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中國為世界樹立抗疫榜樣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始終同國際社會開展交流合作,分享疫情資訊,開展科研合作,力所能及為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提供援助,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中國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主動通報疫情資訊,分享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資訊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引物探針序列資訊。國家衛生健康委彙編診療和防控方案並翻譯成三個語種,分享給全球180多個國家、十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參照使用。中國—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專家考察組實地考察調研北京、成都、廣州、深圳和武漢等地一線疫情防控工作,高度評價中國抗疫的努力和成效。 在自身疫情防控仍然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中國迅速展開行動,力所能及地為國際社會提供援助。包括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兩批共5,000萬美元現匯援助;向至少27個國家派出醫療專家組等等。在防疫物資出口方面,單單3月1日至5月31日,中國向200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防疫物資,其中,口罩706億隻,防護服3.4億套,呼吸機9.67萬台,檢測試劑盒2.25億人份,出口規模呈明顯增長態勢,有力支持了相關國家疫情防控。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面對的共同挑戰,因此,習近平主席還親自推動開展國際合作,同近50位外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通話或見面,呼籲各方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加強雙多邊合作,支援國際組織發揮作用,攜手應對疫情挑戰。

28/09/2020
33663

為大愛而逆行

展大美於平凡

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隨時面臨生與死的考驗,趨利避禍是人的本能。但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疫情「大敵」來臨之時挺身而出,在不同的崗位上用執著和堅守詮釋著「最美逆行」。 9月初,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自為鍾南山頒發「共和國勳章」,為張伯禮、張定宇、陳薇頒發「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獎章。這是對抗疫英雄的嘉獎,亦是對奮鬥在防疫第一線的廣大醫務人員的崇高敬意,正是他們奮不顧身地同新冠病毒短兵相接,才為國家帶來了防疫勝利的希望。 此外,表彰大會上公佈的一些數字同樣引人矚目,10多天建成火神山、大規模改建16座方艙醫院、迅速開闢600多個集中隔離點。19個省區市對口幫扶除武漢以外的16個市州。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衝鋒陷陣。180萬名環衛工人起早貪黑。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在65萬個城鄉社區日夜值守。可以說,目前中國取得階段性抗疫成果的背後,離不開千千萬萬平凡人的默默奉獻,他們或許並不驚天動地,但他們始終戰鬥在戰疫一線,用實際行動為這場人民戰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抗疫英雄的精神固然值得學習,但堅守一線、慢慢付出的平凡人同樣值得致敬。

28/09/2020
18034

2060碳中和 中國的大國抱負

「這場疫情啟示我們,人類需要一場革命」。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承諾,中國將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並且將排碳達到峰值的時間由原本承諾的2030年左右提前到2030年以前。這項宣誓令世界各國感到震驚,要知道,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時要面對經濟下行及新冠肺炎疫情的負面影響,要完成能源轉型需要付出難以想像的努力。 中國這一承諾令世界震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要達到此一目標需要多大的轉變。中國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排放量佔全球超過四分一,這與中國的能源結構有關。2015年簽署《巴黎協定》後,中國的煤炭產量曾出現下降趨勢,但自2016年起又有所回升,到2019年,火力發電仍佔中國總發電量的70%,而且新建燃煤電廠的計劃仍在增加之中,能源轉型的任務相當艱鉅,而經濟下行與新冠肺炎疫情都將減緩轉型的努力。 雖然習近平的發言未提到具體如何實行,但他的宣示已經展現了作為超級大國的抱負。而綠色能源與綠色經濟勢必也將在明年初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佔據重要地位。 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2018年提出明確,若要實現《巴黎協定》中升溫不超過1.5℃的目標,碳排放必須在2050年降至淨零,全球多個國家已承諾以此為目標,雖然比中國提前十年,但這些國家多半都是發達國家,而且都是小國,有研究機構就指光是中國這一舉措,就能為全球暖化的預測溫度降低0.2℃至0.3℃。 除此之外,中國在減緩全球氣候暖化上的努力,可以為當前的地緣政治形勢起到作用。中國與歐洲正就雙邊投資協議持續談判,毫無疑問,中歐關係在當下的國際形勢上至關重要,而歐洲本就不滿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而同樣作為排碳大國,印度今後勢必在有關問題上要面對更大壓力。 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推持了許多國家的減排計劃,極端天候仍在全球各地頻繁出現,北半球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天,中國的承諾確實是氣候議題上的重大飛躍,彌補了美國退出產生的領導缺位,也為全世界關心氣候變遷議題的人們提振了信心。

28/09/2020
1225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