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報》踏入創刊八周年,回顧過去走過不少艱辛路,幸得澳門市民一力支持、讀者厚愛,市場客戶充分認同,風雨同路始有今日成果,《力報》謹致衷心感謝。 在澳門傳播媒界《力報》是一棵青苗,能在八年間茁壯成長,同時向新媒體發展,報網合一,成為一個具影響力的傳播媒體,沒有澳門市民支持,沒有讀者擁護,沒有今天的《力報》。 回顧過去發展歷程,《力報》不忘初心, 秉承「事事求真,動力傳新」信念,為澳門市民帶來全新的新聞資訊體驗,使《力報》成為澳門市民及旅客必讀報章。 過去多年,《力報》一直努力突破傳統平面媒體界限,創立屬於本土傳統報紙的視頻新聞, 除報章外,《力報》亦提供網頁版、手機APP 程式、Facebook專頁、微信平台及Youtube 頻道,致力向多媒體發展,為澳門市民以致全球華人社區提供多管道新聞時事報道平台,「立足澳門、放眼世界」。 作為一份年輕的傳媒,《力報》除不斷優化報章內容外,還更積極投入力量發展新媒體傳播平台,為讀者創造更多不同形式的資訊管道,締造一份具操守、公信、敢言、持平、客觀,以至娛樂性、可讀性的綜合性媒體,如實報道、反映實情,針砭時弊。新聞媒體總體上構成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權社會力量,《力報》會繼續做好傳媒責任,反映社會民意,向政府傳達社會脈搏,擔當官民溝通橋樑,監察政府,履行第四權職責,做守護社會角色。 八年來,《力報》由小到大, 由弱到強,由無力到有力,「新聞事業無小事」,對事實負責,對讀者負責,對自己良心負責。這八年征程中《力報》不缺「創新」二字,緣於我們對這份事業的熱愛,對這張報紙的熱愛,對這個媒體的熱愛,給了我們前行力量,自強不息、與時俱進,恪守質量不變不墜,在當今資訊爆炸時代,向受眾展示社會與訊息的真實面貌,拒絕偏見,更拒民粹,在當下多元社會,抑惡揚善,消除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保障市民安居樂業。 八年,彈指一揮間,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未來《力報》將繼續努力優化內容,提供優質新聞資訊,再攀登發展高峰。
長500米、連接路環電廠圓形地及九澳堤壩馬路的在建「九澳隧道」,其主體隧道段工程將於短期內完工,另外北連接線已於今年7月動工,整體工程預計2021年底竣工。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昨(23)日在中銀大廈前地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雙慶活動啟動儀式。 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姚堅、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行長李光等嘉賓出席。 儀式上,各出席嘉賓以及200多位中銀員工、本地青年社團代表、澳門市民及遊客齊聚一堂,以嘹亮的歌聲同唱一首《我和我的祖國》。另外,兩組設置在中銀大廈前地的大型裝飾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分別是兩幅巨型國慶海報, 以及「 I Love Macau 」和「 I LoveChina 」為主題的巨型燈箱,吸引了不少澳門市民和遊客合影留念。 雙慶即將到來,中銀澳門將圍繞祖國70周年華誕及澳門回歸20周年舉辦一系列主題活動,歌頌新中國70年偉大成就和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
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構建人才培養長效機制,構建人才資料庫,以便取得科學數據,作為政策制訂的參考。 同時,為構建人才資訊系統,人才發展委員會不斷完善人才資料庫功能,建立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人員資料庫。根據人才發展委員會網站資料,截至今年6月12日,人才資料登記系統內已有12,352人作出登記。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秘書長陳志峰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人才發展委員會一直透過各種途徑使更多澳門居民登記填寫人才資料庫,至今已有過萬名居民進行登記。他指,人才資料庫能收集人才資訊,讓委員會精準製定人才政策。 陳志峰稱,特區五年發展規劃實施的「教育興澳、人才建澳」重大策略是絕對正確。從本澳勞動人口中擁有高等教育程度比例上便能看見成效, 由2013 年的20% 到2018 年的36%,增長非常可觀,在不足十年期間,已達亞洲地區發達國家的優秀水平,完全符合五年發展規劃目標。 特區政府從多方面加大對人才的培養,現時成效如何?陳志峰認為,從第一階段人才培養計劃看來,符合初見成效。至於在未來發展方向中,有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各種人才培養規劃、政府多項政策以及社會的支持,居民需透過自身努力,提升素質是成為人才的關鍵。 他又相信,澳門青年人在整個綜合素質方面都有非常優秀的地方,未來澳門人才發展應該非常正面。
特區政府重視培養中葡雙語人才,透過各種政策和措施,在不同層面支持和推動中葡雙語人才的培育,以配合本澳實現成為「一中心、一平台」的發展目標。本澳各所大專院校成立「培養中葡雙語人才聯盟」推廣葡語教育工作,擴大合作資源互享,計劃編製具有澳門特色的葡語教材。 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去年已與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聖若瑟大學舉行成立「培養中葡雙語人才聯盟」(以下簡稱「聯盟」)的簽署協議儀式,共同加強中葡雙語人才的培養工作,積極構建澳門成為「中葡雙語人才培養基地」。 「聯盟」將會共同推進多方面的合作,包括中文及葡萄牙語教師的培訓、以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教師的培訓課程、葡語教學範圍的調查及研究、旅遊業中葡雙語人才培訓、高等院校聯合提供課程、聯盟成員提出的具體合作項目或協議等。 此次簽署協議成為本澳高校中葡雙語人才培育工作的新里程碑,有助匯聚高校力量,優勢互補,進一步發揮本澳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作用,為本澳實現「一中心、一平台」的發展定位,以至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提供所需人才。
環球經濟不穩,本澳下半年經濟亦受到下行壓力,重要產業之一的旅遊業情況備受關注。據統計暨普查局昨(23)日公布資料顯示,今年8 月入境旅客有3,623,116 人次,按年增加6.5%。 中國內地旅客有2,646,406人次,同比上升4.7%;內地個人遊旅客(1,296,676 人次)減少1.3%,其中從海路入境的個人遊旅客(66,931 人次)大幅下跌64.4%。今年首八個月入境旅客共27,437,982人次,同比增加18.0%。
澳門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昨(23)日上午在政府總部召開本年度第二次全體會議,就本澳維護國家安全工作最新情況進行討論。 委員會主席、行政長官崔世安發言時指出,今年以來,澳門特別行政區多部維護國家安全的配套法律正式生效實施,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取得更大的進展,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安全形勢下,特區政府周密部署,社會各界以大局為重,警方依法果斷執法,本澳總體安全情況可控。 行政長官指出,特區政府必須高度關注周邊安全局勢對澳門社會的影響,警惕潛在風險的擴大,做好必要的防範和應對,確保澳門社會的祥和穩定,竭力維護國家主權和中央權威,迎接即將到來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和特區政府換屆交接等多項重大慶典和政治活動。 會上,委員會副主席、保安司司長黃少澤,以及法務局局長劉德學、司法警察局局長薛仲明和保安司司長辦公室顧問曾翔等委員,分別匯報了有關維護國家安全配套立法和執法工作的最新跟進情況。行政長官在總結會議時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穩妥推進維護國家安全配套立法工作,做好相應的安全保障,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家和澳門特區的總體安全。
社會工作局於2018年邀請澳門理工學院組織顧問團隊,開展「社區精神康復服務研究」工作,對象為受社會工作局資助的社區精神康復機構的服務使用者、家屬、前線同工等,收集其對社區精神康復服務的意見。 研究發現精神康復服務使用者年齡40至59歲人士為主,約有60%精神康復者由父母照顧,照顧者中年齡60歲或以上的人士超過60%,顯示精神康復者和照顧者呈雙重老化趨勢,希望政府正視有關情況。
今年1至7月澳門出外商品貿易總額約570億元,比去年同期577億元微降約1.5%,主要因為進口減少(至6月為止總進口貨為424.2億元,按年下跌1.7%),澳門出入口商會理事長蕭志偉昨(23)日受訪表示,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澳門出入口市場存在不明朗因素。他又指,有會員反映本澳近一個月內,在成衣方面出口美國有輕微增長的情況,但未有實際數據。 蕭志偉稱,相信中美貿易戰不會短期內結束,這段時間經濟也較不穩定,「當然唔係話因為貿易戰,澳門出口業會即刻變為重要經濟支柱,只係反映有咁嘅情況」。他又表示,因應貿易戰,美國以往在中國購買的貨品或會轉移,除了澳門,亦有東南亞市場,且在澳門不會涉及重大投資轉移,相信貿易戰對本澳經濟影響不會太大。 他提到,雖然本澳經濟暫未出現嚴峻情況,但旅客消費力普遍下降,一些零售業,尤其是高端消費,未來可能會有更大影響,政府需留意預早推出政策協助。(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