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都過了一半了,意思是2022年很快又過了一半,大家都在想為甚麼時間跑得那麽快;轉眼又會到7月了,經濟每月都有不利中小企的新聞,不是倒閉就是停業,無薪放假,減薪或停工,除了疫情防控重要,到了旅客流動到澳也是很重要的問題,關了兩年半自閉式運營內銷,大家看到本土經濟好像回去到90年代尾的回歸時期,無論小企、中企、大企無一幸免,內地也同樣受到影響;大家都在等復甦經濟的機遇在何時。特別本土市場細小。如何能走出這個困境,是等還是走,還要等多久呢?
踏入6月,從廣東入境本澳須持有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要求放寬至七日,正當社會期望疫情穩定;突然出現多宗本地確診個案。政府隨即採取措施,不同部門人員不眠不休投入抗疫工作,期望透過官民共同努力,盡快戰勝疫情。
有住在社屋的人士反映,當局將居民的工傷賠償金、解僱賠償金亦納入申請家團的「資產」或「收入」範圍,導致他們的資產或入息超過了社屋申請資格要求的上限,認為相關規定須與時俱進。
本澳疫情爆發,特區政府即時啓動全民核酸檢測,社會上一班熱血青年,透過政府部門、學校、社團、企業等不同渠道的召集,一同走到不同的檢測站點,參與核檢站點的義工服務工作,作為市民,由衷地感謝大家無私的付出。
杏仁已被廣泛認為是藥食同源,尤其廣東人廚房中多可找到,民眾知道杏仁可止咳平喘,在中醫治咳嗽的處方中確是常客,因風寒、風熱、燥熱、肺熱咳嗽的處方內均有出現,如麻杏石甘湯、麻黃湯、三仁湯、桑菊飲、杏蘇散等。可惜杏仁非所有咳嗽皆可用,經驗的中醫明白某類咳嗽則應棄之,否則可讓患者咳嗽加劇。
距離暑假僅剩兩個星期,藉由暑假旅客復蘇經濟的期望再一次落空,新冠疫情無預警殺到,一夜間暴增31宗陽性個案,對本澳各行業及市民百姓都是極大打擊。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昨日出席疫情新聞發布會,在會上宣布將在下半年推出七項經援措施,合計涉資100億澳門元,期盼與大家共度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