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澳門國際花燈節」於本月1日至31日在澳門壹號廣場及永利澳門之海濱長廊舉行,與眾歡慶國慶及中秋佳節。花燈節由澳門壹號廣場、永利澳門及澳門國際品牌企業商會主辦,今年已是第五屆,開幕典禮於本月1日傍晚舉行,主禮嘉賓之一的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致辭時表示,感謝主辦單位連續五年舉辦國際花燈節,為節慶假期增加糅合藝術、文化與創意的休閒節目。 文綺華續稱,今年的花燈以澳門經典復古玩具和蝴蝶為設計元素,與剛啟動的「2020澳門光影節——光影嘉年華」互相輝映,利用繽紛色彩點亮澳門,同時細說澳門文化故事。 內地由9月23日起全面恢復辦理赴澳門旅遊簽註,文綺華指出,旅遊局已重新啟動吸引客源工作,在特區政府、業界和市民的努力下,澳門已做好準備,多項展現澳門獨特中西文化特色的活動盛事陸續推出。當局將繼續與社團、媒體及各平台合作,宣傳澳門「安心宜遊」的形象,並持續採取疫情防控措施,為市民及旅客提供安全的旅遊環境。
由澳門歸僑總會主辦的第21屆東南亞美食嘉年華將於後(8)日至11日在三盞燈圓形地舉行。主辦方表示,預計今年有13個攤位參與,因應疫情關係,攤位只設外賣,並設有人流管制,攤位與攤位之間亦會保持適當距離,避免過多人聚集。 嘉年華籌委會活動統籌廖麗瓊表示,今屆東南亞美食嘉年華活動是在澳門取得新冠肺炎抗疫工作階段性勝利的環境下舉辦,當前澳門特區正處於有序促消費、保就業、恢復經濟活力的時期,恢復內地居民赴澳自由行也由珠海市、廣東省擴大到全國範圍,相信今年的美食嘉年華可達致活化社區經濟生命力的成績。 活動由新橋區坊眾互助會、澳門緬華互助會、提柯區坊眾互助會、澳門柬埔寨華僑聯誼會聯合協辦,期間更安排了東南亞國家風俗、旅遊圖片展、東南亞歌舞表演等項目。 第21屆東南亞美食嘉年華昨日舉行記者會,宣布將於本月8日至11日在三盞燈圓形地舉行。(梁佩茵攝)
被稱為「百年古剎」的康真君廟(俗稱康公廟)發生管理糾紛,康公廟慈善會上周三(9月30)發表聲明,表示司祝盧樹鏡在未有通知及獲慈善會准許情況下,擅自與其他社團合作進行廟宇活動,事態嚴重,為免影響聲譽,於9月19日作出決議,即時終止盧樹鏡所提供的司祝服務。 擔任康公廟司祝達20年的盧樹鏡其後向傳媒表示,從未舉辦任何活動及收取利益,自2003年至今一直有向慈善會交租,認為是雙方默認繼續履行原合約,不存在合約失效問題,將會尋求法律途徑解決,並已要求文化局介入。由於決定循法律途徑解決,目前一切維持原狀,他個人會堅持續履約至2023年約滿。 康公廟慈善會表示,按照與盧樹鏡於年五月初二日簽署的司祝合約,有關期限已於2003年五月初一日屆滿,而其後雙方亦未再簽署新合約,為此有關合約實際上已失效。本著雙方良好合作關係,該會一直均以按月形式讓盧樹鏡繼續作為該廟司祝,為善信提供相關服務。該會又指,盧樹鏡擅自與其他社團舉行活動,在沒有交待明細賬目下,將令人以為存有利益之嫌。 有160年歷史的康公廟屬被評定的不動產,因往時廟前瀕海,相傳有木製康王神像浮至,居民於是建祠奉祀,後來於咸豐十年(1860年)建廟。
2020 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背景下,新中國迎來71 周年華誕。
新冠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前(28)日表示,會觀察內地恢復辦理來澳旅遊簽註後的疫情情況,若無明顯變化,有機會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澳門特區政府於10月1日將舉辦隆重升旗儀式及大型酒會,晚上將舉行煙花表演,讓廣大市民和旅客共同感受國慶日的歡樂氣氛。
明天是國慶節,亦是中秋節正日,內地共有八天長假期,繼珠海及廣東省先後恢復赴澳門旅遊簽註後,內地於上周三起全面恢復赴澳門旅遊簽註,本澳疫情日趨穩定,特區政府以至旅遊業界,都期望十一國慶黃金周來澳旅客會增加,為沉寂達九個月市況增添復蘇動力。要持續保持兩地人員正常來往,推進經濟復蘇,澳門自己需要切實執行防疫措施,不能掉以輕心。 過去多個月,疫情漸趨緩和後,市民防疫意識開始鬆懈,群聚情況增加,不利常態化防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提出餐飲活動防疫指引,同一空間超過人且超過一小時不能佩戴口罩的室內活動,參加者必須出示七日內核酸檢測證明;並盡可能以酒會代替午宴和晚宴,縮短活動時間;但卻受到部分人質疑當中理據。然而,群聚具有極高傳播風險,境外不少地區疫情再起,多起源於在酒吧或食肆「瞬間群聚」,澳門有今天抗疫成果,必須守住,勿貪一時之快。 境外不少地區疫情依然嚴重,但澳門已被認為是一個相對安全旅遊城市,反映澳門抗疫防疫成功,日漸吸引旅客來澳,內地不少旅客已計劃在國慶中秋長假來澳旅遊。根據旅遊網站攜程數據,自9月22日開始,在攜程旅遊平台上搜索「澳門」為旅遊目的地的服務及產品數量增加五倍,廣州、珠海、深圳、佛山、上海、北京、中山、東莞等地搜索量非常高,反映內地旅客希望趁「十一黃金周」來澳體驗更多時尚、購物、餐飲、親子等活動。而從8月12日至19日,澳門酒店預訂量環比增長30%;8月26日至9月1日,酒店預訂量環比增長27%。 而根據澳門旅遊局數據,自從廣東省上月26日恢復赴澳門旅遊簽註後,首兩個星期旅客增長量超過三成,整個月旅客量為去年同期的8%,9月至22日旅客量恢復至去年同期的22%。9月份每天內地旅客量維持1.1萬至1.8萬。隨著國慶中秋「黃金 周」到臨,預計來澳旅客會增加,亦是澳門不少人所企盼,旅客增加有助加快經濟復蘇。 疫情爆發以來,本澳從未出現社區傳播,已連續183日無本地病例,94日無境外輸入病例。數據反映澳門應對疫情在防控上成效顯著,給旅客非常有信心澳門是一個安全旅遊城市。國慶中秋假期間要繼續做好防疫措施,防疫常態化,堅持不鬆懈,洗手戴口罩,保持距離勿聚集,慎防前功盡廢。
澳門區一私立學校前負責人涉嫌藉舉辦課程及硬件翻新為名,偽造文件詐騙教育發展基金資助2,038萬元,新上任校長揭發,司警局接獲教育暨青年局通報後接手調查,前(28)日拘捕前女副校長及一間工程公司負責人的一對兄妹,司警正調查該校前校長下落。 被捕前副校長姓蕭,女性,51歲,澳門居民,現職保險從業員;工程公司負責人49歲姓陳男子,報稱商人;其40歲妹妹報稱文員,亦為澳門居民。綜合案中證據,司警以「相當巨額詐騙、偽造文件」罪對前副校長落案起訴,工程公司負責人兄妹則被控「相當巨額詐騙及清洗黑錢」罪,已移送檢察院偵辦。司警局將繼續跟進案件是否涉及更多詐騙項目。 司警昨(29)日舉行特別新聞發布會公布案情,司警接手調查後發現,有關資助涉及三個學年(2014年至2016年),學校以開設課程及硬件建設工程為由向政府申請資助撥款合共2,800萬元。根據教青局規定,校方需每年提交報告,確認有關批給資助全數用於計劃。2017年,該校校長及副校長離職,接任校長發現多項工程未有落實,無法就2016年學年提交報告,遂向教青局反映情況,令事件被揭發,司警於2018年3月接獲教青局通報展開調查。 582個項目只完成61項 司警稱,經調查後發現,有關學校一名前女副校長經第三方介紹,將學校工程判給由一對兄妹負責的工程公司,資助項目合共582個課程和硬件建設項目,惟當中只完成了61項課程及硬件,未完成項目涉額逾萬元。被捕前女副校長則聲稱,當時校方允許在計劃沒有完成的情況下,向教青局提交文件和收取資助,矛頭直指前校長。 司警續稱,2018年3月接獲教青局通報,指中區一學校涉嫌以偽造文件方式向政府申請資助合共2,800萬元。 前副校供稱受上級指示 司警針對582個課程和硬件建設調查,證實當中只完成了61項,大部分涉案的課程和工程根本不存在,其所提交的報告和相片只是其他課堂照片和舊資料,目的是為了向教青局表明有關項目已完成,從而詐騙公帑。而校方的專科職員更表示從未知悉有關項目。 此外,校方收到資助款項已全數轉到涉案工程公司的銀行賬戶,其後工程公司再轉到陳男個人和公司的銀行賬戶。 司警前(28)日早上於中區的兩個住宅單位內尋獲三名嫌犯,調查期間三人否認作案。前副校長聲稱是受上級指示向教青局提供文件及收取資助;工程公司的陳女則指自己不知道公司運作,只是按哥哥要求登記公司和按指示簽署文件,並將公司款項轉移。她否認犯罪,並聲稱有關資助已用於學校工程,亦指將款項轉到其他銀行賬戶只是作逃稅之用。 教青局:款項已全數追回 教青局昨午發出新聞稿稱,是在恆常跟進學校計劃和分析資助數據時,發現有異常情況並隨即進一步訪校、訪談相關學校人員,並得到辦學實體及學校積極配合,從而發現相關前任學校負責人涉嫌瞞騙辦學實體虛構資助項目、偽造文件及詐騙等刑事違反行為。教青局經調查後,已於2018年向司法警察局作出檢舉。期間,學校及其辦學實體與教青局全力配合司警局調查及搜證工作,共同打擊有關的違法行為,而辦學實體已按教青局要求,全數退回未執行及未按規定內容執行項目的資助款項,合共2,000多萬澳門元。 教青局重申,受資助私立學校必須遵守與學校運作、各類津貼和資助有關的法規及指引。同時,教青局亦制定優化措施,以嚴謹的工作指引,指導各學校妥善運用各項資助,如發現任何不符合規定的情況,必定依法處理。
松山隧道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方向,昨日早上兩小時內共發生五宗交通意外,涉及12部車,包托括一部的士、四部私家車及七部電單車,共有五男女受傷。 消防於早上9時左右先後接報兩宗車禍,其一宗涉及三輛電單車,在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的行車線碰撞,三名男子受傷,中一人右邊膝頭脫臼,其餘兩人手腳等部位擦傷,送往山頂醫院治理。 另一宗亦涉及三輛電單車,三名女傷者皆為手腳等部位擦傷,其中兩人送院治理,消防引述傷者稱,她們因為隧道有油漬引致失控。治安警經調查後,初步確認事件由於巴士漏油,導致路面出現油漬,引發後方多車追尾及滑倒自炒。 意外發生後,警方和消防由上午8時55分開始清理隧道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方向的行車線現場至10時45分,並封閉一側行車線,油漬由松山隧道蔓延至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至10時45分清理完成,交通回復正常。 松山隧道昨(29)日早上,疑因巴士漏油致車自炒或追尾,五人受傷。(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