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無疆界青年協會主辦的「小城旅遊文化推廣嘉年華」,前天及昨天於南灣雅文湖畔舉行,旅遊局局長文綺華等官員嘉賓出席。活動以澳門旅遊為主題,現場設遊戲攤位、文創體驗坊及得獎作品展覽等,籍此提升本澳市民及旅客對文化節目的關注,同時推廣本澳旅遊景點及藝術展演。 澳門無疆界青年協會會長趙崇灝昨日稱,該會過去已舉辦過兩項澳門旅遊文化「小城系列」活動,包括「小城樂章」澳門原創歌曲專輯和「小城影畫」手機攝影及填色比賽;而今年將上述兩項活動合併,並加入旅遊局推行的「澳門旅遊認知計劃」,創立首屆「小城旅遊文化推廣嘉年華」,冀打造具關注度的澳門旅遊文化節日之一。
本澳連日風力微弱、不利於空氣污染物排散,空氣質量持續不良,氣象局昨日下午發出惡劣天氣預警,由昨晚至今(27)日,本澳空氣質量達至不良水平,呼籲若患有呼吸系統毛病或心臟病人士,應減少消耗體力及避免戶外活動。根據氣象局網站昨日下午5時更新的空氣質量實時指數顯示,九澳路邊監測站錄得空氣質量指數123,氹仔一般性監測站128,路環一般性監測站105,均為空氣質量不良水平。
「緬甸是一個多種族、多宗教的國家,她的未來,必須建立在真正的共融精神之上」,昂山素姬於2012年在挪威奧斯陸領取諾貝爾和平獎時,這樣告訴全世界。昂山用20年的軟禁說服世人,她是追求人權價值、對抗獨裁軍政府的鬥士,但在羅興亞人大逃亡一周年的此刻,昂山「人權鬥士」的光環早已褪去,她還必須證明自己與當初的獨裁者有何不同。 2017年8月25日,150名「羅興亞救世軍」向若開邦警察哨所發動攻擊,引發緬甸政府軍的大規模反擊,超過70萬羅興亞穆斯林被迫偷渡孟加拉,引爆2017年羅興亞難民危機。整整一年過去,儘管緬甸、孟加拉與聯合國多個機構進行合作,羅興亞人仍看不到回家的希望。緬甸曾經承諾會接納所有羅興亞難民,在邊境建造營地,而孟加拉則會提供暫時的飲食與庇護。這項協議因為安全問題被取消,聯合國認為,緬甸的條件不利於羅興亞人安全、尊嚴的回歸。 羅興亞人是聯合國眼中「全世界受迫害最嚴重」的少數族群之一,大約130萬人生活在緬甸西部的若開邦。在緬甸人眼中,這些羅興亞人是在緬甸獨立後才存在於國內的「非法移民」,也是英國殖民侵略者的遺族。羅興亞人不被視為公民,通行往返受到限制,接受教育、醫療與發展經濟的權利均被剝奪,形同種族隔離。緬甸人乃至昂山素姬,連「羅興亞」一詞也不願使用。 在去年8月的慘劇中,超過7,000名羅興亞人遭殘殺,其中730名死者只有不到五歲,大量婦女被強暴,村莊被燒燬,聯合國稱羅興亞人遭到「種族清洗」。強暴性侵變成一種刻意的工具,迫使羅興亞穆斯林女性懷上佛教徒的孩子,褻瀆自己的信仰,失去立足之地。一年過後,超過16,000新生兒在羅興亞難民營誕生,當中不少母親是逼不得已,無論在若開邦還是難民營,這些因姦成孕的女子,已經失去了歸屬。 緬甸人談到羅興亞人,有數不清的國仇家恨可以談,歷史遺緒、宗教衝突、自治問題等等。但世界上沒有哪一種罪過,值得如此邪惡殘酷的對待。 每一場種族屠殺、種族清洗的背後,仇恨只是其中一個因子,更重要的因子是權力,軍人相信他們有權力這麼做,相信這麼做是對的,也相信這麼做會受到支持,昂山素姬認為這場人權危機「有爭議」,但事情其實很單純,她默許了軍隊做出最殘酷的事,也對種種暴行視而不見。 羅興亞人的災難不是這一兩年才出現,國際社會卻沒有能力阻止悲劇繼續上演。湧向邊境、流離失所的人群,不只是急需解決的政治問題,更考驗著每個人的人性。昂山素姬在最近一場演講中仍將羅興亞問題歸咎於恐怖主義,然而恐怖一詞是相對的,羅興亞人與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誰比較恐怖呢?
澳門電訊聯同TVB Anywhere將香港大受歡迎的兒童烹飪節目移師澳門,昨(26)日假新濠影滙舉辦《小廚師·大煮意—澳門站》兒童烹飪比賽決賽,最終由小廚師陳曉琳從19位年齡介乎六至12歲的小朋友中突圍而出,憑著一味泰式海鮮冬陰功湯贏得冠軍。 決賽昨日舉行,四位來自澳門小廚師,需以「海鮮」為主題在45分鐘內創作個人料理,並由著名烹飪家麥潔兒、新濠影滙高級副總廚余國泰、飾演「大小姐」與「送水輝」的演員林淑敏與許家傑擔任星級評判。四名入圍決賽的小廚師雖然年紀輕輕,烹飪過程卻是有板有眼,各自施展渾身解數,烹調如西班牙海鮮飯、黃金魷魚蝦球等高難度菜色,連在旁觀戰的「大小姐」林淑敏都不禁邊看邊讚,稱小廚師們烹飪時的樣子與大人無異。最終,陳曉琳以熟練的廚藝及別具創意的配搭,煮出得到評判一致讚賞、鮮味滿分的泰式海鮮冬陰功湯,奪得冠軍寶座,亞軍及季軍則由梁珮熹及鄭絲尹取得。 是次活動由南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澳門)股份有限公司、三星電子香港有限公司、南光谷豐配送有限公司及香港學生宿舍贊助,為活動送出總值超過澳門幣十萬元的豐富禮品,並邀請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澳門明愛為支持單位、網易新聞為指定媒體合作伙伴、新濠影滙為場地贊助、以及《力報》擔任本地媒體單位。
在印尼雅加達舉行「2018亞洲運動會」奪得一金一銀優異成績的澳門武術代表隊,完成所有賽事後於上周五(24日)凱旋,搭機經廣州回珠海返澳,體育局副局長林蓮嬌和體育發展廳廳長鄒國偉在關閘口岸入境大堂迎接,獻花祝賀。
政府跨部門小組(下稱「小組」)早前公布《都市更新暫住房及置換房法律制度》後,有意見質疑「都市更新」主體法律未推出,「暫住房及置換房」法律卻搶先出台。「小組」上周五(24日)舉行傳媒溝通會回應。出席的行政長官辦公室顧問劉本立表示,《暫住房及置換房法律制度》與「都市更新」法律沒有衝突,當局希望「急民之所急」,先行推出「暫住房及置換房」的法律制度,創造條件盡快興建「暫置房」,待配合「都市更新」法律制度生效時一併推行,將可賺取更多時間。 廉政公署行政申訴局局長林智龍則指,受「都市更新」影響而需要拆遷小業主的賠償制度,會是仍在討論中的「都市更新」法律制度的核心,「暫住房及置換房」並不是「都市更新」的賠償方案,而是主體法律制度的其中一個配套制度,以鼓勵受「都市更新」拆遷影響的小業主進行「都市更新」的扶助措施。 對於諮詢文本建議,受重建影響的業權人在樓宇重建期間,可以用臨時安置津貼選擇申請租住「暫住房」,林智龍表示,當局認為「暫住房」的租金不能過低,否則會出現「雙重優惠」情況;但若租金過高亦會阻礙「都市更新」發展,因此,「暫住房」的租金暫時未有定案
澳門廣府人(珠璣)聯誼會昨(25)日下午假中華總商會大廈十樓舉辦「零至兩歲澳門嬰幼兒重育不重教的現象,避免天才幼童變庸才」交流會,向會員介紹相關知識,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嬰幼兒教育、行為等,有近200人參加。 交流會昨日下午3時30分舉行,澳門廣府人(珠璣)聯誼會會長梁伯進、執行會長阮玉榮和余幹成等出席,希望透過講座促進交流,將科學育才理念傳播出去,培養更多有文化有知識的人。 主講嘉賓、澳門商業管理教育中心校長徐傅文表示,零至兩歲嬰幼兒體能、生活習性及狀態往往影響學習成果,科學化而效率性的幼嬰兒教育知識,有組織性的學習方法,可令幼嬰兒為輝煌人生打好基礎,但很多家長卻忽視這一重要發展階段,希望藉助講座增強市民對嬰幼兒教育的認識,避免天才兒童變庸才,進一步提高本澳下一代教育水平,為澳門、為國家培養人才做出貢獻力量。 他從感覺器官反應、進食量及模式、睡眠量及姿勢、排洩量及形象、特殊事故及表現、身體重量及皮膚幾方面,對零至一歲嬰幼兒行身體狀況及行為進行統計及分析。同時,也認為足夠及適當的溝通是學習效果最重要的因素,零至兩歲嬰幼兒也需要進行多方面的溝通。
兩名本澳居民日前分別途經關閘和水坑尾時,被兩男女以普通話搭訕及扮可憐借錢,居民拒絕後雖未有失財,但卻不久後感到又暈又嘔,治安警接手調查後,懷疑是「迷魂黨」所為,上周五(24日)凌晨在水坑尾拘捕一對涉案內地夫婦,二人雖聲稱沒有使用迷藥或迷煙,但承認過去一星期已以類似方式騙取好心路人超過17,000 元。 被捕內地夫婦被控「詐騙罪」移交檢察院處理,治安警對案件正作進一步調查。
今年首七個月治安警共錄得650宗行人違規過馬路情況,同比上升超過1.2倍,因此,當局從上周五起,一連七日(24至30日),不定時不定點進行交通違規截查,希望透過相關活動,提升市民安全出行意識,並繼續宣傳教育及執法,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識。 治安警察局交通廳聯同交通事務局,於上周五(24日)下午在美副將大馬路進行交通宣傳行動,並執罰斑馬線不讓行人的駕駛者,以及亂過馬路的行人。治安警交通廳副警司李勤表示,據治安警資料顯示,今年首7個月錄得897宗斑馬線不讓先情況,同比下降17%;交通意外總數逾7,800宗,當中336宗涉及行人,同比略降4%;錄得行人違規過馬路高達650宗,較去年同期的291宗增加1.2倍。 重犯者可被罰款五千 禁駕半年至於為何亂過馬路數字明顯增加,李勤(左圖)表示主要是由於警方加強檢控所致,交通廳未來將繼續在教育、宣傳和執法三管齊下,加強市民的出行安全意識。駕駛者在斑馬線上不讓行人屬輕微違反,最高可被科處2,500元罰金,重犯者可被處5,000元罰金,並禁止駕駛半年。另外,她亦呼籲行人盡量使用行人過路設施,過馬路時,需留意來車的車速和車距,保障個人安全。 交通事務局交通管理廳稽查處長毛光海表示,局方與治安警交通廳持續合作進行宣傳和打擊交通違規行為,又在交通繁忙地點安排交通督導員,提醒和勸喻市民遵守交通規例。雖然交通督導員並無執法權,但希望居民遵守交通督導員的指示,保障個人安全。交通事務局亦會定期到社區、校園和團體宣傳交通安全訊息,務求令每個道路持份者養成良好的出行習慣。
現代資訊科技高速發展,智慧化城市是大勢所趨,本澳雖然喊出「電子政務」、「智慧城市」的口號,但眼看著別的國家與地區推出各種智能便利措施,澳門市民仍然只有羨慕的份。審計署昨(23)日公布《電子政務的規劃及執行》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下稱《報告》),揭發行政公職局自行構建的內部人事管理系統,不但開發期間動輒十年八年,真正推出後使用率也僅有22.68%;而面向普羅大眾的ePass( e辦事),於2009年推出至今仍只有5,800人登記使用,完全達不到原本的目的。不僅如此,當審計署要求行政公職局提交有關資料時,對方不但拖延長達半年多,其後又需要多次修正,審計署痛批行政公職局在系統開發上「閉門造車」,面對審計要求時又未展現公共行政的良好榜樣,有必要從根本上徹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