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予澳門發展定位

是歷史機遇 亦是重任 經濟學會舉行專題座談

澳門經濟學會日前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舉行專題座談會,圍繞「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專題深入交流討論,會長劉本立,理事長柳智毅,副理事長曾澤瑤、李振國及理事會其他成員出席。 與會者均認為《綱要》予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相當高的發展定位,對澳門既是千載難逢歷史機遇,也是一項重任,需要積極有為,努力貫徹落實,因此,澳門要確立一個思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應堅持大局觀。對《綱要》必須全面理解,認真執行,立足澳門,融入灣區,服務國家。 改變常規思維 謀求灣區發展劉本立發言指出,澳門應在一些重點上出力,要發揮珠江西岸中心城市的核心輻射,以及「澳門—珠海增長極點」引領這兩個帶動作用;積極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加快基礎建設互聯互通;構建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及發展海洋經濟等現代產業;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粵港澳合作發展平台等,政府應推動社會整體提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觀念,鼓勵年輕一代培育敢闖敢幹及勇於接受挑戰的精神,改變常規思維,以開放的胸懷在大灣區謀求發展,求學就業,創業創新。 構建智慧城市群 推進金融開放創新座談會建議澳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利用自由港之優越條件,引進高端科技創新人才;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可參考香港西九高鐵、深圳灣大橋模式,檢視澳門在海、陸、空的通關模式改革,構建智慧城市群,透過智慧旅遊優化升級,把更多非博彩元素結合到智慧旅遊上;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逐步擴展大灣區內人民幣跨境使用的規模和範圍,推進金融開放創新;將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經驗和優勢輻射到珠江西岸城市,提升和豐富整個大灣區旅遊資源,增加本澳非博彩旅遊元素,改善澳門過於單一的產業結構;鼓勵澳門青年在大灣區就業和創業,現行支持援助青創等政策應考慮延伸到大灣區創業企業。

04/03/2019
12595

輕軌工程獲《噪音法》豁免

羅司:維修保養需夜間進行

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昨日(2 月28 日)繼續細則性審議《修改〈預防和控制環境噪音〉》法案,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環境保護局局長譚偉文等列席會議。 過往坊間表示要求在法案中加入規管日間噪音、低頻噪音等生活噪音問題,羅立文表示,是次修改主要針對工程方面以及簡化程序,「冇打算在任期內立法搞呢個生活噪音」。 法案條文亦修訂在公共地方發出騷擾噪音的規定,將進行輕軌系統、公共渠網或交通信號的維護服務、城市垃圾收集清運及公共街道清潔服務納入「例外」情況。羅立文(圓圖)表示,上述的工程多以晚間開展,且過往接獲的投訴較少,相信修改條文後程序較為簡易,無需逐一申請。羅立文同時指出,輕軌試行必需晚上進行維修保養,重申「唔會因為豁免就亂咁嚟,嘈生晒」。 有關過往投訴及罰款等資料,稍後會遞交一常會。 另外, 法案建議調整豁免《噪音法》規定的例外工程的公布機制,由以前刊登《政府公報》,改為把行政批示張貼工地當眼處,環保局官網亦會公布所有「例外工程」。何潤生會後向傳媒介紹,以前把特首批示刊登《政府公報》,須周五提交,下周三才能刊登公報。現時新機制,行政長官可授權給司長、司長亦再因應情況再授權給局長,可節省公布時間及減少程序。

01/03/2019
2100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