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日前公佈《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0 》,當中顯示澳門局部沿岸水質長期欠佳,其中以內港、筷子基等區域水質最差。中區社區服務咨詢委員會委員何永康認為,報告顯示解決澳門污水治理問題已經刻不容緩,政府未來加快做好有關工作,短期內加強宣傳及巡查,長遠興建污水處理設施解決問題。 何永康表示,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於2009年起已超過其承載力,大量污水未能有效經過處理便排到海裡,引起海洋污染。另外,過去不少街坊跟商戶都「貪方便」或「省成本」直接將清污水混合排放,更甚者直接將污水排放在雨水排放口或沿岸,非法排污影響環境衛生之餘,更影響到區內的雨水渠網運作。 他認為,是次報告顯示澳門污水問題依然嚴重,因興建臨時污水處理設施需時,期間未能有效處理的污水將會持續排放到大海,短期內只能呼籲社會節省用水,從而減少可能產生的污水,而長遠則加快興建污水處理設施及大型污水處理廠,以解決當下及未來的排污問題。 推動使用電動或天然氣車 何永康又指出,是次報告亦能看到旅客對澳門環境所帶來的社會成本。根據報告顯示,在旅客總數大幅減少85%的情況下,棄置的城市固體廢物量減少了19.8%,人均每日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減少了21.6%,陸上交通運輸燃料消耗量減少23%,PM2.5的整體年平均濃度呈下降趨勢,數據均顯示旅客對澳門環境構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何永康指出,推動社會使用電動或天然氣車輛,可以減少旅客乘座旅遊巴,以及居民駕車時所排出的廢氣,政府應積極透過政策推動相關行業發展。尤其臭氧作為澳門出現「不良」空氣質量指數的主要空氣污染物,有關污染物是經過光化學反應產生之二次污染物臭氧,如更換電動或天然氣車輛,將有效改善情況。 何永康認為,澳門污水治理問題已經刻不容緩,建議長遠興建污水處理設施解決問題。(街總提供圖片)
年一度的龍舟賽事本周六(12日)起一連三日舉行,為迎戰本年度賽事,太陽城集團龍舟隊前天(5日)下午假南灣湖水上活動中心舉行祈福儀式,祈求賽事順利,於賽事中取得佳績。出席祈福儀式包括太陽城集團行政總裁兼董事周焯華、公共及社會關係部助理副總裁張心怡,澳門福建體育總會會長嚴耀庭及一眾嘉賓。 龍舟競賽是本澳重要的傳統節慶體育活動之一,太陽城集團連續第四年參與澳門國際龍舟賽。按照傳統習俗,該集團龍舟隊於賽前舉行了拜神祈福儀式,為參賽健兒打氣,祈求賽事順利。 周焯華表示,本澳疫情防控持續穩定,全賴社會各界嚴格遵守澳門特區政府各項防疫指引的成果。除了支持澳門體育事業發展外,更期望透過龍舟賽事,向外推廣傳達澳門安全宜遊的形象信息,進一步吸引旅客在節假日來澳門旅遊及消費,促進本澳經濟復蘇。 祈福儀式完成後,一眾健兒登上龍舟,周焯華為龍舟點晴祈福,寓意健兒們在眾人祝福和支持下,能在今屆賽事中爭取好成績。太陽城集團龍舟隊已積極備戰,加緊練習,為即將進行的賽事作好準備。 出席拜神祈福儀式的一眾嘉賓與龍舟隊隊員們合影留念。 (林嘉欣攝)
七大工業國集團(G7)財長會5日達成共識,宣布將課徵全球最低企業稅,稅率為15%,過去跑到避稅天堂交稅的跨國巨企將成為課稅的大頭,而過去30年競相壓低企業稅的不良競爭,可能就此得到解決。然而G7雖然對全球最低企業稅有共識,但是否要取消數字稅,卻沒有一致立場,G7聲明中僅強調會就此事展開協調,意味著一些最大型的跨國科技公司,可能要被剝兩層皮。 全球最低企業稅的運作具有歷史性的意義,未來各地政府仍能依其意願訂定企業稅率,但若企業在特定國家或地區支付較低稅率,母地政府則可追徵補足至最低稅率的稅款,消除轉移利潤的好處。另外,各國政府可獲得針對最大型跨國企業全球利潤最少20%的徵稅權。假如某公司有2,000億美元的全球利潤,其中20%即400億美元需分配給錄得銷售的國家或地區徵稅。 這項措施將能夠讓各國政府都得到一筆不少的額外稅收。 其實,美國政府提出這項倡議,一部份原因是希望改善自身稅制的長期問題,另一方面則是針對歐洲提出的數字稅。 1980年代,列根政府為了改變美國經濟停滯的局面,通過《1986年稅制改革法》,大大降低企業稅負,同時鼓勵企業進行海外投資,允許跨國企業海外利潤遞延納稅,導致企業稅佔聯邦稅收降至目前約一成左右,聯邦財政走上長期赤字的局面。從1980年代中後期開始,美國聯邦公共債務不斷飆升,赤字加大,為國家治理帶來難題。與此同時,美國跨國企業也成為全球「榜樣」,「避稅天堂」成為耳熟能詳的名詞。 在數字稅方面,美國一直希望歐洲國家能夠以全球最低企業稅制取代數字稅。畢竟拜登希望的是從美國企業徵收更多的稅,而不是全世界都從美國企業獲得更多稅收。全球最低企業稅制更像是針對數字稅的稅收戰爭。 從特朗普政府開始,美國就對數字稅特別反感,這主要是因為全球最大的跨國互聯網公司多半來自美國。而歐洲的數字稅對美國的稅收沒有任何幫助。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自今年春天開始引用《1974年貿易法》,對六個國家的數字稅發起調查,並在上周三宣布對六個國家實施報復性關稅,暫緩半年實施。而如今G7個共識給數字稅的協商創造更多的空間。 如果兩種稅制同時存在,對跨國企業來說不僅利潤被削減,競爭力也會減弱,對美國政府來說能收到的稅款也會減少。最早實施臨時數字稅的法國,就對這種情況了然於心,通過最低企業稅制他們歡迎,但要談取消數字稅,恐怕就沒有這麼容易。
「猜猜我是誰」電話騙局沉寂一段長時間放後又再出現,一名賭場女員工墮入圈套,誤信騙徒是她的「上司」,在內地因醉酒鬧事被公安拘捕,借錢保釋,女員工義氣之下答應借出港元「擔保金」拯救上司,卻墮入「猜猜我是誰」騙局,司警接報後展開調查,未有人被捕。 【本報記者劉凱輝】 女事主40歲,本澳居民,任職賭場員工,報稱本月1日晚上7時,接獲一名講廣東話男子來電,由於聲線與其上司相似,事主以為對方是她的「上司」,傾談後兩人掛線。翌日,事主再接到「上司」來電,聲稱他在內地因醉酒鬧事被公安拘捕,要求借錢擔保。事主信以為真,先後分兩次合共轉賬68,400 港元「擔保金」到騙徒指定的香港銀行戶口。 食髓知味圖再騙 事主等候「上司」消息期間,本月3日,「上司」再聯絡事主稱只收到18,400元,要求再匯款50,000港元。此時事主覺得可疑,致電其真正上司求證,雖然剛好未能即時聯絡上;但事主向朋友講述事件期間,被告知懷疑受騙,於是報警求助,事件中損失68,400 港元。 去年已大幅下降93.3% 「猜猜我是誰」電話騙局,已沉寂一段時間,在2019年時最猖獗。根據司法警察局資料,「猜猜我是誰」詐騙手法早於 2011 年便已在澳門出現。 隨著新型詐騙手法相繼出現,「猜猜我是誰」詐騙案曾一度下降,但自 2018 年 6 月再次上升;2019 年,司法警察局就「猜猜我是誰」詐騙案開立了 60 宗專案調查。 不過,在 2020 年「 猜猜我是誰」詐騙案件數量大幅下降至四宗,減少了 93.3%。「猜猜我是誰」在詐騙案所佔比例,由年的 50.4% 大幅下降至 12.9%。 手法新瓶舊酒需小心提防 司警局過去多次發出防範「猜猜我是誰」詐騙對策,切勿向陌生來電者透露自己、親戚或朋友姓名及其他個人資料;接到電話要保持冷靜,及時利用慣常的聯絡方法向親友求證;嘗試說出某些與事實不符的事情,如故意說錯家人名字來試探對方身份;無論來電者提出甚麼要求,均不要馬上答應,尤其當對方提出匯款要求時,更要加倍小心,並循其他途徑向相關親友求證。 騙徒行騙手法大都是新瓶舊酒,「猜猜我是誰」電話騙局再次出現,需小心提防,以免墮入騙徒圈套。
【本報記者劉凱輝】兩名本澳男女日前凌晨到新口岸某酒吧消遣,準備離開時懷疑無故在酒吧門外遇襲。警方調查後拘捕兩名涉嫌傷人男子,兩人供稱飲醉酒「點錯相」,但沒有透露原本想襲擊目標及原因。案件有待警方進一步調查。 被捕兩男子均為本澳居民,分別姓梁,22歲押店職員;姓葉,25歲貿易公司職員;兩人涉嫌觸犯傷人罪已被移送檢察院處理。遇襲一男一女同為本地居民,年約20多歲。案發在上月9日凌晨5時許,兩事主在新口岸布魯塞爾街某酒吧消遣後準備離開,在酒吧門外突然遭兩名男子襲辰擊,被拳打腳踢,兩人均頭部受傷,同送往仁伯爵綜合醫院治療。治安警接報後,根據酒吧門外監控鎖定兩名涉案男子身份。 上月31日,警方成功傳召兩名嫌疑人到警局接受調查,兩人承認犯案,供稱當日飲醉酒及「點錯相」,對兩名事主一輪拳打腳踢,但沒有透露原本要想襲擊對象及打人原因。
【本報記者劉凱輝】司警拘捕一名49歲姓張內地女子,涉嫌使用偽造100元面額人民幣鈔票。司警形容案中撿獲的人民幣偽鈔仿真度高,有金屬防偽線,紙質亦較厚,現正追查偽鈔來源。 司警去年初兩次接報,路氹某娛樂場發現100元面額人民幣偽鈔。司警調查後相信偽鈔均來自涉案張某,並發現她來澳從事換錢黨,詐騙一名同行後已潛逃離境;直至本月初,她再次入境被警方截獲,但她拒絕合作。張某涉嫌觸犯將假貨幣轉手及詐騙罪,被移交檢察院處理。 案發在去年1月中旬,司警接獲路氹某娛樂場舉報,一名內地男子懷疑用十張100元面額人民幣兌換港幣時,被揭發當中六張為偽鈔。司警其後在該名從事換錢黨男子其身上再起出78張100元面額人民幣偽鈔。司警透露,相關偽鈔均為兩組相同編號, 其中「M7A6457823 」有67張,另外17 張則為「M7A6457860 」;偽鈔仿真度高,有金屬防偽線,紙質亦較厚。涉事男換錢黨供稱有關偽鈔是早前以11,400港元向一名女同行張某兌換10,000元人民幣時所得。幾乎同一時間,司警亦接獲同一娛樂場報案,有人在女廁垃圾桶內發現66張張被撕爛的100元面額人民幣偽鈔碎片,相信該批偽鈔同樣來自涉案張某。 司警調查後鎖定張女身份,惟發現她已於作案後離境。直至本上月底張女再入境本澳,司警追查後於本月3日在中區一間酒店將她拘捕,但她拒絕合作,以及拒絕交代偽鈔來源。案件有待進一步跟進。
一名內地男子報稱4日凌晨在賭場贏大錢,告知一名在賭場認識的友人,其後應邀約於中區某酒店房見面。期間事主遭該賭友及另一名大漢「五花大綁」以及電槍襲擊,最終搶走其裝有130萬港元現金手提包。司警接報調查案件,暫有人被捕。 事主為一名內地人,30多歲,向司警報稱4日凌晨於中區某賭場贏得130萬港元現金,之後將消息告知一名半年前於賭場認識內地男子,其後應對方邀約到中區某酒店房間見面。大約凌晨2時許,事主抵達見到該賭友,房內亦有另一名男子在場;該男子隨後進入洗手間,而賭友則與事主傾談。其後洗手間內男子突然衝出從後向事主箍頸,再被賭友用懷疑電槍襲擊及被兩人用膠紙綑綁全身,以及用布塞口,搶走事主手提包後離開。 事主報稱遇劫後經過一段時間掙扎成功鬆綁並報警,報稱損失130萬港元現金,兩部總值港元手機,手提包則價值25,700港元。司警正調查案件,根據事主口供,正對兩名年約30多歲的中國籍男子展開追查,暫未未有人被捕。 司警表示正調查案件,根據事主口供追查兩名年約30多歲中國籍男子。 (劉凱輝攝)
銀娛辦兩場「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講座」 逾 700 名團隊成員參與了解疫苗資訊
意外發生的路口轉彎位有兩條斑馬線,較大型的車輛通常被逼「踩住」兩條斑馬線轉彎。
世界各地陸續推出疫苗接種獎勵計劃,有輿論認為可仿法,透過商界及企業向市民及員工提供各種福利或經濟誘因,吸引盡快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