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共和國首都喀山(Kazan)一所小學11日發生槍擊案,俄緊急情况部發言人一度表示,槍擊案導致11人死亡,韃靼斯坦共和國總統新聞局隨後更新指共致八人死亡,包括七名孩童和一名老師,另有20人受傷。該案共有兩名槍手,其中一名19歲青年被逮捕,另一人則被當場擊斃。 綜合「今日俄羅斯」、美聯社報道,案發當時,有兩名槍手在校園內開槍,從現場傳出的影片可見大量俄羅斯聯邦緊急情況部的車輛停在學校外,大量人員衝向大樓,也有影片顯示學校窗戶破碎,地面上都是碎片,部分孩童為了躲避槍擊驚慌跳窗逃生。不多久,可見一名黑衣人遭壓制在地,雙手似乎被綁在身後。 據報道,喀山距離莫斯科約800公里,人口超過120萬人,被稱為「俄羅斯第三首都」。事發後,俄羅斯總統普京已聽取槍擊案報告。 喀山一所小學傳出槍擊案,已知至少有八名學生、一名老師喪生。(推特圖片)
美國最大成品油運輸管道營運商「殖民管道公司」日前遭受網絡攻擊、勒索,而被迫關閉貫穿美國南部和東部的5,500英里長輸油管道,影響東岸45%的燃料供應。聯邦調查局(FBI)周一表示,黑客組織的勒索軟件是罪魁禍首。而CNBC同日獲得發來的一份最新聲明,對方表示「我們只想要錢,不想製造社會混亂」,強調組織並非政治性質,外界毋須將組織與特定政府扯上關係。 美總統拜登周一發表講話時表示,政府非常關注此事,各部門已採取行動盡力減輕對能源供應的影響。拜登還稱,白宮也在與FBI和司法部合作,努力將網絡勒索的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美聯社圖片)
由於以色列計劃將數個巴勒斯坦家庭逐出東耶路撒冷希克加拉區的住處,巴勒斯坦示威民眾和以色列警察連日在伊斯蘭第三大聖地的阿克薩清真寺和老城一帶爆發衝突,導致逾200人受傷。事態引發國際關切,歐美等國呼籲雙方保持冷靜,阿拉伯國家則紛紛譴責以色列,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周一(10 日)舉行閉門會議,商討以巴緊張局勢。 巴勒斯坦紅新月會發出聲明指出,位於東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院區10 日再度發生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警察的衝突。聲明稱,巴勒斯坦人在清真寺外向以色列警方投擲石塊,警方則發射震撼彈,衝突中造成數百人受傷,其中大約50人住院治療。而耶路撒冷其他地區也可以聽到閃光彈爆炸聲和救護車鳴笛聲不絕於耳。 東耶路撒冷因為巴勒斯坦家庭面臨逼遷的問題,連日爆發以巴警民衝突,其中又以阿克薩清真寺周遭及老城區情况最為嚴重。阿克薩清真寺是耶路撒冷最敏感的地點之一,它是伊斯蘭教第三聖地,僅次於沙特的聖城麥加和麥地那,雖位於以色列控制的耶路撒冷老城區,卻由親巴勒斯坦的約旦「耶路撒冷伊斯蘭基金會」管理。 剛過去的7日是「齋戒月」最後一個周五,有70,000名巴勒斯坦穆斯林湧入阿克薩清真寺禮拜。禮拜之後,數以千計的巴人展開抗議,揮舞著巴勒斯坦旗幟、高呼反以色列佔領等口號,聲援面臨逼遷的同胞。以色列警方試圖清場,造成超過220 人受傷,主要是巴勒斯坦人。而8 日晚上的衝突造成121 名巴勒斯坦人受傷,以色列警方也有17 人受傷。 屯墾機構逼遷巴人成導火索 綜合媒體報道,這場警民衝突源自於兩家猶太人信託1876 年向阿拉伯地主購買東巴勒斯坦的一塊地。1948 年以阿戰爭後,東巴勒斯坦被約旦掌控,當時約旦在聯合國支持下,興建28 戶住宅予巴勒斯坦難民居住,不過以色列在1967 年六日戰爭攻下東耶路撒冷並統治至今。 年,以色列國會通過法律,規定猶太裔若能拿出1948 年擁有當地土地的證明,即可要回地產,巴勒斯坦裔則未獲這項法律的任何保障。 立場偏右的屯墾機構從兩家猶太人信託手中買下土地後,一直試圖逼迫1956 年起就住在東耶路撒冷謝赫賈拉(Sheikh Jarrah)區27 間房子的37 個巴人家庭遷離。以色列最高法院原本6 日宣判此案,卻因激烈示威而延至10 日宣判。 蘇丹阿聯酋等四國譴責以色列 由美國、俄羅斯、歐盟和聯合國組成的中東和平四方集團對8 日耶路撒冷爆發的衝突表示「嚴重關切」。去年都同意或已經正常化與以色列外交關係的蘇丹、摩洛哥、阿聯酋和巴林,紛紛批評以色列。蘇丹外交部形容以色列在耶路撒冷對待巴勒斯坦人的措施是「鎮壓」,阿聯政府敦促以色列當局負起責任,讓聖地暴力情勢降溫;巴林政府要求以色列政府停止挑釁耶路撒冷人民。 摩洛哥則表達「深度關切」事件,並提到國王穆罕默德六世「認為這類暴力事件可能加劇緊張」。沙特外交部也說,沙國「拒絕」以色列把巴勒斯坦家庭撤出耶路撒冷的計劃,並要求恢復年以前的邊界。 內塔尼亞胡:繼續建設首都耶城 面對國際社會譴責,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9 日發表電視講話,重申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以色列不會向外界壓力屈服。他强調,雖然國際對此並不承認,但就像每個國家都在建設首都一樣,以方也有權在耶路撒冷建設自己的首都,「我們已經這樣做了,我們將繼續這樣做」。 為免衝突加劇,以色列檢察總長曼德爾貝特出手介入,司法部决定推遲審理是否驅離巴勒斯坦裔家庭一案至少兩周,將在30日內安排新的日期。外界認為,以方此舉意圖拖延時間;有面臨驅逐的巴人對法院决定感樂觀,揚言不會放棄上訴。
美國最大一條由成品油運輸管道所屬營運商「殖民管道公司」(Colonial Pipeline)本月7日傳出遭到黑客網絡攻擊,公司決定把部分系統下線以控制情况,因而暫停所有管道運作,至今仍未恢復正常運作。考慮到供油問題,拜登政府9日晚間宣布,包括華盛頓、紐約在內等東岸18個州進入緊急狀態,暫時取消公路運油限制,以確保燃料供應管道開放。 緊急狀態令下,當局將放寬多項針對運送汽油、柴油、飛機燃料及其他精煉油產品車輛的道路管制。「殖民管道公司」表示,正與執法部門、網絡安全專家及能源部合作,又指四條主要管道仍未復運,但部分分支已恢復正常運作。 美商務部長:類似網攻愈來愈頻繁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9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訪問時表示,拜登政府非常重視事件,正與公司、州份及地方政府合作,協助「殖民管道公司」盡快恢復運作,盡力避免更多燃油供應受今次事件影響,暫時未知甚麼時候可以恢復運作。她又認為,針對美國商業及基建的網攻已被廣泛使用,亦變得愈來愈頻繁,呼籲國會盡快協助私營機構去應對未來攻擊。 綜合外媒報道,受影響的石油運輸管道長達8,851公里,每日運送250萬桶石油,由德克薩斯州輸往新澤西州,佔美國東岸燃料供應45%。專家預計,燃料價格10日可能會上漲2%至3%,但情況若持續下去,影響會糟糕得多。
全球第四大富豪、美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與妻子梅琳達上周宣布結束27年的婚姻關係,震驚全球。《華爾街日報》9日引述消息人士指,梅琳達在2019年已經開始諮詢離婚律師,而離婚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梅琳達對蓋茨與涉嫌强迫多名少女賣淫的美國富豪愛潑斯坦的關係感到不滿。 66歲的愛潑斯坦被指為名人安排性派對,包括引誘未成年少女進行非法性交易,2019年被判入獄,同年8月在獄中自殺身亡。報道指出,蓋茨在2011年與愛潑斯坦首次會面,蓋茨夫婦2013年更在紐約寓所會見愛潑斯坦,討論慈善事業。梅琳達其後告訴友人,對該次會談感到不快,部分熟識蓋茨夫婦的人士更稱,梅琳達對蓋茨與愛潑斯坦的關係感到「憤怒」。 《紐約時報》早前報道亦指,蓋茨曾數次與愛潑斯坦會面,並曾在愛潑斯坦位於曼哈頓的豪宅度過一夜。而蓋茨的發言人當時說,蓋茨是為了其慈善事業而與愛潑斯坦會面。 據報梅琳達對蓋茨和愛潑斯坦的關係感到「憤怒」。(美聯社圖片)
美國白宮疫情首席顧問福奇認為,美國的新冠死亡病例數毫無疑問被低估。據《國會山報》9日報道,福奇當日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訪問,被問到華盛頓大學日前公布的研究估計,全美國超過90萬人死於疫情,遠高於官方公布的58.1萬多人。福奇回應說,90萬這個數字較他認為的多,「但我認為毫無疑問,我們一直在低估(死亡病例數)。我們正在經歷一場歷史性的大流行病,這種情况我們已經有100多年沒見過了」。 根據Worldometer實時統計數據, 截至10日上午6時30分左右,美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33,475,283例,累計死亡病例接近60萬例,達595,811例,兩項數字都是全球最高。 (美聯社圖片)
美國將從阿富汗全面撤軍之際,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一間高中附近發生爆炸襲擊,造成至少58人死亡,超過150人受傷,受害人絕大多數是年齡介於11至15歲的女學生。目前尚無任何組織或個人承認發動襲擊。阿富汗當局歸咎為塔利班所為,但塔利班否認策動襲擊。真正的襲擊目標,仍然有待當局調查。 阿富汗內政部發言人阿里安(Tareq Arian)9日發表聲明指,遇襲學校8日發生三宗爆炸,先是一枚汽車炸彈被引爆,接著是埋設在學校附近的兩枚簡易爆炸裝置被引爆,造成超過50人死亡,另有逾百人受傷,不排除死傷人數繼續上升。截至本報截稿,傷亡人數已攀升至58人喪生和超過150 人受傷。 教育部發言人指,死傷者之中大多是女學生,年齡最小的只有11 歲,最大的不過15 歲。 阿里安的副手羅尚(Hamid Roshan)告訴法新社,當局已針對這宗炸案展開調查。 婦人見女兒染血銀包後暈倒 據報道,案發於下午4 時30 分的放學時間,學生正準備離開學校,校門附近突然發生巨大爆炸。社交媒體流傳的影片及照片可見,現場街道上,散布著染血的書本及書包,有汽車被炸成一堆廢鐵。有目擊者說,見到一名婦人呼叫自己女兒,又逐一查看躺在地上的人,當發現女兒染血的銀包後,隨即暈倒在地上。 當地頻遇襲 醫護遭遷怒被毆 遇襲的塞伊德.夏赫達學校(Syed Al-Shahda school),上午男生上課,下午女生上課,位於喀布爾西區達斯特巴奇地區(Dasht-e-Barchi),當地是什葉派哈扎拉族(Hazara)的聚居社區,經常遭遜尼派伊斯蘭主義激進分子鎖定為攻擊目標,大批救護車趕到現場時,有許多憤怒的什葉派民眾在現場毆打醫護人員。 衛生部發言人納扎里(Ghulam Dastigar Nazari)為此一度懇請居民合作,允許救護車進入爆炸現場。據美聯社報道,有46 人被送往學校附近的醫院救治,而醫院大廳與走廊上堆放了至少20 具遺體。 否認施襲 塔利班指IS嫌疑大 目前尚無組織承認此次爆炸事件之所為。 阿富汗總統加尼8日發表聲明,指是由塔利班發動襲擊。而塔利班發言人穆賈希德(Zabihullah Mujahid)在推特上發文譴責襲擊事件,矢口否認組織涉案,並指稱敵對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 嫌疑最大,而且與阿富汗政府情報機構有勾結。 歐盟批評襲擊公然針對平民,尤其以女學生為目標,是可恥的違反國際人權法行為,對襲擊予以最強烈譴責,呼籲阿富汗各方勢力立即停火。 美軍撤走 塔利班恐攻入喀布爾 阿富汗國內近期襲擊事件不斷,美總統拜登日前下令美國在阿富汗的3,500 名駐軍在9 月前撤離,但他忽視了前總統特朗普與塔利班敲定的撤離期限是5 月1 日,塔利班不斷揚言,若美軍拖過5 月1 日還沒撤離,他們會採取反擊行動。說幹就幹,5 月1 日,塔利班即對阿富汗東南部加茲尼省一個軍事基地發動攻擊並將其攻陷,逮捕了駐扎在那的幾十名政府軍,並打死另外數人。 美軍將領日前表示,隨著美軍撤走,阿富汗安全形勢持續惡化,部分安全威脅可能是來自塔利班,而IS 亦曾在該地區發動襲擊。塔利班在年被美軍推翻之後轉型為游擊隊與恐怖組織,目前掌控阿富汗約半壁江山,極有可能在美國撤軍之後大舉進軍喀布爾。許多曾為美軍擔任口譯的阿富汗民衆,近期於喀布爾集會,他們舉著寫有「拜登總統,請不要對我們置之不理」的橫布條,以及畫有被槍指著的口譯人員正大聲呼救、美軍官兵却只顧步上直升機的海報等,哀求美軍實現承諾,將他們一同帶回美國,以免遭塔利班報復殺害。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9 日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6 周年紅場閱兵。總統普京發表講話稱,勝利日永遠是俄羅斯神聖的日子,蘇聯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巨大貢獻,二戰歷史不容篡改。普京同時强調,俄羅斯始終捍衛《國際法》,並堅定維護國家利益,確保人民安全。 本次閱兵式共有超過12,000 名軍人接受檢閱,37 個步兵方陣、190 餘件武器設備及76 架飛機亮相紅場。地面裝備包括蘇聯中型主戰坦克T-34、新款「颱風」系列裝甲車Typhoon-Air Defense、及BMP-2 履帶式步兵戰車、庫爾幹-25 步兵戰車、Т-80BVM 坦克、坦克,以及最新的阿瑪塔 T-14 坦克等。 此外,伊斯坎德爾-M戰術導彈系統,多管發射火箭系統Tornado-S,Msta-S及自行榴彈炮等陸續接受檢閱。 最後, 空中編隊米-26、米-8直升機、米-35武裝直升機、TU-160、戰略導彈運載機, 伊爾-78加油機、伊爾-76運輸機, 蘇-35戰鬥機, 蘇-34和蘇-24M轟炸機等飛過紅場上方。 閱兵式結束後,普京總統同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俄國防部長紹伊古及二戰老兵一同前往位於亞歷山大花園的無名烈士墓,向烈士們獻上鮮花。除了莫斯科,聖彼得堡、葉卡捷琳堡、加里寧格勒等27 個俄羅斯城市也舉行了閱兵活動。
英國6日舉行地方選舉,其中最受注目的蘇格蘭議會選舉結果8日出爐,主張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SNP)在129席中取得64席,第四度成為當地議會最大黨,且差一席便能取得絕對多數。SNP黨魁兼蘇格蘭首席部長施雅晴發表勝利宣言,形容今届的獨派多數優勢比上屆議會更大,是選民的清晰授權。 她稱自己的首要任務是帶領蘇格蘭度過新冠危機,而危機過後,她仍將尋求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 首相約翰遜當天通過《每日電訊報》向蘇格蘭「喊話」,稱在整個國家亟須聚焦疫後振興的當下,蘇格蘭如果仍一門心思尋求獨立,將是「不負責任、不計後果」的行為。他又致信施雅晴,祝賀她選舉勝利,並強調「我們携手合作最符合英國各地人民,尤其是蘇格蘭人民的利益。」2014年9月,蘇格蘭曾就是否脫離英國舉行公投,雖然當時以55%反對、45%支持的投票結果否决了「脫英」,但獨立呼聲並未消退。
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當地時間8日發生槍擊事件,導致兩名女子和一名四歲女童受傷,槍手仍然在逃。警方正在調查這宗事件。 紐約市警察局(NYPD)發言人告訴法新社,槍擊案發生在當天下午5時(本澳時間9日清晨5時)前不久,事發地點為44街與第七大道交叉處。發言人稱,三名受害者已被送往曼哈頓醫院治療,性命無虞。警方目前尚未逮捕任何人,僅表示「調查仍在進行當中」,未提供進一步細節。 根據時代廣場聯盟最近公布的報告,該地區在2021年第一季通報25宗暴力犯罪事件,高於2020年同期的17 宗。 (美聯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