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善用外部資源復蘇經濟

張永春:積極研究新對外交往方式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為紀念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彰顯中國對聯合國事業的貢獻,支援澳門特區參與聯合國事務,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及特區政府昨(28)日舉辦主題為《澳門新機遇新作為》研討會。【 本報記者梁佩茵報道】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致辭時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為澳門參與聯合國事務打開大門,本澳深度融入聯合國多邊條約體系,至今適用特區的多邊條約及修正案已逾700項,涉及 17個領域,通過適用和履行這些條約,完善澳門法律體系,亦使澳門參與多邊國際事務的制度性權力得到條約保障。 探索疫下對外交往新方式張永春稱,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對澳門與聯合國以及其他國家開展交往帶來挑戰,澳門是外向型經濟體,「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設與涉外領域息息相關,澳門需要積極研究探索在疫情期間開展對外交往的新方式、新方法,同時亦要著眼長遠,提前謀劃在「後疫情時代」如何善用外部資源,促進特區的經濟復蘇和長遠發展。 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顯法稱,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將繼續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他又指,當前百年變局與世界疫情交織疊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國際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聯手應對挑戰,實現共同發展,更需要進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支持聯合國發揮核心作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始終高度重視聯合國的合作。他又稱,冀澳門特區和各界充分利用中國和聯合國加強合作的機遇,充分發揮澳門特區的優勢,在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中展現新作為,更好的服務各區發展,更好服務國家總體外交。

29/10/2021
33479

政府立法規管家庭式補習社

家長及業界齊支持但憂難執法

【本報記者劉凱輝、實現記者黎家茗】行政會完成討論《非高等教育私立補充教學輔助中心業務法》法律草案,當中要求所有同時向五人以上學生提供教學輔助服務的私人場所,必須獲得教青局准照方可運作,同時對人員學歷資格、場地進行規管,只能設於商業舖位、寫字樓、社會設施內。有業內人士直言住宅式經營的補習社大多收生人數「超標」,且多是無牌經營,當局難於監管,如缺乏主動追查,即使新法下亦無礙他們繼續超額招生。有家長希望當局定期巡查補習社和督課中心等,加強監管收生和師生比例人數。 業界擔心新法欠缺執行力 當局表示,隨著社會發展,雙職家庭變得普遍,社會對課餘託管服務需求不斷增加,而有關服務一直未有法定制度監管。政府建議透過立法將課餘託管服務的監管納入教青局的職責範圍。 對於即將出台的新法,有補習社負責人表示支持,但擔心當局缺乏去監管及執法的人手和決心。在中區經營補習社多年的負責人何先生受訪時認為,新法對俗稱「家庭補習社」的住宅式補習社影響不大,他指出,原本住宅式經營的補習社大多都是收生人數「超標」,同時很多亦是無牌經營,故此當局很難監管。他直言「除非有人投訴,否則教青局都難以發現,如果無人投訴,教青局亦不會主動周圍去巡查哪個補習社違法超額」,因此認為新法難以杜絕無牌補習社超額招生的情況。 此外,何先生稱,現時不少業內人士都將「樓上住宅」補習社搬回街舖,相信有助防火審批和增加招生。惟他指出,當局對補習社領牌準則指引不清晰,讓業界感覺混亂。他稱自己的補習社因為擴充,近期租用一個原是「攞正牌」經營的補習社舖位,但用該舖位的原圖則對補習社申請牌照時,當局其他部門檢查後全部通過,惟其後教青局職員以該舖位其中一面牆身不夠高,要加高才能通過;何先生希望當局有一套標準準則,讓業界減少申請時的混亂。 家長促定期巡查規管收生量 談及新法對補習社的規管,家長黃女士直言,希望當局加強監管,派人定期巡查補習社和督課中心等。她坦言,現實不少補習社出現人數超收,家長亦無法得悉到底有多少人,即使在疫情前,補習社已不讓家長進入,因此無法了解裡面實際情況;另一家長鄭先生亦大吐苦水,他稱兩年前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曾補習,當時每月補習費為元,但後來兒子反映補習社內每個導師平均對20個學生,其兒子的功課和測驗亦沒有得到幫助,成績和未補習前一樣毫無進步,最終放棄,他希望當局監管導師人數,認為一對五六較適合。 家長陳女士則表示補習社良莠不齊,她認為家長亦應對子女負責任,不應全推補習社身上。 她以身邊朋友為例子,小朋友上學加補習時間太長,身心疲累。 她認為補習時間不用太長,每天一至兩個小時已足夠,同時家長應抽取更多時間陪伴子女成長。

29/10/2021
31459

六大主題活動展現多元文化

中葡文化藝術節下月舉行

【本報記者陳宇東】由社會文化司指導、文化局主辦、旅遊局協辦的第三屆「相約澳門一一中葡文化藝術節」將於今年11月至12月舉行,活動透過葡韻嘉年華、社區傳統歌舞表演、中國與葡語國家電影展、中國與葡語國家藝術年展桑巴與舞—「一帶一路」文化系列講座和龍環葡韻100周年活動等六大主題活動,展現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的多元文化,落實深化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文化交流中心」的建設工作,為市民及旅客帶來獨特的中葡文化體驗。當局又指是次活動總預算約為890 萬元。 文化局局長穆欣欣昨(28)日在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中葡文化藝術節」將串連「葡韻嘉年華」舉行,觀眾可同期參與這兩項以葡韻風情為主題的活動,豐富文化體驗,加強盛事效應;「葡韻嘉年華」將於12月10日至12日在龍環葡韻舉行。嘉年華匯聚本澳葡語社群文化特色攤位,一連三日展示各葡語系國家和本澳土生葡人等居澳葡語社群設置的10個文化特色攤位。此外,「中國與葡語國家電影展」於11月12日至11月26日舉行,以「電影老饕」為主題,匯聚30部中國及葡語國家電影佳作,引領觀眾尋味澳門。 文化局局長穆欣欣表示,期望「以文化為紐帶,以藝術為載體」,不斷深化「中國與葡語國家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建設工作,助力澳門成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第三屆「相約澳門——中葡文化藝術節」將於11月至12月舉行,主辦方昨(28)日於文化局大樓舉辦發布會公布活動內容。

29/10/2021
30285

線上線下聯動提振本地消費

淘寶天貓澳門站再戰雙11

「雙11天貓全球狂歡季2021 」淘寶天貓澳門站昨(28)日舉行線上發布會。天貓淘寶港澳事業部負責人陳子堅表示,由年初至今,淘寶天貓澳門站的整體銷售額、瀏覽用戶以及用戶轉化率有非常好的上升,在疫情下,整體網上電商發展情況仍然非常健康,今年雙11與本澳企業及機構合作,他們十分積極配合,因此對雙11的銷售額預測還是非常樂觀。此外,今年淘寶天貓澳門站雙11還與中國電信(澳門)及本澳中小企商戶薈真集Gathering茶飲開展合作,為本地消費者帶來更多優惠及體驗。 陳子堅又指,澳門地區已成為「飛豬」五大必到的「超級目的地」之一,平台將推出周邊遊旅遊套票、本地低價房間等優惠,惠及本地消費者,預料將為澳門帶來各種旅遊行業機遇。另一方面,今年活動將於澳門直播協會合作,藉以支持本地直播主,讓其有更大的舞台發揮所長,同時還可以為澳門地區消費者帶來更多貼心的推介及互動。 「雙11天貓全球狂歡季2021」現已開始,淘寶天貓澳門站表示,今次準備一連串包括跨店滿減、限量購物紅包等優惠予消費者。除了線上優惠外,淘寶天貓澳門站今年亦加強線下「O2O」推廣,提升本地化購物體驗。今年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第一波將於11月1日至3日展開,而11月11日將迎接第二波。 天貓淘寶港澳事業部負責人陳子堅表示,本澳網上電商即使面對疫情亦能健康發展,因此對雙11銷售額感到樂觀。 (主辦方提供圖片)

29/10/2021
34152

上月大部分時間通關暢順

酒店入住率達50.6%

在上月(9月) 未確診第65及66例「保安群組」新冠病例前,粵澳兩地通關暢順,旅客量日均逾20,000人,酒店入住率亦上升,統計暨普查局昨(28)日公布9月份酒店入住率數字顯示,9月份酒店客房平均入住率按年上升33.5個百分點至50.6%,而由於9月大部分時間出入境檢疫要求較8月放寬,平均入住率按月亦增加12.2 個百分點。 9月份有營業酒店及公寓共115間(不包括用作醫學觀察用途,下同),同比減少一間;可提供客房數目則增加2.9%至3.6萬間。而9月份酒店及公寓住客同比上升1.5倍至53.1萬人次;內地住客(41.8萬人次) 增加2.1倍,本地住客(8.2萬人次)亦上升。住客的平均留宿時間按年增加0.2晚至1.8晚。 今年首三季酒店及公寓的客房平均入住率為50.6%,同比上升27.8個百分點;住客增加1.1倍至504.0萬人次,平均留宿時間亦延長0.1晚至1.8晚。 9月份仍未有隨團入境旅客,而在本地參團旅客約1,000人次。使用旅行社服務外出的本澳居民近8,000人次,其中前往內地佔96.2%。首三季的本地參團旅客同比增加2.6倍至3.5萬人次,使用旅行社服務外出的居民亦上升39.6%至13.2萬人次。 9月25日至10月15日澳門進入即時預防狀態,期間日均入境旅客量僅約1,000人次。10月19日,珠澳口岸疫情防控措施放寬,當天入境旅客回升至近1.4萬人次,20日入境旅客突破2萬人次水平,此後一直維持在該水平以上。 即將到來的11月和12月,澳門將有多項盛事及社區活動舉行,包括大賽車、澳門光影節和美食節等。澳門旅遊局將通過社交媒體等多種平台,向內地居民宣傳澳門安全宜遊資訊,期望吸引更多旅客來澳旅遊消費,帶動經濟發展。 得益於上月大部分時間通關暢順,上月酒店入住率50.6%,較8月升12%。(資料圖片)

29/10/2021
32770

澳門赴港「回港易」「來港易」

恢復 下周二起接受預約

粵港澳三地能否正常通關仍有待協商,但從澳門赴港的「單向通關」已經迎來開放。香港政府昨日下午宣布,自11月2日(下周二)起,澳門赴港「回港易」及「來港易」計劃將恢復接受預約。外界期待,粵港澳三地通關能盡快有更多好消息傳來。 政府昨日(28日)公布,鑑於澳門的新冠疫情已趨平穩,將由下周二(11月2日)起,恢復從澳門通過「回港易」及「來港易」計劃入境香港人士的豁免檢疫安排。 根據有關安排,身在澳門的人士,只要符合「回港易」或「來港易」計劃的所有指明條件,入境香港時可獲豁免強制檢疫。上述兩個計劃的網上預約系統將在11月2日零時起開始,恢復接受從澳門入境香港人士的預約。 港府強調,成功透過「回港易」及「來港易」計劃入境香港的人士,抵港後仍須按計劃要求接受多次強制核酸檢測,並在入境後注意個人健康狀況至少14天,以及遵從「抵港人士健康檢查紀錄表」內所提及的注意事項。 曾兩度喊停 香港政府於去年11月23日推出「回港易」計劃,所有符合條件的香港居民得以豁免返港檢疫安排,有關措施對象於今年4月26日擴展至內地與澳門,是為「來港易」計劃。港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本月19日在香港立法會表示,已有32萬港人透過「回港易」返港,另有8,000人次透過「來港易」赴港。 有關措施推出後,曾多次因為疫情而暫停。今年8月本澳一家四口感染新冠病毒,港府遂於8月3日晚上宣布,將澳門列入「回港易」暫不適用的風險地區名單。在疫情趨緩後,港府於9月8日恢復有關措施。然而恢復不到一個月,澳門再次爆發「保安群組」與「裝修群組」疫情,於9月25日再次暫停,直至昨日終於宣布恢復。

29/10/2021
25169

停運修半年/不停運修兩年

政府選對了嗎?

輕軌氹仔通車不足兩年, 因電纜問題屢現故障,當局決定本月20日起停運180天,重鋪總長度達124公里電纜。不過,面對如此離奇的情況,當局公布的資訊卻相當有限,包括為何通車兩年就需要重鋪電纜?當初驗收時是否發現問題?輕軌停運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當局卻「話停就停」,一停半年,是否沒有其他方案可以選擇?有意見質疑,若涉及因建設超時導致的設備老化,當局或許早已知悉問題,而除了電纜,其他設備是否存在相同問題呢? 【本報記者陳嘉俊報道】 面對各種疑問,政府對此卻著墨不多,雖然輕軌氹仔線通車以來使用量不大,但氹仔線未來要銜接其他輕軌系統,市民有權知道是否真的只是電纜的問題。 立法會議員林宇滔就對政府提出的維修期限感到不滿,直言輕軌是可以在晚間進行維修的,為何不用一個較長的時間進行晚間維修,而是話停就停?當局曾透露每晚維修3.5小時要用兩年,但停運全日維修則要用半年,他指出在數學上計算是錯誤的,每日修3.5小時要用兩年,但停運全日24小時維修卻要用半年,質疑政府是如何作出這樣的計算,又認為以24小時開工其實不到三個月就可完成,望政府盡早交代細節。 大規模換電纜非首次 事實上,本澳有電纜出現大規模問題而需要更換的電件,並非首次。在2017年澳門電力有限公司重鋪一條由鴨涌河變電站與路氹城蓮花變電站之間的220千伏高壓電網,但有關電纜是在2011年更換,2012年投入運作,但運作不到兩年就出現多次短路問題,2017年要作出大型更換工程。 左袋交右袋 出事誰負責 當年就澳電更換電纜事件,林宇滔亦曾召開新聞發布會要求政府交代。他表示,現時輕軌由前運輸基建辦公室將日常營運判給港鐵公司,但運建辦原本已經是政府全資公司,由一間政府全資公司將輕軌判給另一間公司,那出現問題又是誰負責呢? 他表示,過去輕軌出現問題,整個責任變得不知誰去負責,這是問題的核心。林宇滔坦言,整個輕軌管理就存在先天及邏輯上的問題,這個問題現屆政府亦要手處理。 澳門大學機電工程系副教授黃承發則認為,政府可以將「為何用了兩年需停運半年更換電纜」的資料,披露多少少技術上的內容,讓市民可以清晰了解當中的原由,是甚麼因素會影響電纜電壓等。他指,半年維修期內,應包括拆卸,拆卸當中的電纜固定裝置、電纜,以及安裝新電纜後再進行測試,看看有沒有其他問題。他認為,未來澳門輕軌不單只有氹仔段,還有東線、石排灣線及橫琴線等等,這些大多數都是電纜外露,都是與(氹仔線)同樣情況,認為政府要披露多點科學性資訊。

29/10/2021
2751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