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大灣區機遇

尋求差異化發展中的協同效益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綱要》共設11章,約2.7 萬字,作為綱領性文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方面作出全面規劃。正所謂「來而不可失者,時也; 蹈而不可失者,機也。」澳門應發揮自身優勢,積極主動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加強合作,尋求差異化發展中的協同效益,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參與感及滿足感,為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及參與國家發展大局貢獻力量。 作為可與美國紐約灣區、三藩灣及日本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總面積5.6 萬平方公里,總人口逾7,000 萬,屬於經濟發達及站在國家改革開放前沿的代表地區之一。去年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1.6 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排名第11位的韓國。 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也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國際上並無任何先例。因此, 相信堅守「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以粵港澳三地居民福祉為出發點,將會成為未來大灣區發展的普遍共識。粵港澳三地各具優勢,且有協同效益。未來如何將效益最大化,不但考驗三地政府的施政能力,更加考驗三地的協調能力。 在昨日於香港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上,行政長官崔世安在講話中指出,在參與大灣區建設中,澳門特區將堅持提升自身能力和加強區域合作的「兩條腿」走路,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同時,大灣區各城市的產業分工和角色定位各有不同,澳門必須利用自身優勢,採取「定位合作、錯位發展」策略,並善用政策紅利和創新動力,把大灣區各城市作為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腹地,為澳門開闢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作為大灣區規劃中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澳門, 優勢雖不明顯但不可替代。大勢當前, 澳門不應被動而行,而應更加積極主動出擊。欲實現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等一系列目標,澳門除了要與周邊城市優勢互補、協調發展,也要創新發展,最終實現合作共

22/02/2019
14974

颱風雨季將臨 改善內港水浸問題

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今開展

颱風雨季將至,為改善內港北一帶因暴雨造成水浸問題及遇上天文潮時出現的輕微海水倒灌,市政署由今(22)日起分階段開展「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包括在內港北建造雨水泵站、箱涵渠、鋪設排水管道等工作。首階段於美基街、通商新街及燕主教街一帶進行渠道工程今日動工。 市政署昨(21)日指出,內港一帶位處低窪,部分區域較易受天文大潮影響導致水浸情況;若同時出現暴雨或風暴潮,在疊加效應下,水浸會對區域一帶產生較大影響。為緩解內港因天文大潮引致水浸及暴雨產生的內澇問題,市政署將在內港25 號與26 號碼頭之間興建雨水泵房。去年在改善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新馬路)排水系統工程期間,已預先於新馬路與海邊新街交界之行車道建造雨水收集井,避免日後興建泵房對新馬路交通再次造成影響。 集水面積達46.5 公頃整個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分四階段進行,今日起進行首階段美基街、通商新街及燕主教街一帶的管道鋪設及建造視察井工程;工期約90 個工作日。「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透過建設新雨水泵房和大型雨水涵箱渠,提升區內的排澇能力,新雨水泵房的集水面積達46.5公頃,服務範圍可涵蓋沙梨頭水上街市、石牆街、白鴿巢公園,以至新馬路爐石塘、賣草地街、關前正街、大三巴牌坊一帶。 兩分鐘可抽乾一標準泳池上述區域的雨水將被收集進2,200立方米儲水量的新建涵箱渠,由泵房排出海外;尤其是遇上暴雨天氣,涵箱渠將發揮到防洪排澇的緩衝作用。新泵房的排水能力達到每秒14.28立方米,相當於兩分鐘多時間便能抽乾一個標準游泳池體積的儲水。新泵房和涵箱渠可望在2021年竣工和投入運作。 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首階段今日展開,現場將有臨時交通措施,敬請駕駛者留意臨時交通安排並遵守交通標誌和指示。礙於有關工程的必要性,對公眾造成之不便,敬請市民體諒和配合。市政署稱,會密切留意施工情況,著力做好協調工作,減少工程對交通和道路使用者的影響。其餘階段工程亦會按進度及與交通事務局協調之交通調度情況適時公布及有序展開。(資料圖片)

22/02/2019
18706

土地公開招標方式有新規

建議增設開標評標委員會

行政會完成討論《判給土地的公開招標程序》行政法規草案。草案細化《土地法》已規定的公開招標方式及訂定招標的程序,也訂定不判給的原因。除須以密封方式進行外,將分為簡單標書或附有土地利用計劃的標書兩種形式,如出現投標價相同情況,可加入口頭競價方式。同時,也建議增設開標委員會及評標委員會,且委員會成員不得在同一招標程序中同時擔任另一委員會成員。 行政會昨(20)日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梁慶庭表示,對於屬簡單標書的招標,如出現多於一位出價最高的競投人,則進行口頭競價,但只限該等競投人參與,並採用價高者得的判給標準。但對於屬附有利用計劃標書的招標,評標委員會須就利用計劃各方面的評審編製經適當說明理由的第一份初步報告,以及按判給標準的得分對所有標書進行評定及排序,並將報告交予土地委員會。 投標者若合謀 全部標書作廢除此之外,草案也訂定不判給的原因。如可推定所有投標者之間存在合謀或出現可擾亂正常競爭條件的任何行為或協議、所有標書被淘汰,又或涉及公共利益的合理理由,可不作判給。草案建議自公布翌日起生效。 另外,被問及當局有無土地即將進行公開招標?梁慶庭回應稱,暫時無任何公開競標土地計劃,法案討論中也未就任何地段做準備。土地工務運輸局局長李燦烽在城規會會議後也回應稱,目前無資料也無計劃,今次發布會是介紹訂立公開招標制度,目標清晰。無論有無土地,行政法規都要因應配合《土地法》而出台。他又指,如果條件允許,本澳土地資源優先考慮公共設施及公共房屋,也不會改變。

21/02/2019
14076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