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個資辦認同當局行程記錄系統。
有市民填錯住址誤變紅碼,加重整個抗疫工作負擔。
戴華浩指出,當局已提醒藥房及藥劑師,處方藥不能直接賣給市民,當局會巡查藥房,相信有關機構會遵守當局指引。
澳門江門同鄉會副會長雷泓宇、伍雅芬和劉志輝,比較了琴澳深度合作發展的可行模式,分別是澳大模式、共管模式,以及全面接管橫琴三種模式的優缺點。
統計暨普查局統計資料顯示,7月入境旅客按月升五成。
第六屆立法會會期已於8月15日正式結束,立法會議員麥瑞權和鄭安庭昨(1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匯報2017年至2021年工作總結。麥瑞權及鄭安庭指出,團隊於本屆會期內合共向政府提交書面質詢355篇,口頭質詢37篇,議程前發言122篇,涵蓋養老、就業和營商環境、住屋、交通出行,以及行政改革等社會民生問題,團隊一直持續跟進,並在議會中提出,向政府部門反映,極力敦促政府積極完善各項措施、政策和制度,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本報記者林嘉欣報道】 麥瑞權和鄭安庭新聞發布會昨日下午假江門同鄉會康樂中心舉行,總結過去工作時首先感謝市民和媒體在今屆立法會工作上對團隊的支持,向其反映了很多重要問題、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讓團隊能夠更快、更好地向政府反映社會的聲音與訴求。 在本屆立法會會期內,麥瑞權和鄭安庭團隊重點關注社會房屋的恆常化申請、經濟房屋的興建進度、質量及價格、長者公寓、祐漢七棟樓群舊區重建、唐樓長者的居住設施、樓宇滲漏水問題、夾心階層房屋規劃、私樓的市場供應和價格、畢業生就業難、「帶津培訓」的優化、中小企經濟援助措施、餐飲場所「臨時牌」和「頂手費」問題、中小企「發牌慢」問題、調升長者醫療劵金額、長者醫療「福利隨行」、長者「假牙先導計劃」放寬年齡限制等。 特別關注長者範疇 鄭安庭表示,團隊特別注重長者者範疇問題,一直堅持並竭盡全力推動政府落實「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的目標。多年來,在長者家訪的過程中,看見不少長者居於缺乏便利生活配套的舊樓,上落樓梯十分辛苦,出行困難,生活吃力。團隊多次以質詢及發言等方式,促請政府加快長者公寓建設,兼顧公寓周邊的生活設施配套;隨後於2020年11月的行政長官答問大會上,終於得到政府興建長者公寓的回應,而政府亦於今年推出了長者公寓示範單位,且即將推出1,800個長者公寓單位,預計2024年完工。 除了進一步跟進長者公寓的興建進度外,團隊亦建議政府在長者公寓的設計方面,主動收集長者意見,並提供便利的智能化設施,為長者的入住提供協助。對於無自置物業,但收入或資產又超過社屋申請上限的長者,團隊亦促請政府通過建設更多長者公寓和放寬入住條件,令更多長者能夠受惠。 為長者爭取牙齒護理 此外,在家訪過程中,團隊亦收到不少長者反映牙齒健康問題影響起居飲食,經團隊向當局反映後,當局隨後提出了《長者假牙先導計劃》,但由於目前受惠長者需年滿80歲以上,令不少有需要的長者遲遲未能受惠,因此團隊曾建議當局將年齡放寬至65歲,並將持續推動相關計劃的優化。 在長者照顧方面,據市民反映,院舍及床位緊張的問題仍然存在,對此團隊亦多次建議政府,一方面要增加長者日間照顧的額度和資源投入,另一方面也需增設安老院舍和床位,減少輪候時間。 注資央積金對居民多一份保障 在長者收入方面,受疫情影響,央積金得不到7,000元注資。團隊認為,雖然根據相關規定,本澳僅在有特別盈餘時注資,可以理解在一般情況下,若本澳整體經濟沒有受到持續的影響,沒有特別盈餘而不注資或不會對居民造成太大的影響,但疫情屬於突發事件,本澳作為旅遊城市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加上疫情的反覆將帶來持續的影響,政府對央積金的注資或成為對居民的一份保障。 另外,有不少65歲以上的長者反映,原來政府注資央積金的7,000元能夠幫補家計,減輕生活負擔。因此,團隊希望政府或可考慮疫情特殊環境和央積金缺失的情況,為長者提供適當的支援,例如考慮為他們提供不低於7,000元的現金補助。
住屋問題是關乎居民幸福指數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此監督政府落實五個置業階梯是議員麥瑞權和鄭安庭團隊一直以來的著力方向。 議員鄭安庭表示,在社屋和經屋方面,團隊曾促請政府盡快落實申請恆常化,加快推進相關樓宇建設進度,嚴格監督公共房屋質量,防止瓷磚剝落等問題再次發生。在經屋定價方面,團隊將持續建議政府要充分考慮到居民的經濟負擔及經屋性質,從幫助居民置業的角度出發,制定合理的價格。 促政府加快暫住房置換房建設 在都市更新方面,澳門超過30年樓齡的樓宇接近4,800棟,團隊曾促請政府加快暫住房和置換房的建設,政府於今年推出了暫住房的示範單位。對於澳門為數不少而暫未有重建計劃的舊樓,團隊亦已建議政府為相關樓宇的電力等設備提供更便利和實惠的更換方案,保障居民的用電安全和資源使用效率。同時亦要設法改善冷氣機滴水和高空跌窗等樓宇衛生及安全隱患。 至於夾心階層房屋方面,團隊一直以來推動政府盡早明確夾心階層定義,並將公開諮詢和土地規劃一併進行,合理減省社會的時間成本。 政府與今年4月已公布夾屋的諮詢總結報告。團隊將繼續促請政府盡早落實將夾屋的具體規劃。而私樓方面,政府仍缺乏明確的規劃,團隊建議政府利用部分閑置地,規劃私樓的發展,增加私樓供應,滿足市場需求並防止私樓價格過熱。 推動當局優化出行問題 團隊亦致力推動當局優化出行問題,在公共巴士方面,團隊曾促請政府與巴士公司充分協商,優化巴士站點和班次,提升司機駕駛安全意識和服務態度,減輕司機工作壓力。 在道路設置方面,全澳斑馬綫超過2,000條,團隊曾促請政府優化本澳的斑馬線等交通設置,由2019年至今,政府已優化42處斑馬線,並有22處正在優化規劃中。同時,團隊亦建議政府,減少道路工程對交通的影響,避免道路重複開挖,完善各區的無障礙設施,增設步行系統。 另外,在跨境交通方面,團隊已促請政府充分顧及愈來愈多澳門居民跨境生活的需求,早日落實澳車北上政策,為居民的出行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議員鄭安庭指,住屋及交通問題關乎居民生活質量。 (林嘉欣攝)
本澳中小企數量龐大,佔據本澳企業總數量90%以上,為社會提供了多達80%就業崗位。面對疫情長時間衝擊,中小企生意慘淡,已經難以為繼,改善中小企的營商環境十分有必要。 團隊透露,有餐飲場所經營者向團隊反映,在向政府申請牌照過程中,因尚未收則而無法營業,造成巨大的租金、員工薪金、水電費等經營成本。為此,團隊通過推動第8/2021號法律《酒店業場所業務法》,解決了酒店內餐飲場所臨時牌照制度問題,目前具備條件的餐飲場所可獲發為期六個月的「臨時經營許可」,並可以相同期限續期一次。 協助解決餐飲業界「租霸」問題 另外,業界也反映當餐飲業經營不善而結業或離場之後,由於未曾取消相關場所的餐飲牌照,場所持有人難以出租給第三者,也妨礙新的投資者申領新牌照,因此衍生了所謂「頂手費」問題。第8/2021號法律《酒店業場所業務法》規定,應場所所在地業權人申請並向旅遊局舉證,以證明准照持有人喪失佔用相關地點的權利,發出執照的實體可以註銷執照,以此解決業界「租霸」問題。 促請政府通過新一輪刺激方案 為提振中小企活力,增加就業崗位,團隊將繼續促請政府通過新一輪刺激方案,為中小企提供包括水電補助和上限為100萬的免息貸款等扶持措施。在產業方面,團隊認為澳門需轉危為機,將疫情壓力化作產業適度多元化和推動粵澳合作的催化劑。因此,團隊促請政府充分用好國家給予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和一系列惠澳政策,推動中醫藥、金融業、文化、科技、體育等產業發展。同時,要優先培養本澳人才投身相關產業,並為本地人才提供充裕的物質和制度條件。 麥瑞權為中小企力爭更多扶持措施。(江門同鄉會提供圖片)
澳門樓價貴,生活成本高,因此有不少長者選擇前往灣區養老,而醫療負擔是長者們最焦慮的問題之一。為此,鄭安庭和麥瑞權團隊一直積極推動長者「福利隨行」,希望政府能夠將包括醫療券在內的醫療資助延伸至大灣區使用。同時,團隊建議政府關顧到長者的基本醫療需求,調升目前600元的長者醫療券金額。 當局應考慮第四輪經援方案就業狀況和營商環境關乎著居民的養家糊口,是本澳經濟循環的兩個方面,也是鄭安庭和麥瑞權團隊一直以來時刻關心的領域。 在就業方面,疫情已拖累本澳經濟活動長達近兩年,不少居民因此失業、放無薪假、開工不足,畢業生就業更難上加難。根據統計局最新數據,今年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9%,就業不足率為3.5%,本地居民勞動勞動力參與率為62.0%,較上一季下跌1.6 個百分點。 鄭安庭和麥瑞權團隊曾促請政府加強就業援助措施,並落實優先聘用本地人政策,政府於今年對「帶津培訓」作出優化,但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成效有限,居民仍然面臨就業難題。為要紓緩就業難、援助無收入人士的燃眉之急,鄭安庭和麥瑞權團隊認為政府需盡快推出短期經援措施,例如盡快考慮第四輪經濟刺激方案、考慮向居民發放10,000元現金援助。 麥瑞權和鄭安庭團隊積極推動長者「福利隨行」,將包括醫療券在內的醫療資助延伸至大灣區使用。(江門同鄉會提供圖片)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下月(9月)12日舉行,選舉管理委員會正深化各項選舉防疫措施及制定應急預案,選管會主席唐曉峰昨(18) 日表示,倘若選舉投票日撞正新一波疫情爆發,選舉將無可避免要延後投票,倘在可控範圍內,只是部分區域列為防控區(紅碼區),仍會繼續舉行投票。選管會已與衛生局商討後備方案,如在防控區設後備票站,並讓強制隔離人士有投票機會,詳情未來再公布。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昨(18)日舉行會議,選管會主席唐曉峰會後向記者表示,以連勝街美連大廈為例,疫情規模相對較細,仍可繼續投票活動;倘屬於大規模爆發,整個區域或多個地區被列為防控區(紅碼區),衛生部門的意見亦認為病毒傳染風險較高,不適宜舉行,則可能會延期投票。 投票最長可延遲30天 按照《立法會選舉法》規定,立法會選舉投票最長可延遲30天。選管會與衛生部門持續保持密切聯繫,不斷深化競選宣傳和投票日的防疫措施,並因應本澳疫情一旦出現變化制定應急預案,在確保公共衛生安全的前提下,讓選民可行使投票權。 唐曉峰表示,競選活動期即將開始,選管會在衛生部門協助下,將向候選名單發出競選活動場地管理指引,18個競選公共場地將以鐵馬圍封,與其他公共地方明確分隔,各競選場地設有可容納人數的上限和指定出入口,以便對進場人士測溫和檢示健康碼,同時將加強和持續對競選場地進行清潔消毒等。 競選活動須遵守防疫措施 他續稱,管理指引還要求所有候選名單和參與競選活動人士須嚴格執行和遵守防疫措施,包括嚴格控制入場人數,保持適當社交距離,進場須測溫、出示健康碼及配戴口罩等。他又提醒,候選名單在非公共場所舉行宣傳活動,也須遵守衛生部門發出的其他防疫指引。 至於投票日,唐曉峰表示,選管會持續探討當日的防疫安排和應變預案,並將密切關注疫情變化,與衛生部門保持緊密溝通,以期一旦本澳疫情出現變化時,在可控範圍內啓動應急預案,確保選舉如期於9 月12 日順利進行。 需測體溫出示健康碼 他提醒選民,在選舉當天提早把健康碼截圖,到票站後需要接受測溫、出示健康碼、清潔雙手及全程配戴口罩,以及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健康碼黃碼人士前往投票,將有工作人員按防疫指引作出特別安排,以減少與其他選民接觸的機會,在投票過程中可能被要求帶上即棄手套,並對他們使用完的劃票間和印章等加強清潔消毒。 此外,健康碼紅碼人士是禁止進入投票地點,如出現會被送交衛生部門跟進;若經核實證明其紅碼是被誤設,衛生部門為其轉碼後可再前往投票。 增設後備投票站 唐曉峰表示,選管會和衛生部門正就一般情況下的投票防疫措施制定相關指引。關於應急預案,唐曉峰指選管會將增加後備票站,以應付一旦有票站被納入為防控區而不能運作,屆時可即時安排受影響選民轉往後備站投票。另一方面,為保障大部分被強制隔離的選民行使投票權,目前正研究可行方案,讓他們有條件於當天投票。 他續稱,今屆8,016名法人選民投票人,會被安排到理工學院體育館的間選票站投票,考慮到便利的原則,該地點也設有直選票站,他們無需到另一地點就直選投票。 再有兩候選人退選 另外,在14組直選候選名單中,第十組澳門公義第一候選人何潤拱、第十三組澳門基本法推廣宣傳工作聯盟第二候選人黃鐵軍申請退選,已獲選管會審核及確認,按《選舉法》規定,確定名單公布後,即使有候選人退選,少於四名人不會影響候選組別。今屆直選參選人由128名減至12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