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醫生昨(1)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局時刻留意新疆烏魯木齊疫情,根據資料,當地過去15天沒有新增確診個案,但因早前新增個案較多,需再觀察一段時間,若情況許可,當局將調整新疆烏魯木齊對本澳的風險狀況,現階段除了由新疆鳥魯木齊回澳的人士外,其餘由內地其他省市來澳的人士均無需進行醫學觀察14日。 另外,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醫生稱,截至昨(31)日,本澳從未出現新冠肺炎病毒社區傳播,已連續155天無本地病例報告,已連續66天無境外輸入病例報告。累計確診病例46例,所有治病人已完成康復期隔離。昨日在指定酒店做醫學觀察的人士合共1,117人,當中包括29名外僱,483名澳門居民和605名旅客。 梁亦好醫生昨日稱,現時僅由新疆鳥魯木齊回澳的人士需醫學觀察日。(陳宇東攝)
今(1)日農曆七月十四是一年一度「盂蘭節」,不少市民按傳統習俗進行燒街衣及祭祀儀式,連日來都有不少市民在自家門口街上「燒街衣」,地上放滿祭品及香燭,空氣中瀰漫著濃濃香燭煙味,不少市民在祭祀後,並沒有自行收拾祭品,令到街頭一遍狼藉,祭品沾滿行人道,事後更要市政署人員「執手尾」。市政署提醒市民,觸犯《公共地方總規章》相關規定,可被罰款600元。 盂蘭節又名「鬼節」,正日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子時開始,即七月十四晚上11時至十五凌晨1時,因此不少人將七月十四視為正日。一般「燒街衣」日期為農曆七月初一至十四日,今年為8月19日至9月1日。本報記者連日於晚上走訪本澳各街道,發現基本每條街道均有不少「燒街衣」祭品鋪滿行人道,而台山牌坊附近更有「燒街衣」熱門地點,不少市民帶齊祭品進行儀式,惟儀式完結後有些市民直接離開,任由香燭繼續焚燒放置不管,亦有市民待香燭燒完或直接用水淋熄離開,但不會收拾祭品,引致祭品鋪滿行人道。 市民依賴會有人清理 完成「燒街衣」的市民勞先生表示,即使儀式結束後,也不會收拾祭品,直言凌晨時分便會有人清理祭品,明日早上就會很乾淨,不用擔心,「有啲人唔得閒,係咁咦,誠心拜一拜就算數」,但求心安理得。也有市民表示,通常「燒街衣」祭品都「唔執」,大家都不會收拾,因為都不要了,晚點就有人前來清潔街道。 有市民表示,待整個「燒街衣」儀式完結後便會收拾祭品放置垃圾桶,「搞掂就會執番自己嗰份(祭品)」,沒有甚麼需要避忌事項,又認為安全第一,必須看緊火種,避免引起火災。 不收拾祭品可被罰600元滿地祭品誘發不少環境衛生問題,市政署早前已呼籲市民在「盂蘭節」祭祀應注意安全及保持環境清潔,必須使用化寶桶,避免於路中心、大廈出入口或車輛停泊處焚燒冥鏹,祭祀完畢後須清理物品及待火種熄滅後才離開,以免引起火災及產生環境衛生問題,市政署會加派稽查員進行巡查工作,若市民觸犯《公共地方總規章》相關規定,可被罰款600元,市民在保留傳統習俗的同時,亦可考慮更環保、節約的祭祀模式,如減少祭品及冥鏹數量,以減少祭祀過程產生的煙氣,盡量減低對附近居民及行人的影響,共同為保護環境出一分力。 清理祭品有辦法 完成「燒街衣」後,祭品是否可以收拾?澳門玄學大師司徒法正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按照傳統做法,通常儀式完結後拜祭者均不會將祭品拿走,直接留在街上,「拜完就放喺度,唔會執」,祭品不能直接扔掉或掃走。 惟不收拾祭品屬違法,又有何解決辦法?司徒師傳指出,基於現時法例規定,提議拜祭者可以於儀式完結後,用一個紅色袋子,如紅色膠袋將祭品放置其中,包好後再放入垃圾桶即可,市民既不違法也可解決祭品問題。
衛生局對本澳市場上的藥物作例行抽檢,發現由越南所生產、批號為1010319,用於治療鼻炎的處方藥物「林肯博士鼻敏清」(WittCestasinCapsules)的微生物限度超出藥典標準,因此衛生局指令相關藥物入口商回收受影響批次的藥物。 衛生局表示,根據入口商提供的資料,有關受影響批次的藥物只供應給本澳社區藥房。為保障公眾健康,當局要求本澳社區藥房及有關的藥物產品出入口及批發商號回收上述批次的藥物。居民如在本澳社區藥房獲調配了該批次藥物,可向社區藥房的藥劑師查詢,以獲安排處理。如有任何疑問,可於辦公時間致電85983453向衛生局藥物事務廳查詢。 微生物超標的藥物為「林肯博士鼻敏清」(WittCestasin Capsules)。 (衛生局提供圖片)
消防局昨日表示,由於盂蘭節的到來,居民會按傳統習俗進行焚香、燒衣等祭祀活動,引致火災的發生機會增加。故此消防局於盂蘭節前夕在本澳各區積極進行一系列的行動部署及防火宣傳活動,包括透過刊登街道燈箱、電台及新媒體等作出防火呼籲,開辦消防安全講座,於各區加派車輛巡查,以及向居民派發宣傳單張及海報。 希望藉此提高居民節日期間的防火安全意識,減少火災發生的機會。 是次防火宣傳活動於今年8月7日至9月4日期間進行,分別於本澳三個堂區(嘉模堂區、花地瑪堂區、花王堂區)拜訪本澳民間團體,包括8月7日、10日及12日派出消防局官員拜訪「民眾建澳聯盟」、「沙梨頭坊眾互助會」及「澳門街坊總會離島辦事處」,就盂蘭節期間的防火工作及行動部署等方面交換意見,並於該區及附近區域派發進行宣傳活動。同時當局還為坊會及團體會員開辦防火講座、救護知識講座及燃料安全知識講座。此外,當局組織了「救護小先鋒」學員參與當中的宣傳活動,向沿途市民及商戶講解節日防火注意事項,增添學員對社會的責任感,以及透過他們將防火意識傳遞給家人及朋友。 消防局向全澳市民作出呼籲,在祭祀期間應注意火種處理;冥鏹應在化寶盆內燃燒;燃燒時亦應遠離易燃物品;在離開或將灰燼傾倒前;應用水將灰燼淋熄,並應確保完全熄滅;倘若發生事故應盡快通知消防局,消防局求助電話為119、120、28572222。
土地工務運輸局昨(31)日發出新聞稿表示,為提升鄰近船澳街下水道排水能力及維修部分道路耗損情況,土地工務運輸局今年5月開始整治區內下水道及道路,有關工程已於上周如期竣工及完成驗收,施工範圍已開放公眾使用。 工務局稱,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建造新的清、污下水道,重鋪鋼筋混凝土行車路面及行人道飾面,安裝交通管線及其視察井,以及安裝道路金屬圍欄等。為減低施工對周邊的影響,工程分階段進行。工程範圍主要包括船澳街南往北方向的行車路面、圍繞快富樓和廣大中學的行人道、部份筷子基街行車路及俾若翰街行車路路面等。 鄰近船澳街道路工程竣工,路面已開放予車輛行駛。(工務局提供圖片)
現有賭牌將於2022年6月到期,有了過去20年來的發展經驗,各界都期望對賭牌發放及博企的社會責任制定更加科學完善的制度。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早前曾表示,有關法律制度草案爭取於今年年底進行公開諮詢,屆時整套制度或將更加清晰。 賭牌重新競投事關本澳經濟社會未來的發展,雖然諮詢尚未開始,但各界已對此累積多項意見。在賭牌競投的審核方面,有意見認為應採取更加科學、嚴謹方式,可增加競投委員會的人數;博企社會責任方面,意見則認為應調撥資源,成立僱員保障基金以積穀防飢。 由澳門大學校友會主辦的澳門博彩業未來發展與機遇研討會,昨(30)日上午於皇都酒店舉行,會上主要探討2022年賭牌重新競投及博彩相關從業員的保障等問題。博監局副局長梁文潤、高教局代副局長陳旭偉、多個團體代表及學者出席。 出席講者、立法會議員梁孫旭表示,賭牌的重新競投,無論從自身產業的發展,抑或對本澳整體的經濟、社會及民生的影響來說都舉足輕重,期望特區政府充分收集社會各界的意見,分析利弊,平衡社會整體利益,藉著賭牌重新競投的機遇,制定一個有利澳門長遠發展和符合整體社會利益的競投方案。 增加競投委員會人數確保公平公正 他認為,過去制定賭牌競投方案前,由於缺乏科學的研究和分析,也沒有完善的社會諮詢機制,導致在制定競投評審標準時,未能夠顧及各方面的利益,也難以預計賭權開放將為社會帶來的問題。 因此當局在籌備賭牌重新競投方案和修改幸運博彩法律制度時,可考慮增加競投委員會的人數,除了主要官員之外,可考慮讓代表社會利益的人士和負責廉政的官員參與其中,確保競投的公平公正性和以社會利益為原則。 他續稱,面對重新制定批給合同的機遇,除了要求博企要有合理的投資金額和要求足夠的儲備金之外,同時應利用博企的投資計劃發展非博彩元素,並支持培育新興產業、支持資訊科技和中小企發展,藉以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和和創新發展。 廣泛收集意見釐清社會責任內涵 在博企的社會責任方面,梁孫旭認為,本澳不少政策向博彩業傾斜,社會期望博企要為社會承擔一定的責任。建議政府應就博企社會責任的內涵收集社會意見,制定符合本澳社會利益的各項博企社會責任元素,在競投條件中作為其中衡量的指標,並在承批合同中加入特別負擔和連帶的社會責任。 他又指,未來博彩稅收的分配應更加完善,根據現行制度,除35%的博彩直接稅外,博彩承批公司每年須撥出不超過其博彩經營毛收入2%之款項用於公共基金,以及3%之款項用於發展城市建設、推廣旅遊及提供社會保障。除此之外,他建議可調撥資源,成立「博彩從業員保障基金」,積穀防飢,提升行業福利水平,亦為從業提供足夠保障。 疫情影響積極性意見倡延長現時賭牌 另一講者、廣州中山大學港澳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袁持平教授則表示,隨著內地來澳自由行簽註逐步開放,相信來澳旅客人流會恢復較快,建議當局可動態觀察博彩業恢復情況。現時距離重新競投賭牌仍有兩年時間,當局可按原有計劃開展,但又指疫情對本澳經濟影響深遠,博企參與賭牌競投的積極性或會降低,不利於本澳長遠發展。 澳門博彩中介人協會理事林繼光指出,疫情對本澳的經濟影響前所未見,即使現時逐步恢復自由行,對於本澳博彩業的提振亦是非常輕微,因此預料重投賭牌前,博彩收入仍不樂觀。他建議當局延長現時的賭牌,待合適時機再重新競投。
橫琴口岸媒體珠澳品牌戰略合作發布會上周五(28日)舉行,中國傳播行銷界、粵港澳大灣區的媒體、企業、廣告界等近百名來自粵澳界的企業代表及媒體人士出席,共同探討珠澳合作的新機遇新未來,增進粵港澳大灣區廣告傳播界人士交流協作,同時見證珠澳企業品牌戰略合作協定簽約。 珠海傳媒集團總經理韓悅表示,橫琴口岸、珠機城際一期站點的媒體資源,由傳媒風行獨家運營管理。傳媒風行將握住當前重大機遇,充分發揮珠海國有傳媒類資源經營商的獨家優勢,強化責任擔當,努力推動整個珠海戶外廣告行業健康良好發展。 橫琴口岸商機無限大橫琴集團黨委書記田偉則表示,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為代表的基礎設施的互融互通,標誌著粵港澳人員往來與產業合作已進入更深化、多元、豐富的新階段,相信新橫琴口岸可為珠澳合作帶來新機遇,以及無限商機。 田偉續稱,「橫琴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項目由大橫琴集團投資建設,投資金額260億元。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於8月18日正式開通。新的橫琴口岸設計年旅客通關量8,000萬人次,日通關量22.2萬人次,提供24小時通關服務。 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郭國慶認為,橫琴口岸地理位置優越,集口岸通關、交通樞紐、商務配套於一體,100公里半徑範圍內擁有5個國際國內機場和8條高速公路,還擁有全國第二的地下城軌車站,是內地惟一與香港、澳門陸橋相連的地方。橫琴口岸必將形成巨大的人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從而為品牌戶外傳播帶來更多受眾和機遇。發布會上,與會人士均一致認為,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型通關模式,承載著人們對粵澳合作新發展的深遠期待。在橫琴口岸發布廣告,覆蓋精準目標客群,品牌賦能效應更加強勁,是粵港澳大灣區不可或缺的傳播媒介。 強強聯手參與橫琴發展是次活動由珠海傳媒集團、珠海大橫琴集團聯合主辦,由珠海傳媒風行戶外媒體經營有限公司、珠海大橫琴口岸實業有限公司、珠海大橫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以及澳門天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為合作夥伴。
「鍾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鍾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基金」發布儀式上周五(28日)在廣州舉行。「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全國青聯主席汪鴻雁,廣東省政府副省長李紅軍,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馬志毅出席活動並講話。 鍾南山院士在致辭中表示,「培養一個公共衛生工作者,培養一個搞生命醫學的科技工作者很不容易,週期比較長,作為廣東能有這麼一個機會建立這個獎,先從醫學和生命科學做起,希望我們的年輕人不但對自己有一個要求,當前的形勢要更應該有個追求,不但要有志氣,而且要爭取不但要有熱情,而更重要的現在年輕人一定要有激情!」馬志毅致辭時表示,科技基金為加強澳門本地有效應對新冠疫情,於今年2月緊急向本澳大專院校和科技企業等機構徵集相關科研項目。短短十日共收到74份申請中,最終共有26個項目獲得資助,其中22個屬於高等院校項目,四個屬於科技企業項目。共批准資助金額約1,000萬澳門元。當中包括科技大學AI人工智能新冠肺炎CT診斷以及澳門大學的檢測芯片及快速檢測設備等具產業化前景的項目。 「鍾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基金」除支持獎項評選表彰獎勵外,還將大力扶持青年生命科學領域創新創優、支持基層公共衛生防疫、青年科技創新交流以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創業就業和共青團事業等。「鍾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每年面向全國醫學和生命科學等領域的38歲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展開評選,每次評選不超過十人。
由龔樹根跌打醫師經營50年、原位於米糙街一號老店「長春閣中藥房」,定於今(31)日遷至營地大街64號,繼續服務市民大眾。 長春閣中藥房紮根澳門數十載,一直以大眾健康為本,志力求進,服務大眾。基於業務需要,老舖定於今日起遷至新址繼續營業,而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士、本澳註冊中醫生蔣永興亦跟隨遷移,繼續服務大眾。 長春閣中藥房除有駐店門診中醫師候診外,尚經營地道藥材、中藥配劑,參茸補品、燕窩海味,零沽批發。
中、小、幼各教育階段新學年將於明日(9月1日)分批及錯開開課,教育暨青年局日前公布,經綜合考慮衛生防疫政策有關對三歲以下幼兒不適合佩戴口罩的措施,在9月開學時仍未滿三周歲幼兒約名,須在滿三周歲後陸續上學。措施引起社會不少意見,有家長認為安排過於倉促,本身已為小朋友準備好上學一切,怎料被當局「翹起」,需重新作照顧安排;亦有家長明白應以防疫放在首位。教育界立法會議員陳虹認為,目前防疫工作最為重要,同時如何平衡和解決家長的需求也是關鍵。 家長趙小姐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教青局臨開學才公布幼兒須在滿三周歲後才可上學,完全沒有給予家長時間作應對準備,形容被當局「翹起」,尤其是為需要上班的雙職父母帶來不少不便,需重新為照顧小朋友作出安排;原本小朋友上學的托兒所已辦理退位,幸好現時能安排由其他家人照顧,才不致造成太大影響。但當局若有此安排,可提早「放風」讓家長有心理準備。 議員:細化「友善措施」解決家長憂慮 另一家長陳先生則表示,理解當局做法,現時疫情仍未完全退卻,尤其是對於年幼小朋友,防疫應放在首位,安全第一;當然在安排照顧小朋友方面會有不便,但認為防疫安全更加重要,若稍一不慎像香港般再爆發新一輪疫情就不可收拾。 另外,立法會議員、濠江中學副校長陳虹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目前階段來說防疫工作最為重要,確保學生身體健康也重要。她引述政府解釋,三歲以下學童暫不復托的安排是基於年齡小不適宜長時間戴口罩,防疫固然重要,同時如何平衡和解決家長的需求也是關鍵。 分批開學家長恐輸在起跑線 她指出,當局公布開學時間相當緊湊,讓許多家長措手不及,但幸好「友善措施」繼續實行可以幫助家長解決後顧之憂,建議當局應及時做好援助措施,適時需將措施更加細緻化,盡量了解家長的需求。 另一方面,學校安排幼兒園學童分批開學,有家長擔心自己的小朋友會「輸在起跑綫上」。陳虹表示,雖然開學代表小朋友第一次正式上課,但最初都是先讓同學適應校園生活,未必會有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讓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