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剎」康公廟爆糾紛

慈善會終止司祝盧樹鏡合約

被稱為「百年古剎」的康真君廟(俗稱康公廟)發生管理糾紛,康公廟慈善會上周三(9月30)發表聲明,表示司祝盧樹鏡在未有通知及獲慈善會准許情況下,擅自與其他社團合作進行廟宇活動,事態嚴重,為免影響聲譽,於9月19日作出決議,即時終止盧樹鏡所提供的司祝服務。 擔任康公廟司祝達20年的盧樹鏡其後向傳媒表示,從未舉辦任何活動及收取利益,自2003年至今一直有向慈善會交租,認為是雙方默認繼續履行原合約,不存在合約失效問題,將會尋求法律途徑解決,並已要求文化局介入。由於決定循法律途徑解決,目前一切維持原狀,他個人會堅持續履約至2023年約滿。 康公廟慈善會表示,按照與盧樹鏡於年五月初二日簽署的司祝合約,有關期限已於2003年五月初一日屆滿,而其後雙方亦未再簽署新合約,為此有關合約實際上已失效。本著雙方良好合作關係,該會一直均以按月形式讓盧樹鏡繼續作為該廟司祝,為善信提供相關服務。該會又指,盧樹鏡擅自與其他社團舉行活動,在沒有交待明細賬目下,將令人以為存有利益之嫌。 有160年歷史的康公廟屬被評定的不動產,因往時廟前瀕海,相傳有木製康王神像浮至,居民於是建祠奉祀,後來於咸豐十年(1860年)建廟。

06/10/2020
20806

歡度雙節勿忘防疫

明天是國慶節,亦是中秋節正日,內地共有八天長假期,繼珠海及廣東省先後恢復赴澳門旅遊簽註後,內地於上周三起全面恢復赴澳門旅遊簽註,本澳疫情日趨穩定,特區政府以至旅遊業界,都期望十一國慶黃金周來澳旅客會增加,為沉寂達九個月市況增添復蘇動力。要持續保持兩地人員正常來往,推進經濟復蘇,澳門自己需要切實執行防疫措施,不能掉以輕心。 過去多個月,疫情漸趨緩和後,市民防疫意識開始鬆懈,群聚情況增加,不利常態化防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提出餐飲活動防疫指引,同一空間超過人且超過一小時不能佩戴口罩的室內活動,參加者必須出示七日內核酸檢測證明;並盡可能以酒會代替午宴和晚宴,縮短活動時間;但卻受到部分人質疑當中理據。然而,群聚具有極高傳播風險,境外不少地區疫情再起,多起源於在酒吧或食肆「瞬間群聚」,澳門有今天抗疫成果,必須守住,勿貪一時之快。 境外不少地區疫情依然嚴重,但澳門已被認為是一個相對安全旅遊城市,反映澳門抗疫防疫成功,日漸吸引旅客來澳,內地不少旅客已計劃在國慶中秋長假來澳旅遊。根據旅遊網站攜程數據,自9月22日開始,在攜程旅遊平台上搜索「澳門」為旅遊目的地的服務及產品數量增加五倍,廣州、珠海、深圳、佛山、上海、北京、中山、東莞等地搜索量非常高,反映內地旅客希望趁「十一黃金周」來澳體驗更多時尚、購物、餐飲、親子等活動。而從8月12日至19日,澳門酒店預訂量環比增長30%;8月26日至9月1日,酒店預訂量環比增長27%。 而根據澳門旅遊局數據,自從廣東省上月26日恢復赴澳門旅遊簽註後,首兩個星期旅客增長量超過三成,整個月旅客量為去年同期的8%,9月至22日旅客量恢復至去年同期的22%。9月份每天內地旅客量維持1.1萬至1.8萬。隨著國慶中秋「黃金 周」到臨,預計來澳旅客會增加,亦是澳門不少人所企盼,旅客增加有助加快經濟復蘇。 疫情爆發以來,本澳從未出現社區傳播,已連續183日無本地病例,94日無境外輸入病例。數據反映澳門應對疫情在防控上成效顯著,給旅客非常有信心澳門是一個安全旅遊城市。國慶中秋假期間要繼續做好防疫措施,防疫常態化,堅持不鬆懈,洗手戴口罩,保持距離勿聚集,慎防前功盡廢。

30/09/2020
55510

藉辦課程詐騙教青局二千萬

私校前副校長被捕

澳門區一私立學校前負責人涉嫌藉舉辦課程及硬件翻新為名,偽造文件詐騙教育發展基金資助2,038萬元,新上任校長揭發,司警局接獲教育暨青年局通報後接手調查,前(28)日拘捕前女副校長及一間工程公司負責人的一對兄妹,司警正調查該校前校長下落。 被捕前副校長姓蕭,女性,51歲,澳門居民,現職保險從業員;工程公司負責人49歲姓陳男子,報稱商人;其40歲妹妹報稱文員,亦為澳門居民。綜合案中證據,司警以「相當巨額詐騙、偽造文件」罪對前副校長落案起訴,工程公司負責人兄妹則被控「相當巨額詐騙及清洗黑錢」罪,已移送檢察院偵辦。司警局將繼續跟進案件是否涉及更多詐騙項目。 司警昨(29)日舉行特別新聞發布會公布案情,司警接手調查後發現,有關資助涉及三個學年(2014年至2016年),學校以開設課程及硬件建設工程為由向政府申請資助撥款合共2,800萬元。根據教青局規定,校方需每年提交報告,確認有關批給資助全數用於計劃。2017年,該校校長及副校長離職,接任校長發現多項工程未有落實,無法就2016年學年提交報告,遂向教青局反映情況,令事件被揭發,司警於2018年3月接獲教青局通報展開調查。 582個項目只完成61項 司警稱,經調查後發現,有關學校一名前女副校長經第三方介紹,將學校工程判給由一對兄妹負責的工程公司,資助項目合共582個課程和硬件建設項目,惟當中只完成了61項課程及硬件,未完成項目涉額逾萬元。被捕前女副校長則聲稱,當時校方允許在計劃沒有完成的情況下,向教青局提交文件和收取資助,矛頭直指前校長。 ​司警續稱,2018年3月接獲教青局通報,指中區一學校涉嫌以偽造文件方式向政府申請資助合共2,800萬元。 前副校供稱受上級指示 司警針對582個課程和硬件建設調查,證實當中只完成了61項,大部分涉案的課程和工程根本不存在,其所提交的報告和相片只是其他課堂照片和舊資料,目的是為了向教青局表明有關項目已完成,從而詐騙公帑。而校方的專科職員更表示從未知悉有關項目。 此外,校方收到資助款項已全數轉到涉案工程公司的銀行賬戶,其後工程公司再轉到陳男個人和公司的銀行賬戶。 司警前(28)日早上於中區的兩個住宅單位內尋獲三名嫌犯,調查期間三人否認作案。前副校長聲稱是受上級指示向教青局提供文件及收取資助;工程公司的陳女則指自己不知道公司運作,只是按哥哥要求登記公司和按指示簽署文件,並將公司款項轉移。她否認犯罪,並聲稱有關資助已用於學校工程,亦指將款項轉到其他銀行賬戶只是作逃稅之用。 教青局:款項已全數追回 教青局昨午發出新聞稿稱,是在恆常跟進學校計劃和分析資助數據時,發現有異常情況並隨即進一步訪校、訪談相關學校人員,並得到辦學實體及學校積極配合,從而發現相關前任學校負責人涉嫌瞞騙辦學實體虛構資助項目、偽造文件及詐騙等刑事違反行為。教青局經調查後,已於2018年向司法警察局作出檢舉。期間,學校及其辦學實體與教青局全力配合司警局調查及搜證工作,共同打擊有關的違法行為,而辦學實體已按教青局要求,全數退回未執行及未按規定內容執行項目的資助款項,合共2,000多萬澳門元。 教青局重申,受資助私立學校必須遵守與學校運作、各類津貼和資助有關的法規及指引。同時,教青局亦制定優化措施,以嚴謹的工作指引,指導各學校妥善運用各項資助,如發現任何不符合規定的情況,必定依法處理。

30/09/2020
61963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