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判斷感染源頭應來自受污染的航班客機,而非本澳存在隱形傳播鏈。
衛生局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察部協調員梁亦好醫生在記者會上公布本澳四名確診者近日行程。
當局表示,男學生主診醫生應未有執行相關防疫指引,當局就此會再作深入調查。
黃嘉祺指,教青局總結今次經驗,在未來亦會提升學校及老師的警覺性。
美連大廈、輝信大廈及建安樓昨日起設為封控區,只進不出。
區政府昨日透過與內地的聯防聯控機制,接獲珠海市衛生部門通報 , 一 對澳門夫婦於前(2)日在珠海進行的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衛生局其後為兩夫婦及其兩名子女進行核檢,結果均呈陽性。
本澳樓齡超過30年、樓高七層以下舊樓有近幢,石屎剝落、窗戶飛墮事件時有發生,社會一直呼籲政府推行強制驗樓,《都市建築法律制度》法案上周四在立法會全體大會上通過,法案並未實施強制驗樓,只規定業權人須自樓宇入伙十年後及往後每五年保養維修,但不屬強制,只是在工務局發現樓宇缺乏維修保養,通知業權人跟進並進行驗樓,業權人未有執行才會受行政處罰,措施能否加強業權人維修保養樓宇?但現時本澳舊樓中,大部分未成立業主委員會,要推動小業主維修保養樓宇相當困難,還需當局推出援助措施。 維修樓宇是小業主的責任,法案希望加強業權人承擔樓宇保養維修義務。高齡舊樓失修,主要因舊樓居民、特別是業權人,對樓宇維修保養意識薄弱,加上舊樓飽受風雨沖刷,出現不同程度殘破情況。《都市建築法律制度》法案雖未引入強制驗樓措施,但法案第15條規定業權人對樓宇有保養及維修義務,「要求業主承擔保養及維持樓宇良好狀況的責任」,規定建築物業權人應自入伙後滿十年進行保養及維修工程,之後每五年要為樓宇進行保養及維修。法案沒有直接規定不在上述期間內進行保養及維修樓宇的法律後果,但若業主嚴重違反保養及維修義務,引致出現嚴重危害、公共衛生或人身安全情況,工務局可通知業權人提交由專業人士編製的《樓宇狀況報告》,並根據報告進行維修保養,若業主違反規定,工務局可按法案第42條予以處罰,自然人科處2,500 元至50,000 元罰款,法人則科處5,000 元至十萬元罰款。 現行《都市建築總章程》已沿用近30年,隨著本澳不少舊樓日趨老化,法例已難追上現時社會發展需要,當局經過十多年檢討及修訂,修訂了《都市建築總章程》行政篇的《都市建築法律制度》,法案上周在立法會通過,將於公布一年後實施。雖然法例沒有強制業權人驗樓,但樓宇保養維修是業權人責任,新法案引入罰則是期望法例具有法律效力,令業權人能自覺履行保養維修樓宇義務,但在現時本澳近5,000 幢30年或以上舊樓中,大部分仍未成立業主委員會,要推動小業主維修保養樓宇,還需當局推出援助措施,包括協助居民組織業主委員會,共同維修保養樓宇,保障公眾安全。
每十年進行一次的人口普查,將於本周六(7日)至21日進行,統計局已分批向全澳27萬多個住宅及工商業單位寄發通知信,普查員將於本月7日至21日期間上門進行資料收集。人口普查問卷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其中七分之一單位的住戶會被抽選作答長式問卷,餘下單位的住戶回答短式問卷。這是本澳第16次人口普查及第六次住屋普查。透過這一大規模及有系統的統計活動,收集詳細的人口數據。 【 本報記者劉凱輝報道】 統計局昨(3)日舉行記者會,局長楊名就稱,為配合政府防疫工作而制定的系列防疫措施,包括所有普查員須於周六前完成核檢且呈陰性結果;每次進入普查工作站需測溫、出示綠色健康碼及佩戴口罩等,並會與受訪住戶保持一米社交距離等。 特區政府宣布本澳進入即時預防狀態,被問及會否影響人口普查工作時,統計局局長楊名就回應稱,當局已因應疫情制定預案,包括如疫情爆發時如何開展分區分級防控工作;如需要封鎖大廈或相應區域時,一定會停止有關區域的外勤資料收集工作,並通知受訪住戶透過網上填報問卷,以及暫停處於疫區工作站運作,搬移至總部或鄰近工作站等,一旦本澳出現大規模爆發,最壞打算不排除延長人口普查收集時間,全面改為透過網上收集資料,但需視乎疫情具體情況而定,需要調整工作時會即時公布。 在保護資料方面,局長楊名就稱,統計局稱將向住戶發送手機短訊防偽碼、登入填報必須輸入一次性密碼、使用加密連線傳輸等資料,而收集後的資料只會儲存在局方的伺服器,並會與網絡安全事故預警及應急中心建立24小時聯絡機制。 人口普查結果對澳門發展非常重要,數據反映澳門人口結構及其社會、經濟特徵在近年來變化,是特區政府規劃未來的重要參考,尤其在制訂教育、房屋、交通、醫療和社會服務的政策;此外,這些數據對私人機構在釐定業務方針,以至學者進行研究等方面亦有相當價值。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前(2)日召開股東會及董事會會議,同時選出新領導層。股東會接獲行政長官辦公室通知,並按行政長官批示,委任馬錦強於今天(8 月4 日) 起接替戴明揚擔任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董事。 會議通過原董事及執委會委員飛安達出任董事會主席,並同意由新任董事馬錦強接替飛安達之執委會委員職務,任期由今(4) 日起生效,為期三年。 飛安達感謝股東信任和董事會委託,並承諾會盡全力履職。他表示,澳廣視是澳門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歷年來的成績大家有目共睹,今次的人事變動可以說是人強馬壯,全體執行委員會成員以全職履行職務,他相信在現有的運作基礎上,各方面努力配合下,澳廣視的未來有條件做得更好,他會繼續與董事會成員加強合作提升澳廣視的的優質服務。 出席會議的還包括股東會主席團主席馬有恆,政府駐澳廣視代表葉一新,監事會主席華年達,董事會副主席羅崇雯,董事羅翔天、何凱玲、黃顯輝、陳露、李璧瑩、陳軒志,監事會監事林品莊、何美華,公司秘書蘇雷等。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以下簡稱「應變協調中心」)昨日宣布,自昨日下午3時30分起離境需持有 24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報告,並呼籲市民如非必要切勿離境。大批居民和旅客急往關閘,導致口岸聚集大量離境人士。除關閘外,本澳多個核酸檢測站點亦「大排長龍」,部分受訪市民稱,理解特區政府的防疫安排是為了大家健康著想,但對相關措施未能同步跟進感到無奈。 【本報記者陳宇東報道】 昨日下午3時30分左右,關閘離境口岸聚集大量離境人士,配備防護設備的警員勸喻未有有效核酸報告的人士離開,並張貼告示提醒離境須持有 24小時內的核酸證明,同時有警員檢查離境市民的核酸是否有效。警方又在關閘廣場加設臨時帳篷,設置關卡,即場檢查旅客的核酸報告,減少沒有24小時核檢陰性報告人士進入離境大堂。 本報記者現場所見,不少通關人士均由於健康碼核檢報告逾時被拒絕離境。有市民表示,到關口才知道新措施,打亂了他的工作計劃;也有旅客表示打算離境,但現時只好做檢測,行程安排被打亂;也有人表示在澳沒有居所,先回公司再作打算。 通關市民理解當局加強防疫 本報記者下午約5時許到綜藝館核酸檢測站,發現現場已「打蛇餅」,大批市民排隊等做核酸檢測。外僱李先生表示,已到場等待逾一小時,他稱,政府此舉為防疫是無可厚非,但其後坦言若多安排人手處理相關工作,以及設多些核酸檢測站會較為便民。 另外,亦有不少外僱因預約核檢系統疑似癱瘓而未能預約。平先生表示,昨日要臨時請假到綜藝館做核檢,但又未能在網上預約,感到非常徬徨;對政府的防疫安排,他稱明白是好事,但相關措施未能同步跟進,感到無奈。 五核檢站24 小時開放免預約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昨日下午宣布,本澳五個核酸檢測站即時起24小時開放,而且均無需預約,五個核酸檢測站包括分別為北安碼頭核檢站、綜藝館核檢站、工人體育館核檢站、鏡湖醫院核檢站、科大醫院核檢站。她呼籲澳門居民盡量非必要勿離澳,非必要勿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倘有不適,喉嚨痛、發燒等,應盡快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