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署計劃於斗門設置一個供澳活豬中轉站,開拓供豬來澳的貨源,同時作為豬隻休息、清洗粵澳兩地車輛及換車運送來澳等,目前正待珠海市政府辦理相關手續。市政署管委會副主席李偉農昨(6)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斗門設置的活豬中轉站正爭取在12月20日前投入運作。同時李偉農又預計短期內豬肉售價仍會持續有波動,春節澳門地區或需「捱貴豬」。
「第66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體育盛事再度到來,澳門會展產業聯合商會舉辦第六屆「2019賽道與激情」大型賽車嘉年華活動,於本月15日至17日在漁人碼頭羅馬廣場與車迷一起近距離激情。 活動新聞發布會昨(6)日假澳門漁人碼頭怡景餐廳前地舉行。籌委會主席盧宏駿表示,為推動澳門區域旅遊發展,配合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於大賽車周邊地區一起舉行以賽車為主題的國際級賽車嘉年華,包括動與靜的激情活動,配合三日多場的現場飄移車表演。活動邀請香港飄移車車手為大家帶來刺激的表演環節,歡迎一眾車迷到現場觀看,更開放飄移車區供大家拍照留念。 為了滿足車迷能近距離與車手接觸,大會更邀請了國際級車手進行車迷見面簽名會。此外,今年特別增添了兩位攝影大師區志強(唐嘉)和楊慧峰,展示歷屆賽車賽事上所捕捉的精彩瞬間鏡頭的照片。 「賽道與激情」今年繼續邀請到數支國際級的賽車隊,包括有KCMG F4、雪佛蘭、琛通集團、寶馬、保時捷,阿斯頓.馬丁、法拉利等超級賽車一起參加,並以賽車維修站主題讓車迷及入場觀眾近距離觀賞超級賽車展示。
立法會第二常設委會員昨(6)日首次細則性討論《電子政務》法案。法案訂明電子身分識別工具的保障級別須符合所辦理的事項,將分三種級別識別身份,並且有條文訂明監察資料各程序,保障個人私隱。 二常會主席陳澤武會後表示,委員關注法案的操作和安全性,法案訂明數碼化接待應包括核實使用者的電子身份的程序,以確認登入者在數碼化接待過程中作出行為的身份。具體使用的電子身份識別工具,將視乎辦理的事項所需的保障級別而定。 電子身份識別工具分為三個保障級別,包括程度為可靠的「滿意級」、可靠度高的「高級」以及可靠度非常高的「非常高級」、包括密碼、生物識別資料、電子證書等數據組合。陳澤武稱,以他理解如涉及較高風險的如金錢交易,會有高級別的保障,如面容識別、指紋、甚至可能是瞳孔識別等身份識別工具。 陳澤武稱,法案亦有條文訂明負責監察資料的部門及程序,「邊個睇過資料都查到」,大原則不能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 現時亦未有收到有關政府部門洩露市民資料的投訴。二常會將在下次會議與政府再作詳細討論。 陳澤武指,市民可選擇以傳統或電子方式與公共部門聯繫,而非強制使用電子方式。 另外因涉及修改民事訴訟法,法院的法庭程序暫不納入該法案範圍。
中區社區服務諮委員會昨(6)日下午舉行平常會議,在議程前發言階段,委員朱愛莉及羅萍發言表達關注夾公仔專門店疑涉及賭博的問題。 朱愛莉(右圓圖)表示,本澳近期有不少地方開設了夾公仔專門店,吸引不少年輕人光顧,而有市民向她反映,指這類夾公仔遊戲機有機會涉及賭博成分,即「輸」和「贏」之間沒有固定機率,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她解釋,不少經營者為了避免讓夾公仔機淪為「賭博」工具,都會設有「保證取物價」(俗稱「保底」的規定),若投幣達到保證夾取金額, 便可直接領取設備內的物品,但據她的觀察,本澳部分夾公仔機沒 有張貼「保底」條款, 難免令人產生質疑,是否存在「賭博」成分。 她表示,鄰近地區如香港,當地經營夾公仔店需受《賭博條例》監管,因此她建議當局可參考鄰近地區法律,作出相應檢討及修法。
中區社諮委李仲言在昨(6)日會議議程前發言時指,「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施工一再延期,期間更發生工程失誤損壞電訊光纖等問題,他建議當局做好工程前期規劃工作和監督工作。 委員李仲言表示,第一階段「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於本年2月開始動工,原預計於5月完工,但後來因受天雨及部分街道大型機械在舊城區街道難以運作等影響,現時已到11月,有關工程才接近完成階段。如果以現時施工期計算,比預期用多了兩倍時間。 他又指,第一階段的整治工程在施工期間發現多種問題,包括大型施工機器在舊城區街道難以運作,部分施工路段需要人工開挖等,再加上人為工程失誤損壞埋地電訊光纖等設備,使整體工程一再延誤。因此,希望有關部門吸取今次工程延誤教訓,加強與承建商溝通,做好工程前期規劃工作和監督工作。
行政長官崔世安前(5)日於上海出席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禮後,昨(6)日轉抵北京參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會議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會議並發表講話。行政長官崔世安在會議上發言,強調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將繼續密切與大灣區兄弟城市聯繫合作共同發展,堅持並完善「一國兩制」的制度體系,發揮澳門的獨特優勢,研究克服因制度差異所存在的問題,尋求更融入大灣區的合作,創新並務實地推動灣區內的各項建設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本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澳門特區政府在國家貿易投資綜合展中國館內設立澳門展區,貿易投易促進局、文化產業基金也組織業界參與,設置展位。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昨(6)日巡視澳門企業展館後表示,澳門企業高度參與進博會,反映了本澳的參展成效,特區政府期望透過進博會展示澳門最新的發展情況,以及推動本澳企業「走出去」,坐上國家發展的快車。 梁維特昨日巡視貿促局於進博會「貨物貿易-食品及農產品展區」內設置的澳門企業展館,其後接受澳門傳媒訪問。梁維特認為,隨著祖國的不斷發展,市場對優質產品的需求增加,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正持續推動和引入更多葡語系國家的產品,從而符合澳門和內地市場的需求。 梁維特表示,隨著多年來推動澳門企業到內地參展,企業藉此儲備一定能力和網絡後,已開始在內地不同地方設銷售點。這些成功的經驗,讓更多澳門企業了解到這類大型展會的平台作用,就如今次也要求擴大參與進博會的展館面積,希望有更高參與度。此外,除了既有的貨物貿易外,更重要的是有銀行看到商機而參展,開始有產業生態圈正逐步形成,基本格局較良好。梁維特續指,今年貿促局設置的澳門企業展館面積較去年擴大,並安排了超過600場洽商,澳門企業參展的踴躍性可反映去年本澳參展進博會的成效。 梁維特期望透過進博會的平台,可對外展示澳門回歸20年以來的發展情況和未來路向、澳門產業多元發展的新格局,以及在轉口貿易和中葡平台等方面漸見的成效。同時,讓澳門企業通過進博會平台接觸更多內地的用家或銷售網,讓他們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可以坐上國家發展的快車。
為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之工作,深化海上絲綢之路普世價值及保護工作之學術研究基礎,發揮澳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交滙節點及平台作用,體現澳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的發展定位,由社會文化司和國家文物局共同主辦,文化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和海上絲綢之路聯合申遺辦(廣州)共同承辦的「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於昨(6)日假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舉行。多位海內外專家齊聚澳門,共同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研究。 研討會由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澳門中聯辦副主任薛曉峰、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綜合業務部主任張堅、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東等主禮開幕。研討會圍繞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與體系、海上絲綢之路與水下考古、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文化交流與遺產等主題,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多位權威專家學者發表專題演講。 出席研討會的各界人士逾百人,包括有來自各海上絲綢之路申遺聯盟城市的政府代表、國內外文遺保護或海上絲綢之路主題 研究之專家學者、本澳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文化諮詢委員會委員、本澳高等院校師生、文物保護團體和相關領域之專業和青年團體等。 會上,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秘書長Peter Philips以《世界遺產公約》為切入點,探討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的條件、意義和重要性;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柴曉明就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體系,從多方面作出分析和論述;日本東海大學副教授木村淳介紹了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考古遺產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萬明分享了澳門的興起與海上白銀之路的研究等。 此外,會上同時舉行合作協議簽署儀式,由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簽署關於推動海上絲綢之路遺產保護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協議,協議有助推動在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領域的合作,加強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保護,同時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申報世界遺產工作。 研討會推進學術研究作用正面澳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節點,自2015年起一直積極參與國家文物局主持的相關申遺工作,並於2019年5月正式加入「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主辦單位期望透過本次研討會,推進相關學術課題的深化研究,加強理論支撐,對本澳文化遺產的保護、城市可持續發展、進一步促使本澳融入國家的「一帶一路」發展計劃、「一中心一平台」政策目標的實現等多方面產生正面的作用和影響。
一項由澳門學聯進行的調查顯示, 在838 名受訪中學生當中,超過60%受訪者評價自己與父母的總體關係屬於「非常好」和「比較好」;但受訪者與父母真誠溝通、傾訴交流以及獲得父母有效安慰的總體程度和頻次較低。學聯建議家長應注重與子女溝通的質量,儘量多陪伴子女面對生活上的煩惱。
食品安全問題屢見不鮮,業界違規、違法的手法層出不窮。近日,本澳就接二連三發生不少與食安相關的事件,例如街市疑似出現「冰豬扮鮮豬」、外賣飲料店疑使用過期材料、食店涉走私大閘蟹進入澳門等,令社會對食品安全問題愈來愈關注。 根據市政署最新資料,《食品安全法》2013年生效至今,有關食安的違規個案開始放緩,由最高峰2015 年檢控84宗降至2018 年66宗,今年1至9月共檢控48宗違規個案。另外,市政署和海關合作緝獲的未經檢驗檢疫食材,最高峰2016年近7,700 公斤減至2018 年2,121 公斤以及今年1至9月的1,238 公斤。從數字上看,違規個案下降,反映政府工作有不俗成效。然而,在面對突發的食品安全問題時,當局反應則較為遲緩。 例如有市民指出,近日有街市小販疑用「冰鮮豬肉」扮「新鮮豬肉」出售,曾向當局舉報但未獲回應。食品安全關乎居民身體健康,除了要做好進口食品的檢驗的關口,將食品風險控制在消費環節之前,一旦出現類似「冰豬扮鮮豬」等突發事件,相關部門應迅速介入,盡快檢測及判斷食品是否有問題,及時阻止問題食品流通。 要維護食安,離不開政府日常嚴密的巡查抽驗,也需因應社會和經營情況變化,迅速作出監察調整,及時糾正食品生產經營者的不法行為。 當然,確保食品安全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包括食品原料、生產、運輸、貯藏、販賣,直至消費者進食前。所以,保障食品的安全並不僅僅局限於購買,消費者自身也有責任確保他們自己吃的食物是安全的。 古諺有云「民以食為天」,食物在大眾的日常生活中佔了非常要的位置。減低食品安全風險,需要政府、業界、市民三方合作,透過不同渠道傳遞食品安全資訊。當局未來需繼續加強公眾及業界的食安風險認知,協助業界提升自我監督能力,共同維護澳門食品安全和國際旅遊城市形象,不負「美食之都」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