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建設史 就是一本爛賬

政府與三菱剪不斷理還亂

澳門輕軌最早是在2001年提出的,時任行政長官何厚鏵在發表《2002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政府將會引入全新的集體交通系統。不過後因坊間批評造價太高,一直擱置有關方案。其後在2006年特區政府再次發表《軌道捷運系統深化研究》方案,但亦引起坊間反對計劃,及後在翌年推出了《軌道捷運系統優化方案》,並在2008年作出公開招標,但有關方案又再遇上阻滯,有投標公司提出上訴,工程其後不斷向後拖延至2009年。政府在當年確定提出了軌道系統第一期2009興建方案》,落實興建澳門輕軌。 不過前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在2006年爆出貪污案後,2010年特區政府突然以46.88億澳門元將輕軌建設批給日本三菱重工。2011年三菱重工交通營業總經理菱沼隆之曾公開表示,就澳門輕軌維護是以「5+5年輕軌系統維護服務」,三菱重工針對十年的維護提議為7.92億澳門元,且三菱重工在標書中提出的價格,亦是投標公司中評分最低的。 當年輕軌承諾是以49個月完成設計連建造。 2011年「濱海巡航」成澳門輕軌列車車款,車廂共有110節; 2013年輕軌車廂正式投入生產,同年政府再以八億元增購48節車廂,用於日後橫琴延伸線、石排灣線等等。但政府及後多次更改有關走線,2013年時曾預料輕軌澳門段將較氹仔段延遲三年,將於2018年或2019年落成。但由於輕軌走線一直有爭議,及當年政府監管力度不足,工程不斷超時,2015後政府曾多次與三菱重工重新簽約,最後於2018年「撻訂」增購48節車廂的計劃。 廉政公署和審計署曾多次發出報告質疑輕軌建設,認為當年運輸基建辦公室不依法監督、拖延誤事,致輕軌估算已由最初的42億元, 大增至2017年的164億元。2018年審計署就輕軌工程再發表審計報告,批評輕軌工程「邊做邊改」,最後令短期規劃的東線已用近210億元,氹仔線亦用了100億元,整個工程估算達到逾513億元,堪稱地球上最貴輕軌。

29/10/2021
33661

通車兩年電纜已「老化」?

輕軌建設超支超時 終付代價

一個城市是否具備輕軌或地鐵,早在上個世紀就已被視為城市現代化的象徵,但是在澳門,輕軌卻是一個「奇觀般」的存在。澳門輕軌「建造」超過十年,工程費估計逾513 億元,產出的結果是目前只有短短九公里長的輕軌氹仔線,而在通車短短兩年後,氹仔線電纜就「不堪使用」需要停運半年進行維修,讓不少民眾搖頭嘆息。 運行兩年停半年的澳門輕軌,究竟出了甚麼問題?為何輕軌電纜僅僅使用兩年就需要更換?而政府與負責建造的三菱重工所簽的保固期有多久?停運半年進行維修的方案,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本報記者陳嘉俊、梁佩茵報道】 不同的城市地貌、不同的區域規劃及人口分布,甚至不同的城市發展方向,都會相應產生不同的運輸需求。回歸後經濟迅速發展、人口更加密集的澳門,早在2001年就提出輕軌的規劃,但由於一系列波折及反對聲音,直到八年後的2009年才確定提出建設第一期軌道系統的《2009興建方案》,確定澳門將興建輕軌系統。 並於2010年將46.88億元將輕軌建設判給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當時的承諾是在49個月內完成設計連建設,當時誰也沒能預見,輕軌工程會遭遇如此多的波折與問題,直至2019年12月才有氹仔線一段通車。 輕軌氹仔線通車後,過去遺留的各種問題也一一浮現。兩年來,「嶄新」的輕軌系統就發生至少16次故障,經當局調查及系統供應商三菱重工參與分析後發現,系統內使用的22kV高壓電纜出現升溫,導致電壓不穩引發接地故障(跳掣)。政府指出,由於項目仍在保固期內,三菱重工將負責安排無償為氹仔線更換全新的22kV高壓電纜,即相關費用由三菱承擔。 而輕軌氹仔線已經在上周三(20 日)停運。 黃承發:可能電纜放置太久了 系統設備有問題,修理是應該的,但為何運載負荷量不大的輕軌氹仔線,僅僅開通不到兩年, 就需要停運半年「大修」,令民眾不解。澳門大學機電工程系副教授黃承發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通常出現高壓電纜升溫的情況,一是電纜出廠時,可能本身在設計上有問題,或者安裝方面及品質質量有問題,而導致電壓不穩。如果是這個問題,三菱方面就責無旁貸。 另一個可能,就是電纜放了太久,因為過去輕軌建設了一段時間才投入使用,或者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這問題亦需要三菱方面更換。然而,黃承發表示,輕軌在試運時應該要及早發現這個問題,或者在試運前三菱重工已經要做好這方面穩定測試,所以今次由三菱更換電纜是合理的。 建設超時近十年 設備慢慢變老 黃承發稱,輕軌電纜需要作出大型更換,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多年沒有使用及擱置,已導致電纜出現問題。而回顧輕軌整個設計到建設的歷史,就曾經超支超時多次,原本可以快快做好的工程一拖再拖。2010年政府將輕軌工程判給三菱重工後,2011年確定選擇「濱海巡航」為列車車款,共計購買110節車廂,2013年輕軌車廂正式投產。同年,政府再以八億元金額增購48節車廂,用於日後橫琴延伸線、石排灣線等等。 不過到了2016年,三菱重工完成110 節車廂建設後,澳門輕軌車廂工程卻嚴重超時超支,車廂需要留在日本車廠暫存及保養,政府需要額外支付逾七億元。到了2018年,政府突然宣布「撻訂」,與三菱重工解除增購的48節車廂,政府需要再賠償3.6 億元。 就在上述一系列曲折過程期間,輕軌有關設備很長一段時間都被擱置不理,放在倉庫裡「慢慢變老」。 三菱重工十年維修期就到? 另外,翻查當年政府與三菱重工的有關新聞,發現三菱重工在2010年中標後,三菱重工交通營業總經理菱沼隆之就提到,澳門輕軌維護是「5+5年輕軌系統維護服務」,總共十年的維護服務期是提議7.92億元。而從資料上得知,澳門輕軌氹仔段工程項目於2012年2月動工。那麼十年的維護服務,是否意味着三菱重工對澳門輕軌免費的保修期,下(2022)年2月就會到期?而政府是否為了「唔使畀錢」維修,就在保修期結束前進行大維護?但有關資料並未公開,連當年的合同細節亦無從得知,不要說保養期是多久,甚至連輕軌究竟用了多少錢,至今仍是估算數字。 保養期何時開始?完全沒有公開 立法會議員林宇滔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政府與三菱重工的合同過去經歷多次更改,由約十年前的46.8 億加到後期的50 多億元,而今次維修是在保養期內,三菱重工責無旁貸,但問題是這個保養期何時開始計算?這裡是沒有公開資料可以查找。而至於現時維修過後,保養期又會如何計算?他認為,今次維修後的保養應要重新計算。 他表示,輕軌營運不到兩年就需要進行半年停運維修,在世界上這是一個奇聞,而且政府現時給予澳門社會有關的資訊完全不足,是否質量問題還是設計上的問題?政府在此亦沒有任何資訊。林宇滔表示,輕軌過去一年的乘客量十分低,其負荷率應該是很低,政府應要就事故原因向公眾主動交代。

29/10/2021
31582

政府立法規管補習中心

家庭式補習社將絕跡

內地雙減(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確定入法,給青年學子「減負」成為新的國策與顯學。在本澳,學生依賴補習的情況同樣嚴重,有統計指某校至少三至四成學生放學後需要到補習社補習,補習人數超乎想像之餘,相關機構也存在監管上的缺陷,包括師資良莠不齊、學生超收、場地違規等問題。 行政會昨日完成討論《非高等教育私立補充教學輔助中心業務法》法律草案,當中要求所有同時向五人以上學生提供教學輔助服務的私人場所,必須獲得教青局准照方可運作,同時對人員學歷資格、場地進行規管,只能設於商業舖位、寫字樓、社會設施內。 【本報記者陳宇東報道】 家長與學生依賴補習的問題一直廣受關注,有分析認為,本澳社會較多雙職家庭,部分學生須課後託管,也有注重學生成績與表現的家長,希望透過課後補習來複習功課及學習其他才藝。 然而,過去補習社在人數監管上仍有不足,法例雖規定一位導師不能負責超過六位學生,但實際上「爆標」早已是常態,加上師資素質參差,場地缺乏規管,而由此衍生的安全問題亟需透過修法來解決。 場所設施需保障學生身心健康 行政會昨(27)日完成討論《非高等教育私立補充教學輔助中心業務法》法律草案。法案建議,在課餘時間同時向五名或以上的學生提供教學輔助服務的私人實體的場所,必須獲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發出准照後方可運作,且中心的營運場所及設施須設於與教學輔助活動相符並保障學生安全、身心健康的場所。 中心協調員需有高等專科學位法案又建議,調整發出准照的程序、規範中心人員學歷及資格要求、監管場所提供的膳食及接送服務、規管補習活動的運作時問及規範處罰制度等。此外,法案建議訂定一站式發牌程序以建立一個更為完善的准照發出程序及監察制度。有關法案將送立法會審議。 教青局代局長龔志明稱,中心內的協調員要求高等專科學位,補習員(學習輔助員) 的學歷要比輔助對象高等,並需對中心人員作資格審查,例如過去曾否犯罪,被判三年以上徒刑都被排除入職補習社。 課餘託管納入教青局管轄 行政會發言人張永春表示,規範私立補充教學輔助中心相關法規實施已超過23年,隨著澳門社會以及教育制度的持續發展和進步,市民、家長、業界和教育界對中心的運作亦提出加強監管和規範管理的要求。另外,隨着社會發展,雙職家庭變得普遍,社會對課餘託管服務需求不斷增加,而有關服務一直未有法定制度監管。政府透過公開諮詢收集意見後,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及對相關服務日趨殷切的需求,建議透過立法將課餘託管服務的監管納入教青局的職責範圍。 新法生效後設兩年過渡期 龔志明表示,現存400多間補習社未來將納入規範,加上課餘託管中心總數不多於500間。新法生效後,補習社只能設於商業舖位、寫字樓、社會設施,並符合工務局、消防局、衛生局及教青局相應指引的規範,才能申領准照。過去六人以下設於住宅內的補習社,在新法生效後須於兩年內作出修正。 收費規管方面,法案建議補習社收費通報教青局,若更改收費則需於前30天通報,並將價格識別牌掛於中心內的當眼處,讓家長知悉,家長與中心亦需協議有關收費、退款方式。

28/10/2021
45329

馬耀鋒認同加強補習社監管

建議應以事前預防為主

行政會完成議論《非高等教育私立補充教學輔助中心業務法》法律草案,對私立補充教學輔助中心加強監管。立法會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副理事長馬耀鋒對此表示認同,並關注當局能否藉法律,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教育技巧,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更重要可以保障學童健康及家長權益。 身兼前線教師的馬耀鋒指出,對於行業的規管,以及保護未成年人的層面,政府應採取事前預防為主,事後追究為輔的原則。例如今次修法中,把過去未有法律規管的託管服務納入教青局的監管職責內,能有效補充法律空白。但法案規範教學輔助人員的學歷及資格,應只屬最基本要求。建議當局為相關人員提供培訓,提升指導學生課業的技巧、職業道德及安全意識,協助行業健康發展;以及規定教學輔助人員須在當局進行登記外,亦需在當眼處張貼相關人員的姓名及相片等資料,讓家長知悉其已經進行登記。 此外,馬耀鋒指自疫情以來,因防疫所需,涉及補習中心的服務及費用的投訴增多。 即使現時教青局訂定了補習社的收費指引,但未能處理這類情況。他認為法案進行審議時,政府應把停課期間的費用處理等問題納入其中,從而更好地規範行業運作,平衡學生與家長和業界實際營運的需要。 立法會議員馬耀鋒認同加強監管,但建議要以事前預防為主,同時希望能夠藉此提升從業人員專業水平。(受訪者提供圖片)

28/10/2021
29886

不另外給服務費 僅支付人員薪酬

離島醫院將與北京協和醫院合作

離島醫院籌設工作組昨(27)日召開記者會宣布,離島醫療綜合體將與北京協和醫院合作,以提高澳門疑難重症與專科診治能力,實現本澳居民大病不出澳目標。工作組表示,今次合作需要有立法基礎,未來特區政府將就此制訂相應法例,並成立專責機構,跟進將來離島醫療綜合體的營運、管理和服務。工作組預料,離島綜合醫院將於2023年第四季開始提供部分醫療服務。 【本報記者林嘉欣報道】 離島醫院籌設工作更進一步,籌設工作組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特區政府正準備製作本地醫療服務計劃,以便更好地規劃本地醫療資源分配運用,相信稍後會公布規劃內容。 合作不涉盈利或商業合作關係 離島醫院籌設工作組協調員李展潤表示,政府希望與非商業性的優秀醫療機構合作,請求國家衛健委推薦醫療水平高、內地知名度大、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公立醫院,經綜合考量推薦北京協和醫院。他指出,特區政府和北京協和醫院的合作,不涉及盈利或商業合作關係,主要是因應國家支持澳門醫療發展。協和醫院不會另行向本澳收取服務費,也不會分成。離島醫療綜合體性質仍然是公立醫院,只不過有工作人員是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人員,由特區政府支付其薪酬。 李展潤又稱,假設真的有盈利,都會用在醫療事業方面。 將設專責機構跟進醫院營運管理 籌設工作組成員黃靜波表示,因應將與北京協和醫院合作,將制訂相應法例,並成立專責機構,跟進將來離島醫院的營運、管理和提供服務。 至於北京協和醫院屆時會派多少名人員來澳工作,工作組則表示,正與協和醫院商討當中,暫時未有具體方案。但強調整個醫院的工作人員,不論專業人士或普通職員,大部分將使用澳門居民;至於管理者、高級臨床醫生才會從協和醫院或外地聘請,工作組認為這樣並不會構成與澳門醫療人員「爭職位」的情況。 據籌設工作組介紹,北京協和醫院在中國以至世界享有盛名,得到廣泛高度認可,亦是國家衛健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而協和在過去20 年間,曾派出81 位醫師至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工作。 管委會組成各半 醫護以本地為主 離島醫院籌設工作組表示,未來特區政府將會立法成立離島醫療綜合體的專責機構,其管理委員會由澳門與內地共同組成,各佔50%,至於離島醫療綜合體的醫護和職員,主要由澳門本地人員擔任,只有部分高級臨床醫生、帶教醫生由北京協和醫院派出。離島醫院籌設工作組強調,有關北京協和醫院派出來澳工作的醫生,其權責都受澳門特區的法律所規範。此外,特區政府將制作臨床服務計劃,規劃未來的服務模式以及釐清各間醫院的角色,分配好澳門醫療市場資源。 立法情況和未來的具體規劃,將待條件成熟後另行公布。

28/10/2021
64461

交通運輸業界:飽受疫情衝擊

提多項意見冀政府支援保就業

【實習記者黎家茗】澳門交通運輸業總工會昨(27)日召開記者會表示,交通運輸業疫下飽受前所未有的衝擊,尤其與旅遊業相關的從業人員更是首當其衝,不少人都失業或開工不足,冀政府在疫下做更多保就業、優化經援措施,包括加快推動公共工程建設、增設實習駕駛課程、減免各類型車輛的牌照費用,向受影響業界發放一次性直接援助及向消費卡增值8,000 元等。 澳門交通運輸業總工業理事長劉偉強在會上表示,疫情已持續一年多,來澳旅客人數大跌,旅遊團更完全停頓,今年「五一黃金周」,暑假及「十一黃金周」假期等旅遊旺季亦因本地疫情衝擊而未能復蘇,由於旅客大幅減少,旅遊巴,酒店穿梭巴士司機和三輪車車伕需要放無薪假。有教車業人員和車輛維修從業人員反映,政府過去多次因應防疫原因關閉相關場地,停工期間不但影響業界運作,亦影響生計。 交通運輸業界故此提出多項建議,以解業界燃眉之急,一方面增加本地就業機會。建議包括爭取盡快恢復各地通關,振興本澳的經濟;加快推動公共工程建設,增加如泥頭車、重型車等工作機會;加強打擊過職、過界勞工及黑工,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在「澳人食住遊」項日上加入三輪車元素;檢討教考場及驗車場停工的必要性;增設實習駕駛課程,供持牌的市民報讀以改進駕駛技術及增強道路安全意識。 盼推出針對性臨時經濟援助 另一方面,也需要推出臨時經濟援助,包括減免各類型車輛的牌照費用;優化經援措施,向受影響業界發放一次性直接援助及向消費卡增值8,000元。 另外亦建議可平抑油價,減輕貨運業界營運成本及善用閒置土地增設臨時泊車空間,以舒緩重型車位不足問題。 業界指出,職業司機多為家庭經濟支柱,長期開工不足或失業,對他們的家庭帶來巨大壓力,又指出政府早前推出「八項援助措施」在交通運輸業內不少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自僱人士和僱員,亦未必符合條件,立法會議員李靜儀舉例指去年尚有工開但今年處於失業的僱員就得不到援助。冀政府考慮業界苦況,改善經援措施。

28/10/2021
26073

離島醫院公私合營

陳家良:提升本地醫療質素

離島醫院籌設工作組宣布,特區政府將與北京協和醫院合作,負責離島醫院的營運管理及提供服務。街坊總會理事長陳家良認為離島醫院將採用公私合營的模式運作,相信能給予居民多元化的就醫選擇,但更重要的是希望政府藉著與內地醫療機構的合作,引入更優良的醫療管理系統,促進本地醫護人員專業發展,全面提升本地醫療質素。 陳家良指出,離島醫院醫療服務採用公私合營的模式,是一種新的嘗試,相比單純的政府管理在人力資源、採購及其他規則上都有較大的靈活性,有助提高新醫院的營運效率,亦可以為澳門帶來新的醫療管理經驗,給予居民更多就醫的選擇。他期望政府能夠藉着與內地醫療機構合作的機會,取長補短,相互提升,促進本地醫護人員專業發展和個人成長,完善醫療系統建設,提高本地醫療質素,滿足居民醫療需求。同時,希望政府做好離島醫院的具體管理架構及監管機制,確保與內地合作方合作暢順。 他又希望政府抓緊離島醫院建設工程進度,如期、保質、保量地完成,全面緩解本澳尤其離島區的醫療資源不足問題,縮短居民看病的輪候時間,便利居民就醫,並及早應對未來澳門持續人口老齡化可能帶來的醫療壓力,優化總體醫療服務水平。另一方面,離島醫院佔地面積遼闊,日後在滿足本澳醫療資源及居民醫療需求的前提下,可以考慮採用“ 旅遊+醫療”模式善用醫療資源,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提供新方向。 街坊總會理事長陳家良認為,希望藉由引入更優良的醫療管理系統,促進本地醫護人員專業發展。 (受訪者提供圖片)

28/10/2021
43715

教青局新學年走訪學校

關注學生書包減重

教青局表示,今(2021)年9月起通過走訪學實地視察學生書包情況,開展超過150次的書包實況抽查,共調查約五萬學生人次,指出學校須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書包重量的原因,包括選擇課本時考慮重量、優化課表的編排、加強和家長的溝通等等方式。 教青局指出, 在《學校運作指南》訂定書包重量不應超過學生體重的15%,並資助學校增設設施設備,現時約有96%學校已設有儲物設備,97%學校設有飲水機。根據2020/2021 學年兩次調查結果顯示,在已有的基礎上,學年內再多30間小學的學生書包減重情況取得顯著改善。 2021年9月起,教青局繼續走訪學校,通過實地視察學生書包情況,支援學校落實和檢視減輕書包重量的策略和措施,計劃於本學年開展超過150次的書包實況抽查,共調查約5萬學生人次。學校須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書包重量的原因,訂定校本書包減重方案,並須將有關分析提交至教青局。根據學校的經驗,以下措施有助於書包減重,包括:選擇課本時考慮重量,優化課表的編排,加強和家長的溝通,以及正確指導學生執拾書包,如建議學生善用儲物設備存放書本和學習用品、帶空水瓶回校盛水等。 為減輕學生書包重量,教青局亦積極推出相關措施,比如規劃出版教材時預先關注書本重量、透過教育發展基金支持學校增設儲物設備,以及鼓勵學校增設飲水機等。 總括而言,影響學生書包重量因素主要有:使用拖拉式或材質偏重的書包、書包內較多非必要學習用品、學生沒有按照課表執拾書包、書本或作業本數量多或較重、文具多或文具盒材質較重、課表編排令學生在某天書包特別重等。因此,書包減重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與配合,例如教青局制定指引、學校的執行與指導、家長的關注、學生的自律、學校的課程安排與硬件設施,以及書本的重量等。教青局持續與各持份者合作,共同關愛學生的身心發展。 教青局持續走訪學校,通過實地視察學生書包情況。 (教青局提供圖片)

28/10/2021
20989

政府追加預算23億元

全年動用財儲380億元

特區政府本月11日推出八項援助中小企措施,包括提供上限四厘的三年銀行貸款利息補貼、上限60萬元的八年期免息貸款、以及向去年工作收入14.4萬元以下的職業稅納稅人發放10,000元援助款項等。就此,行政會昨(27)日完成討論《修改(2021 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法律草案,為執行有關經援計劃,法案建議追加中央預算「共用開支」逾23億元。行政會建議送立法會以緊急程序處理。 【本報記者陳嘉俊報道】 行政會介紹,今次追加中央預算「共用開支」逾23億元,並根據《財政儲備法律制度》的規定,使用超額儲備款項以增加中央預算的收人,以便作相應抵銷。而基於上述的預算修改,2021年財政年度澳門特區一般綜合預算的開支總額修改為1,058.21億元,而2021年財政年度澳門特區一般綜合預算的結餘金額約為59.7億元,該預算結餘僅由自治部門及機構預算執行結餘所組成。 一般綜合預算開支逾1,058億元 行政會指出,鑑於本澳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對民生和經濟造成衝擊,特區政府經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並綜合研判目前形勢後,公布於今年内推出八項支援措施,以紓缓中小企的經營壓力及就業人士的困難。由於向經營者及就業人士發放支援款項的措施尚未配備公共財政資源,特區政府建議透過是次預算修改,從財政儲備調撥款項,為落實該措施提供所需的財政資源。 全年動用6.2%儲備 今年4月時,特區政府為落實「 2021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 」經援計劃,就曾動用超額財政儲備 91.1億元,而澳門基金會亦會追加 4.82億元開支。 當時法案亦追加衛生局用於防疫抗疫費用、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建築費用等預算開支。 政府補充,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財政儲備的金額為澳門元6,161億元(基本儲備及超額儲備分別為1,466億及4,695.2億。),而2021年全年需要動用財政儲備的金額預計合共為380億元,佔了財政儲備整體金額約6.2%。

28/10/2021
30879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