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昨(3)日在公開場合回應相關審計報告。她表示,行政法務司重視審計署的《公務人員的招聘及甄選制度》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並根據行政長官的指示,責成行政公職局全面深入檢討制度,以提高效率,解決深層次問
審計署報告中提及特區政府2016年舉行的統考制度問題,以「浪費資源、效率低下」概括。公務人員體育會會長葛萬金昨日回應稱,認為審計報告內容「精準」,有參與2016年統考人士,至今仍在考評當中,加上當年招聘的369個職缺,花費3,163多萬元公帑,笑言「可以列入健力士紀錄」。 葛萬金認為2016年招聘存在多個問題,首先是第一階段統考的筆試,合格率高達90%,無法達到篩選效果;另外各部門間的招聘又各自開考,一位考生投考多部門的情況比比皆是,令考核次數遠超報考人次;加上現時考試結果採合格制,並無高低分數排序,難以做到「擇優而用」。 至於招考浪費公帑方面,葛萬金指,現時考試的確存在「報名不考試」的情況,有40人考試的課室,考試當日「一個人都無」。他認為當局可以考慮收取考試保證金,如果投考人出席考試可以退回,如果無出席則當收行政費用沒收。
曾是資深公務員的傳新澳門協會會長韋浩風受訪時,亦認同審計報告的內容。他認為相關問題當局責無旁貸,並有推卸責任之嫌。他建議招聘制度中的兩階段考試,應同時由行政公職局統籌負責,協調各部門的考試時間,避免資源浪費。 有意見反映報考人數多但應試率低的問題。 韋浩風解釋,由於眾多部門均在同一時間內各自開展專業或職務能力評估程序,加上報考時不會顯示考試時間,考試前才會通知,若不同的部門考試安排在同一日,考生如何能「分身」去應試? 他認為,若當局能統一去協調各部門考試時間,可避免以上問題的出現,惟當局從未有作出協助,如同審計報告中批評,行政公職局多年來一直邊學邊做,統籌工作亦有欠積極。最終演變成各部門合力協助公職局完成職責,本末倒置。
保安司昨(3)日公布今年(2019年)上半年的罪案統計數字。保安司司長黃少澤表示,上半年開立刑事專案調查案件共6,920宗,較去年同期減少196宗,下降2.8%,主要是侵犯人身、妨害社會生活和妨害本地區罪案減少。黃少澤總結時稱,本澳現時的總體治安態勢保持穩定,嚴重暴力犯罪繼續保持零案發率或低案發率。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昨日上午公布本澳今年上半年的博彩業發展對治安影響評估。根據司法警察局數據顯示,今年首兩季開立有關博彩犯罪(專案調查和檢舉)共968 宗,同比增加128 宗,升幅15.2%。根據案件資料顯示上述兩類案件的嫌疑人和受害人絕大部分不是本澳居民,其中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的非本地居民的嫌疑人和受害人分別佔總數98.6%及100%,而高利貸罪案件的非本地居民的嫌疑人和受害人亦分別佔總數94.6%及98.6%。 黃少澤表示,雖然上半年有關涉及博彩犯罪案件數量增加,但升幅明顯放緩,以今年第一季「非法禁錮」犯罪為例,同比升幅37.7%,第二季增幅則為11.8%,升幅較少,顯示警方持續加強有關巡查和打擊取得一定成效,亦暫無跡象顯示相關犯罪擴散至賭場外。說明這兩類案件目前並未對賭場外的社會治安造成明顯威脅。 他表示,警方亦注意到今年上半年發生的個別與博彩相關的嚴重暴力犯罪,在全力偵破案件的同時,警察總局統籌治安警察局和司法警察局,自今年6月至今每天都組織大規模的掃場行動,取得一定的成效。 黃少澤總結時稱,儘管現時博彩業和旅遊業發展未對本澳整體治安形勢帶來負面影響,但隨著下半年各項慶典和大型活動舉行,旅客人數增多,更多影響本澳治安的不確定因素或將持續增加。為此,保安當局將繼續保持高度警惕,並加強與博監局及業界的溝通與合作,全力預防與打擊相關犯罪,保障社會安寧和穩定。
在保安司罪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司長黃少澤被問及8 月19 日有人士申請在議事亭(噴水池)進行集會以及警方的巡查和處理手法。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回應時表示,不認同用「捉」這個字眼,警方邀請相關人士協助調查,有關做法符合法律法規;而被查的七名人士均為成年人,期間可自由與家人聯絡,有需要警方主動提供協助,並非警方禁止他們與家人或律師聯絡,而七名人士被警方邀請協助調查於六小時內已離開。黃少澤指出,事件中警方無違反法律規定。 相關集會涉誹謗 有違刑法黃少澤又指出,有關集會活動申請時明確表明主題為反對香港警察使用過分武力對付示威者,但至今沒有任何香港權力或監督機關證實或認定香港警方過分使用武力,而香港法院已對部分涉嫌犯罪及被捕人士採取拒准保釋、還押候審、臨時禁制令等司法決定。相關主題示威是濫用權利,活動涉嫌有誹謗性質,並具很大煽動性和冒犯性,本身已違反刑法規定。
香港居民走私舊智能電話來澳門及拱北屢禁不止,過去一星期,澳門海關及拱北海關共查獲六宗港客走私舊智能電話,共撿獲334部舊手機,拘捕三男三女共六名香港旅客。
第五任行政長官候任人賀一誠在其政綱中,將公共行政改革放在首位,提出首要落實行政改革,提高效率,提升公共治理水平,加強公共財政和公共基金管理,加強公共部門和公務人員管理,提升效率,解決機構重疊、職能交叉、權責脫節等突出問題,增加部門之間流向,提高工作效率,拓寬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管道,建設廉潔高效便民便商服務型政府。 特區政府進行公共行政改革已超過十年,但成效不彰,效率緩慢,官員有權無責都為市民所詬病,房屋、交通、城市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務人員管理等未得到改善,官員問責及績效評估制度仍然缺位,公共行政未能跟上社會和經濟發展。 澳門回歸祖國後經濟發展迅速,公共行政需要追上社會發展,2007年6月特區政府已提出《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行政改革路線圖》,時任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表示,《路線圖》從政策過程改革和政府內部管理改革兩方面,規範中高層人員權責和義務,加強問責要求,理順分工,解決「政出多門、各自為政」,提升施政績效,以改善迫切問題如交通、住屋、城市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 時隔多年,行政改革未見落實,2017年4月,政府設立公共行政改革統籌委員會,從政策決策層次,統籌協調落實公共行政改革措施及相關範疇的政策諮詢,以及確立執行計劃。時至今日,高官問責、提高行政效率等行政改革,仍是市民所企盼。 增加部門之間流向,早在2003年時任行政長官何厚鏵向立法會作《施政報告》時已提出。 14年後,2017年「8.23天鴿」風災後, 暴露出氣象局長尸位素餐,要求行政改革及官員問責聲音不斷,官員橫向流動舊事重提,行政長官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中回答議員有關行政改革時表示支持領導橫向流動,避免在同一職位太久容易產生程式僵化、審批程式緩慢等弊端。但政府至今未正式施行。 本澳現有38,500名公務員,局長級60多個,行政架構臃腫,行政程序拖沓緩慢一直飽受市民詬病,社會一直期望政府加快行政改革,加強高官問責、提高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