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疫下網絡騙案激增85%

「殺豬盤」近百宗損失逾2,800萬

司法警察局昨(1)日公布2020年刑事案件及執法工作數據,多類嚴重犯罪都錄得顯著跌幅,但受疫情影響、居民網絡消費及社交活動大增,因此電腦及互聯網相關罪案同比增加85%,升幅為近年之最,其中網戀詐騙、「殺豬盤」、假援交、裸聊勒索等案件多發、受害人損失巨大,而且涉及不少學生受騙,司警呼籲大眾加緊防範。 為配合防疫工作減少人群聚集,司法警察局今年不舉行傳媒座談會,改以新聞稿方式發布2020年警務工作總結。數據顯示,去年全年開立各類刑事案件合共9,291宗,其中刑事專案調查及檢舉共宗,較2019年減少2,374宗,減幅約37.4%。完成的各類調查卷宗合共11,427宗,同比減少約25.5%。年內將1,719人移送檢察院處理,同比減少59%。 去年本澳縱火、販毒、高利貸、禁錮、搶劫、盜竊、詐騙等案件均錄得顯著跌幅。然而受疫情影響,居民正常社交活動受限,網絡消費、社交等活動大增,不法分子亦改變手法,在網上物色目標,致使涉及電腦或互聯網的案件急增,去年共錄得宗資訊罪案專案調查,同比增加85%,升幅是近年之最。 「殺豬盤」受害人有四學生 利用電腦或互聯網實施的詐騙去年共431宗,同比增加37.7%。不法分子改以新手法實施詐騙,透過網絡情緣或利用社交平台結識被害人,熟絡後遊說被害人進行網絡賭博或投資的新型案件(俗稱「殺豬盤」)有94宗,報稱損失總額高達2,800多萬澳門元,其中有四名受害人為學生。 去年司警共開立裸聊勒索案68宗,是2019年的13.6倍。該類案件曾在2014至2016年間呈高發態勢,後經廣泛宣傳後回落至單位數,去年捲土重來。 裸聊案23學生被勒索 究其成因,與網上社交活動急增、色情資訊泛濫,以及受害者畏懼事件曝光選擇啞忍而助長犯罪等有關。該類案件中,有23名受害人是學生,而且有九名未成年人,相關情況及成因需要社會關注。 去年色情服務陷阱(俗稱「假援交」)詐騙案件共24宗,比2019年下降73.6%,但受害人報稱損失總額亦高達1,300多萬澳門元,而且有五名受害人是學生。另外,透過各式藉口索款的傳統網戀案件有43宗,同比下降17.3%,受害人總損失達700多萬澳門元,其中有五名受害人是學生。 網購詐騙大增同比翻近倍 疫情下居民熱衷於網絡購物,去年司警開立114宗網購詐騙案,較2019年激增96.6%,當中有29宗案件涉及網上購買口罩,十宗涉及演唱會門票,損失總金額約280萬澳門元。盜用信用卡資料亦呈急增趨勢,去年錄得411宗,是2019年的3.5倍。司警高度重視並成立專案組進行排查分析,查找卡資料外泄源頭,同時與鄰近地區警方交流相關情報,在去年10月及11月接連偵破多宗相關案件。 深化區域合作 打擊跨境犯罪 為打擊跨境詐騙犯罪,司警深化區域合作,去年5月及8月先後瓦解兩個網絡詐騙團伙,亦偵破一宗涉款逾千萬元的假援交詐騙案;此外,去年通報外地警方成功止付八宗詐騙案件,涉款167萬元,另外在本澳銀行業界的積極配合下,成功勸阻36名懷疑遭受網絡詐騙的人士進行匯款,涉款逾956萬元。 經過大量防罪宣傳,去年電話詐騙案共31宗,同比大幅下降74%,最常見是冒充政府機關人員詐騙。司警呼籲市民,切勿輕信陌生人或透露個人資料,警惕投資或理財建議,切勿應他人要求進行匯款或轉賬,並與親友分享防罪訊息。

02/02/2021
31568

去年錄19宗兒童性侵

未成年色情物品飆升至129宗

司警局公布,去年強姦、性騷擾案件按年分別減少32.6%及27.8%,但對兒童的性侵犯、與未成年人有關的色情物品案則錄得顯著增幅。去年發生19宗對兒童的性侵犯案,同比增加八宗,當中多發生於教育場所或家庭環境中,部分案件屬被害人自願發生性行為。不少案件是由學校或家長及時發現並透過「學校安全聯絡網」舉報,顯示在師長不斷提升察覺相關跡象的能力、家校警合作越趨完善下,更有效保護青少年免受侵害。 司警近年大力開展相關防罪教育工作,去年10月起,聯同教育暨青年局舉辦了十場「網絡安全及預防性侵犯」和「預防校園欺凌」講座,向近1,400名學生、家長和教職員推廣網絡安全及防範性侵害、欺凌的知識。除講座外,去年組織青少年拍攝多輯防罪短片,其中包括提防性侵、偷拍、裸聊勒索、援交陷阱、欺凌等主題,冀藉青少年的同儕影響力,加強年輕群體的自我保護意識,以減低他們蒙受侵害的風險。 未成年人色情物品案飆升 另一類在去年飆升的性犯罪為與未成年人有關的色情物品案件,年內錄得129宗。為打擊涉未成年人色情資訊,司警不斷加強與國際刑警組織的情報交流,去年與外地警方建立了新的交流機制和情報平台,一旦發現涉及本地的犯罪訊息,主動介入調查和打擊。根據案情,絕大部分案中色情製品均不涉及本澳居民,而嫌犯主要為外地僱員,大多供稱並不知道傳送相關資訊會觸犯刑法;為此,司警在去年推出多語防罪宣傳,以加強外籍人士對本澳相關刑法的認識。 去年錄得與未成年人有關的色情物品案件129宗,嫌犯主要為外地僱員,司警主動介入調查打擊。(資料圖片)

02/02/2021
22958

或由疫情因素所致

去年家庭衝突事件略升

去年本澳嚴重罪案維持低案發,年內發生兩宗殺人案,分別由感情及家庭糾紛引致;另有兩宗嚴重傷人案及一宗綁架案(經查實為涉及詐騙的假綁架案)。涉及家庭成員之間傷害行為共116宗,同比上升8.4%,其中符合「家庭暴力」罪法定要件共11宗,同比減少35.3%;其餘70宗以傷人處理,九宗查明不涉刑事成分,26宗仍在調查當中。 司警指出,去年家庭衝突事件有所上升,不排除是因疫情使家庭成員留家時間增加,加上受到經濟或其他負面因素影響,摩擦增多所致;不少相關案件源於一時衝動,且情節較輕,大部分案件從證言或客觀證據上,均未能發現涉及對身體、精神或性方面的虐待情節。 疫下多類罪案持續減少 疫情之下入境旅客大幅減少,與博彩相關犯罪的專案調查及檢舉共413宗,同比下降。毒品犯罪案件呈遞減趨勢,去年開立販毒案57宗、吸毒案13宗,按年分別減少36%及。在疫情之下,販毒集團更多採取「人貨分離」的方式販毒,司警採取針對性部署加強打擊,去年開立18宗郵包販毒案,同比增加15宗,另有一宗藉水路偷運毒品的案件。 黑社會案件繼續保持零案發,犯罪集團立案共31宗,下降22.5%,其中涉及協助非法入境的相關案件有15宗,同比增加七宗,不排除與逃避檢疫措施有關。盜搶案件去年均呈大幅下跌,其中搶劫案22宗,按年大減70.7%;盜竊案則有419宗,同比亦大減63.6%,其中入屋盜竊案29宗,下降39.6%。 司警持續進行反罪惡巡查,去年與博彩相關犯罪及毒品犯罪同比顯著下降。 (司法警察局圖片)

02/02/2021
14222

去年網安中心日均1,600次警報

司警:防滲透干預維護國安

本澳《網絡安全法》於2019年12月22日生效,網絡安全事故預警及應急中心同日投入運作。司警局昨(1)日公布,2020年全年網安中心日均發現1,600次初步警報,深入分析排查以辨析網安威脅;年內共向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發出預警38次,接收事故通報23宗,並為其中15宗提供支援,有效履行職責。 為完善本澳網安管理體系,網安中心去年先後制定《網絡安全——管理基準規範》及《網絡安全——事故預警、應對及通報規範》兩份通用規範,推出網安事故電子通報平台,年底舉行首次網絡安全事故演習,多舉並行提升監管實體及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的網絡安全管理水平,以及應對突發網安事故的綜合能力。 去年特區政府修改了司警局的職權和組織法,並設立專責國家安全執法工作的保安廳,使維護國家安全的執行機制更加健全。司警局指出,面對複雜多變的內外環境,在後疫情時期,司警局將在澳門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及上級的領導下,切實防範外部勢力滲透干預,打擊一切企圖利用本澳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 另一方面,司警局繼續完善跨部門合作,去年舉辦多場相關分享會和培訓,著力提升執法人員專業水平;年底為網購代充業界舉辦防罪講座,免使業界被不法分子用作轉移犯罪資金;繼續與內地警方合作打擊跨境經濟犯罪,在12月聯手瓦解一個自2016年起運作、涉款逾百億人民幣的從事非法刷卡套現活動的犯罪集團。 司警公布,網安中心去年日均發現1,600次初步警報,向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發出預警38次、接收事故通報23宗。 (資料圖片)

02/02/2021
11622

司警推動新型警務理念

主動溝通合作預防犯罪

司警局重視主動警務、社區警務、公關警務,隨着大眾接收資訊的方式改變,近年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防罪宣傳手法,除維持傳統的防罪講座外,先後在多個本澳居民、青少年常用的社交平台開設官方帳號,使社區警務和公關警務工作更趨創新多元。 去年初,線上宣傳警務資訊的形式有效兼顧防疫和防罪需要,司警局將防罪訊息融入流行網絡文化和資訊,推出多個以防範網戀詐騙、性犯罪等為主題的帖文,廣獲關注和轉發。為配合區域合作和促進交流,自去年8月開通微博官方帳號,讓內地居民、旅客了解本澳警務工作情況及防罪訊息。 在確保符合防疫指引下,司警於去年下半年啟動第八屆「滅罪小先鋒種子計劃」及第三屆「社區安全青年領袖計劃」,共招募385名新學員,兩項計劃創立至今累計已培訓逾1,400名青少年。去年先後導賞講解「國家安全走進校園」網絡圖片展、組織參加「維護國家安全和涉港國安立法要義」專題講座,近日亦舉辦「認識國安法」分享會等。青年學員去年主動參與和配合司警的防疫防罪工作,如協助口罩包裝、創作抗疫歌曲、拍攝防罪短片等,為年輕人樹立正面榜樣。 司警局聯同多個社團及「司警局大廈防罪之友」進行冬防宣傳,推進社區警務預防犯罪。(司法警察局圖片)

02/02/2021
8772

工銀澳門FT賬戶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深度融合

中國工商銀行(澳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工銀澳門)與中國工商銀行橫琴分行(下稱工行橫琴分行)成功推進廣東省FT賬戶業務合作。工銀澳門昨(1)日成功為三間澳門企業在工行橫琴分行開立FT賬戶,並成功落地首筆FT賬戶匯款及首筆FT賬戶匯兌業務。工銀澳門指,未來將與工行廣東省分行將繼續發揮優勢,積極利用FT帳戶打造金融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金融深度融合,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作用。 據珠海「觀海融媒」報道,FT帳戶是人民銀行推進金融改革開放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試驗田。FT賬戶是指銀行為客戶在自貿區分賬核算開立的統一本地及外幣賬戶,連接自貿區與離岸市場,為自貿區內企業涉足海外市場、滿足實體經濟所需的貿易結算和跨境投融資匯兌便利,達到最優惠匯兌匯率、境外投資便利、融資便利及市場化的利率系統等優勢。 FT賬戶是境內自貿區金融創新的基礎工程,目的在於資本開放的進程中,實現區內資金和境外資金的自由匯兌更為便捷,同時監管層也可以即時、有效地監控資金流動和防範風險,在跨境業務日漸升溫的大環境下,有助全球性人民幣交易市場建設,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澳企業跨境結算更簡便 工銀澳門表示,FT賬戶可以為澳門客戶在珠海的投資及發展提供更為多元的服務管道和更便捷的結算路徑,有利於兩地市場資源的整合利用。成功開立FT賬戶的澳門企業,可以享受更為簡便的跨境結算、更優惠的融資成本、更自由的資金匯兌以及全功能型跨境資金池。 同時,FT賬戶是未來大灣區跨境金融產品創新的重要一環,未來監管部門發布的跨境投融資、貿易便利化等創新金融政策會率先在FT賬戶系統內實施。是次FT賬戶的成功開立,成功為澳門企業打通珠澳兩地金融服務作出良好示範,同時對澳門企業走出疫情影響、紓解民困、恢復澳門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工商銀行向FT客戶贈送首發開戶記念狀。

02/02/2021
19275

政府落實公共部門重組

三新局昨日正式運作

上一年度政府行政法務範疇施政報告中明確指出,落實首批公共部門重組,包括合併多個政府部門等。昨(1)日,政府總部事務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以及經濟及科技發展局正式運作,相關領導官員亦先後舉行宣誓就職儀式。 在行政長官賀一誠監誓下,政府總部事務局局長劉軍勵和副局長李月梅昨日下午在政府總部多功能廳宣誓就職,兩人任期為期一年。該局是負責為包括行政長官辦公室、各司司長辦公室及行政長官指定實體在內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各部門,在行政、財政、技術、禮賓及後勤等屬政府總部正常運作必不可少的事宜上提供輔助及支援的公共部門,直接隸屬於行政長官領導下運作。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局長老柏生,副局長龔志明、丁少雄及阮佩賢昨日亦在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的監誓下宣誓就職。歐陽瑜致辭時表示,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的成立目的是在原高等教育局及教育暨青年局的工作基礎上,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政策的協調性和有效性,進一步發揮各階段教育及青年工作的協同效應。 此外,經濟局昨日起重組為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增加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的職能,促進科技發展與經濟適度多元的聯動,推動澳門經濟高質量發展。科技廳廳長謝永強、科技應用及支援處處長陳祖榮在局長戴建業監誓之下就職。

02/02/2021
12035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