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主辦的「國際中小企論壇」將於12月11日至14日舉辦,主辦方於昨(4)日舉行傳媒午宴介紹論壇內容。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理事長區宗傑冀通過論壇協助本澳中小企成為本澳經濟支柱,並推動產業多元化。 區宗傑表示,舉辦是次論壇主要希望將澳門中小企帶到國際平台,並進一步推動特區政府的產業多元化;他又指是次論壇主要與「國際中小企業聯合議會」進行合作,希望透過該組織的資源幫助本澳中小企發展,協助將中小企培養成為澳門經濟支柱。他續稱,現時本澳中小企發展主要面臨請人難、租金貴及人才短缺等問題,他建議政府可以高新科技改革本澳產業,從而進行多元化發展。 另外,在一連四日的「國際中小企論壇」中,同時將舉行「青年企業家訓練營」。區宗傑指,訓練營的參與對象主要為本澳及大灣區的大學生和青年,希望透過訓練營提供企業營運和創業相關的課程培訓,啟發參與者營商理念和創業思維,從而培育更多具可持續發展思維和國際視野的青年精英。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在文化中心花園館隆重舉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當五星紅旗在澳門的夜空高高飄揚的那一刻,離散400多年的遊子—澳門,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由於澳葡政府的「夕陽心理」、不作為,加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衝擊,澳門回歸之前,經濟已連續四年下跌,庫房空虛、治安不靖,失業率高企,回歸後一切百廢待興。 經過20年的砥礪前行,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澳門經濟實現躍進式發展,為民生發展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開啟了發展的黃金時代,20年間,澳門由一座小城,變身成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位於路氹城近網球路的運動員培訓及集訓中心,今(5)日早上由行政長官崔世安主持開幕,體育局昨(4)日率先安排傳媒入內參觀。體育局局長潘永權受訪表示,這是澳門體育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培訓及集訓中心從設計和建築上,都可看出特區政府對澳門運動員的重視,希望他們可以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4)日於沙梨頭街市市政綜合大樓9 樓禮堂舉行本年度第十二次平常會議,在議程前發言階段,有委員關注日前發生藝人在拍攝內地節目期間,因心臟問題猝死,周圍人士的處理方式及附近有AED機(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卻不知情的問題 引起廣泛討論。 委員李嘉俊表示,在澳門,心肺復甦(CPR)等相關急救知識普及率不高,如非市民主動報名學習基本難以接觸;AED 機在公眾地方亦未能廣泛設置,即使網上搜尋也難以獲得設置地點,與國外如日本、美國等地要求的數分鐘步行內即可獲得的標準差距甚遠。 他又提及,雖本澳有機構努力普及CPR及AED機,政府亦有推出相關資助計劃,但效果杯水車薪,難以對城市及社區有較廣泛的覆蓋。 因此,李嘉俊提出兩點建議,第一,將CPR(心肺復甦)培訓及AED機操作方式納入澳門學校在課外知識的必修課程。第二,政府應牽頭推動與城市內覆蓋較高的機構或企業合作,如全澳學校、銀行、公共部門服務點及各個民間社團機構等地設AED 機。 委員朱愛莉亦表示,心血管疾病是本澳第二號殺手,當發生心跳驟停而又無法得到及時救治時,病人會在十至15分鐘內死亡。今年9月, 歐洲心臟學會(ESC)的醫療研究統計數據表明,如果能在猝死發生四分鐘之內,為病患施予心肺急救術,八分鐘之內做好AED 電擊,有助將猝死患者的生存率,提高到60% 至75%。 她建議,現時本澳仍有很多公共地方沒有設置AED 機,未來在大型基建、公共設施等地,增設AED機並製作地圖,讓市民或遊客可以得悉附近AED 機的位置,並讓有需要的人士可以更快地接受急救。 另外,未來有關當局亦要多加教導市民如何正確使用AED 機。
立法會第二常設委員會一連兩日細則性審議《2020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法案,根據政府提出的預算,2020年度特區政府一般綜合預算開支為1,006.89 億元,較2019 年度1,033.44 億元,雖然減少26.55 億元,減幅2.6%,但因多個部門編制預算升幅較大,二常會邀請十個部門代表出席會議說明,過去兩日共有九個政府部門派代表出席二常會會議解釋,「行政當局投資計劃及發展費用」(PIDDA)一項因財政局代表沒有準備,今(4)日再到二常會介紹。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倡議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Student Assessment,PISA)昨天(3 日)於全球同步公布PISA 2018研究結果。全球超過60萬名中學生參與了PISA 2018測試,在參與的79個國家/經濟體中,本澳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三項素養中均取得優異成績,名列第三。
今年是澳門《基本法》實施20周年,北京人民大會堂昨(3)日上午舉辦紀念座談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國務院副總理韓正等人出席。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與會的行政長官崔世安在會上發言表示,今後要繼續推進《基本法》在澳門的全面準確貫徹實施,必須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則,維護國家主權利益,保障澳門繁榮穩定,也必須充分發揮《基本法》賦予澳門的制度優勢,與時俱進推動「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
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3)日舉行平常會議,邀請治安警察局和旅遊局派代表共同討論離島區非法旅館及執罰情況。委員會會後表示,在政府傾向處理非法旅館問題非刑事化的前提下,相關部門會持續跟進和打擊,並積極研究新措施應對。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行政公職局昨(3)日在澳門世界貿易中心蓮花廳舉行「新中國70年:奮鬥與崛起」專題講座,邀請內地知名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來澳主講,超過400名公務人員出席。 張維為教授圍繞中國發展模式背後的文化內涵,以及中國崛起對世界的重要意義等,進行了解說。指出透過致力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制度創新,在改革開放40年的光景中,砥礪前行,打造了最重要基石。 張教授同時從經濟、社會以及政治領域,論述了中國在制度創新中,如何推動在20世紀80年代至過去數年間不斷深化改革,完善工業體系,進而發展成為大數據、人工智慧、量子通信領域的行業引領者,張教授就此概括講解了這個“ 集四次工業革命於一體”的過程。他亦強調,中國提倡的是嵌入式的世界發展模式,強調合作共贏,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全世界共同分享經濟發展果實。
電影業發展不但可提升澳門旅遊城市知名度,更有助推展文創與藝術產業及旅遊業發展。電影產業是文化創意產業不可或缺一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5 年把澳門舊城區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澳門400 多年的中西歷史文化元素,歐陸式建築群、教堂、廟宇以至街巷圍裡,近年許多影視作品瞄準澳門這些歷史建築與文化遺產,來澳門取景拍攝,澳門的身影出現在大小銀幕上,提升澳門知名度,也提升澳門旅遊業發展。 國務院今年2月發表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澳門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擔當,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中央出台措施支援澳門電影業界在內地進一步發展,措施包括港澳人士參與內地電影製作不作數量限制,對內地與港澳合拍片在演員比例、內地元素上不作限制,取消收取內地與港澳合拍片立項申報費用等,推動澳門電影文化事業發展。 澳門具有其自由、開放的經濟環境優勢,與內地在語言和文化上相近,能夠在中國電影「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戰略進程中發揮平台作用,電影產業融合發展有助帶動文化創意產業、旅遊業、互聯網+等周邊產業共同發展,文化產業廣泛融合發展,不僅能成為中國及港澳「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也是深入推進「一國兩制」、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 電影具有潛在的塑造或改變人們的文化價值觀,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電影產業在澳門經濟多元發展上,應佔有一個重要席位,由於澳門地方細小,人口不多,制約了電影產業發展。在本澳舉行的「澳門國際影展」,彙聚國際電影業界精英雲集澳門,為中外電影業內人士提供交流平台,舉辦電影產業交流會,彙聚新晉導演促進業界交流及商業配對, 支持本地製作, 集電影展映、評比、交易、創投為一體,已成為澳門年度盛事,吸引世界各地傳媒專程來澳採訪,不僅提升澳門旅遊城市知名度,推展澳門電影業及文創與藝術產業發展,更有助澳門電影產業走向國際化及成為中國及港澳「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重要平台,為澳門電影產業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