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 月7 日為聯合國訂定的「世界食品安全日」,今年主題為「保障食品安全 構築健康未來」。為響應主題,市政署舉辦預防食源性疾病專題講座,並推出食安網上有獎問答遊戲,亦會派員到供餐場所進行食安宣導,以及於社區派發食安宣傳單張等,藉此加強社會大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共同預防及管控食安風險。 辦專題講座 提升業界食安操作水平 市政署於昨日下午在沙梨頭街市市政綜合大樓九樓禮堂,舉辦面向食品業界的「預防食源性疾病專題講座」,由市政署代表及本澳食品安全專家學者作講解,根據全球食源性疾病的發展趨勢,結合本澳集體胃腸炎不適的個案調查分析,歸納出本澳食源性疾病個案發生的成因,並針對常見的狀況提出改善建議,教導食品從業員在處理食品時須注意的良好衛生操作規範,從而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 網上食安有獎遊戲 歡迎市民踴躍參加 市政署同時於昨日起舉辦「保障食品安全 構築健康未來」網上有獎問答遊戲,以日常生活實例帶出食安要點,讓市民透過遊戲,輕鬆學習及掌握「食品安全五要訣ABCDE 」等食安操作原則及技巧。市民可於本月21日前登入食安資訊網www.foodsafety.gov.mo.上的遊戲專頁,答對所有問題並填妥個人資料便可參加抽獎。獎品為面值100澳門元的超市現金券,名額共300 個,歡迎市民踴躍參與,得獎名單將於7 月1日公佈。 持續於社區宣導食安知識 另外,市政署將派員到餐廳、食肆等供餐場所進行上門式食安宣導,並派發宣傳單張,輔導業界做好各項食安風險防範措施。市政署亦會於本澳社區派發以世界食安日為主題的宣傳單張、活動海報及擺放食安資訊展示品,務求將食安知識帶入社區,共同維護本澳食品安全。
由澳門特區政府主辦的「上海澳門周」於6 月3 至昨(7)日一連五天在上海市黃浦區外灘源圓明園路步行街舉行,持續宣傳澳門健康安全宜遊形象,文化局藉組織本澳團隊參與路演,展示澳門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創意及演藝魅力,推廣「文化澳門」形象,逐步落實澳門文化「走出去」。 文化局局長穆欣欣日前赴滬出席「上海澳門周」大型路展,文化局繼續以「相約澳門」為主題,打造「文遺記憶」和「澳門好店」展區,並組織澳門非遺清單項目杏仁餅製作技藝、詠春拳以及演藝團隊參與路演。穆欣欣表示,藉“ 澳門周”系列活動的推廣平台,多個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如龍鬚糖製作技藝、杏仁餅制作技藝、蔡李佛拳、詠春拳等,有機會向內地居民展現澳門深厚的人文風情和獨特的文化特色,使非遺項目得到弘揚。而澳門豐富的文化元素包括世界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創意產業、文化演藝團隊等,將築成文化的橋樑,共同展現澳門「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特色,讓更多人看見「文化澳門」。 是次路演中,「文遺記憶」展位的「 澳門歷史城區」體感互動遊戲吸引上海不同年齡層居民踴躍參與,透過遊戲認識澳門世界遺產及其普世價值,上海居民更積極向文化局現場推廣人員了解資訊,計劃來澳遊覽別具特色的世遺景點;“ 澳門好店GOOD」匯聚14 個不同澳門創意品牌超過770件文創產品, 產品展示澳門文化創意及城市特色,美學與實用兼備,吸引上海居民即場購買,銷情熱烈。
路環田畔街一段路面懷疑因水土流失引致路陷,市政署已派員作緊急維修,臨時回填路面,稍後將安排更換下水道及重鋪路面。為保障公眾安全,現場正實施有限度通車,敬請市民留意。 因應上述路面出現下陷情況,市政署人員已即時跟進,採取緊急措施臨時回填下陷的路面,防止路基再被大雨沖刷,並於現場放置交通燈作有限度通車。經對相關路段作初步檢查,主要由於路環田畔街坡度較大,加上日前特大暴雨,雨水流速過大,令下水道出現損壞,引致道路下陷。 由於存在安全隱患,市政署將安排更換下水道、建造減壓砂井及重鋪路面等工程。有關工程涉及範圍較大,市政署正與交通事務局協調交通安排,預計工程於本月中開展,現場將有臨時交通安排,期間將對公眾造成不便,敬請見諒,並提醒各駕駛者須遵守臨時交通標誌及指示,留意路面情況。市政署將密切關注及監督承建商加快工程進度,與交通事務局做好協調工作,盡量減低工程對交通的影響。 路環田畔街一段出現路陷已緊急維修,現場放置交通燈作有限度通車。(市政署提供圖片)
廣州、深圳及佛山等鄰近地區近日爆發新一波疫情,當中都因為外來輸入病毒引起,並且涉及未知源頭及變種病毒。因應有關情況,特區政府即時收緊粵澳出入境政策,包括所有經粵澳通關人士今日起須持48小時內有效核酸檢測陰性報告,更表明不排除全民核檢。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除了政府的防控措施外,社會亦應提高警覺防範,市民應積極接種疫苗,以免外來病毒有機可乘。 廣東省多地出現本土新冠病例,疫情最嚴重的廣州,因一個「飲茶群組」爆發,疫情已蔓延五個片區,傳播鏈更延伸到佛山,此外,還有湛江和茂名都發現感染個案,深圳的疫情則較輕微,全省總體本土感染個案約100 個。而在香港, 第四波疫情剛結束,隨即敲響第五波疫情的警號,母女三人感染英國變種病毒。 從已公布的信息來看,港穗深等地新一波的疫情共通點,都是因為外來輸入變種病毒引起,而且沒有找出確切的源頭。廣州的病毒來自印度,深圳和香港病毒來源都是英國,但如何傳播到社區則沒有找出原因。由此可見,即使入境檢疫措施如何嚴格,也會有漏網之魚。本澳與廣東省來往密切,收緊防控措施或對部分市民造成不便,但此舉能最大程度減低風險,是有必要性以及可以理解。事實上,鄰近地區爆疫,中山和珠海都已嚴陣以待,中山啟動全民核檢,珠海的公共娛樂場所限制人流,搭巴士要出示粵康碼,故本澳絕不能掉以輕心。 面臨外來病毒威脅,接種疫苗是防止感染、抑制病毒傳播的最重要途徑。歐美因大規模接種,疫情漸趨平穩; 接種率偏低的東南亞則因變種病毒入侵,令疫情再度告急。正如當局所說,在現時仍有足夠人力資源為市民接種下,市民珍惜機會接種,若出現疫情變化例如確診病人和密切接觸者,本澳需要開展全民核檢時,疫苗接種工作亦必然需要暫停。故全社會應積極主動打針,共同努力盡快達到群體免疫,保障全澳市民安康,早日恢復正常經濟社會活動。
為保障消費者跨境網購韓國商品的權益,韓國消費者院發出消費提示,建議澳門消費者如有相關投訴,可透過澳門消委會作出個案轉介。 韓國消費者院指出,韓國娛樂事業帶動周邊商品獲海外消費者的追捧,亦因此衍生了不少跨境消費的糾紛,自2020年1月,該院收到不少海外消費者的投訴,主要透過某一網站購買各類K-pop韓星的相關商品,發生運送、要求取消訂單/退款/更換、網站未能履行合約,以及瑕疵或質量的問題,在韓國消費者院的協助下,所有海外消費者的投訴都得到解決。 澳門消委會與韓國消費者院於2019 年簽定合作協議,建立投訴個案互通機制,在雙方緊密的合作基礎上,韓國消費者院就海外消費者網購K-pop 商品時遇到的問題、發生爭議應如何處理、以及怎樣使用韓國消費者院設立的跨境投訴平台,以消費提示發送至澳門消委會並邀請轉發,藉此提高澳門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並提供投訴的方式,讓澳門消費者獲得適時的協助。 澳韓已建個案互通機制 消委會暫未接獲涉及跨境網購韓國商品的個案,如消費者有任何相關投訴,可向消委會投訴,消委會將盡快作出轉介,消費者亦可直接以電郵方式向韓國消費者院(crossborder@kca.go.kr)投訴,該院收到澳門消費者的投訴後會盡可能協助消費者進行維權,爭議的調解結果將直接由韓國消費者院送達,或經澳門消委會轉達給消費者。 權益如受損謹記保存證據 韓國消費者院提醒澳門消費者,倘進行網購時遇到訂單中的商品遲遲未寄出,應主動聯絡賣家查詢商品的送遞情況,在進行跨境交易時,若收到韓國賣家寄錯商品或商品出現破損的情況,須收集確實的證據(如圖片或短視頻)證明損毀是由賣家所造成。收集好證據後,應透過包括電郵等各種途徑,要求賣家為有問題的訂單提出解決方案,如未能解決爭議,消費者可通過澳門及韓國的投訴途徑尋求協助。 韓國消費者院屬下的跨境交易消費者門戶網(https://crossborder.kca.go.kr)載有一系列有用的購物小錦囊,錦囊內的維權資訊已翻譯成中文及英文等語言供消費者參考。
【本報記者劉凱輝】一名20歲美國籍本澳男大學生涉嫌在路氹城某大型購物商場內「半買半偷」,盜竊價值一件價值149 元的衣服後被店鋪職員截獲,交由警方處理。警方指,這名大學生懷疑把店內兩件衣服放進隨身的斜孭袋,之後只取出其中一件衣服付款,當他離開時觸發店門的防盜裝置被揭發。 治安警表示,涉案的為一名美國籍澳門非永久男居民,姓Allen,20 歲,大學生,現時已以盜竊罪將其移送檢察院偵訊。 案發於本月3日,路氹連貫公路一間購物中心報案,店員指在當值期間,靠近店門口的防盜警報響起。店員在現場截獲一名形跡可疑的男子,即上述男嫌犯,並在他同意下打開他隨身的斜孭袋檢查,結果即場揭發其包內藏有一件價值149元但未付款的黑色短袖衣服。男嫌犯承認因為一時貪念犯案,選擇了兩件衣服後只為其中一件付款,「半買半偷」之下企圖將另一件未付款的衣服藏在斜孭袋內偷走。
【本報記者劉凱輝】一名24歲的本澳酒店服務員懷疑墮入網上投資騙局,損失3,000元人民幣。司警表示,案中女事主上月 (5月) 透過手機交友平台認識一名男網友,被遊說注資1,300元人民幣投資虛擬貨幣,她曾獲利及可以全數提現,其後再存入3,000元人民幣投資,打算取款時被「客服」要求再匯款元人民幣,她懷疑受騙下報警求助。案中暫時未有人被捕司警表示,女事主是在上月初透過網上交友軟件「SOUL 」認識一名男網友,兩人交流近一個月,至上月底對方詢問女事主是否有意進行網上投資。女事主其後按對方提供的一個連接登陸一個網上投資虛擬貨幣的平台,並先存入1,300元人民幣小試牛刀。結果女事主發現賬戶顯示有錢賺,之後可以全數提現,於是立即加碼,再存入3,000元人民幣。惟直至日前,女事主打算將所有款項全部提現,但遭「客服」拒絕,聲稱要事主存入與賬戶存款相同的3,000元人民幣款項,才可提現。事主懷疑被騙立即報警,事件中報稱損失3,000元人民幣。 案中受害女子向司警報稱,上月透過手機交友程式認識一名男網友,被遊說投資虛擬貨幣,報稱損失3,000元人民幣收場。 (劉凱輝攝)
【本報記者劉凱輝】司警再接獲四宗信用卡懷疑被盜用案件,四名本地受害男女報稱於上(5)月30日至本(6)月5日期間,被人在網上刷卡消費,合共損失折合逾25,000澳門元。 司警表示, 於5月30日至6月5日期間接獲一男三女的本地受害舉報,該四名年齡介乎24至54歲的本澳居民聲稱懷疑被人盜用信用卡,其中三張信用卡被人消費1,600至5,600元不等, 另一張卡則被他人消費1,499歐元。事主接獲短訊通知後均即時聯絡銀行查詢,並已暫停有關信用卡的所有功能。司警已接手調查。 司警發言人盧振輝表示,近日再接獲四宗信用卡懷疑被盜用案件。(劉凱輝攝)
呼籲居民積極配合政府防疫指引, 盡快接種疫苗共同建立防疫屏障, 守護好澳門來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發展,行政公職局昨日再次提醒公共部門注意防疫措施,以嚴防疫情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