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專責工作小組於日前在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舉行會議。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表示,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去年12 月開幕,至今年3 月有逾人次入場;局方已優化基地設施及展品,包括增設網上語音導覽、模擬高鐵車廂體驗區等,並定期舉辦專題活動。 會議由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副局長龔志明主持,會議中,教青局簡報了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的使用情況及成效,並就未來發展作出討論。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自去年12 月開幕至本年3 月期間,已有超過9,000 人次到場研學及進行活動,當中包括學校、公共部門、民間社團、企業及市民,反應熱烈並且得到正面的評價。 優化基地設施及展品 為回應各方的關注和支持,教青局優化了基地的設施及展品,包括增設網上語音導覽、國慶牌樓模型展區及模擬高鐵車廂體驗區等;在配套活動方面,不定期舉辦多元化的中華文化博雅活動,如:書法、水墨畫等,並由4 月起逢星期日下午於基地二樓神州光影館內播映精選紀錄片。此外,基地亦定期舉辦專題活動,如:4 月份舉辦與青年有約——「中國航天日」專題活動2021、5 月期間分別舉辦國旗下的說話——國旗手培訓日營2021 說明會、千名教師精英培訓計劃專題講座,以及與紀念「五四」青年節系列活動籌備委員會合辦的「五四青年劇場」等,以進一步將基地打造為本地培養青少年家國情懷的重要學習場所。 與會成員對基地的使用情況及成效均表示認同,會上,小組成員就基地未來的主題內容進行探討,建議基地日後可考慮增加更多中華文化的相關展覽及活動,並且加強宣傳工作,幫助青年學生瞭解、尊重並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文化,加強對社會、國家及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本報記者林嘉欣】澳門新媒體界一行人昨(11)日抵達貴州遵義參訪,尋找紅色足跡,感受黨史國情,加深認識黨的歷史。昨日的行程包括「澳門新媒體界貴州行主題參訪活動」啟動儀式及參觀遵義會議會址。 參訪活動的啟動儀式於昨日下午假遵義創元千禧大酒店舉行,出席的嘉賓包括遵義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姜靈春,貴州省網信辦副主任陳本榮,遵義市委網信辦主任高見、參訪團顧問、澳門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殷汝濤、參訪團顧問、新聞局研究及推廣廳廳長林佩貞、參訪團團長、《澳門日報》總編輯崔志濤以及數十名參訪團團員等。 澳門互聯網事業與內地有差距 殷汝濤致辭時表示,互聯網在融入澳門民眾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澳門居民以高達91%的上網率位居世界前列,網絡人口比例和互聯網使用率愈來愈高。近年來,澳門特區政府積極推進雲計算中心、大數據應用技術、全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並初見成效。但總體而言,澳門互聯網事業相較於內地發展還有一定差距,極待澳門新媒體界與特區政府繼續共同努力、借力發力,以適應新時代新形勢的要求,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更好服務居民、造福民生。 他又指,貴州在數字產業化、新型數字基礎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重大網絡主題傳播宣傳、網絡人才培養等方面,均值得澳門新媒體好好學習借鑒。 崔志濤致辭時稱,在距離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這次參訪團來到貴州緬懷革命先烈,探訪紅色紀念場館,現場感受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意義重大,有助於參訪團進一步加深對中國共產黨的認知和理解。 行程緊湊了解內地改革發展 他表示,在這六日的行程裡,安排了逾十個考察地點,既有貴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訪安排,又有貴州省在大數據技術方面成果展示,還將感受貴州鄉村振興建設成績,行程緊湊充實。認為此次參訪能為澳門新媒體界與貴州交流合作提供很好的平台,讓參訪團更加深入了解內地改革發展變化,進一步增進對黨史國情的認知。 他又希望參訪團各位成員,珍惜此次考察參訪的學習機會,學有所思,學有所獲,將學到的先進經驗與澳門實際相結合,推動澳門新媒體發展再上新台階。 參訪遵義會議會址認識歷史 完成啟動儀式後,一行人緊接著前往遵義會議會址進行參訪,認識歷史。在會址內,除了以傳統方式呈現歷史外,還加入了不少新型的方式展現歷史,包括投影還原遵義會議,讓觀眾更容易和清晰了解當年的會議內容等。 其中一位團員馬介休娛樂製作有限公司創辦人李智彬表示,自己已三次到訪遵義會議會址,奇妙的是每一次參訪的感覺都有所不同,從第一次懵然不知到今次感受紅色革命,非常有趣。他又認為,會址內用了很多不同方式去呈現歷史,認為澳門也可以學習,冀增強市民、遊客對澳門歷史的了解。(林嘉欣攝)
澳門自回歸祖國以來迅速發展,同時社會亦衍生出不少結構性問題,當中房屋供應便是最受市民問關注問題之一,多年來私樓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市民對經屋需求有增無減,但供應量一直無法滿足市民需求,住屋問題除影響居民生活質素外,更直接影響社會安定及長遠發展;尤其是對年輕一代,高昂的私樓價格令青年置業變得遙不可及,因此公共房屋成為不少青年人「上樓」的希望。而長者公寓則是長年居住在無升降機、平日難以出行及樓宇已殘舊不堪的長者所企盼。 現屆政府對本澳房屋的中長遠計劃及結構總結,分為五個階梯,第一是社屋,第二是經屋,第三是還需社會討論的夾心階層房屋,第四是面向長者的公寓,第五是私樓。 行政長官賀一誠解說,第一階梯是社屋,經過多屆政府努力,已解決及照顧到基層市民需要,包括台山、黑沙環望廈、慕拉士電廠,以及新城A 區的社屋落成的數量,可以做到恆常性申請,滿足到以社屋為主的承諾。 第二階是經屋,按上屆政府所編排的新城A區28,000 個單位已在開展工作,即將批出打樁及基礎工程的相關合同。偉龍馬路公屋做好規劃,吸收過往經驗,必須先做好詳細規劃,例如將周邊道路合理化之後,才可興建房屋。他強調,此階段第一期的3,000 個單位一定會完成,下一階段則爭取盡量興建,不可只為建屋而建屋,避免再出現公屋群周邊沒有規劃好的情況。 第三階是夾心階層房屋,重點是如何定義夾心階層,只是年輕人嗎?這等問題需要交由社會討論。夾心階層的房屋是私樓,價格一定高於經屋。 第四階是面向長者的公寓,為照顧擁有唐樓單位的長者,所以規劃推出一批有升降機的長者公寓,並非免費,而是要交租金,長者本身擁有的私樓單位就租予他人。在黑沙環新填海區P 地段已留有長者公寓規劃用地,有2,000 多個相關單位,希望能與置換房及暫住房同步落成。關於長者公寓,也需立法。 房屋政策政府工作重中之重 行政長官賀一誠於上月13 日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中表示,政府現時重點關注「 夾屋 」、經屋及私樓問題,本澳公屋政策不再是「 社屋為主,經屋為輔 」,而是要面對經屋、「 夾屋 」兩方面問題,且要兼顧私樓,房屋政策是特區政府工作重中之重,是社會關注的問題,政府必須重視,全力解決房屋問題。 房屋政策更為明確 立法會議員李靜儀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本屆政府在房屋政策上的確更為明確,因過去本澳土地資源一直較少,但政府無論在填海土地、或是在過去幾年努力收回閒置土地,均已爭取到不少土地資源,當中不少是適合作興建房屋土地,可見在條件上政府已可充分利用。同時,當局在房屋供應上亦能給出較明朗時間表,例如新城A區未來幾年會陸續興建一定數量經濟房屋單位,亦會持續開隊供市民申請;當然亦非短期一、兩年內可解決的事情,但至少當局是有啟動興建計劃,令市民在中長期內可見到上樓機會。 盡快制定長者公寓方案 李靜儀續稱,本屆政府提出的五個房屋階梯中,「 夾屋 」和長者公寓是較新事物,因此亦期望政府能盡快公布上述兩者在土地資源上的預留,或是相關計劃評估,能讓市民知悉。因社會對於「 夾屋 」及長者公寓都有一定需求,但由於目前政府均未有詳細計劃公布,僅指出長者公寓目標是讓居於無升降機低層樓宇、行動不便的長者優先申請,且政府提出過先導計指會提供單位,最遲三年半內完成興建;但到底最終的申請門檻是如何,具甚麼條件的市民才可申請,到目前仍是未知;因此,希望當局在未來兩至三年內能盡快落實有關準則,才能確實統計到有需求人士的數量,才可科學地開展有關興建計劃。 青年人多有住屋壓力 至於夾心階屋房方面,李靜儀指,由上月底剛公布的諮詢報告中可見,市民對於經屋或「 夾屋 」均有需求,只是目前市民仍未能清晰「邊條隊受我玩」;所以「夾屋」的定義、興建數量、使用土地等仍有是有待當局進一步清晰。李靜儀又稱,此前公布的3,000 經屋申請結果中可見,有不少適婚年齡的申請家團抽籤排序仍是靠後,因此,他們都較為期盼當局有新房屋政策的公布,以增加其上樓機會;畢竟目前本澳不少青年人有住屋壓力,因此相信「夾屋」仍有一定需求量。 李靜儀表示,目前當局對長者公寓和夾心階屋房屋的「對象是誰」仍未能訂定,因此,當務之急政府是需要制定相關方案計劃,然後再聽取社會意見,繼而評估社會對有關房屋的需求。她認為,當特區政府的土地資源更加充裕時,即更有條件為市民落實解決住屋問題,令居民能安居樂業。
行政長官賀一誠上月出席立法會回答議員提問表示,新城A區五幅土地將很快開標,今年下半年必定會開放新城A區3,011戶經屋供申請,這是新《經濟房屋法》去年8月18日實施後首次「開隊」,這批單位只有居住用途而沒有投資價值,政府將觀察居民申請情況。然而,未來隨著夾心階層房屋的推出,當局亦需顧及私樓市場,三者之間互有關連,當局又應如何權衡各方利益,以確保本澳房屋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市民傾向私樓 因可自由買賣 李靜儀認為,以目前情況來看,經屋及「夾屋」還是需按原定計劃興建,因為目前私樓市場的樓價還是相對高昂,儘管新《經濟房屋法》實施後的經屋單位不會流入私人市場,相信經屋還是有一定需求量。 她坦言,當然市民如有條件仍是較想入住私樓,因日後可自由買賣等,但亦有市民「的確買唔起」,再加上近一年多來受疫情影響,不少青年人連穩定就業也成問題,「上樓」「首期」樓款更是遙遙無期;但當然未來亦不排除當局會在私樓市場上推出相關措施,以令其繼續發展。 至於「 夾屋 」需求方面,根據上一輪經屋「開隊」,當局收到30,000多個合資格申請,不排除當中部分排「隊尾」的申請家團收入情況是有條件購買「夾屋 」,因此,當局已可以據此而對「夾屋」需求數量作出初步評估。整體而言,大部分市民對上私樓還是有一定壓力,所以,透過公共房屋讓市民能安居仍是有需要。 社屋需求基本滿足 特區政府未來需加快哪一部分房屋建設,以解決市民住屋需求?李靜儀表示,目前興建條件最成熟的還是經濟房屋,現時望廈、台山中街等社屋項目已接近完成,估計社屋需求已基本可滿足;但經屋目前仍未見有樓建成,似乎對於滿足市民需求仍是較為遙遠;期望當局可根據現時已規劃用作興建經屋土地,有序開展工程,讓居民在未來幾年上樓有望,這樣已可很大程度解決市民在住屋上的擔憂及壓力。至於「夾屋 」,目前當局仍未拍板任何定案,的確是比經屋更為遙遠;因此無疑經屋是更加具備條件加快建設推進。
行政會委員、街坊總會理事長陳家良接受本報訪問表示,以往特區政府在沒有土地資源下,一直都沒有落實相關房屋規劃;而本屆政府最重要是得到兩大突破,通過填海及收回閒置土地,取得不少土地資源,再加上政府亦有一定財政儲備,因此在有地及有財政儲備支持情況下,透過推出五個房屋階梯政策,令本澳未來在房屋規劃上有更為長遠及完善的計劃。 特區政府上月底公布《夾心階層住房方案》公開諮詢總結報告,社會意見普遍支持政府推出夾心階層住房政策,支持率高達。有超過60%社會意見認同「夾心階層」的定義應兼顧及分流經屋排序靠後者,即部分人有可能同時申請經屋和「夾屋」、因此,未來在經屋和「夾屋」興建數量及相關規劃上如何取得平衡。 開隊可科學估算經屋夾屋需求 陳家良表示, 在五個房屋階梯以及《新經屋法》實施下,居民對每類房屋的需求是多少,均要透過科學方法去取得有關數據;建議有關兩者的興建數量可透過「開隊」申請人數來取得最新數字,期望於今年底可開到一次經屋申請,這樣便可知道市民對於去投資化的經屋究竟有多大需求;而對於經濟條件較好的「夾屋」,將來在法律通過及條件成熟下亦可「開隊」申請。透過兩次的申請便可知道市民對兩者的需求量,再加上目前約30,000多社屋,這樣便可科學地清晰估算到各房屋階梯的需求,以做好未來房屋規劃,私樓則可作補充性作用。
「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正進行登記,登記首日已有市民完成登記,「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將於6月1日開始為期半年的使用期。市民登記踴躍,採用電子支付平台或消費卡各佔約一半,市民並不擔心支付平台使用是否複雜,最擔心反而是物價被趁機哄抬,而且加價之後難會回落,物價長期高企,長遠而言增加市民生活負擔,輿論皆促請政府加強監察,防止哄抬物價,保障市民權益。 「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旨在紓緩市民生活壓力,促進本地消費、提振經濟、保障市民就業,但在政府宣布推出有關計劃後,社會上投訴已出現哄抬物價情況聲音不絕於耳,計劃未正式實施,已損害消費者權益,促請當局密切監察市場價格,保障廣大民眾正當權益及政策成效。 政府在宣布推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後,市民最關注是物價能否保持平穩,並主動監察物價,近期已有市民向社會團體反映有商戶疑似每隔短時間逐小逐小調升商品價格,可見市民十分關注「計劃」可能引發的物價上漲,期望經科局及消委會持續巡查和監察物價,杜絕不規則行為。 為回應市民訴求,經濟及科技發展局聯同消費者委員會等相關部門,持續加強監察價格,密切留意物價變動情況,並迅速跟進居民舉報的個案,先後多次約見商會、供應商、零售商及超市業界代表,敦促維持物價穩定,鼓勵推出更多折扣優惠,同時備有約78萬項商品價格資料,要求超市百貨等大型零售商,每月兩次提供所有商品價格資料作備案,有個別大型零售商除超市百貨業務外,亦提供其集團轄下其他零售業務的商品價格資料作備案。 去年政府推出消費卡時,有商戶在未更換標價情況下更新收費系統價目,消費者在付款時才發覺「貨品突然加價」,引起紛爭,市民記憶猶新,政府今次推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市民對物價相當敏感,也十分關注。「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目的在於促進內循環消費,提振中小企經濟,可保障市民就業,維持社會穩定,商家應同舟共濟,保障市民合理消費權益,不應伺機不合理抬價,加重市民負擔,影響計劃成效。 不合理抬價行為,亦會對商譽造成嚴重影響,最終得不償失。
日前本澳一名初生嬰兒的父母因爭吵後各自離家,獨留嬰兒在家,涉嫌觸犯遺棄罪被捕。婦聯樂融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鄭德雄昨(11)日表示高度關注,認為案件涉及疏忽照顧的對象為初生嬰兒屬近年少見,嚴重損害兒童健康和發展權利,期望當局嚴肅處理和跟進,並呼籲父母若有家庭糾紛或照顧問題,應積極尋求調解或照顧新生兒輔導等服務,建議當局推出更多家庭教育課程,協助父母提升子女照顧技巧以及改善家庭關係,共建美好家園。 鄭德雄表示相關事件引起社會討論,新生嬰兒來臨時會讓父母出現不同壓力源,如家庭開支增加、新生嬰兒照顧、夫妻作息不協調、情緒壓力等不同問題,令新手父母難以適應,容易出現爭吵情況。他指出,疏忽照顧兒童會使兒童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脅,若發生意外的後果相當嚴重,同時還要負上刑責,按《刑法典》第135 條規定,疏忽照顧兒童會構成棄置或遺棄罪,一經定罪會判監禁一至15 年徒刑。因此有關部門必須要嚴肅處理,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堅決保護兒童權利和家庭完整性。 三建議冀改善疏忽照顧嬰兒問題 鄭德雄稱,維護兒童權益和促進兒童健康成長一直都是婦聯的重點工作,包括推出新生嬰兒家庭支援計劃,為準父母提供生產前後規劃和照顧技巧等支援,以及推出產後幼兒成長工作坊與父母教養課程,幫助新手父母減低日後家庭間出現的問題,令兒童健康和幸福成長。他期望是次疏忽照顧嬰兒的不幸事件能引起社會的重視,並對此提出三項建議:一、加強社會對家庭教育課程的重視。透過現有的親職教育中心,以及社團開展各類型家庭教育課程,協助父母處理好包括家長情緒管理、學前兒童發展、子女日常教養及婚姻關係等問題;二、增加臨時嬰幼兒照顧支援。建議政府提供更多臨時托兒與托管服務,讓有緊急和臨時需要的父母得到相關支援,減少父母鋌而走險獨留兒童在家的情況;三、積極尋求社會資源協助。呼籲準父母應多向社會團體尋求減壓方法,或照顧新生兒等輔導服務,減輕因照顧新生兒出現的情緒壓力。
環境諮詢委員會昨(11)日在環保局舉行本年度第一次平常會議,由委員會主席、環境保護局局長譚偉文主持會議。會上介紹即將公布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0 》。 在會議上,介紹了《澳門環境狀況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2020年澳門各項環境指標的變化趨勢、現存環境問題,以及相關應對工作等;同時亦介紹澳門近年沿岸尤其內港水質持續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內港截流下水道處於滿流狀態,引致污水溢流出海所造成。為此,環保局正有序制定針對性的污染治理方案以改善沿岸水質。會上亦聽取委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持續完善報告內容和相關跟進工作。
因應市政署維修路面,由本周五(14日)上午10時至本月25日(周二),東北大馬路近海濱花園的路段實施有限度通車,該路段的電單車泊車位禁止車輛停泊,屆時「東北大馬路/海濱」站暫停使用,乘客可選用「東北大馬路/南澳」站上落,而乘搭MT3(往望德聖母灣)巴士路線的乘客,可選用距原站約100米位於黑沙環海邊馬路近海濱花園第一座所設置之臨時巴士站;因應臨時站的設置,由本月13日(周四)至本月25日(周二),黑沙環海邊馬路部分咪錶泊車位禁止車輛停泊。 媽閣上街臨時交通延至下周五 另外,建設發展辦公室正於媽閣上街進行街道重整工作,因天雨關係,相關道路實施的臨時交通措施維持實施至下周五(21日)。6B(往山頂醫院)、16特班車(16S)(往牧場街)及28B(往青洲) 繼續不停靠「民國馬路」、「西灣/大興大廈」及「半邊橙/迅發花園」站,乘客可選用鄰近站點。 東北大馬路/海濱巴士站周五起暫停使用, MT3 路線乘客可選用近海濱花園第一座臨時站上落。(交通事務局提供圖片)
現時,政府與私人閒置地不少且遍布澳門各處,多存在一定的衛生與安全隱患,澳門地區發展促進會表示關注,籲政府加快消除相關隱患,保居民安全。 澳門地區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高勝文表示,由於土地批給失效、政府積極打擊非法佔有政府土地行為、私地荒廢等原因,致公私閒置地不少且遍布澳門各處,土地內多見雜草叢生、空置房屋、破舊廠房,並有紙、木、塑膠等易燃雜物,存在衛生與安全隱患。他指出,由於閒置地長期缺乏管理,每逢雨季更易衍生蚊蟲鼠患,雖然市政署與衛生局已定期為各區進行撲滅工作,但因害蟲繁殖較快,衛生情況一直未有明顯改善;同時,閒置地的易燃雜物也為社區帶來安全隱患,他呼籲政府加快消除閒置地衛生與安全隱患,保居民安全。 下環街蚊蟲鼠患嚴重該會副理事長麥安迪表示,近日常接獲大量會員及市民反映,下環街衛生中心旁的閒置地蚊蟲鼠患嚴重,據相關資料顯示,該土地面積達平方米,原為製衣廠,但由於多年無人打理,土地內的房屋、廠房與雜物,容易衍生蚊蟲鼠患、火警等問題。他稱,在接獲市民反映後,該會馬上組織領導成員到現場跟進處理,發現在雨季傍晚時分,居民經過通往衛生中心的道路時,必遭如雨般的飛蟻密集群起攻擊,而飛蟻所分泌的蟻酸具有強大的酸性,不單侵蝕建築物,也會使個人產生皮膚過敏的情況,居民擔心長此下去,易爆發傳染病。他認為,在疫情下政府更應重視環境衛生,切實以民為本,冀盡快解決相關問題。 對於閒置地衛生與安全隱患問題,他們建議當局加強巡查各空置地,如發現存在一定的衛生與安全隱患,立即跟進評估處理,同時,積極與私地業權人溝通,讓業權人履行相關責任,即使未能聯繫業權人,也應以公共利益為重,先行處理有關問題,以保居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