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汽車消費回歸理性

數據顯示今年澳門總體經濟有下行壓力,加上外圍不確定因素,令消費者情緒趨向理性及避險,其中一樣介乎於「必需品」和「奢侈品」之間的商品——私家車,在今年銷情同樣遇冷。然而,在社會逐漸注重環保、政府出手大力控車、公共交通運輸日臻完善的當下,新車銷售回歸冷靜又似乎是一個必然現象。 澳門的情況並非個例,內地車市遇到的困難似乎更大。根據中汽協資料顯示,今年1至8月我國汽車產量及銷量分別為1,593.9萬輛和1,610.4萬輛,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2.1%和11%。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日前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今年9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8.6%,環比下降0.8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於警戒線之上,有業界預測第四季度國內車市將繼續下滑。 為了控制車輛增長,內地消費購買力旺盛的大城市多年前紛紛實施汽車限行、牌照搖號(抽籤)等措施,加上為了治理空氣污染,又出台了被認為是全球控制汽車污染物排放最嚴格的「國六標準」,因此汽車銷量應聲下跌。反觀澳門,除了同樣提高汽車尾氣排放標準、收窄環保車稅務優惠範圍外,政府亦採取了其他行政手段控制車輛增長,令2012年至2014年期間每年有近萬輛輕型汽車「落地」的情況不再。 值得指出的是,澳門車市在遇冷的同時,困難與機遇並存。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首8月新登記輕型電動汽車就有171輛,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114輛。隨著電動車技術飛速發展,其在能量密度、成本效益方面大大進步。電動車零排放的特性,可大大減少空氣污染,而且其動力十分適合澳門這種短途、擁堵、頻繁上下坡的道路環境。 現時本澳市場上可選擇的電動車型不多,業界可以參考內地「百花齊放」的電動車市場,引入更多更實惠的車型。目前本澳共有約170個公共輕型汽車充電位,交通事務局未來將按照使用情況進行調整,當局可考慮出台更多鼓勵政策,引導業界和消費者逐漸接受電動車

11/10/2019
27323

國際青獎代表團訪西安交流

了解祖國歷史文化經濟發展

澳門國際青年獎勵計劃協會代表團前往西安展開為期五天交流訪問行程,希望通過考察當地歷史及交流活動,讓澳門青年更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和現今經濟發展情況,加強兩地青年聯繫與交流。 代表團一行19人以澳門中聯辦教育與青年工作部副處長鄔將為隨團顧問,行政委員會主席姚明禮為團長,行政委員會委員黃子冠及執行委員會主席霍丞恩為副團長,昨日經珠海機場出發。在本月4日至8日五天交流訪問期間,將從不同角度了解西安的歷史文化。交流團前往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紀念館、西安事變紀念館、西安城牆及大唐西市等地考察歷史文化,認識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歷史上曾包括周、漢、隋、唐等在內的十多個朝代在此建都的世界歷史名城之一,古都「長安」,感受祖國的悠久歷史及燦爛文化,見證古代歷史與現代創新的完美結合。 姚明禮表示,青獎協會一直以來十分鼓勵青年透過多認識不同的人,接觸不同的事,藉此推動澳門青年全人發展。透過中聯辦的協助,將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師生進行交流互動,希望通過交流訪問,讓澳門青年了解祖國的教育及發展,協助其走進內地,擴闊視野。代表團成員包括黃梓漢、孫嘉鳴、符永倫、岑遠威、鄭家豪、吳國豪、鄭錦銘、唐偉華、梁志成、庄耀璘、甘子昌、龍芷晴、張煥蘭、李耀東、陳玉麟等。

11/10/2019
15668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