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冠疫情惡化,縱使政府與大曼徹斯特地區官員就財政援助談判破裂,首相約翰遜(右)20日仍然宣布,大曼徹斯特地區由本周五(23日)起提升至最高警示級別,無供應正餐的酒吧和賭場、博彩店和遊戲中心等都要停業,不同家庭的人不能在室內或室外聚會。
泰國反政府示威者昨(21)日連續第七日在首都曼谷集會,繼續爭取三大訴求,包括總理巴育下台、修憲及改革王室。巴育於晚間8時發表電視講話,指上周頒布曼谷緊急狀態令,是要為局勢降溫,他正準備解除有關措施,強調必須透過國會解決爭議,如果再無發生暴力事件,將迅速採取行動。不過,巴育未提及下台,學生領袖「不收貨」,要求巴育一定要辭職。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20日公布報告,指新冠大流行導致美國死亡人數比往年多出約29.9萬人,「超額死亡」中的三分之二死因與新冠肺炎有關。
美國司法部20日聯手11個州的檢察官,對網絡巨擎Google提起大型反壟斷訴訟,指控Google每年向手機製造商、營運商和瀏覽器支付數十億美元,以確保其搜索引擎在全球數以十億計的設備和電腦中居於默認設置地位。由於用戶很少改變默認設置,這實質相當於封殺競爭對手的搜索引擎。路透社指,這是美國司法部1998年起訴微軟公司壟斷軟件市場以來,最重大的反壟斷案。Google 回應稱,這項指控存在「嚴重缺陷」,如果政府勝訴,使用者將更難取得優秀的搜尋工具和平價智慧型手機。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持續,相較於亞洲疫情趨於穩定,成功壓制第一波疫情的歐洲再次淪為重災區。英國疫情持續升溫,威爾士23日起封城兩周;比利時宣布全國餐館酒吧關閉一個月;病例激增的愛爾蘭全國封城六周,為歐盟中第一個再次封城的國家,但學校保持開放。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最後一場辯論會22日登場,將歷時90分鐘,聚焦疫情、種族、國安等六大議題。每個議題分配15分鐘,共和黨總統特朗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主持人提問後有兩分鐘的回答時間。總統辯論委員會19日宣布修改辯論規則,屆時候選人在回答問題時,對手的咪高峰將被調至靜音,以免重蹈上次辯論中發言被頻頻打斷的亂象。而在公開辯論環節,雙方仍可「自由插話」。特朗普競選團隊表示,反對更改辯論規定,但特朗普仍會參與今次辯論;拜登團隊暫未置評。在《紐約郵報》爆出拜登次子亨特的電郵醜聞後,預料特朗普將在辯論上緊咬此事。
泰國反政府示威學運持續,至昨(20)日已踏入第六天。總理巴育政府一方面同意下周舉行國會特別會議,希望化解政治危機,一方面仍持續打壓示威活動。在野「為泰黨」議員到民事法院提訴,指控政府的緊急法令並無依據,尋求法院頒布臨時禁制令。
美國下月3日即將舉行總統大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之子亨特近期遭《紐約郵報》揭發利用父親的政治影響力,與外國企業勾結,相關證據據稱都來自一台被聯邦調查局(FBI)查扣的筆記本電腦內的電郵,令這場「電郵門」迅速成為選前最大焦點。但報道無從查證,消息來源亦出自與總統特朗普關係密切的人員,令新聞的真實性遭受外界質疑。而前白宮首席策略師班農日前受訪表示事件屬實;烏克蘭一名國會議員更預告稱,還有「第二台電腦」內含拜登家族貪污受賄的證據,且這還不是「最後一台有證據的電腦」。
日本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17日起舉行秋季大祭,前首相安倍晉三昨(19)日上午到靖國神社參拜,是他9月卸任首相後第二次參拜靖國神社。安倍參拜後對記者表示,到神社參拜是為了表達敬意。首相菅義偉17日已向靖國神社獻上祭品,另有個別國會議員前往參拜。對此,中國外交部批評日方的消極舉動,再次反映對待侵略歷史的錯誤態度,敦促日方正視反省侵略歷史的表態及承諾。
新冠疫情重擊美國經濟,加上總統大選將至,美國第二輪紓困法案成為熱議焦點。民主黨與共和黨分別提出2.2萬億美元與1.8萬億美元版本的紓困方案,雙方遲遲無法達成共識。對此,眾議院議長佩洛西18日在美國廣播公司(ABC)節目上,稱若想在大選前談成紓困案,她與華府必須在48小時內達成協議,她持樂觀態度。佩洛西的辦公室其後解釋稱,佩洛西的意思是20日晚必須達成協議,不然紓困方案將需要推遲至大選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