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警方上周六聯手偵破一個跨境偷渡集團,共拘捕36人,其中18人被本澳司警拘捕,懷疑專門協助越南人偷渡來澳從事地盤清潔、搬運及裝修等「黑工」,司法警察局已將案件移送檢察院偵辦。 因應案件的嚴重性,以及案件的實際情況,經首次司法訊問,刑事起訴法庭法官接納檢察官的建議,對其中三名疑犯採取羈押候審的強制措施,同時,案件亦依法對其餘疑犯適用相應的強制措施。依照《刑事訴訟法典》規定,案件將適時發還檢察院以繼續進行相關的刑事偵查措施。 檢察院昨日公布,案件至今拘捕五名人士,分別涉嫌觸犯《刑法典》第288條所規定及處罰的犯罪集團罪、第6/2004號法律《非法入境、非法逗留及驅逐出境》第14條及第15條所規定及處罰的協助偷渡罪及收留罪而被檢察院立案偵查。此外,案件亦查獲一名涉嫌觸犯後法律第16條所規定及處罰的非法僱用罪的人士。
本澳一名中年男子前日在酷熱天氣下前往路環竹灣,卻原來並非游泳而是採蠔!他前日失蹤後至昨早被發現浮屍海中。由於竹灣岸邊礁石「巖巉」,在烈日下更是熱得火燙,男事主是否因「跣腳」或其他原因致死,有待法醫進一步檢驗。 死者姓譚,年約55歲,澳門居民。據死者家人稱,死者前日下午前往路環竹灣附近岸邊採生蠔,但至同日晚上仍未回家,電話又無法聯絡,家人於是外出尋找,之後在路環瞭望台附近及山坡下面,尋獲死者一台電單車及手袋等物,卻沒有發現死者任何蹤跡,家人於是報警求助。 司警前日接報後亦搜尋一無所獲,至昨早7時30分接獲海關通知,指在路環竹灣海灘竹灣水上活動中心對開海面,發現一具浮屍,海關人員隨即將該具浮屍移到附近岸邊,並要求司警派員到場處理。司警隨即通知失蹤男子的家人,到場協助辨認屍體身份,證實是失蹤姓譚男子,現場附近岸邊亦沒有發現遺書。 司警稱,經初步對屍體進行檢查,未有發現可疑傷痕,事件暫列作屍體發現案,真正死因有待法醫進一步檢驗,案件現已交由司警調查科跟進。
立法會昨日舉行全體會議,多位議員在議程前發言均表示關注黑沙環「爛尾樓盤」「海一居」事件,多位議員均認為發展商保利達洋行責無旁貸,應承擔社會責任,處理「冇貨交」問題,履行合約規定,賠償小業主及協助小業主上樓。
在粵就讀的澳門學生學費津貼計劃本學年開始擴至全省,凡於2017/2018學年就讀在全廣東省 21個市、且於今年3月 31日仍實際就讀,均可獲發放學費津貼,其中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及小學教育階段金額上限6,000元(澳門幣,下同),學前教育津貼金額上限則為8,000元。 行政會完成討論《2017/2018學校年度廣東省學校就讀學生學費津貼》行政法規草案,行政會發言人梁慶庭(小圖)昨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中,有關澳門逐步對在廣東就讀幼兒園和中小學的澳門幼兒及學生提供學費津貼的內容,特區政府於2012/2013學校年度開始以「先行先試」方式,向就讀於珠海市及中山市高中教育階段的澳門特區居民學生提供學費津貼,以減輕其經濟負擔。草案預料6月初公布生效,教青局隨即接受申請。在粵就讀的澳門學生學費津貼計劃本學年開始擴至全省,凡於2017/2018學年就讀在全廣東省 21個市、且於今年3月 31日仍實際就讀,均可獲發放學費津貼,其中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及小學教育階段金額上限6,000元(澳門幣,下同),學前教育津貼金額上限則為8,000元。 行政會完成討論《2017/2018學校年度廣東省學校就讀學生學費津貼》行政法規草案,行政會發言人梁慶庭(小圖)昨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中,有關澳門逐步對在廣東就讀幼兒園和中小學的澳門幼兒及學生提供學費津貼的內容,特區政府於2012/2013學校年度開始以「先行先試」方式,向就讀於珠海市及中山市高中教育階段的澳門特區居民學生提供學費津貼,以減輕其經濟負擔。草案預料6月初公布生效,教青局隨即接受申請。
立法會昨日就修改《社會保障制度》法案進行一般性審議表決,最終獲全數議員贊成通過,將現時提供臨時性殘疾補助津貼的措施,正式轉為領取社會保障制度的殘疾金。 現行《社會保障制度》規定,本澳居民假如在取得社保基金受益人的資格前,就發生暫時或長期絕對喪失全部工作能力或謀生能力的狀況,則不符合申領殘疾金的資格。對此社工局於2014年推出臨時性殘疾補助津貼措施,惠及有關不符資格人士。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右圖)昨日在立法會全體會議上引介法案時指出,為長遠確保殘疾人士基本社會保障,有需要將現時提供臨時性殘疾補助津貼的措施確立為法律制度,讓領取該臨時津貼受益人轉為領取社會保障制度的殘疾金。建議修改法案有關「須在取得受益人資格後才出現殘疾」的申請要件。法案獲得通過及生效,臨時性殘疾補助津貼將取消,屆時政府將安排該項津貼的受益人轉為領取社會保障制度的殘疾金。
行政會完成討論《食品中甜味劑使用標準》行政法規草案,訂定納入標準的甜味劑品種,允許使用甜味劑的食品類別及其最大使用量,以及使用時應符合的條件,草案建議自公布翌日起生效。 行政會發言人梁慶庭表示,在制定相關標準過程中,特區政府綜合考量國際上及本地的實際情況,亦充分考慮了主要來源地的標準、內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及鄰近地區的標準,並結合本澳市場食品中甜味劑含量的監測結果。 民政總署管委會委員吳秀虹補充,民署早前曾就市面食品進行摸底調查,大部分食品符合該甜味劑標準。若有違反規定,將按照本澳食安法作處罰。政府未來將就食品中重金屬殘留、防腐劑、農藥殘留的使用標準作出規定,爭取今年完成有關草案的編寫。 甜味劑是指一類用以取代糖而使食品具有甜味的食品添加劑,在每日攝取甜味劑的總量不超過每日允許攝取量的情況下,甜味劑在食品中的使用不會造成健康風險,但若長期食用含過量甜味劑的食品,仍可對人體健康構成風險。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議員梁孫旭憂慮屆時東方明珠友誼圓形地連接友誼大橋、友誼大馬路及馬場北大馬路一帶,交通壓力沉重,繁忙時段更可能出現癱瘓狀況。 梁孫旭(下圖)表示,據交通事務局估計,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每日約有4,000輛汽車經大橋進出本澳,加上從澳門各區前往口岸的公交、「發財巴」及私家車等,友誼圓形地一帶交通壓力將「百上加斤」,貫通來往關閘與氹仔區的車輛,是本澳唯一接駁新城A區及珠澳口岸人工島的交通樞紐,現時該區交通壓力沉重,繁忙時段更經常出現癱瘓狀況。 他建議政府重整該區交通路網及設施安排,重新規劃「東方明珠」圓形地設計,積極考慮改建立交橋;同時透過推動博企在珠海提供便利的接載服務,鼓勵旅客使用橫琴口岸,完善遊客及車輛分流,紓緩北區交通壓力,及早應對港珠澳大橋的通車。 他表示,港珠澳大橋是首個連接粵港澳三地的跨境運輸項目,將來車流量將與日俱增,特別是近年東方明珠一帶的住宅大廈相繼落成,居住人口持續上升,該區交通擠塞不單影響關閘經友誼大橋往返氹仔車輛通行,亦會影響周邊多個主要交通幹道及區內居民出行。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和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上周分別率領代表團到貴州省從江縣進行扶貧考察。崔世安昨日在行政長官辦公室網站發表「特首感言」表示,打好脫貧攻堅戰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當前,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國家上下正在齊心協力全面打好脫貧攻堅戰。澳門作為我國一個特別行政區,始終積極與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主動參與祖國的扶貧工作,是發揮澳門自身獨特優勢和廣大澳門居民愛國愛澳、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
終審法院上月23日對「海一居」作出終審判決至今已一個多星期,作為事件的最關鍵人物—保利達集團主席柯為湘先生,並沒有站出來向3,020 戶「海一居」小業主作出交代,我們強烈要求立法會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71條規定,傳召柯為湘出席立法會「聽證會」,向「海一居」一眾小業主交代會否「退訂」? 抑或他本人有其他切實可行的方案?作為立足澳門這麼大的企業最高負責人,柯先生必須擔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 昨日立法會全體大會中,至少有七名議員就「海一居」事件提出不同建議,包括重新開標,讓可以競投的發展商在原有地基的地盤上開展工程,免除不必要的勘探、落樁等工程; 修改新《土地法》,重新訂定可歸責及不可歸責的適用範圍; 要求發展商按承諾「退訂」等。 除了修法曠日持久外,議員們其他的建議,其實可行性都很高。首先,按原圖則興建樓盤,表面看是最快的方案,亦能滿足大部分小業主的要求,但就要保利達願意交出圖則才能成事,而手握這麼重要的「籌碼」,不排除保利達以此作為與政府達成另一「合作夥伴」的「籌碼」,只是這樣政府願意嗎? 政府計劃興建的甚麼「置換房」,雖未算得上是「餿主意」,但要「海一居」小業主按當日支付的樓價,去換一套普通的「公屋」,你說他們會願意嗎? 剩下來最快捷的賠償方案,就是「退訂」。柯先生去年3月在北京出席全國政協會議後對在場記者表示,如果有一手樓花業主要求「退訂」,公司會積極配合,但不包括二手、三手樓花,又強調公司不會不負責任。 按照法例,保利達未能如期交樓,需賠雙倍訂金。即使一手樓花戶數不多,但至少保利達要按承諾落實賠償,這是第一步,亦免去小業打官司之苦。保利達若願意釋出這份善意,亦算是擔起了部分社會責任,至不濟亦不會如昨日有議員所說的「賴皮」了。 我們建議,保利達若仍以甚麼研究判詞為藉口,甚或根本不出來向小業主交代,過了一定期限,例如一個月,立法會可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71條規定,傳召柯先生到立法會作證和提供證據。只要至少有兩名議員聯袂向立法會主席提出,若獲得通過,就可傳召當事人,這是一紙有法律效力的傳召,柯先生不能不出席「解畫」。 「海一居」事件已糾纏太久,耗費大量社會資源,政府再不拿出手段,攤子只會愈久愈臭。
逸園賽狗場須於下(7)月21 日前遷離現址,坊間更為關注是近600 隻格力犬的安置方案,民政總署要求逸園賽狗需於5 月底前提交安置格力犬方案,逸園賽狗公司執行董事梁安琪昨日受訪時表示,逸園已向民署提交安置格力犬的具體方案及時間表,規劃內容會在相關網站公開,所有計劃內容會配合政府發展。她強調,歡迎所有真心領養格力犬的人士領養。 另外,澳門愛護動物協會(下稱「愛協」)要求民署協調安置格力犬工作,民署函覆建議積極與「逸園」協調及開展相關領養工作。 「愛協」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稱,至今已收到400 多份領養申請。 「愛協」董事會成員Zoe 表示,近日收到民署來信,指於5 月23日曾與「逸園」舉行會議,「逸園」認同有責任為退役格力犬尋找合適領養家庭,建議「愛協」積極與「逸園」協調及開展相關工作。 鄧詠恩稱,「愛協」對此高度認同,亦非常願意幫助「逸園」為格力犬向世界各地尋找有意領養人士;民署亦曾向愛協透露,「逸園」願意與任何動保團體合作處理相關事宜,但就未公布詳細合作方案。 鄧詠恩稱,最近亦曾向「逸園」方面接觸,向其表示非常有誠意合作處理格力犬尋找領養計劃,惟當時「逸園」回覆只是叫有心人士可到該會網站登記,但似乎未有釋出合作意願。 「愛協」已收到來自世界各地合共400 多份領養申請表,而過去亦曾為兩隻格力犬做移民手續,大約需時三至四個月。鄧詠恩強調,有意與「逸園」合作開展領養計劃,當中「愛協」只是出於為動物服務的宗旨,並不涉及任何利益收受,希望可盡快與「逸園」共同開展相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