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警接獲匿名電話舉報,揭發一名於賭場工作的45歲本澳女子,與一名47歲任職外僱廚師的內地男子假結婚,從中獲取澳門幣18萬元不法利益,以協助對方騙取本澳居民身份證。
一名46歲內地無業漢,前(25)日先後三次到珠寶店訛稱「嫁女」要買金器,實則為減輕店員的戒心,趁機劫走三件共重約16兩、價值約32萬元(澳門幣,下同)的金器。幸好在一名司警局休班文職人員及途人協助下,成功追截嫌犯並將其制服。
警方本月8日在氹仔奧林匹克大馬路一個單位,搗破一個非法魚肉加工場,工人在廁所內劏魚加工,市政署調查後發現問題食品供應三間外賣店,勒令涉案三家外賣店停業整頓,並要求網上外賣平台將涉事外賣店下架處理,以阻截風險蔓延。然而網絡流傳外賣App平台上被勒令停業三家店舖與另外四間外賣店均在同一舖位,雖然其中三間外賣店已被市政署勒令停業,但其餘外賣店疑繼續共用舖位內的設備烹調食物,食安問題成疑。
就有關多間外賣店使用相同地址一事,本報向市政署查詢獲回覆稱,已與網上外賣平台「澳覓」進行會議,除要求將涉事商戶下架處理,以阻截風險蔓延;亦要求其更改同一地址不可出現多間食店名稱,以及線上線下名稱需要一致等,有關外賣平台承諾本周內修正有關問題。市政署稱,目前所見,涉事外賣店,包括用同一地址的其他食店,已在「澳覓」下架,另市政署亦已勒令場所暫停營運,直至證實不再存有食安風險。
就外賣店沒有法律規管問題,政府其實早在2016年有相應對策,向外賣店進行自願性登記,惟最終效果欠佳,市政署未能掌握所有外賣店地址、負責人等資料,令巡查出現困難。法律界人士認為,外賣店沒有食肆牌照,事件中同一地址多間外賣店的情況難以規管。立法會議員何潤生接受本報訪問指出,外賣店法律空白,應修法將外賣店從自願性登記轉為強制性登記,然而相關討論「只聞樓梯響」,他希望通過近日事件能令社會作出更廣泛關注,讓強制登記外賣店的修法盡早進行。
特區政府早前與內地部門協商,出入境人員需持有效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以及轉換相應的健康碼才能通關。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昨(23)日出席活動時受訪表示,政府會持續檢視本澳居民的跨境需求,研判是否需要進一步增加核酸檢測名額。
粵澳兩地疫情在近期已大大放緩,早前更放寬人員出入境限制。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圓圖)在本周二及三(21及22日)到珠海市調研,並前往珠海拱北口岸視察,期間他重申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進一步提高通關便利化水準,有序推動與澳門恢復正常的經貿交流和人員往來,全力支援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香港政府衛生署昨(23)日通報,截至昨日凌晨零時止過去24小時,全港單日新增118宗確診個案,再破單日最多紀錄。118宗確診個案中,其中111宗為本地個案,七宗屬輸入個案,累計確診個案達2,250宗。據醫管局公布,截至昨日中午,再多一名確診患者離世,死亡人數累計增至15人。確診患者中33人病情危殆。
社會有意見質疑政府推出兩期消費補貼,會否進一步推高物價造成通脹。經濟局局長戴建業昨日回應表示,回顧第一期消費卡使用情況,截至22日共有18.2億元注入消費市場,認為能有效穩住內需、支持中小企運作,亦有助紓緩居民生活壓力,而物價水平在此期間一直保持平穩。
為促進本地旅遊業復蘇,旅遊局於上月推出「心出發.遊澳門」本地遊計劃,推出多條路線,市民報名反應非常踴躍。經濟局局長戴建業表示,「第二期消費補貼計劃」亦可用於當局推出的本地遊項目,但境外遊則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