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本澳樓價太樂觀

最近公布的澳門樓價指數顯示,本澳的住宅樓價仍然堅挺,除了疫情爆發初期影響樓價一陣子,基本上樓價仍企穩在每方呎九千元水平。於是市場有聲音,認為樓價不死,買樓投資肯定穩賺不賠。 樓價會怎樣走,我們沒有水晶球,是升是跌暫時難說,但從一些基本條件去分析,中長線來說,別對樓價寄以厚望。 首先,一個社會的房地產是否興盛,跟經濟息息相關。過往本澳賭業未開放,經濟一潭死水,樓價便宜得嚇人;直至賭業開放,帶動百業,財政收入年年大增,本澳的住宅樓價亦開始水漲船高,廿年升值十多倍。 今天在疫情下全球經濟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股市縱然活躍如昔,全球貿易與產出肯定大不如前,並且不會是一時三刻可復完,澳門屬外向經濟,世界經濟不景氣,澳門難以獨善其身。 事實上,即使疫情未出現,博彩收益亦已見頂,經過廿年發展,大概可以見到,本澳最好的時光,一年賭收最高約3,000億水平,再要突破似乎不甚容易,特別今天的經濟環境下,不下跌已經偷笑。 再講,東南亞多個地區見博彩業帶來可觀收益,紛紛大力拓展,就連日本也要分一杯羹,可預見博彩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本澳博彩別說增長,要守住原有的市場份額也殊不容易。 不但經濟情況存在陰霾,影響樓市最關鍵的「供需」,亦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先說「供應」,大家都說澳門住宅供應不足,然而我們看到的只是麵包不足,實情是澳門有充裕的土地可供發展,若加大力度,根本不愁供應。 目前五個個填海區中,有多幅土地可以建屋,看現時情況,政府很大機會藉基建發展拉動經濟,加快填海區的項目,這些土地已準備就緒,隨時一聲令下可以大興土木。 還有,過去幾年本澳政府收回多幅土地,據第一太平統計,粗略估算有80幅,可發展的總樓面面積達到179.47萬平米,保守估計可提供約17,947個住宅單位。 再看剛公布的總體規劃草案諮詢中,明確指出到2040年,本澳的住宅由現時佔所有土地的17%提升到22%,即是說本澳的住宅供應肯定會提升。 最後是「需求」,特區政府已明言為本澳市民提供相當數量的公營房,新城A區可建兩萬八千個公營單位。當然政府房屋與私樓是兩個市場,但要明白政府的供應多了,許多原本只能寄望私人市場的市民,會轉等經屋,又或試輪候社屋,這樣必然會影響市場對私樓的需求。 別忘了,本澳正與橫琴聯手合作,發展澳門新街坊,未來提供四千單位,售價又相對優惠,到時會吸納澳門的購買力。而且,這或許是個開始,說不定未來橫琴會提供更多的空間予澳門,市民對住屋的需求,將不用單單倚賴本澳供應。

29/09/2020
40030

弘揚抗疫精神 勇擔時代使命

新中國凝聚民族復興磅礴力量

民族復興,總有重要里程碑。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席近平在今年的新年賀詞中提到,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同時也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但2020年更是中國抗擊疫情的奮戰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無預警襲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持召開一系列會議研究決策、部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引。在黨中央和廣大黨員幹部的領導下,全國上下眾志成城、軍民幹群團結一心,在中華大地上譜寫了一曲激昂的抗疫戰歌,為新中國71周年華誕賦予了嶄新的精神面貌。 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 疫情危機真實地檢驗出一個國家究竟把人民擺在甚麼位置。面對前所未知、突如其來的疫情天災,中國抗擊疫情的核心邏輯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習近平總書記一開始就鮮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因此,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國家把優質資源集中到救治一線,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患者,從出生僅30個小時的嬰兒至100多歲的老人,不計代價搶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 據統計,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人均治療費用超過15萬元,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療費用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全部由國家承擔。 在人民生命和經濟利益之間果斷抉擇生命至上。以寧可一段時間內經濟下滑甚至短期「停擺」,也要對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的巨大勇氣,例如對湖北省和武漢市果斷採取史無前例的全面嚴格管控措施。同時,在全國範圍內嚴控人員流動,迅速遏制疫情的傳播蔓延。疫情如大考,考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以對人民負責、對生命負責的鮮明態度。 黨員帶頭勇挑重擔 重大危機是考驗執政黨執政理念、執政效能的試金石。新冠疫情自爆發以來,中國防疫戰「疫」的做法展現了中國速度、中國效率和中國戰果。14億中國人匯聚成群防群控的萬里長城,多支醫療隊、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和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迅速建成交付,一批方艙醫院快速啟用,無數防疫救援物資迅速通過航空、鐵路、公路和水運多路抵達,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特點。 面對疫情危機,中國共產黨在短時間內建立危機應對機制,全國上下令行禁止、統一行動。中國共產黨460多萬個基層組織,廣泛動員群眾,全國3,900多萬名黨員、幹部戰鬥在抗疫一線,1,300多萬名黨員參加志願服務。 近400名黨員、幹部為保衛人民生命安全獻出了寶貴生命。歷經疫情磨礪,中國人民更加深切地認識到,風雨來襲,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最重要的保障、最可靠的依託,對中國共產黨更加擁護和信賴,對中國制度更加充滿信心。 尊重科學精準施策 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較量的銳利武器,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面對人類未知的新冠病毒,中國堅持以科學為先導,充分運用近年來科技創新成果,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包括迅速確定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分離病毒毒株並向世界發布共用;第一時間研發出核酸檢測試劑盒,推出一批靈敏度高、操作便捷的檢測設備和試劑;以及充分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務求找到每一個感染者;推廣個人「健康碼」作為出行憑證,為公眾防範傳染提供方便等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加強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有重要意義。 同心合力眾志成城 抗疫是大戰,是一場聲勢浩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從年逾古稀的院士專家,到90後、00後的年輕醫護人員,數百萬名醫務人員用血肉之軀構築起阻擊病毒的鋼鐵長城。400萬名社區工作者奮戰在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中,站崗值守、測量體溫、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關口」。快遞小哥、環衛工人、道路運輸從業人員、新聞工作者、志願者等各行各業工作者不懼風雨、敬業堅守。社會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紛紛捐款捐物,形成合力抗疫的磅礴力量。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危難面前,14億中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高度信任,不分男女老幼,不論崗位分工,都自覺投入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堅韌團結、和衷共濟,凝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為這場人民戰爭取得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強基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根本就在於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從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鬥。因此,新中國成立71周年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點。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這段歷史,並不斷從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展現出的中國精神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團結協作,奮勇前行,不斷開啟新征程,書寫新答卷。

28/09/2020
30295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