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回樓花款就無「置換房」安排?

陳海帆:勿聽信謠言

由多名立法會議員組成的「海一居」事件關注組,昨(2)日會見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及銀行業代表,反映「海一居」小業主的情況和訴求。 關注組指出,有小業主聽到傳言,稱若收取保利達的退款和政府退稅款項,就不能獲得政府的「置換房」安排。陳海帆指出,特區政府推出「置換房」方案,是為回應「海一居」樓花購買者上樓及改善居住環境的訴求,包括退還相關印花稅等,這是政府「善意」的體現,與依法收回已付的樓花款是「兩回事」。陳海帆強調,「特區政府承諾不變」,希望小業主不要聽信不實的傳言。 而在銀行方面,關注組轉達小業主訴求,希望銀行能提供適當的協助,與小業主一起要求發展商清償有關銀行債務。昨日出席會議的還有廉政公署專員張永春。 鄭安庭:政府有過失需負責此外,議員鄭安庭(圓圖)昨日在立法會全體會議的議程前發言中,亦關注「海一居」事件。他指出,有小業主反映,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政府明知保利達洋行在兩年內未能完成興建,為何還可以合法購買樓花、可以向銀行借錢買樓?政府亦照常收稅、地產中介還能合法進行業務?認為政府也需為損失負責。 他指出,終審法院在保利達案判決書中明確指出,根據新《土地法》 第48條,政府收地不須查明延遲發展的責任歸屬,或是有其他原因未能完成利用。「不查明就收地,這種做法在香港或內地都是沒有,對發展商也是不公平」。他認為須引入歸責條款,根據過錯歸屬來收地,才能填補新《土地法》漏洞,同時保障「海一居」小業主

03/07/2018
20619

打擊唧牙膏式樓花

本澳比香港更需要

鄰埠香港日前推一系列新房屋政策措拖,除了一手空置稅之外,為免地產商繼續以「唧牙膏」方式賣樓,即時修改銷售樓花手法,規定每次賣樓均要推出項目總數兩成,即以往僅推出少量單位招標或開售的「試價」將成歷史,一眾香港地產商形容為比一手空置稅更辣。目前香港尚有約13,000伙樓花待批,即意味著往後獲批售樓紙的項目,勢必大批推出,地產商將難再以囤積居奇。這方面,港澳樓價同樣已到巿民難以負擔水平,澳門「唧牙膏」賣樓亂象亦人盡皆知,經常聽到今日單位不多,過多幾日就打倒昨日的我表示要加推,加上強調「下一批單位只會更貴」,這明顯是托巿行為,為求盡量推高樓價,普羅大眾為一層樓可能背上20多年的「樓奴」生涯,地產商卻仍以這種方式「賺到盡」,所以不論是樓花或現樓,本澳都應及早採取方法應對。 過往政府多次出招,多在按揭成數上著手,年初最近一次的加辣亦一樣,增「取得印花稅」及下調首置按揭成數,結果至今沒有令到樓價有調整至合理購買水平,只有繼續升,近期新盤定價更已超過每呎售15,000元。據統計局資料顯示,2至4月整體住宅樓價指數雖較上期(今年1至3月)下跌0.7%,主要因樓花指數下跌7%所致,但現貨住宅指數上升3.1%。 5月整體住宅成交量,按月計更是量價齊升,分別錄得8.9%及10.4%的升幅,住宅實用面積每平方米按月上升10,666元至113,150元。證明早前的加辣已失焦。 澳門應參照香港,盡快推出措施應對「唧牙膏式」賣樓,由於本澳非依賴地產業,政策可以更進取,樓花或現樓至少分五次出售仍有足夠次數予地產商試價,應考慮局限在二至三次,然後再強化空置稅,同時提高囤貨成本,以平衡買家的利益。 環球正步入加息周期,流動資金勢必逐漸減少,對樓市的不利影響將慢慢浮現,但本澳房屋供不應求則是令到樓價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澳門大眾能在居住一環上安心本是政府最應優先處理的,但目前房屋供應長期失衡,所謂辣招卻令樓巿成交增加,難以完全有效平抑樓價,實在有必要好好再檢討,同時增加房屋供應,才有望緩解澳門人一屋之渴。

03/07/2018
21595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