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疫情啟示我們,人類需要一場革命」。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承諾,中國將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並且將排碳達到峰值的時間由原本承諾的2030年左右提前到2030年以前。這項宣誓令世界各國感到震驚,要知道,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時要面對經濟下行及新冠肺炎疫情的負面影響,要完成能源轉型需要付出難以想像的努力。 中國這一承諾令世界震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要達到此一目標需要多大的轉變。中國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排放量佔全球超過四分一,這與中國的能源結構有關。2015年簽署《巴黎協定》後,中國的煤炭產量曾出現下降趨勢,但自2016年起又有所回升,到2019年,火力發電仍佔中國總發電量的70%,而且新建燃煤電廠的計劃仍在增加之中,能源轉型的任務相當艱鉅,而經濟下行與新冠肺炎疫情都將減緩轉型的努力。 雖然習近平的發言未提到具體如何實行,但他的宣示已經展現了作為超級大國的抱負。而綠色能源與綠色經濟勢必也將在明年初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佔據重要地位。 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2018年提出明確,若要實現《巴黎協定》中升溫不超過1.5℃的目標,碳排放必須在2050年降至淨零,全球多個國家已承諾以此為目標,雖然比中國提前十年,但這些國家多半都是發達國家,而且都是小國,有研究機構就指光是中國這一舉措,就能為全球暖化的預測溫度降低0.2℃至0.3℃。 除此之外,中國在減緩全球氣候暖化上的努力,可以為當前的地緣政治形勢起到作用。中國與歐洲正就雙邊投資協議持續談判,毫無疑問,中歐關係在當下的國際形勢上至關重要,而歐洲本就不滿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而同樣作為排碳大國,印度今後勢必在有關問題上要面對更大壓力。 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推持了許多國家的減排計劃,極端天候仍在全球各地頻繁出現,北半球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天,中國的承諾確實是氣候議題上的重大飛躍,彌補了美國退出產生的領導缺位,也為全世界關心氣候變遷議題的人們提振了信心。
澳門政府徵用私人土地用於存放輪胎及在上面修建了棚屋、簷蓬等,卻沒有作出物業登記,土地外面設有圍牆及上鎖,鑰匙由前民政總署持有禁止其他人進入,業權人一直無法利用土地,要求前民政總署返還土地但遭拒絕,於是向民事法庭提起訴訟,請求法院確認其對一幅位於氹仔高勵雅馬路、雞頸馬路、徐日昇寅公馬路附近,總面積達平方米的農用土地擁有所有權,判處特區及市政署兩被告向其作出返還,結果勝訴,除返還土地外,特區和市政署並要賠償損失連同利息合共逾1.2億元。檢察院(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已提起上訴。 終審法院院長辦公室昨(27)日發出新聞稿通報案情,原告甲公司針對澳門特區(第一被告)和當時的民政總署(第二被告)向初級法院民事法庭提起訴訟,請求法院確認其對一幅位於氹仔高勵雅馬路、雞頸馬路、徐日昇寅公馬路附近總面積達24,498平方米農用土地擁有所有權,判處兩被告向其作出返還,並對其多年來因無法使用土地的損失作出賠償。兩被告提出答辯及反訴,請求法院宣告相關土地屬特區公產,繼而註銷1997年之後的所有物權移轉登記。 法院查明:1913年乙通過購買取得了涉案土地並進行了物業登記。1918年,當時的澳門政府徵用涉案土地修建一個射擊場,卻一直未作登記。1994年,澳門政府在涉案土地修建通往友誼大橋的馬路,佔地面積共計4,235平方米。1997年5月通過一份在葡萄牙里斯本第四公證署作出的確認繼承人資格公證書,乙的遺孀丙以及丙的兩名繼承人丁和戊先後通過繼承取得涉案土地,並在本澳進行物業登記。1997年8月,己公司購得涉案土地並登記。1999年,民政總署佔用涉案土地一部分,在上面存放輪胎。2005年,甲公司從己公司購得涉案土地並登記,但一直無法利用土地,因為土地外面設有圍牆並被鎖起來,鑰匙由民政總署持有,禁止其他人進入。2008年,民政總署又開始佔用涉案土地的其他部分,在上面修建棚屋、簷蓬等。原告於2009年1月要求民政總署於當年3月9日前返還土地,但遭拒絕。 政府未作物業登記 經審理,初級法院認為,涉案土地應分成兩個部分來看待:其中被澳門政府用來修建公共道路的面積為4,235平方米的部分,由於公共道路是公物,屬於非通融物,因而這個部分無疑已經成為了澳門特區的公產,不可能再被私人擁有;餘下20,263平方米,因在1918年被當時的政府徵用而成為特區私產,但由於政府沒有作出物業登記,而且也從未主張過對土地的所有權或是要求取得人向其作出返還,因此原告從己公司購入相關土地時對於土地已被徵用並不知情,且原告的取得登記(2005年9月20日)早於被告提出反訴的日期(2010年3月23日),根據《民法典》規定,原告取得這個部分的所有權。 導致原告損失理應賠償 由於第二被告拒絕返還土地,導致原告無法將土地出租以賺取利潤,因此理應獲得賠償。基於此,初級法院確認原告對於涉案土地中平方米的部分擁有所有權,判第二被告將這個部分返還給原告,並向其支付4,506萬澳門元(自2009年3月9日起至2014年11月9日為止的租金賠償)以及自2014年11月10日起每月70萬澳門元的租金賠償,並附加法定利息。 原告和兩被告均不服,向中級法院提起上訴。中院合議庭在審理案件後指出,政府為公共用途而徵用私人土地,必須作出物業登記才能對抗第三人。本案原告在購入相關土地時確定登記在出售人己公司名下,且在購入後進行了登記,因此享有來自物業登記的所有權法定推定。而在土地的物業登記上並沒有任何關於土地被徵用的記載,況且有關地籍圖也顯示相關土地為私有財產,因此原告沒有過錯,原審法院裁定原告為涉案土地中20,263平方米的所有權人,同時判第二被告向原告作出返還並賠償相關租金損失正確。 沒登記是政府過錯 關於涉案土地中面積為4,235平方米的部分,合議庭指出,這個部分已被修建成公共道路,根據公共工程不可觸碰原則和澳門《民法典》規定,不可能要求第一被告作出返還,但基於第一被告存有過錯,即在工程開始前沒有向相關登記局查詢土地的所有權歸屬,仍有義務給予原告相應賠償。因此,原告上訴理由成立。 綜上所述,中級法院裁定原告上訴勝訴,兩被告的上訴敗訴,除了維持第二被告須將面積為20,263平方米的土地返還原告,並向其支付萬澳門元和自2014年11月10日起每月70萬2,460澳門元的賠償的裁決之外,還就涉案土地中面積為4,235平方米的部分判處第一被告向原告支付3,027萬港元(相當於3,118萬澳門元)的賠償,並附加自傳喚之日起計算直至完全支付為止按法定利率計算的利息。 中院裁定政府上訴失敗,特區政府和市政署除了須返還餘下未使用的土地,並須支付合共逾億二元的賠償金。 (資料圖片)
新冠疫情重創本澳經濟,失業率進一步上升,統計暨普查局新一期就業調查結果顯示,今年6月至8月一期本地居民失業率為4.0%,較上一期(5月至7月)3.8%上升0.2個百分點;是2009年第四季的3.7%以來,11年來最高,就業不足率上升0.4個百分點至3.7%。 今期勞動人口共40.40萬人,勞動力參與率為;其中就業人數為39.25萬人,就業居民為萬人,較上一期分別減少2,900人及人;按行業統計,博彩及博彩中介業和酒店業的就業人數減少,飲食業則有所增加。 本期失業人數為1.15萬人,較上一期增加400人。隨著應屆畢業生投入勞動力市場,尋找第一份工的新增勞動力佔總失業人口比重上升6.8個百分點至16.0%;尋找新工作的失業人口則減少500人,其中之前從事博彩及博彩中介業、零售業和建築業的失業人數佔多。就業不足人數增加人至15,000人,以博彩及博彩中介業和酒店業人數佔多。 勞工事務局表示,持續密切關注本地居民就業需要,並提供各項適切的支援服務,從不同層面全力協助求職者投入職場。因應巿場對「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和「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需求,每月將推出課程供合資格的市民報名,並預計分別於下(10)月7日至13日及15日至21日再次接受報名申請。勞工局密切關注就業市場的狀況適時作出調節,首要保障本地僱員持續及優先就業。同時對外地僱員人數作出調控,截至8月底,外地僱員人數有182,711名,與去年同期比減少9,995名;而與2019年12月31日比較,則外地僱員人數減少13,827名。 新冠疫情重創本澳經濟,本地居民失業率進一步上升至4%,為11年來最高。 (資料圖片)
衛生局由今(28)日起,為流感高危人士免費接種新一季流感疫苗,並呼籲高危人士在冬季來臨前盡早接種。衛生局稱,今年購入18萬劑2020-2021年四價北半球季節性流感疫苗供合資格澳門居民免費接種,今日起優先為流感高危人士進行免費接種,包括以下澳門居民:六個月至18歲以下、50歲及以上人士、懷孕婦女、所有慢性病患者,包括肥胖人士(即身體質量指數BMI為30或以上者)、托兒所、幼稚園、小學、中學、高等院校的學生及教職員、以及院舍的服務使用者及工作人員、所有衛生工作者,以及在博彩娛樂場工作的澳門居民。同時,衛生局認為有必要接種的其他人員,包括公共部門,衛生局將主動聯絡有關機構取得名單後,由衛生中心及衛生站安排接種。 衛生局稱,孕婦、幼兒、長者、慢性病患者等在感染流感病毒後較易產生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尤其目前外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仍在蔓延,而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接種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新冠肺炎疫情與流感爆發疊加流行的風險,減少有機會因雙重感染帶來的嚴重後果。為保障高危人士的健康,衛生局呼籲高危人士每年應在流感高峰前,盡早接種當季的流感疫苗。 10月到校為學生教職員工集體接種 為方便接種者及減省輪候接種時間,衛生局將在今年10月至12月期間派出醫護人員到全澳中學、小學、幼稚園,為學生及教職員工等進行集體接種流感疫苗。此外,衛生局亦會安排人員到老人和殘障院舍、人數較多的公共部門或其他機構等進行集體接種。未能參加集體接種的幼稚園、小學、中學學生及教職員工,可持身份證明文件、學生證、教師證、員工證/職業證明等文件,於各自的學校集體接種日之後,自行到各衛生中心及衛生站、仁伯爵綜合醫院接種站接種。 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澳托兒服務仍未可全面恢復,因此,新一季不安排托兒所進行集體接種,對於六個月以上未入學的幼兒、18歲以下非在澳就學、50歲及以上澳門居民、孕婦,由今(28)日開始可自行到各衛生中心、仁伯爵綜合醫院接種站、鏡湖醫院接種站、科大醫院或工人醫療所免費接種。 衛生局提醒,在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間,曾接種2019至2020流感疫苗的人士,在2020年9月後仍需再接種新一季流感疫苗。 因2020至2021年北半球流感疫苗含有的流感抗原成分已更新,其針對的是北半球2020-2021年冬季及2021年夏季季節性流感。
一場世紀疫症重創本澳經濟、賭收按月「倒水式」下跌,百業蕭條下本澳總體失業率連續六期上升。
疫情拖累下本澳經濟進一步下滑,就業市場與去年相較已是「天同地比」,過去不少大學畢業生抱着「人揀工」心態,人工不滿意便選擇「跳槽」。
動物保護、動物福利等問題,從來都很難找到「最優解」,需要政府、團體和民間各方的諒解和協調。早前市政署回覆議員質詢時表明,愛護動物人士餵養流浪動物可能違反《動物保護法》、構成遺棄動物行為,但在不久之後態度反轉,聲明餵食「浪浪」並不構成違法。就此,是否應該愛心餵養、「捕捉、絕育、放回」(TNR)計劃是否可行等議題,再次引起社會關注。 以TNR方式控制流浪動物數量的做法由來已久,不少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有實行,其核心理念是透過捕捉流浪動物後,為其絕育並注射疫苗,再放回原地安置,以達到控制種群數量、建立防疫屏障等目的。除了西方國家外,鄰近的台灣亦有較大範圍實施TNR計劃。本澳曾於2007年推行流浪貓TNR計劃,期間人道毀滅數量有所減少,但計劃於2015年被中止。 TNR方式看上去十分美好,但事實上執行難度確實較大,群體中絕育數量要達到約70%才能有效控制繁殖,因此需要詳細規劃、統計貓狗數量,以及後續跟進健康狀況、定點乾淨餵食等,耗費人力物力。而現時市政署採取的捕捉、等待領養、人道毀滅方式,或許正是基於現實考量的妥協。 回看統計數據,在年以前,本澳每年都有數百犬隻遭到人道毀滅,而年《動物保護法》生效後,每年被人道毀滅犬隻逐漸回落,今年1至8月共有55隻,可見法律層面上的阻嚇力確實有一定效果。法律生效至今已逾四年時間,當局宜著手進行檢討工作,例如更嚴格監管寵物販賣,加強對飼主遺棄動物執法和處罰,以及與動保團體研究小範圍試點實施TNR計劃觀察成效,以科學數據作政策參考。 另一方面,雖然當局表明餵食流浪動物不屬違法,但作為愛護動物的熱心市民,亦需要考慮到餵飼對環境及周邊居民的影響,例如不應在人流車流密集的地方餵食,將剩餘的飼料清理乾淨帶走。解決動物問題無法一蹴而就,各方互諒才是良策。
早前在黑沙水庫使用洗手設施時,因洗手台飾面雲石剝落引致腳部受傷男子,昨(24)日舉行記者會,表示腳趾後蹠骨被剝落雲石擊中致粉碎性骨折,醫生估計至少需要休息三個月才能康復,目前行動需以拐杖攙扶,會根據《公共管理行為民事責任法》向當局追究行政當局在過失行為上的民事責任及賠償。 受傷男子徐子威,昨日在立法會議員林玉鳳陪同舉行記者會,他稱,當時據他在現場所見,洗手台雲石飾面只用雲石膠水(類似AA超能膠)黏合,沒有使用碼子固定好雲石,根本不穩固,形容事件離譜,甚至乎涉及偷工減料。對於市政署事後表示已向洗手台承建商進行調查,如屬承建商疏忽或施工質量,將對相關承建商追究責任,同時對全澳向公眾開放、類似的洗手台進行全面質量排查工作。徐子威對回應表示相當不滿,批評署方沒有檢視自身責任。林玉鳳同樣認為署方只歸咎於承建商,並不恰當,批評作為委託方及管理方的政府部門,對於這類公共工程的判給、質量監管及驗收上推卸責任。 林玉鳳:市政署監管質量有責 徐子威表示,意外導致腳趾後蹠骨粉碎性骨折,醫生估計至少需要三個月時間康復,作為一家五口的經濟支柱,相信有一定影響,要追究責任到底。林玉鳳認為,今次公廁設施的質量問題,承建方固然有責任,市政署負責工程的判給、質量監管及驗收,同樣有不容推卸的責任。 狠批價低者得判標方式 根據公開資料,最近兩年市政署共進行92個公廁工程,已批出工程涉及公帑9,400萬元。林玉鳳指,根據第122/84/M號法令,金額在250萬元以下的公共工程可免除公開招標而直接詢價判標,再由當局審核決定由那間公司承建。林玉鳳認為,公廁或其他公共工程都涉及公眾安全,不應該因總額低於250萬元而放棄質量要求,敦促市政署必須改變目前價格主導的價低者得的判標方式,即使在詢價標時也要加入材料質量、工序的仔細度和類似工程之經驗等作為判標準則,完善工程監管、驗收程序,尤其物料質量監控、工序標準、驗收標準等,並調查事件是否涉及市政署現行制度的缺失、人為疏忽以至公共部門不作為。她希望署方主動調查並向公眾交待調查報告,否則,審計署及廉署亦有權限介入調查。
太陽城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香港證券交易所代碼:1383)繼早前首度被國際金融權威雜誌《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Investor)評選為「亞洲最佳企業管理團隊」之「榮譽企業」後,日前再在「香港投資者關係協會」主辦的第六屆香港投資者關係大獎,榮獲三項大獎,包括:最佳投資者關係公司–中型股;最佳投資者關係主席/行政總裁–盧衍溢先生–中型股,以及最佳投資者會議–中型股。 香港投資者關係大獎由香港投資者關係協會舉辦,旨在表揚於投資者關係表現出眾和奉行最佳守則的香港上市公司及相關專才。今年各獎項經由學術界、專業機構代表、投資界、合規及財務報告專才組成的評審團審議。本屆合共有168家候選公司,超過670位買方及賣方分析師以及基金經理人參與投票,共有43間上市公司獲獎。 是投資者的支持和信任 太陽城集團主席周焯華先生表示,「衷心感謝投資者對公司的支持和信任,對於集團首次於香港投資者關係大獎中獲取上述殊榮,我和團隊感到非常鼓舞。你們的每一票對我們而言,是反映著對集團不斷完善公司企業管治能力及投資者關係工作的信心,亦是對太陽城集團矢志成為亞洲綜合度假村運營商發展戰略的認可。」太陽城集團執行董事盧衍溢先生表示:「很榮幸能代表集團獲得分析者及投資者的支持,今年是集團首次透過選票獲得香港投資者關係大獎的三項殊榮。看到集團投資者關係工作傑出的表現獲得市場認可,讓人十分欣喜。未來,我們會繼續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讓資本市場進一步了解太陽城集團在亞洲發展度假村的整體發展藍圖。」太陽城集團創建於澳門,正逐步發展為亞洲領先的綜合度假村運營商,於亞洲各地開發、營運及管理綜合度假村,包括:越南、菲律賓、俄羅斯及日本等,堅守「多元創新,積極進取」的精神,全力開拓娛樂及綜合度假村產品,並積極拓展世界各地的綜合度假村商機。
「十.一黃金周」八天長假將至,全國居民赴澳門旅遊簽註前(23)日開始恢復辦理,內地旅遊預訂平台「攜程」公布,澳門各類旅遊產品搜索量自本月22日起暴增,最高峰增約五倍,而澳門高星級的酒店訂單預訂量,亦環比增50%。本澳旅遊業界人士認為,酒店預訂量仍有較大上升空間,估計在黃金周前夕,預訂量會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