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青年會舉行「憲法與基本法講座」凝聚社會向心力
行政長官賀一誠將於下周二(16日)發表《2022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行政長官辦公室已向立法會提交《2022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法案,立法會將於本周四(11日)在全體會議中進行一般性討論及表決。 根據《2022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明年將繼續實施一系列惠民措施,包括「現金分享計劃」、「醫療補貼計劃」、「居住單位電費補貼計劃」、「持續進修發展計劃」、以及一系列稅費減免,預計明年賭收有1,300億元,但仍會有逾300億元財政赤字,由於2021年公共財政未錄得預算執行結餘,不符合《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法律中發放預算盈餘特別分配款項條件,故明年的財政預算案未有登錄有關預算開支。因此,明年央積金仍不會有7,000元特別分配。同時經考慮公務人員薪酬評議會意見,明年公務人員薪酬金額維持不變。 根據《2022年財政年度預算案》,特區政府預計2022年一般綜合預算收入為1,001億2,892萬元,開支為994億8,710萬元,由此引致特區一般綜合預算結餘為六億4,182萬元,但該預算結餘僅由自治部門及機構預算執行結餘組成。而各項惠民措施,支出約300億元,政府要從財政儲備中調撥填補。 外圍經濟仍存不確定性 政府在《2022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法案陳述理由中指出,新冠病毒2020年初爆發以來衝擊全球經濟,病毒株迅速變種傳染力增加,迄今未有止息之象,疫情凸顯澳門產業過於單一的短板,短中期內澳門將繼續實施務實有為財政政策,預計2022年外圍經濟環境仍存很大不確定性,在保守估計明年預算收入的前提下,明年度仍會是一份赤字預算,需調撥財政儲備填補,政府將繼續實施緊縮開友,撙節公共部門及機構經常開支,惠民措施則不受影響。 赤字303億元須調撥財儲 受新冠疫情影響,預計2022年澳門經濟情況依然嚴峻,復蘇需時,預計博彩毛收入為1,300億元,公共財政收入亦減少,總體民生福利措施及公共工程仍延續,明年收入仍不足以應付開支,需要從財政儲備中調撥303億元填補預算赤字。 特區政府明年將繼續實施一系列惠民措施,包括現金分享計劃、醫療補貼計劃、居住單位電費補貼計劃、持續進修發展計劃,估計用於上述措施的總開支為83億9,541萬元。另外,用作支付免費教育津貼、未受惠免費教育的特區居民學生學費津貼、大專學生學習用品津貼、學生書簿津貼、私立教育機構的教學人員津貼及專業發展津貼、敬老金、養老金、殘疾金、殘疾津貼、三類弱勢家庭特別生活津貼及定期援助金的開支總額估計為120億4,636萬元。實施上述一系列惠民措施,估計涉及的總金額為204 億4,178 萬元。 免徵投資基金監察費 2022年度財政預算案同時建議繼續實施一系列稅費減免措施,為進一步推動債券市場發展,建議對在特區發行的債券取得的利息,以及因買賣、被贖回或作其他處置取得的收益,豁免所得補充稅,亦豁免涉及有關債券的發行、買賣或有償讓與行為的印花稅。同時,新增兩項稅費減免措施,一是豁免徵收投資基金監察費,以推動財富管理等現代金融業發展;二是所得補充稅及職業稅第二組納稅人用於賑濟內地洪澇災害的捐贈支出,全數從可課稅收益中扣除,以鼓勵慈善捐贈。實施一系列稅費減免措施估計涉及總金額為30億9,989萬元。
昨日(11月7日)是「立冬」,東北季風南下,中國北部地區已迎來新一波寒潮,其中北京昨日較常年提早23天降下初雪,華北地區進入急凍狀態,而寒潮還將進一步南下進入華南地區。澳門氣象局表示,昨日晚間開始本澳天氣顯著轉涼,隨後數日最低溫將下降至14℃或以下,提醒民眾留意天氣變化。 中央氣象台指出,本月4日起,我國自西北向東南出現大風降溫天氣,部分地區將有較強雨雪,而從影響範圍、降溫幅度及最低氣溫來看,將是今年入秋後最強一波冷空氣,可能造成全國性寒潮。 澳門氣象局表示,今日起氣溫顯著下降,預測最低溫降至15℃,周二對低溫可能降至14℃或以下,至周末則回稍微回升。氣象局提醒提醒市民,留意天氣變化及適時添衣。 氣象局預測,受冷鋒影響,今日起將顯著降溫。(網頁截圖)
政府日前決定實施加強劑計劃, 為已完成疫苗接種程序滿六個月的合資格人士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首階段將於明(9)日上午9時開始接種第三針,今(8)日上午9時起接受預約。有居民對於接種第三針保持開放態度,會根據政府指引接種,至於是否接種mRNA疫苗,則期望政府可以釋出更多利弊資訊,助他們了解;另有居民認為疫苗效力未達到理想效果,待更多研究結果後,才會考慮接種。 【本報記者鍾佩欣報道】 特區政府日前宣布推出「新冠病毒疫苗加強劑接種計劃」,自明天(周二)起分兩階段開始接種,首階段接種對象建議接種第三劑及第四劑,第四劑將在第三劑完成接種滿六個月後接種。高風險崗位工作人士或免疫力相對較低、免疫中重度抑制人士將是首階段接種對象;第二階段將稍後公布。 預計第三針會接種同款疫苗 早於今年3月已經接種新冠疫苗的吳先生表示支持政府推出加強劑接種計劃,認為是經過一系列專業研判,相信接種後可加強自身抵抗力,亦可保護他人。他續稱,現時接種後仍未滿六個月,若日後合乎資格,會跟隨政府指引,他又預計第三針會接種同款疫苗,以免溝針。 要了解溝針會否影響功效 居民黃小姐亦明白到接種疫苗後六個月,效力會逐步減弱,接種第三針可以加強疫苗效用,她又表示對接種第三針沒有任何憂慮,她笑言:「(疫下風險)驚過打針」。至於第三針是否會接種mRNA疫苗,她認為需要聽取更多資訊,主要了解溝針是否會影響其功效性或導致身體不適等再作決定。 冀達免疫屏障 回復正常生活 因身體不適需要延後接種時間的劉先生稱,隨著政府釋出更多疫苗安全資訊後,一直有意欲接種疫苗。劉先生表示對疫苗有效性必然是有信心,期望盡快達致社區免疫屏障,可與鄰近地區、以至國外地區回復正常社交生活。若未來有必要接種第三針,亦會跟足政府指引及時接種。 另有居民明確表示未能完全放心接種新冠疫苗。居民唐先生認為疫苗副作用過大,同時疫苗未能百分百預防疫症等的理想效果,他認為過去亦有確診者已接種疫苗仍會受到感染,直言未能放心接種疫苗。 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戴華浩醫生上周四在疫情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局經參考世界各地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的經驗後,決定實施加強劑計劃,為已完成疫苗接種程序滿六個月的合資格人士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首階段接種對象分為「建議接種第三劑」及「建議接種第三劑及第四劑」兩類。前者的對象為較高風險崗位工作人員,如口岸工作人員、航空公司機組人員、醫學觀察場所工作人員、醫療機構工作人員、運送醫學觀察人士及核酸檢測陽性人士的消防或其他運送人員、經常需要接觸大量公眾人士、其他較高風險崗位人員,例如冷鏈產品工作人員以及急需前往高風險地區人士。
2021橫琴人壽橫琴馬拉松將於12月26日在珠海橫琴開跑,報名至下周二(16日)下午3時止,馬拉松愛好者可留意「橫琴馬拉松」官方公眾號,獲取參賽資訊進行線上報名。 2021橫琴人壽橫琴馬拉松由南光(集團)有限公司、珠海華發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南光文化創意產業有限公司、珠海華發體育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南光(集團)有限公司代表王勇表示:南光集團作為唯一一家總部設在澳門的國務院國資委直屬中央企業,一直以來積極踐行駐澳央企的責任擔當,以促進澳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為己任,以推動澳門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國家發展大局為目標。 深合區首個粵澳合作賽事 2021橫琴人壽橫琴馬拉松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以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實現粵澳合作大型體育賽事,將融入更多澳門文化元素,吸引更多澳門企業參與,切實推動澳門體育、旅遊產業多元發展,以體育之活力向世界展現深合區的全新風貌。 本屆賽事大部分沿用去年的經典賽道,途經金融島、橫琴口岸、澳門大學、澳門青年創業谷、橫琴國際網球中心、創新方、天沐河、粵澳合作中醫藥產業園、星樂度樂園、芒洲濕地、花海長廊等重要橫琴地標性建築和景點,全方位展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多樣生態和現代發展面貌。 為珠澳發展注入新動能 珠海華發現代服務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裁付睿表示:今年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立元年,站在新的起點上,華發集團將繼續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把「中央所向」、「 珠海所能」、「澳門所需 華發所長」緊密結合起來,以實際行動為珠澳發展注入新動能。 橫琴馬拉松組委會負責人表示,今年參賽人員僅接受來自低風險地區的中國內地公民及澳門本地居民報名。 2021 橫琴人壽橫琴馬拉松正式啟動,下月26日開跑。(主辦方提供圖片)
近年不時發生家居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化學工程師李仲言受訪時表示,燃氣熱水爐會產生一氧化碳,因此需要有通風管道排出氣體至戶外地方,但現時有部分大廈內住戶安裝情況不理想,包括排氣管沒有延伸至戶外或安裝不適當,而導致中毒事件發生。他又建議政府提供考核制度,使專業技工可持證上崗,發生事件後亦可以追究責任;另一方面亦可以仿效香港,印有合資格認證「GU 」標誌,助居民購買。 欠缺排氣管導致一氧化碳聚集 日前衛生局接獲鏡湖醫院通報一宗家居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涉及四名女性本澳居民,事件初步懷疑是在通風不良的環境下造成有害氣體積聚所致。李仲言稱,現時新建樓宇會將熱水爐安裝在陽台位置,方便排氣;至於舊式樓宇或受空間面積所限,或會安裝在浴室或廚房等,同時排氣管安裝位置不當。他強調,管道式燃氣熱水爐欠缺排氣管,會導致一氧化碳聚集,因此必須安裝排氣管,同時作為工程師並不建議將熱水爐安裝在浴室位置。 以香港為例,設有燃氣技工牌照制度,包括安裝燃氣熱水爐、煮食爐等,反之澳門並沒有相關考核、註冊制度。據他了解,市面上安裝燃氣熱水爐的師傅多以內部培訓為主,他笑言:「師傅覺得徒弟掌握咗相關技術,合格啦,就可以晉升做師傅,單獨接工程做。」 師傅多以內部培訓為主 李仲言舉例指出,過去有單位不具備安裝燃氣熱水爐的基本條件,需要在牆壁上鑽孔等,但在雙方協調下導致安裝程序不符合標準。李仲言則建議本澳所有燃氣技工需持證上崗,設有政府考核制度,若果未來出現問題,亦可追究責任。他又呼籲技工可依照《建築物燃氣設施的技術規範》行政法規中規定為居民安裝燃氣爐具。 至於購買燃氣熱水爐時須注意的事項,李仲言鼓勵居民在本地購買,萬一將來或有意外發生亦可有追溯得到,另一方面,亦可提供檢測報告或證書。 冀合資格爐具設「GU」認證標誌 李仲言引述過去有居民反映稱:「我點樣揀熱水爐?」李仲言指出,鄰近香港若合乎標準的燃氣爐具會設有「GU」認證標誌,因此他建議澳門可以仿效香港做法,同時將合乎資格的燃氣爐具資料上載網上,供居民查閱。現階段則建議居民購買大牌子,安全及可信程度亦較高。 每年須由專業技工例行檢查 他又提醒燃氣熱水爐使用壽命是根據產品所提出的限期,但以安全而言,普遍壽命為八年左右,期間每一年亦須由專業技工進行例行檢查。
澳門中銀表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一直積極響應特區政府號召,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全力貫徹落實各項防疫政策要求,為市民打造安心、放心的服務環境,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同時强化員工健康管理,多措並舉鼓勵員工主動接種疫苗,助力澳門早日建立群體免疫屏障。截至10月底,逾95%員工已接種疫苗,基本實現「應打盡打」目標。 為市民及員工提供全方位保障 作為本地重要的金融服務機構,澳門中銀營業網點遍布澳門各區。在本澳疫情反覆的複雜形勢下,澳門中銀全力强化各項防疫措施:包括為進入網點的人員提供消毒液、酒精搓手液;為所有員工提供足量口罩;為前線員工提供對客服務所需的護目鏡、防護屏、防護手套等各類防護裝備,為所有營業場所公共服務區域使用納米抗菌抗病毒塗層技術,或每小時一次高頻率消毒,嚴格做好進入網點人員的防疫篩查工作,對進入人員實施綠碼檢測、體溫監測和人數控制。自疫情爆發至今,澳門中銀所有營業場所,包括36間網點,堅持高標準的防疫措施,有效保障了員工和客戶的安全。 逾95%員工已接種疫苗 特區政府2月公布疫苗接種計劃後,澳門中銀率先廣泛宣傳接種疫苗對員工個人、客戶和社會的重要性,增強員工接種的主動意識,在多項措施的推動下,全體員工不僅個人主動參與疫苗計劃,還積極鼓勵家人朋友接種,員工接種率不斷提高,逾95% 員工已接種疫苗。 同舟共濟共促復蘇 下一步,澳門中銀將繼續嚴格落實特區政府抗疫要求,及時鼓勵合資格員工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與成千上萬個本澳企業和家庭同舟共濟、共促復蘇。(澳門中銀提供圖片)
粵澳上月底恢復正常通關,惟隨著兩地人員正常往來,「走水貨」活動再度猖獗。記者昨(7)日在關閘所見,疫情期間人煙冷清的華大新村一帶,又變得門庭若市,各個商號門前逼滿「客人」,更有「購物」完的「客人」即場分拆商品便於運上珠海。有商戶表示,昨日是周日,人不算太多,到工作日收工時段,「人多到行都行唔到」。 【特約記者李燊報道】 關閘口岸每天早晚高峰期,過關人流中經常有背著「貨物」的身影穿梭,當中大部分是「水貨客」。記者昨日下午在關閘口岸所見,未到4時,被譽為「水貨街」的華大新村已經人流密集,到了5時收工時段,街道幾乎逼到水泄不通,記者發現人員多集中在數間招牌為「XX貿易商行」的商戶前,當中人向店員支付貨款後,取得一定數量貨品,轉身便在商戶門前分拆,經關閘口岸運上珠海。 「通關」後生意增五成 有華大新村的藥房職員陳先生表示,未「通關」前損失慘重,恢復「通關」後生意額增加最少五成,當中最受歡迎是日常藥物及奶粉,「有人流先有生意,最緊要有人出入,要有人買奶粉帶出去,咁樣先有生意」,又言關閘一帶的商戶「都係咁」。另有經營嬰兒用品的商戶亦表示,恢復「通關」後生意有所好轉。 海關聯手警方嚴打「水客」 澳門海關連日聯同治安警察局持續嚴厲打擊「水客」活動,因應關閘一帶懷疑有店舖作「水客」散貨點,構成治安隱患及造成環境衛生問題,為居民帶來困擾及加重疫情防控工作,為遏止「水客」活動,本月5日至6日持續展開聯合巡查行動,對懷疑從事水客活動店舖、貨物及相關人士進行調查,透過情報收集及分析,鎖定疑似「水客」於關閘口岸出境時進行截查;海關亦聯同市政署進行聯合行動,對違反公共地方總規章店舖及人士作出起訴。 北區搗破「水客」散貨點 海關與治安警察局日前聯手於北區搗破一個「水客」散貨點,撿獲約值43萬澳門元毛皮,並對15名涉案人士進行調查及起訴。海關與治安警察局根據早前市民舉報資料,連日來密切監察北區一目標店舖,本月4日海關聯同治安警察局採取聯合行動,搜查目標店舖,共查獲15人,包括一名店舖企業負責人、一名現場負責人、一名員工及12名「水客」,緝獲毛皮合共件,估值約43萬澳門元。海關根據《對外貿易法》相關規定,對上述15人作出起訴。
【本報記者劉艷萍】文化局主辦的「盼望之地——澳門痲瘋病院舍歷史檔案展」即日起在九澳聖母村和澳門檔案館舉行,展出澳門檔案館近百份精選的館藏檔案及相關材料,以痲瘋醫療設施的發展過程為主線,勾畫澳門痲瘋醫療的歷史脈絡,見證人道主義在澳門的傳播。 展覽開幕儀式前(6)日下午2時在九澳聖母村舉行,文化局局長穆欣欣致辭時提到,九澳聖母村已列入被評定的不動產,其蘊含的人文與景觀價值,BUJIN不僅譜寫了澳門醫療史上獨特的一章,更從多角度反映不同時期的澳門社會面貌及其時代價值。 痲瘋院舍舊址歷史悠久 九澳聖母村是澳門僅存的痲瘋院舍舊址。澳門政府自1885年在此建院安置病患,原本只有一兩間簡陋磚屋,上世紀30年代重建並擴充成五間住屋及七苦聖母小堂,其後亦按實際需要增建一些建築。1966年,興建七苦聖母教堂,原小堂就改作康樂室之用。1963年,慈幼會意大利神父胡子義來此服務,與院友共同議決將痲瘋院更名為「聖母村」,寓意聖母瑪利亞的助佑。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而社會工作局於1992年將女病患宿舍改建為九澳老人院收容已痊癒的長者,九澳聖母村結束了其醫療照料任務。 九澳聖母村在修復活化前,建築因空置失修多年,五間小屋及康樂室舊址建築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老化,文化局於2016年起分階段對聖母村進行全面修復,並於2019年局部開放市民使用。 善用四小屋助戒毒人士職訓 聖母村內有四間小屋由社會工作局與民間機構合作推出「握緊希望」職訓實習計劃,為戒毒康復人士提供實踐機會逐步重投社會,實踐項目包括咖啡廊、展藝廊,以及休閒和親子活動空間等。目前,共有35名戒毒學員參與培訓,其中16名學員參與實習。現時每周平均到訪人流約600人次,公眾假期達800 至1,000 人次。 「藝遊計劃」推動大眾參與此外,為了推動大眾欣賞和參與文化藝術,活化社區,「藝遊計劃」昨(7)起於九澳聖母村開設藝遊點,供「視覺藝術類」及「創意工藝類」藝遊人一展技藝。
【本報記者劉艷萍】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澳不少活動也相應調整。文化局局長穆欣欣前(6)日出席活動受訪時表示,現階段可能無條件舉辦年末的除夕倒數跨年晚會,主要是受疫情影響,外地表演團隊是否來澳較難落實。但是當局會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Hush音樂會、中葡文化藝術節、中葡影展、葡韻嘉年華、澳門樂團新年音樂會,以及推出多條文化導賞遊和工作坊等,希望活躍澳門城市氛圍。 被問及益隆炮竹廠活化進展,穆欣欣表示,當局已完成益隆炮竹廠拆卸石棉瓦工作報告,待環保局評估及審批後即可開展後續工程。至於新中央圖書館的進度,她表示當局內部正在開展判給程序,同時亦持續與設計方案中選的荷蘭團隊溝通,據了解該團隊現時除深化設計,也與本地團隊組成新的合作團隊。 文化局局長穆欣欣表示,受疫情影響,本澳現階段無條件舉辦年末的除夕倒數跨年晚會。 (劉艷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