,多管齊下,預防及遏止不法販運活動,堵截瞞報、漏報、偽報之貨物流入澳門。海關呼籲,進行對外貿易活動時應如實申報貨物內容,切勿違反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