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籲關懷青少年精神健康

教局冀學生情緒困擾主動求助

一名14歲女中學生疑因課業問題上周五遺書在家中墮樓身亡,是不足一個月內第三宗同類事件,令人關注學生精神健康問題,衛生局呼籲家長及學校人員應主動聆聽及關懷青少年的精神健康,若發現受情緒困擾的青少年,應盡早尋求專業協助。教青局對於有學生離世感到難過,對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並呼籲學生倘遇到情緒困擾或疑難,要主動向家長、老師、朋友等信任的人或專業的輔導人員傾訴及求助,好能在他們的支援下有效面對及處理困難。 衛生局稱,轄下的塔石、筷子基、黑沙環、海洋花園、湖畔嘉模、青洲及下環衛生中心已開設心理保健門診,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專業協助。衛生局亦透過財政資助及技術支援方式,支持本地非牟利團體(包括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等)設置社區心理輔導機構。上述所提及的心理諮詢服務費用全免,歡迎有需要的市民多加利用,呼籲受到情緒困擾及感到絕望的人士,可直接致電明愛生命熱線28525222,尋求情緒疏導服務。教青局亦呼籲倘有師生及家長受到困擾,請與駐校輔導機構人員或教青局教育心理輔導暨特殊教育中心聯絡,電話:28401010。 家長:以朋友角色與子女溝通 近年社會環境不斷變遷,青少年甚至成年人需面臨壓力與挫折,有家長表示明白子女在學習路上並不容易,認為需以「朋友」的角色與他們相處。育有一名11歲女兒的潘先生認為,作為家長,需以「朋友」角色與子女溝通。他稱明白子女學習上的辛苦,現時女兒主要承受成績上的壓力,他坦言:「功課係多嘅,一日都有成五、六樣,仲未計溫習時間」。他建議每日應有一定時間與子女溝通,以了解他們在學習上和校園內遇到的問題,避免因壓力或挫折產生精神上困擾。 冀學校社工多了解學生行為變異 社工吳超偉接受訪問時稱,大部分有自殺傾向的人在行為上均有先兆,若一個人突然說出一些不尋常言語,必然是一個信號,急需家長或社工開導,他稱:「盡快拉返佢哋返嚟,唔好畀佢哋亂諗嘢」;而輕生念頭並非一朝一夕,主要是由於家庭或感情關係,令自身情緒產生壓力,透過日積月累造成,因此作為社工、家長或老師應要給予青年正面引導思想。吳超偉又稱,暫未接獲中學生求助個案,他認為現時中學生較內斂,不知如何表達自己,期望校內社工可多了解學生行為上的變異,避免悲劇再次重演。 上月3日,一名15歲女學生懷疑因學業問題在筷子基快意樓一單位墮樓死亡;上月11日,一名16歲男中學生在黑沙環中街一大廈墮樓,上周五,再有一名14歲女學生在長崎街一大廈墮樓死亡。

01/02/2021
31258

治安警發表去年執法工作數據簡報

社會續穩定 罪案數字前年同比降近三成

治安警察局發表2020年罪案統計和執法工作數據簡報,總結過去一年,本澳總體社會治安持續保持穩定,同比2019年罪案數字有所下降,嚴重犯罪亦保持低案發率。去年接報的犯罪總數為7,274宗,較2019年減少3,037宗,同比下降29.5%;在預防及打擊犯罪方面,治安警察局不斷派員在各大娛樂場周邊進行反賣淫和反罪惡行動,對懷疑從事非法借貸及非法兌換等活動人士,進行了471次截查行動,截查後共遣返987人;在反賣淫行動方面,進行了163次打擊行動,截查後共遣返243人;在打擊非法旅館行動中,共發現48個為「經營非法提供住宿」之單位,以及查獲17名懷疑經營者;總結去年涉及刑事案件被治安警察局移送檢察院的人數為1,782人。 在交通方面,去年共錄得10,194宗交通事故,較2019年減少3,497宗,同比下降25.5%;共發出違例檢控550,800多宗,相比2019年的多宗,下降37.2%;在打擊醉駕和藥駕方面共有133宗,較2019年減少五宗,同比下降了3.6%;共檢舉了147宗的士違規,較2019年減少3,025宗,同比大幅下降95.3%。 青年培育成重點工作與學校保緊密聯繫 治安警察局指青年培育工作是重點工作之一,去年持續透過「警.校聯絡機制」與學校保持緊密聯繫,共同推廣防罪滅罪資訊,去年舉辦的防罪講座、預防暑期工陷阱講座及交通安全講座合共40場,合共約14,000人次學生參與;透過到訪學校進行升旗教學示範及講授國旗法等,培育青少年的守法意識及愛國精神,去年合共舉辦11場升旗教學講座,合共約3,500人次學生參與。 展望未來,治安警察局將按照特區政府的整體發展策略及配合施政方針,貫徹保安司司長提出的三個警務理念,針對性地開展各類預防和打擊犯罪的工作,為本澳社會提供穩定的治安環境。 安警發表去年罪案統計和執法工作數據簡報,總結過去一年,本澳總體社會治安持續保持穩定,同比2019年罪案數字有所下降29.5%。(治安警察局提供圖片)

01/02/2021
10431

市面充斥各保健產品

團體促完善法例監管

青洲坊眾互助會表示,收到街坊反映,購買不少保健品服用後並沒效果,惟本澳現時法例沒有對保健品作出定義。坊會年初已向政府反映,促請完善相關法律,同時期望盡快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倘若經營者存在不正當營商行為,應及時作出禁止及懲處,以加強保障消費者權益。 青洲坊眾互助會上周五召開記者會,關注保健品市場亂象及居民權益。坊會表示,據本澳法律規定,對健康有好處的物品或方法進行宣傳廣告,均須事先得到衛生局批准,倘若未經批准而舉辦類似的銷售活動,可被罰款4,000至元,但沒有對該類物品作出明確的定義。 店舖宣傳「電療椅」長者排隊體驗 副理事長陳鳳舉例指,現時社區存在免費體驗「電療椅」的店舖,並稱使用電療椅,能有助改善頭痛、失眠、風濕甚至便秘等,店內更有出售價錢由過百至數萬元不等的保健產品,據觀察每日均吸引大批長者排隊入內體驗。也有街坊反映,在「免費」體驗電療椅後,店舖職員便會向長者推銷,有不少人在職員的「落嘴頭」下,購入貴價保健產品,甚至數萬元的「電療椅」。她直言,市面上保健品繁複多樣,不少產品以提升身體機能及生活質素為名號,其功效及安全性存疑,倘若有人誤信商家宣傳,將保健品作治療用途,不僅帶來經濟損失,還可能延誤病情及影響健康。 為此,坊會促請當局考慮就保健食品進行專門的立法監管,規管界乎藥物與一般保健食品,清晰保健食品定義,設立嚴格標準和加強日常監督機制;並建議對市面上出售的保健食品,必須先經過註冊及審批程序,以確保具安全性和保健功能,並且需要有論證報告和科學依據,證明產品能真正達到說明上的效果。 洲坊眾互助會促請政府盡快通過消保法,倘經營者存在不正當行為,應及時作出禁止及懲處,保障消費者權益。(李燊攝)

01/02/2021
12114

「男友」染疫無錢醫?

本地女網戀被騙25萬

一名20多歲本澳無業女子墮入網戀騙局,誤信其網上男友感染新冠肺炎在珠海治療,借出逾25萬元人民幣「醫療費」救急,結果人財盡失。司警接手調查案件,暫時未有人被捕。 司警表示,女事主去年4月在網上社交平台認識一名姓陸男網友,兩人一拍即合成為網戀情侶;期間「男友」再介紹另一名網友給事主認識。同月,其「男友」突然失聯,事主擔心之下向其介紹的網友查詢,對方聲稱其「男友」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正在珠海某醫院接受隔離治療。事主擔心「男友」病情,數日後終收到「男友」微信通知,聲稱由於正在隔離,無法調動其銀行賬戶存款,要求事主先借出醫療費用,日後定會歸還。 戀愛衝昏頭腦「治療」大半年遲遲未好被戀愛衝昏頭腦的事主信以為真,由去年4月底至12月分多次合共匯款25萬7,000多元人民幣給「男友」支付醫療費,之後等候消息期間,由於「男友」遲遲未出院始覺不妥。本月初事主剛好遇到一名醫生朋友,得悉有關珠海醫院並不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查詢該醫院亦無其「男友」姓名。嘗試聯絡「男友」但已失聯,於是報警求助,事件中損失25萬多元人民幣。 司警發言人講述本澳無業女子被男網以感染新冠肺炎在珠海治療,詐騙逾25萬元人民幣。(劉凱輝攝)

01/02/2021
11918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