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強颱風「天鴿」帶給澳門前所未有的破壞,一年過去,特區政府痛定思痛,籌思策劃多項應急機制。 由於走在救災搶險最前線的民防及應急行動中心,目前由警察總局局長協調29個成員部門及機構的行動,其頂頭上司保安司司長
去年強颱風「天鴿」帶給本澳的教訓,可不只是民防應變災害那麼簡單,由於本澳逾30年樓齡舊樓數目已飆升至4,855幢,倘再有同等級颱風襲澳而釀成舊樓崩塌那就不堪設想,有鑑於此,馬黑祐坊會聯合街總昨早就澳門舊樓重建問題召開記者會,希望政府關注祐漢區舊樓的現況,加快區內更新工作,長遠改善區內居民的生活質素。 在「天鴿」風災一周年之際,馬黑祐坊會昨日召開記招,希望當局在研究如何加強防災減災工作的同時,亦能加強對舊區樓宇安全的重視,盡快落實重建日程,北區居民尤其關注舊區樓宇安全及區內都市更新進展。 馬黑祐坊會常務理事洪偉東在會中提及,政府於2004年提出舊區重整,2005年將祐漢七個舊樓群列作重建試點,但至今13年仍未見有任何改善。洪偉東指,祐漢區現存不少樓宇都屬「三無大廈」,因日久失修、樓齡長而出現多種問題,近日更有居民因石屎剝落而受傷送院。促請政府關注祐漢區舊樓問題,區域性發展祐漢區,制定都市更新時間表,讓街坊能有一個安全又宜居的環境。 街坊總會副理事長陳家良針對舊樓現況和都市更新方面提出短、中、長期工作的建議。短期方面,建議政府即時為祐漢七個樓群作排查,優先保障居民的安全,另外加強小業主的樓宇維修意識。中期方面,建議政府可針對樓群放寬資助計劃門檻;長期方面,建議特首牽頭做好法律法規和規劃工作,另外加快修改同意重建業權比例,最後制定日程加快置換房和暫住房的推動工作。
社會各界高度關注防災工作,民眾建澳聯盟昨舉辦論壇,探討自去年「天鴿」風災過後,當局在防災工作的進展和成效。有與會者認為,重災區內港水患仍未根治,若再次面臨重大災害,該區居民仍會面臨危機,冀切實解決問題。 嘉賓之一的社會綜合研究學會會長葛萬金表示,政府除了考慮五年發規劃,還需以更長遠的方向作規劃解決水患問題,可考慮於筷子基北灣興建高架輕軌、高速公路,防潮閘功能於一體的方案,解決澳門西岸水浸情況,並完善本澳交通系統。 他又建議可大膽構思將整個內港碼頭遷往新填海區,再整治內港一帶水患問題。 民建聯理事長李良汪認為,內港一帶的基礎建設依然不足,即使本月襲澳颱風「貝碧嘉」強度不大,但內港一帶仍大受水浸困擾,相信短期內都無法解決。他又引用日本等地將民防工作納入教育制度,認為本澳民防長遠更應從小培養教育。 有發言的市民關注颱風期間應否有制度限制旅客過關。葛萬金認為,現時澳門與珠海已加強聯絡機制,相信可以做好訊息交換,方便讓博企設置穿梭巴士接載旅客。他希望兩地的氣象通報機制能做到互聯互通,盡早通知旅客澳門的天氣狀況以免來澳後造成不便。
2017年8月22日上午,本澳氣溫飆高到39℃,氣象局懸掛一號風球,除了天氣炎熱,未見異常,而集結在澳門東南方680公里處的「天鴿」,似乎與過往的颱風沒甚麼不同,誰都沒有想到,24小時後的澳門,會是完全不同的一幅景象。 姍姍來遲的八號風球、天文大潮加上強颱風,澳門市民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承受海水的極速倒灌與狂風的無情吹襲,造成十條人命損失、244人受傷、125億元經濟損失,數以千計的車輛報廢、大量房屋損壞。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天鴿」究竟教會了我們甚麼?
一名年輕賭埸公關,在考取駕駛執照時,未按「考牌官」指示停泊在附近一個燈柱位,因此即時被「飲」(考牌不合格),一怒下揮拳擊傷「考牌官」。治安警接報調查後拘捕涉案男子,因事件涉及襲擊公務人員,屬加重情節,被控以加重情節之「普通傷人罪」,昨(22)日移送檢察院處理。
去年8月23日, 強颱風「天鴿」吹襲澳門,小城一日間滿目瘡痍,一場風災,揭露了澳門在氣象預警、民防救災、本地供電供水等均有不足。事過境遷,今天原來是「天鴿」風災一周年,澳門的災難痕跡已經抹去,政府各部門過去亦不斷改善民防工作,然而,「天鴿」掀開的長年隱患,現在有沒得到解決呢? 除了造成嚴重人命傷亡外, 垃圾圍城、無水、無電、無網上、提著水桶排隊裝水回家,也是不少人對「天鴿」的回憶,相信每個澳門人都有自己難忘的故事。近日,不同政府部門和機構都舉行了記者會,向傳媒介紹各項防災減災工作,其中政府已在全澳16個地點設置了避險中心; 警方、消防及海關已贈購設備,改善救援能力; 自來水、電力、電訊等尅公司,亦在過去一年提升了抗災能力,避免出現斷水、斷電、斷通訊的情況。 以上一系列措施是否有效,仍是未知之數,但最主要的防洪設施進展緩慢,是毋庸置疑的。 去年「天鴿」襲澳期間,洪水圍城是造成嚴重傷亡的原因之一, 政府事後提出不少計劃改善防洪。一年過去,近日內港多次因天文大潮引發的水浸仍是毫無改善,水深更達半米,嚴重影響出行; 然而,政府計劃在灣仔水道口建設的擋潮閘,以及內港北的雨水泵站涵箱渠,興建需時至少數年,短期的防洪基建,即媽閣航海學校至林茂塘海港樓的防洪牆,亦無落成時間表。看來,內港居民及商戶未來一段時間,都只能自行籌謀防浸措施。 《民防綱要法》剛剛結束諮詢,但仍然未立法,設定虛假社會預警罪爭議不斷; 曾遭水浸的地下停車場大多已重開,但賠償問題未了,其中關閘工人體育館地下停車場仍遺下大量水浸車輛;最近一次颱風「貝碧嘉」掠過澳門,氣象局掛上八號風球,封停車場為市民帶來不便。 經歷了「天鴿」風災後,無論政府、市民的防災意識均有所提高,保安司司長昨日更指出,本澳應對災害能力明顯大幅提升,若本澳再出現等同「天鴿」強度的颱風,有信心將傷亡減到最低。防災機制得到改善自然是好事,然而,居民真正關心的,並不是表面上漂亮的說話,而是進行了哪些切實的改善工作。
71名本澳居民投資香港一科技公司的「多重加密虛擬貨幣礦務計劃」,未能依《合約》按時收取回報,懷疑被騙事件,司警昨(22)日透露,近日已成功聯絡事件中大部分事主,直至昨日上午為止,表示要報案追究相關刑責的市民增至40人,涉及款額達到1,332萬港元,司警已立案調查,並稱會繼續與香港警方緊密合作調查案件的真實性。 「澳門公職人員協會大會」主席姍桃絲的兒子羅皓徽,今年初在澳門公職人員協會會址兼議員高天賜辦事處舉行投資講座,推介「香港創元公司」及「鍛匠科技公司」推出的「多重加密虛擬貨幣礦務計劃」,其後不少參與講座市民投資,71名本澳投資者投資金額共達2,000萬元,羅皓徽曾表示,他及母親也是投資者。
司警在前(21)晚深夜至昨日凌晨,不到三小時內,偵破兩宗香港青年受僱來澳販毒案件,拘捕兩名香港無業男女,兩人均供稱因為債務問題,被人指使來澳販毒。兩人昨日上午已被控以「不法販賣精神科」或「麻醉藥品」罪名移送檢察院處理。司警正追查兩人是否受香港同一個販毒集團指使來澳販毒。 無業港男 四個月賺逾20 萬元司警接獲情報,指再有港人來澳向活躍夜場人士販毒,展開調查,掌握線索後,前日跟蹤監視一名相信受香港販毒集團指使來澳販毒的36歲香港曾姓無業男子。前晚約10時,司警採取行動,在北區截查涉案曾男,即場在他身上搜出172小包可卡因、兩包冰毒、兩包k仔、一包大麻以及兩支懷疑含有毒品成分的液體;其後司警又在他租住位於新口岸的酒店房間內,再搜獲十包可卡因。司警在行動中共檢獲黑市價約值34萬元毒品。司警方翻查資料發現,曾男十分「勤力」,幾乎每日都有往來港澳紀錄,被捕後亦承認因欠債問題,被人指使由今年4月開始來澳販毒,主要將毒品出售給新口岸區夜場人士,日薪高達3,000港元,已賺取超過20萬元「毒款」。 欠債港女 月薪兩萬來澳販毒另一名被捕的26歲黃姓無業女子,同樣為香港人,在司警拘捕上述曾男不到三小時後。司警約在昨日凌晨1時,於黃女入住的皇朝區一酒店附近將其截獲,即場發現她身上藏有兩克毒品可卡因。司警其後再在黃女入住的酒店客房內搜出 7.5克毒品可卡因及電子磅等分裝毒品工具。 黃女被捕後同樣承認因欠債犯案,又供稱由上月中開始被香港販毒集團招攬來澳,專向皇朝區夜場人士出售毒品,月薪為20,000港元;每次來澳販毒,均由集團安排她到指定的地點與買家交收毒品。司警調查後又發現,黃女近兩個月至少有四次出入境紀錄,相信期間香港販毒集團亦會安排其他成員來澳接收毒資。行動中司警共檢獲可卡因黑市價約值40,000元,現時正追查毒品來源及幕後販毒集團。
民政總署昨(22)日舉行2018 年第三期街市、街市熟食中心及小販區空置攤位抽籤。民署今期提供21 個空置攤檔,最受歡迎的街市檔位是「下環街市地下14 號魚檔」,共有43 名人士申請;而最受歡迎的小販檔,是「營地街市週邊小販區第59VQ 號成衣百貨檔」,共有218 名人士申請。 在21 個空置攤檔中,19 個檔位收到申請,包括街市15 檔及小販區四檔,由於其中兩個攤檔各只有一人申請,因此自動中籤;而其餘因多於一名人士申請,須進行抽籤分配。民署今期共收到495 份申請表,當中符合申請資格的有491 份,其中申請街市檔位的有156 份、小販區檔位有335 份。 下一期空置檔位抽籤活動將於10 月份舉行,有興趣參與人士詳情可透過民署網頁或在衞生監督部及全澳街市之布告板查閱。
體育局外判管理服務公司救生員罷工事件仍未解決,由於仍未能提供足夠救生員當值,對公共泳池正常運作影響有所擴大,為保障使用者安全,除孫中山泳池及竹灣泳池繼續暫停開放外,多個泳池由昨(22)日起要調整對公眾開放時間。 其中嘉模泳池露天泳池暫停開放,室內泳池逢星期一、三、五開放時間為早上7 時至下午2 時,其餘時間為早上7 時至下午3 時;氹仔中央公園泳池開放時間為下午1 時至晚上9 時;黑沙公園泳池開放時間為上午11 時至晚上7 時。 體育局昨晚表示,外判公司在跟進救生員復工及解決糾紛工作上並未取得進展,因此,體育局昨天主動聯絡勞工事務局,了解有關勞資糾紛跟進情況,並正協調邀約勞工局、外判公司及相關僱員共同商討及解決事件,冀望透過四方共同努力、坦誠溝通達至共識,實事求是處理事件,爭取早日恢復開放已經暫停的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