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外僱額減少13,000個

勞工局多措施助居民就業

勞工事務局局長黃志雄前(29)日出席「青年就業博覽會2020」後接受傳媒訪問表示,本澳總體失業率連續第六期上升,本地居民失業率升至3.8%。疫情下本澳減少約個外僱名額,又謂昔日本地人不願意做的工作會聘請外僱,但目前如有本地人想做,則會以本地人優先,當中以工程類工作居多。 黃志雄指出,年初至今共有3,458人非自願離職,並已取得當局發出的失業津貼證明書,局方會為失業人士進行職業培訓、就業輔導、面試培訓等工作,但會向失業人士明言目前就業市場處境,或要將薪酬待遇期望值降低。 黃志雄又指,目前畢業生實習計劃有1,700多人登記,並成功對接1,500多人,其中有五名實習生轉為正職。他又指無意再加開畢業生實習名額,局方傾向舉辦就業博覽等活動,幫助青年找尋工作。 黃志雄續稱,局方先後推出兩輪「帶津培訓」,冀為失業人士提供職業培訓,提高競爭力,首輪逾1,500人完成培訓,當中910人接受轉介,567人成功就業,就業率逾60%,其中以工程類居多。有意見指「帶津培訓」應涵蓋家庭主婦,黃志雄回應指局方一直有為失業人士作職業配對,但當下正急於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 勞工局局長黃志雄(中)表示,疫情下本澳減少約個外僱名額,年初至今有3,458人登記非自願離職。(陳立行攝)

31/08/2020
10855

積蓄只夠撑多兩個月

失業者:疫情下失業率九年新高

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初來勢洶洶侵襲本澳,至今已達八個月時間,無論是團客還是自由行旅客都一度被隔於一關之外。在遊客絕跡情況之下,本澳經濟大受打擊,各行各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而本澳居民失業率更上升至3.8%,總體失業率升至2.7%,為2011年第四季以來最高。市民林先生向《力報》透露,自己從今年3月開始失業至今,要養活一家四口的他,多年來的儲蓄已幾近耗盡,迫於無奈只能返回內地家鄉暫住。他希望政府能夠重視本地居民失業情況,幫助一眾失業者尋找工作。 在本澳從事珠寶行業的林先生,原本工作穩定,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擊倒」。他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今年2月連同幾位本地員工被原公司要求「清假」,之後均在3月突然被解僱。一直是家中「頂樑柱」的林先生,兒子仍在讀書階段,太太已多年沒有工作,家中還有年過八旬的父親,一家四口努力節省開支,每月開支仍約需超過一萬元,有一定的生活壓力。 林先生怒斥公司解僱數位本地員工,卻留下大部分外僱,他指出,外僱的作用是在本澳人力不足時進行輔助,然而如今公司卻本末倒置,想方設法留下外僱,本地員工卻可有可無。對此他強烈要求政府檢討外僱退場機制,「依家疫情首先要保障本地人嘅飯碗吖嘛!」

28/08/2020
55488

自由行回歸或能降低失業率

經濟學者料末季市場表現理想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本澳失業率從年初開始一直持上升趨勢,雖未達到本澳歷年最高峰,但已創近年數據新高。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系助理教授關鋒指出,失業率上升的情況一直在其預測範圍內,現時數據屬於正常。隨著未來自由行逐步開放,商機有所恢復後,相信失業率會相對下降。他並預測今年第四季經濟表現理想,但仍無法填補前三季經濟下跌造成的缺口,因此全年經濟只會負增長。 因應本澳失業率升至近年新高,經濟學者關鋒表示,本澳總體失業率最高曾達到約7%,因此現時情況未算太差,本地居民失業率或會介乎於3%至4%,「要出現7%至10%嘅機會唔高,除非有突發事件。」 未來訪澳遊客消費或謹慎 早前政府放出利好消息指,自由行將會逐步開放,9月23日將會恢復所有內地居民往澳門的旅遊簽註,關鋒表示,屆時旅客數字有望慢慢增加,對經濟逐漸復蘇有正面的作用,本澳失業率有機會回落。但他指出,希望社會不要認為自由行恢復後,本澳經濟能夠馬上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實在差太遠,我地依家跌幅太大」,加上內地經濟同樣受疫情影響,旅客來澳消費會比較謹慎,並估計商家均寄望於「十.一國慶黃金周」,「我相對認同喺疫情冇重大變化底下,可能第四季有比較理想嘅經濟表現。」

28/08/2020
43247

六大博企5.3萬前線員工完成

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醫生昨(27)日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直至前(26)日,政府為本澳各娛樂場前線員工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的工作基本完成,六家博彩企業共53,025名前線員工已接受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還剩少數前線員工將於未來幾天接受檢測。 另外,教育暨青年局副局長龔志明表示,在新學年簡化檢測費用的報銷程序,以及減省學校的額外行政事務。經教青局與衛生局及內地衛生部門協調,新學年將優化跨境學生及教職員工的檢測程序,將安排於珠海指定的五間醫院,包括:珠海中西醫結合醫院(高中學生、所有教職員)、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初中學生)、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幼三、小一至小三學生)、珠海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小四至小六學生)、珠海市婦幼保健院-北院區(幼一、幼二及特殊教育學生),按所屬教育階段於相關醫院的網上或微信預約平台進行預約;而未能或沒有預約者須按所屬教育階段於辦公時間內前往指定醫院現場登記檢測,費用全免。 龔志明指,即新學年開始,學生及教職員工不用拿單據回校作報銷,直接憑學生證或教職員證件到指定的醫院並預約,即可免費檢測。 羅奕龍醫生表示,六家博彩企業共53,025(右)名前線員工已接受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28/08/2020
36112

未滿三周歲幼兒分批開學

被指安排過於倉猝 教青局社工局作特別安排

新學年將於下周二(9月1日)開學,教育暨青年局昨(27)日上午於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舉行非高等教育學校開學工作會議由教青局局長老柏生主持,局副局 長梁慧琪、龔志明和部門主管、學校領導和代表約170人出席,會議討論了有關幼兒教育階段的安排,經綜合考慮衛生防疫政策,尤其三歲以下幼兒不適合佩戴口罩,因此,新學年開學時仍未滿三周歲的1,000多名幼兒需要分批開學,須在滿三周歲後有序安排上學,主要涉及幼一年級。 教青局副局長龔志明表示,已與學校及教育團體達成共識,幼兒、小學、中學及特殊教育學校將於9月1日起陸續開學。因應衛生局最新防疫指引,三歲以下幼兒不適合佩戴口罩的措施及不適宜長時間逗留於校園,因此規定年滿三周歲幼兒方可回校上課,未滿三周歲幼兒則分批開學。家長可應個別情況申請合理缺勤,當局希望學校作彈性處理。 千多名幼兒分批開學 他補充,9月開學時仍未滿三周歲的涉及1,000多名幼一年級的幼兒。而三周歲是以學生的出生年月日計算,每月約有500名學生可回校上課。同時,龔志明強調,學生不會因遲了十多日或數月上課而影響學習進度,加上幼稚園不設留級制,所有幼一年級的幼兒將跟隨升上幼二年級。 對於被指未滿三周歲學童需分批上學措施安排過於倉猝,龔志明表示,大部分學校在9月1日至9月16日開課,整個預案需要按疫情和學校準備安排作動態評估,並就防疫指引與校方溝通交流,如很早訂立指引也未必貼合最新情況,因此在開學前一至兩星期才公布有關安排。他稱,明白有關安排會為家長帶來不便,但疫情是不可抗力,最重要是保護學生安全,以及避免特區政府的防疫政策出現漏洞。 受資托兒所暫不全面復托 社會工作局社會互助廳廳長蔡兆源表示,為保障幼兒健康和安全,同時考慮到三歲以下幼兒基於身體特質與行為特點,在不宜佩戴口罩的實際情況下,容易發生病毒交叉感染問題,因此,全澳受資助托兒所目前暫無條件進行全面復托。 為配合衛生防疫政策有關3周歲以下幼兒不適合佩戴口罩的措施,教育暨青年局及社會工作局合作,會協助未滿三周歲,且計劃在本年9月至12月入讀幼兒教育的學生家長提供特別安排,家長可向託兒所申請友善措施。 可申請友善措施照顧幼兒 對於所有未滿三周歲且原計劃入讀幼兒教育階段一年級的幼兒,倘曾於託兒所參加友善措施者,家長可向所屬託兒所申請繼續有關服務,已退出的家長亦可重新申請,其他沒參與但有需要的家長亦可向託兒所提出新申請。教青局及社工局將全力協助有需要的家長安排有關服務,同時呼籲有條件的家長儘量安排幼兒留家照顧,以配合在家防疫措施。 家長如有疑問或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教青局熱線電話:83972309,或社工局熱線電話83997783。

28/08/2020
39724

城規師批拖足六年效率低

總體城規草案下周五起公開諮詢

2014年3月1日,《城市規劃法》正式生效,法律規定城市規劃包括總體規劃,社會久等六年的澳門城市總體規劃終於有進展,早前政府表示,將在下周五(9月4日)至11月2日就《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開展為期60日公開諮詢,屆時,草案具體內容將在網上向社會公布,有關當局也會舉辦多場公眾諮詢會及專場介紹會。有學者批評總體規劃拖足六年才僅僅進入諮詢初步階段,執行效率低得驚人,建議政府應思考澳門不同的土地資源,以應付未來產業發展需要。 城市規劃師林翊捷昨(27)日受訪時批評,《城規法》自2014年生效至今已六年,然而城市總體規劃卻遲遲未出台,按照常識不可能拖到現在才推出,加上現時只是推出諮詢,距離正式生效還有一段距離,「執行效率都低到幾得人驚」。 林翊捷認為,由於缺乏總體規劃,澳門城市規劃前瞻性方面較弱,「一直都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少對人口和產業展望,尤其是產業方面。他指出,因社會對住房需求大增,過往政府就一昧考慮發展住宅用地,導致商業用地減少,現屆政府開始重視發展商業用地,他建議政府應該思考如何從澳門不同的土地抽取資源,以應付未來產業發展的需求。 日前工務局回應議員質詢表示,特區政府的行政、司法機關應按功能規劃及分布,應將辦公樓集中,一併考慮新城B區和南灣湖C、D區的功能布局,保護城市景觀。林翊捷表示,若土地集中興建辦公樓,雖然看似歸一,但卻缺少配套設施,對辦公樓一帶居民生活產生不便。 建議政府辦公樓穿插商業用地他舉例指出,如果公務員就餐也要搭車到其他區域,對交通都有影響,而且周末多數辦公樓會休息,屆時一片區域就會變成「死城」,不符合土地善用原則,也會產生治安隱患。因此他認為,未來政府作有關規劃時,應該在辦公樓之間穿插一些商業用地,以更好優化有關地區布局。 公開諮詢期間,總體規劃草案將上載至土地工務運輸局專題網頁。相關網上意見表將於9月展開公開諮詢時正式啟用,並會舉辦多場公眾諮詢會及專場介紹會,設置固定展板及在全澳各區設置流動巡迴展板,相關詳情將於諮詢啟動前透過新聞發佈會作進一步介紹。

28/08/2020
34594

遲來的總體城規

​《城市規劃法》早於2014年3月1日已經生效,法律中規定城市規劃包括總體規劃及詳細規劃,其中總體規劃是訂定整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空間整治、土地使用和利用的條件,並對公共基礎設施與公用設施作出合理的綜合部署。有了總體規劃,才能針對每個特定地區的土地用途和設施配套進行具體規劃。然而,暌違六年至今,《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於下月4日終於進行公開諮詢,困擾本澳城市建設多年的問題解決有期。 社會各界對於總體規劃可謂企盼多時,由於本澳可利用土地空間較小,過往累積的城市發展問題不少,例如密集的老舊建築極待更新、居民區休閒活動空間不足、道路及泊車位不敷使用等。沒有總體規劃之下,當局面對問題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同部門的發展規劃可能受限於無地可用、或者選址困難,窒礙社會民生改善。 新城填海區的規劃發展,就是一個例子。當局在新城填海發展期間曾提出不同的各區分工定位,但似乎除了A區以公屋為主的居住用途較為確定外,其他各區的具體遲遲未有確定。於2015年,《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計劃於新城區東側建設政法區,集中政府部門辦公以提高效率、減少租賃私人寫字樓開支。然而,根據葡文電台日前報道,政府決定撤回B區政法區計劃,轉而將相關機構建設於南灣湖一帶。 再將目光放前,有關愛都酒店再利用計劃、以及舊法院大樓改建中央圖書館計劃,推出之時亦因為城市規劃問題而引來爭議,擱置至今亦未能有所進展。今年月,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在立法會表示,這兩個計劃需待總體規劃出台後,再研究是否適合興建相應設施。可以看出,缺乏總體城規的弊病,將會實實際際地阻礙本地區社會發展,而且影響相當長遠。 需要承認的是,在本澳僅有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作城市規劃、而且要面面俱到,確實存在很大難度。在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澳門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區位分布,如果將來要配合新城區布局以及產業多元發展,是否要改動這些舊有格局?本屆政府表明要加大公共投資基建,並展現出大刀闊斧改革的決心,希望下周面世的總體規劃諮詢文本可以令大家眼前一亮。

28/08/2020
3342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