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僱較2019年減少逾2.5萬人

第13輪「帶津培訓」周四啟動

隨著本澳疫情緩解,勞工事務局即時重啟並加緊推進各項就業轉介及配對工作,其中重點為建築業求職者進行職業配對,10月19日重啟各項配對活動後,首周透過恆常就業支援服務已聯絡853名求職者,出席面試有201人,62人成功獲聘,建築業方面聯絡了124名求職者,出席面試有59人,成功獲聘34人。 年首10個月(截至10月22日),恆常就業支援服務方面,經勞工局轉介並有出席面試累計有8,324人,當中1,983人成功獲聘,涉及行業主要包括建築業919人、保安及清潔服務業261人、零售業164人、飲食業161人、工商服務業148人,佔83%。 為協助居民盡快就業或轉業,勞工局由2020年9月起持續每月至少舉辦三場行業專場配對會,涉及行業包括飲食業、酒店業、零售業、保安及物業管理業。 本年1月至10月22日,已舉辦28場不同行業及職業的專場配對會,涉及行業包括保安及物業管理業、飲食業、零售業、酒店業等,經聯絡求職者後出席面試有704人,共383人成功獲企業聘請,當中零售業138人、保安及物業管理業103人、飲食業83人、酒店業49人等。 因應澳門就業市場的人資需求,本年勞工局先後與六間休閒企業合辦14場大型招聘會,勞工局共轉介2,797名求職者並由企業聯絡面試,按企業提供的面試結果,成功獲聘有440人。 與去年底比較外僱減少25,120人 另外,截至今年9月底,外地僱員人數有名,與2019年年底比較,外地僱員人數減少25,120名,主要涉及的行業有:酒店及飲食業減少11,992人、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減少人、批發及零售業減少2,514人、運輸通訊及倉儲業減少1,557人等。 最新一輪(第十三輪)帶津培訓計劃將於本月4日至10日及15日至19日再次接受報名。(勞工局提供圖片)

01/11/2021
16737

明年度《施政報告》16日發表

料聚焦經濟復蘇民生等議題

經過連日會見本澳各界人士及社會團體,聽取對下年度施政意見及建議後,行政長官賀一誠將於本月16日下午3時在立法會發表《2022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並於同日下午5時在政府總部舉行記者會,就施政報告內容回答記者提問。行政長官於翌日(17日)下午3時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回應議員關於2022年度施政報告的提問。這將是賀一誠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外界預料重點仍將聚焦經濟復蘇、疫情防控及民生議題。 行政長官11月16日下午3時在立法會發表《2022 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澳廣視屬下電視台及電台屆時將會現場直播。公眾亦可透過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行政長官辦公室、立法會和新聞局的網站,行政長官辦公室和新聞局的手機應用程式及專屬頻道,以及新聞局Facebook專頁,觀看網上直播。 24日起開展各領域施政方針辯論 至於各領域施政方針的立法會辯論會議,日程分別是: 11月24日辯論行政法務領域、26日辯論經濟財政領域、29日辯論保安領域、12月1日辯論社會文化領域,以及 12月 3日辯論運輸工務領域施政方針。 外界關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本澳經濟民生的衝擊,行政長官將提出怎樣的方針與措施推動本澳重回正軌。賀一誠早前在接見中華總商會代表時曾表示,政府施政必須依靠客觀數據作為支撑,如早前推出的八項援助措施,能夠在謹慎及善用財政儲備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幫助受影響企業與低收入人士。 行政長官早前已先後十次會晤各界人士及社會團體,聽取對下年度施政意見及建議。上周四(28日)在政府總部會見澳門公務人員聯合總會會長李華苞一行,就特區政府制定《2022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聽取意見及建議,並就保障公務員福利、完善公務員職程制度、疫情防控及青年人參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等議題交換意見。 李華苞表示,新冠疫情持續,防疫抗疫前線公務人員工作量不斷增加,壓力日增、身心疲憊,為此提出四點建議:一、紓緩前線防疫抗疫工作人員壓力;二、完善公務人員橫向流動機制;三、實行資深公務人員激勵措施;四、全力促進行政改革取得實效。 行政長官回應時表示, 澳門公務人員聯合總會所提出的意見及建議,特區政府會認真研究,作為明年相關範疇施政工作的參考。對於抗疫期間公務員上下一心,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和市民生命安全,行政長官感謝公務員為此付出的努力,並再次強調,雖然受到疫情衝擊,但政府既不會減少民生方面的支出,也不會削減公務員薪酬和福利,希望廣大公務員放心。

01/11/2021
30586

澳代表團全國殘運會取得佳績

特首及中聯辦主任同祝賀

全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周五(29日)晚在陝西省西安市圓滿閉幕,澳門特區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在今屆賽事共取得兩金三銀四銅佳績。閉幕式亦宣佈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於2025年由廣東、香港、澳門三地共同承辦。 澳門特區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在今屆賽事參加乒乓球、田徑及游泳共三個項目,其中憑林愛敏及許朗分別在TT6女子乒乓球單打及馬拉松聽障組各取得金牌,許朗亦在聽障組10,000米取得銀牌,陳裕嘉在游泳項目共取得一銀三銅成績,林愛敏與余彩紅組合在TT6-7乒乓球雙打及團體分別取得一銀一銅成績。 行政長官賀一誠前(30)日向澳門特區殘疾人體育代表團發出賀函,祝賀代表團勇奪佳績。行政長官稱,澳門特區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取得的佳績,為澳門贏得了榮譽,展現了澳門殘疾人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全澳市民為之感到振奮和自豪。澳門特區政府將一如既往支持本澳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致力於保障殘疾人運動員的各項權利,為殘疾人運動員在訓練、參賽等方面提供各種有利條件。 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亦向代表團致發賀電,表彰澳門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拼搏奮進,取得兩金三銀四銅優異成績,為澳門贏得了光榮,謹代表澳澳門中聯辦向特區政府和澳門殘疾人體育代表團,以及許朗、林愛敏、陳裕嘉、餘彩紅等全體參賽運動員表示熱烈祝賀。 下屆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辧 體育局稱,2025年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是繼第十五屆全運會後,再次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辧。澳門特區政府將與廣東省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緊密合作,嚴格遵照「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充分利用現有場館設施,嚴格預算管理,節約辦賽成本,嚴格控制規模和規格,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組織好運動會的各項籌備工作。 澳門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在本屆殘運會取得佳績。圖為許朗獲得聽障組全馬金牌。(資料圖片)

01/11/2021
19251

「後疫情時代」善用外部資源復蘇經濟

張永春:積極研究新對外交往方式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為紀念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彰顯中國對聯合國事業的貢獻,支援澳門特區參與聯合國事務,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及特區政府昨(28)日舉辦主題為《澳門新機遇新作為》研討會。【 本報記者梁佩茵報道】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致辭時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為澳門參與聯合國事務打開大門,本澳深度融入聯合國多邊條約體系,至今適用特區的多邊條約及修正案已逾700項,涉及 17個領域,通過適用和履行這些條約,完善澳門法律體系,亦使澳門參與多邊國際事務的制度性權力得到條約保障。 探索疫下對外交往新方式張永春稱,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對澳門與聯合國以及其他國家開展交往帶來挑戰,澳門是外向型經濟體,「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設與涉外領域息息相關,澳門需要積極研究探索在疫情期間開展對外交往的新方式、新方法,同時亦要著眼長遠,提前謀劃在「後疫情時代」如何善用外部資源,促進特區的經濟復蘇和長遠發展。 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顯法稱,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將繼續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他又指,當前百年變局與世界疫情交織疊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國際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聯手應對挑戰,實現共同發展,更需要進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支持聯合國發揮核心作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始終高度重視聯合國的合作。他又稱,冀澳門特區和各界充分利用中國和聯合國加強合作的機遇,充分發揮澳門特區的優勢,在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中展現新作為,更好的服務各區發展,更好服務國家總體外交。

29/10/2021
33924

政府立法規管家庭式補習社

家長及業界齊支持但憂難執法

【本報記者劉凱輝、實現記者黎家茗】行政會完成討論《非高等教育私立補充教學輔助中心業務法》法律草案,當中要求所有同時向五人以上學生提供教學輔助服務的私人場所,必須獲得教青局准照方可運作,同時對人員學歷資格、場地進行規管,只能設於商業舖位、寫字樓、社會設施內。有業內人士直言住宅式經營的補習社大多收生人數「超標」,且多是無牌經營,當局難於監管,如缺乏主動追查,即使新法下亦無礙他們繼續超額招生。有家長希望當局定期巡查補習社和督課中心等,加強監管收生和師生比例人數。 業界擔心新法欠缺執行力 當局表示,隨著社會發展,雙職家庭變得普遍,社會對課餘託管服務需求不斷增加,而有關服務一直未有法定制度監管。政府建議透過立法將課餘託管服務的監管納入教青局的職責範圍。 對於即將出台的新法,有補習社負責人表示支持,但擔心當局缺乏去監管及執法的人手和決心。在中區經營補習社多年的負責人何先生受訪時認為,新法對俗稱「家庭補習社」的住宅式補習社影響不大,他指出,原本住宅式經營的補習社大多都是收生人數「超標」,同時很多亦是無牌經營,故此當局很難監管。他直言「除非有人投訴,否則教青局都難以發現,如果無人投訴,教青局亦不會主動周圍去巡查哪個補習社違法超額」,因此認為新法難以杜絕無牌補習社超額招生的情況。 此外,何先生稱,現時不少業內人士都將「樓上住宅」補習社搬回街舖,相信有助防火審批和增加招生。惟他指出,當局對補習社領牌準則指引不清晰,讓業界感覺混亂。他稱自己的補習社因為擴充,近期租用一個原是「攞正牌」經營的補習社舖位,但用該舖位的原圖則對補習社申請牌照時,當局其他部門檢查後全部通過,惟其後教青局職員以該舖位其中一面牆身不夠高,要加高才能通過;何先生希望當局有一套標準準則,讓業界減少申請時的混亂。 家長促定期巡查規管收生量 談及新法對補習社的規管,家長黃女士直言,希望當局加強監管,派人定期巡查補習社和督課中心等。她坦言,現實不少補習社出現人數超收,家長亦無法得悉到底有多少人,即使在疫情前,補習社已不讓家長進入,因此無法了解裡面實際情況;另一家長鄭先生亦大吐苦水,他稱兩年前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曾補習,當時每月補習費為元,但後來兒子反映補習社內每個導師平均對20個學生,其兒子的功課和測驗亦沒有得到幫助,成績和未補習前一樣毫無進步,最終放棄,他希望當局監管導師人數,認為一對五六較適合。 家長陳女士則表示補習社良莠不齊,她認為家長亦應對子女負責任,不應全推補習社身上。 她以身邊朋友為例子,小朋友上學加補習時間太長,身心疲累。 她認為補習時間不用太長,每天一至兩個小時已足夠,同時家長應抽取更多時間陪伴子女成長。

29/10/2021
32028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