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科技大學昨(7)日發表「澳門消費者信心指數2021年第三季調查」結果。
疫情防控環環相扣,誰能想到,因為搭乘巴士觸摸同一根巴士扶手,因此傳染新冠病毒,形成本地確診,而被傳染者,竟是一名非法工作的越南籍人士,很可能由他傳染給「裝修群組」另外三人,而該名患者原本不應該和裝修工作有任何關連。 新冠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昨(7)日在疫情新聞發布會上公布,本澳第74例、第75例兩位越南籍患者,均在本澳非法工作,警方將待兩人完成治療及隔離後,繼續跟進懷疑違法事宜。 【本報記者林嘉欣、鍾佩欣報道】 應變協調中心日前調查公布,本澳近期「保安群組」與「裝修群組」疫情存在關聯,「保安群組」第66例尼泊爾籍患者上月24日搭乘25號巴士期間,與「裝修群組」第74例40歲越南籍男患者曾共處長達14分鐘,兩人一度肩並肩站立,其後又前後就座,並先後觸摸過同一根巴士扶手,當局懷疑因此傳播病毒,造成「裝修群組」感染。 第74例涉及過職過界工作 然而警方經過調查發現,第74例越南籍患者根本不應該和裝修群組關聯。根據當局公布的資料,第74例患者是聯生工業村數碼寶股份有限公司僱員,與「裝修群組」工作的高士德金多利花園大廈五樓單位的裝修工程,本應沒有關聯。 治安警行動及通訊處處長馬超雄昨日表示,經初步調查,第74例(越南籍男子)、75例(越南籍女子)兩名確診患者及其相關僱主,懷疑涉及關於非法工作的行為,越南籍男子涉及過界過職,越南籍女子則涉及沒有工作許可情況下工作,警方已開展有關調查,當中可能涉及刑事和行政違法行為。由於兩名患者正被隔離,待他們完成隔離和治療後,警方會繼續跟進倘有的違法事宜。 與第66例相遇前 剛結束金多利工作 翻查政府公布的行動軌跡,第74例患者在9月24日傍晚6時02分在美副將巴士站上車,六分鐘後「保安群組」第66例患者在得勝花園上車,兩人在車上共處14分鐘。而在此之前,第74例患者剛剛於下午5時54分與第75例越南籍女患者結束金多利花園的工作,分別離開。不同的是,第74例患者搭上巴士,第75例則是步行返回黑沙環錦興大廈住所。 最早傳染時間應是9月28日 當局推測,第74例患者是在9月24日傍晚感染病毒,由於當局並未公布該患者25日的行程,僅能從26日以後推斷感染足跡。 根據行動軌跡,第74例患者在懷疑感染病毒後,於9月26日、27日在聯生工業村上班,28日、29日、30日連續三天到金多利大廈工作,10月1日及3日在聯生工業村上班,10月2日與4 日則在金多利大廈工作。 由於9月25日與26日分別為周六與周日,「裝修群組」並未開工,合理推斷最早的傳染時間應是9月28日(27日在聯生工業村上班),同一天第73例、第75例均有上班。而9月29日這天,第72例、第73例、第74例與第75例四人全員到齊,都在同一單位工作一整天。 隨後,第72例患者於10月3日晚上9時04分進入鏡湖醫院接受核酸檢測,翌日上午混檢樣本呈陽性,當局於4日上午9時在英皇酒店將第72 例患者送醫。同時前往金多利大廈施工單位,將正在單位內工作的三名施工人員送往仁伯爵綜合醫院檢測隔離。當時被送醫的三人中,即包括第73例與第74例患者,另一人則應未確診。 連串巧合 形成「裝修群組」 疫情的傳播與追蹤充滿許多障礙與巧合,如果第74例患者使用的澳門通卡有實名,那麼在第66例確診時當局已經追蹤到他;假如第74例患者沒有摸過那根扶手、沒有過界過職工作(放無薪假?),那麼「裝修群組」或許不會出現;又假如金多利大廈該單位業主沒有請黑工、第75例越南籍女子沒有非法工作,那麼本澳可能已恢復與珠海正常通關也不一定。
本澳突然爆疫,讓不少跨境學生來澳後回不了頭,只能投靠親友或在政府安排的青旅入住,但從中產生的各種問題,仍然需要放寬通關才能解決。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非高等教育廳廳長黃嘉祺昨(7)日表示,當局連日來一直與珠海有關方面溝通,為跨境學生盡早返回珠海爭取條件,如有消息將盡快公布。 【本報記者林嘉欣、陳宇東報道】 在昨日舉行的疫情新聞發布會上,傳媒關注跨境學童通關安排,問及有消息指當局正收集有關跨境學生名單,有關學生返珠海只需居家隔離七日,而無需14天醫學隔離。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非高等教育廳廳長黃嘉祺表示,當局連日來一直與珠海有關方面溝通,為跨境學生盡早返回珠海爭取條件;而珠海有關部門亦有與相關在珠海的跨境學生家長見過面。黃嘉祺指,如當局有進一步消息會馬上向公眾公布。 他又指,目前所有跨境學生亦已有居住地方,而需入住由當局安排旅舍的學生亦有適切的照顧,籲家長或公眾可放心。 點對點返珠 親友或需隔離 對於跨境學生滯留本澳問題,有意見建議使用點對點方式將學生送回內地居家隔離。菜農子弟學校校長王國英昨(7)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現時兩地正就有關問題進行磋商,希望兩地政府能盡快找到妥善辦法,讓跨境學生及家人返回居住地。 王國英指, 如將跨境學生點對點送返內地住所,當中的閉環運輸、過關管理等都需仔細分析。現時跨境學生家長最主要擔心是若跨境學生返回內地住所居家隔離,會否對其他家庭成員造成影響,例如是否會限制該家庭成員不能出門等,認為有關條件尚待釐清,但相信有部分有條件進行居家隔離的家庭可以返回內地,而沒有條件的家庭只能等待恢復通關後才能返回。 他表示, 近日在內地的跨境家長已於內地與政府有關部門會議,了解兩地磋商的隔離條件及措施。據了解,目前有部分家長選擇退出,因為擔憂參與有關計劃會對其他家庭成員造成影響;亦有現時滯留澳門的跨境學生及家長答允。王國英冀有關協調能處理好,讓有需要的跨境生及家長盡快返回居住地。 此外,王國英希望當局可以一直協助滯留本澳的跨境學生及家長在澳食宿等問題,直至恢復通關為止。 他又提到,學校應該對滯澳跨境學生「做多少少工作」,要密切留意他們的狀態,多做安撫工作,學校將待疫情稍為緩和後組織老師前往探望滯澳學生,期望得悉他們的需求,給予精神上鼓勵,希望能夠助其渡過難關。
【本報記者林嘉欣】在昨(7)日疫情記者會上,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非高等教育廳廳長黃嘉祺表示,因應本澳疫情發展,現時本澳非高等教育仍處於停課期間,為維持學生在停課期間的學習習慣,各校可於下周起按照指引逐步啟動學生在家學習方案,適度開展不同類型的在家學習措施。教青局亦強調,學校應採取適應學習為主、鞏固基礎為首的原則,同時特別考慮學生在家學習任務應以學生個人自主完成為主,且視學習環境和工具作為適切的考慮安排。 此外,黃嘉祺又指,學校亦可為幼兒教育、小學一至三年級和特殊教育學生提供適當方式讓他們維持學習狀態,但不適宜全面開展網課。同時,當局會動態研判疫情發展,制定復課安排預案,以及動態研判停課期間各項措施,如有最新消息會適時向公眾公布。
【本報記者林嘉欣】因有共同軌跡人士曾用非實名制巴士卡乘搭巴士,坊間有意見認為巴士卡應該要進行實名制,令當局更易鎖定有關人士。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在昨(7)日疫情記者會上表示,現時有1,300多張巴士卡被暫停付款功能,從流行病學追蹤角度上看,實名制當然對追蹤風險人士有很大幫助,亦能清楚令市民知道自己風險。 梁亦好表示,從流行病學追蹤角度上看,巴士卡實名制的確對追蹤風險人士有很大幫助,實名制能清楚令市民知道自己存在的風險,更快令他們與家人分隔,亦能令當局更快鎖定有關人士,從而減少有關人士在社會傳播的風險。 梁亦好又表示,現時有1,300多張巴士卡被暫停付款功能,當局會核實有關人士是否真的與患者有共同軌跡,再確認實制情況再安排檢疫措施,如有需要會安排醫觀措施。至於如果有人士明知巴士卡被停用也不申報,當局會如何處理? 梁亦好表示,當局措施是以提醒方式令有關人士知悉與患者有共同軌跡。 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現時有逾1,300張巴士卡被暫停付款功能。(林嘉欣攝)
行政公職局於昨(7)日向公共部門發出指引,因應新冠病毒疫情的最新發展,經衛生局評估,社區感染及擴散的風險已經降低,根據行政長官第110/CE/2021 號批示,今(8)日起所有公共部門恢復正常辦公及對外服務。 指引亦要求各公共部門須嚴格遵守衛生當局和行政公職局就防疫目的發出的指引,共同配合落實各項防疫措施,減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風險。(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鍾佩欣】不少居民日常主要以巴士代步,突然爆出巴士上傳播病毒,令到人心惶惶。有居民表示近日會盡量減少乘坐巴士,並會頻繁消毒雙手;另有居民笑言昨早巴士卡並沒有被暫停付款功能,表示安心。有團體則建議政府加快研究巴士卡實名制,以有效追蹤巴士上的共同軌跡乘客。 繼「保安群組」後再出現「裝修群組」,同時指出第74例疑因與第66例同乘25號巴士,且共觸同一扶手、坐於前後座共處約14分鐘,衛生局不排除因此感染病毒。居民洗小姐表示,自從爆出新疫情後,已及時接種疫苗及進行核酸檢測,又指昨日查詢後澳門通並沒有被停卡,表示安心。洗小姐又向記者展示乘坐巴士「小法寶」,她稱抓拿巴士扶手時會用紙巾包住,下車後及時丟掉及消毒雙手,以免感染病毒或傳染他人。 建議巴士拍卡位置增設消毒液 平日主要以巴士代步上班的居民趙小姐表示心驚驚,現階段若路程短則會以步行代替,但迫不得已情況下仍然會選擇乘坐巴士,她笑言:「見到啲櫈都唔會上去坐,齋企。」她建議巴士拍卡位置增設消毒液,要求每一位乘客上車前必須消毒雙手,以確保乘客安全,她又認同政府推出巴士卡實名制,以便尋找同車乘客。 實名制能精準予居民乘車優惠 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顏奕恆受訪時指出,事件引發不少居民憂慮,他建議在保障個人私隱條件下,有關部門應加快研推巴士卡實名制,以百分百有效追蹤巴士上的共同軌跡乘客,避免相關乘客在傳染期間繼續在社區公共場所大幅度移動,引發更大的社區爆發風險。另一方面,實名制亦能幫助特區政府精準給予澳門居民乘車優惠,節省公帑。 為了更好追查乘車人士,顏奕恆又建議當局加強與金融機構及移動支付供應商合作,使澳門以至內地的電子支付平台可加入「乘車碼」功能,一方面可解決旅客乘車問題,同時若日後再次發生巴士上傳毒事件,亦可快速尋找有機會受感染的乘客。 談及巴士公司的改善措施,顏奕恆則建議巴士內部加強消毒,且調節巴士班次,以免承載量過高,他又建議在各巴士站點增加紅黃碼人士不可乘坐公共交通的標示。
第三輪全民核酸檢測於昨(7)日晚上9時正式結束,至昨日上午9時全民核檢合共採樣68萬1,579人,檢測結果均呈陰性,尚有不到10,000名的人士未接受檢測。當局昨晚9時起開放六個核檢站予上述人士進行檢測,並強調昨晚9時後仍未接受採樣的在澳人士,其健康碼將被轉為黃色,並將由警察送至指定地點接受檢測,拒絕檢測者須接受14日指定地點醫學觀察。 【本報記者林嘉欣報道】 昨日是「全民核檢」的最後一天,本報記者昨午到沙梨頭活動中心站觀察,發現場外未有人排隊,手機程式上顯示只有幾位人士輪候。住在下環街的林先生表示,原先計劃在海星中學核檢,但當局前(6)日下午才宣布即將關閉大部分檢測站,導致預約即時爆滿,「想做都無得做」,因此昨天才來。他認為,其實兩天都可以完成全民核檢,但首兩日做可能會等等候久一些,如果有第三日去做可以完全不用排隊。 市民莊先生稱,本身預約了前晚在鏡平學校做核檢,但他估計是因為宣布昨早9時後關站,該站即時現人龍,因此選擇昨天到沙梨頭核檢。他也認為全民核檢兩天內基本可以完成,但建議下次應提早公布「關站」,市民可提早安排時間。 在昨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記者會上,仁伯爵綜合醫院戴華浩醫務主任表示,對於全民核酸檢測的優化問題,當局每次完成工作後都會檢討並優化,今次的工作比上次是有所進步,但相信仍有需要優化的空間,例如站點預約名額的分配可以更科學和精準,以進一步縮短市民輪候時間。 戴華浩指出,第三次全民核檢中約有67%的市民,選擇採用口咽拭子,而選擇採用鼻咽拭子的則約為33%,比例約為二比一。 他再次提醒市民,倘若未完成檢測,其健康碼將變為黃色,按照規定,黃碼者將不能進入所有場所、不能乘搭任何公共交通工具及不能離境,呼籲相關人士盡快前往檢測。 戴華浩強調,是次全民核酸檢測期間逾19個政府部門參與疫情防控相關工作,直接參與的公務員合共超過11,000千人,並再次感謝全澳市民、各政府部門、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醫療義工、教職員和義工等的支持、配合及同心協力。
【本報記者林嘉欣】衛生局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山頂醫院)務主任戴華浩昨(7)日在應變協調中心疫情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鑑於內地已經對12至17歲人群廣泛開展接種滅活疫苗,已經累積相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數據,衛生局正在分析有關數據,考慮參照內地的做法,也啟動相關程序,對本澳12至17歲青少年開展接種國藥的滅活疫苗,讓家長多一個選擇。 基於第三次全民核酸檢測已於昨日完成,衛生局表示,仁伯爵綜合醫院專科門診將於今(8)日起如常提供服務,而院內疫苗接種及綜藝館疫苗接種站亦將恢復運作。進入醫院範圍及前往接種疫苗人士均須佩戴口罩、接受體溫檢測及出示「澳門健康碼」。仁伯爵綜合醫院繼續暫停所有探病時間,直至另行通知為止,如有特殊情況將按實際需要處理,市民如有查詢可致電熱線或8390 3600。此外,所有衛生中心/ 站的門診、新冠疫苗及流感疫苗接種服務、公務員體檢中心亦將於今(8)日起如常提供服務。 衛生局稱已開展本澳 12至17歲人群接種國藥疫苗的研究。(林嘉欣攝)
【本報記者林嘉欣】在昨(7)日疫情記者會上,開放及最新通關政策,,警察總局警務聯絡及公共關係處處長張健欣表示,本澳全民核檢剛結束不久,本澳方面亦已向珠海通報有關核檢結果,珠澳兩方將會繼續緊密溝通,暫時未有通關新消息,有消息會盡快公布。另外,離境需持24小時內核檢陰性報告暫不會改變。 珠澳兩地原定於本月4日中午12時實施新通關措施,取消入珠要隔離14日的安排,但當日上午本澳新增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澳門第72例新冠病毒肺炎確診病例。患者為46歲男子,中國籍內地僱員,居於珠海斗門,每日往返澳門和珠海。9月26日至今居住在門,9月28日及30日核酸檢測顯示結果為陰性,10月4日經核酸檢測顯示結果為陽性而確診,珠澳聯防聯控澳方工作組隨即宣布,新通關措施取消,維持現行的口岸疫情防控措施,即由澳門經珠澳口岸入境珠海,須集中隔離14天。 當局表示,已向珠海通報有關核檢結果,但暫時未有通關新消息。(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