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中醫藥資源豐富,在粵港澳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重大戰略背景下,特區政府積極推動引入內地中藥醫院製劑到澳門使用,實現澳門居民留澳也可以使用到內地醫院製劑,讓內地優質的中醫藥服務更好地惠及澳門居民,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防病治病方面的優勢。
特區政府公報昨(25)日刊登公告,交通事務局昨日起開展十個八年期的輕型出租汽車(以下簡稱「的士」)客運普通准照公開競投,有意參與者須以公司形式參與競投,並於11月23日(周四)下午5時前將投標書遞交至澳門馬交石炮台馬路33號6樓交通事務局公共關係處,開標會議將於11月24日(周五)上午10時假馬交石炮台馬路33號5樓交通事務局會議室進行。詳情可參閱政府公報或交通事務局網站www.dsat.gov.mo。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在2022年流入本澳的外來直接投資共292.4億元(澳門幣,下同),按年減少30.8%。按行業劃分,全年流入金融業、批發零售業和博彩業的外來投資分別有222.8億元、41.6億元和25.8億元。按投資的直接來源地統計,資金主要來自中國內地(200.9億元)及英屬維爾京群島(56.8億元)。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昨(25)日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歷時近三個半小時,推出多項惠及民生的措施,涵蓋鼓勵生育、土地房屋、運輸基建、基層津貼、教學資助等,其中重點經濟政策包括樓市「減辣」、下調股票印花稅、向新生嬰兒派兩萬元,以及搶人才新政等。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昨(25)日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出一系列發展區域經濟、支援灣區營商的措施。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加強兩地醫療合作,包括在明年擴大長者醫療券的適用範圍,至大灣區內合適的醫療機構,目標是先增加約五間醫療機構作為試點,亦會涵蓋深圳等個別指定牙科醫療機構。政府亦計劃,在合適的大灣區醫療機構,包括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香港市民策略性採購醫療服務,紓緩公立醫院服務壓力,縮短市民輪候時間。
雀仔園街市五個攤位及沙梨頭街市熟食中心十個攤位上周三(18日)起啟動公開競投,市政署將根據競投者的營運策略、經驗及資格、攤位每日經營時間、貨品種類的多元性、支付工具的便利性等五項評審標準進行審核。市政署衛生監督廳廳長梁焯文表示,本澳目前有273個空置街市攤位,以菜檔居多,主因是原經營者因年紀、健康、職業規劃改變而歸還攤位。
行政公職局表示,公務人員統一招聘的學士學位學歷程度綜合能力評估開考,報考期自本月26日起至11月7日止,為期八個工作日。
疫後本澳經濟強勁復蘇,各行業均有不同程度的回暖發展,但住宅市道交投卻寒意未退,月均成交不足300宗,房地產業界早透過各種不同方式,呼籲特區政府「撤辣」至少是「減辣」,但當局卻遲遲未有行動,相反,與澳門一水之隔的香港卻率先為樓市「減辣」。
筆者本月初隨團赴新加坡考察交流,期間到訪了當地多元民族文化街區中國城-牛車水等景點,了解到新加坡的殖民歷史及多元文化的起源及演革,當中的意義確實令筆者有深刻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