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污合流 沿岸水質差

重點整治非法排污

環保局今年6 月公布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0 》,顯示澳門局部沿岸水質長期欠佳,原因為部分區域存在下水道管網長期超負荷滿流、雨水管網系統混接生活污水、非法排污等問題,導致大量污水未能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便直接溢流或經雨水排放口排放至沿岸。 內港筷子基水質最差 《報告》亦顯示澳門局部沿岸水質長期欠佳,其中以內港、筷子基等區域水質最差。就澳門沿岸水污染問題,環保局已進行詳細研究,排查了全澳186個沿岸排水口,發現其中47個排水口有生活污水直接排出,造成近年沿岸水質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渠網中合流系統區域的污水截流下水道長期處於滿流狀態,而分流系統區域的雨水渠網因常有生活污水錯駁和非法排污等問題,導致大量污水未能正常地經污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便直接經雨水排放口溢流至沿岸。上述污水溢流情況造成近年澳門沿岸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與污水廠的處理能力無關。 為此,環保局正按前期研究及各污染個案成因制定一系列針對性的污染治理方案,並聯同相關部門有序地共同跟進治理。目前,已優先開展近外港碼頭臨時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同時,正與相關部門研究在其他沿岸污水排放較嚴重的地點進行治理,例如在內港沿岸推動下水道整治及設置臨時污水處理設施,以及就城市日大馬路雨水箱涵排放口制定污染治理方案等。 加緊編制未來五年環保規劃環保局在報告中提到,澳門正迎來首個城市總體規劃以及第二個澳門特別⾏政區五年發展規劃,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步伐亦逐步加快,過程中必將堅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當局將透過總結《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的具體成效及不足之處,加緊編制新一個《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訂定下一階段規劃政策,期望推動全社會積極參與,實踐環保生活與綠色發展,共同致力營造低碳宜居環境。 整治沿岸水環境是政府環保工作為核心任務,重點整治非法排污。( 環保局圖片)

04/08/2021
17540

通關在即 青茂口岸進行消防演習

周邊路段今明實施臨時交通安排

「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工程已經竣工,並已裝設通關設備、完成壓力測試, 將於今(2021)年內開通。交通事務局昨日公布,為配合青茂口岸的消防演習,今(3)日凌晨起至明日中午12時30分,青茂口岸周邊部分路段實施臨時交通安排。另外,內地有消息指青茂口岸將於本月中旬開通,傳媒關注會否加重當局防疫負擔,衛生局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察部協調員梁亦好回應指,青茂口岸開通屬於年度工作計劃之一,已規劃好相關人力資源,現時正就檢疫流程進行規劃及細化工作。 【本報記者陳駿騏報道】 交通事務局昨日發出新聞稿表示,為配合青茂口岸消防演習,今日(周二)凌晨起至8月4日中午12時半,青茂口岸周邊的何賢紳士大馬路及鴨涌馬路部份路段實施臨時交通安排。 其中,今日凌晨起至明日中午12時半,鴨涌馬路部分咪表泊車位及上落客貨位禁止泊車。明日的上午9時半至中午12時半,臨時封閉何賢紳士大馬路近青茂口岸聯檢大樓路段,以及靠近鴨涌河變電站一側的一段鴨涌馬路。 明日上午9時30分至12時30分,「鴨涌河變電站」站及「何賢紳士馬路/青葱」站暫停使用,巴士27、51A及H2路線需繞道行駛及臨時調整停靠站點。詳情可查閱澳門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網頁及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網頁。 調動更多巴士線行經青茂配合通關 青茂口岸將於今年內通關,社會關注口岸一帶的基礎設施配套是否足夠,以及青洲區內巴士路線能否應付增加的人流出行需求。交通事務局早前表示,因應青茂口岸通關,將在現時巴士路線的基礎上,調動行經青茂口岸的巴士線延伸停靠青茂口岸站或附近街道,把原來可達青茂口岸的10條巴士路線增至16條,當中四條為夜間路線,配合和方便日後市民多使用青茂口岸通關。 據當局公布,前往青茂口岸周邊的巴士路線於8月7日起增至16條,共涉及五個巴士站點。 衛生當局正規劃細化檢疫流程 另外,在昨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布會上,有傳媒引述內地有消息稱青茂口岸將於本月中通關,關注衛生當局防疫工作準備情況。衛生局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察部協調員梁亦好醫生回應指出,雖然現時未掌握具體開通日期,但青茂口岸開通是當局年度工作計劃之一,早前已經規劃好相關人力資源,現時正就現場檢疫流程進行規劃及細化工作。

03/08/2021
31595

民促會籲全面保護郊野生態環境

事前「保護」遠勝事後「補救」

隨著城市不斷擴容,郊野土地被不斷開拓而逐漸縮少,離島區幾個郊野公園,已成為全澳門碩果僅存的幾塊珍貴綠色地域。澳門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兼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陳溥森指出,這些地方雖然沒有珍稀動植物,沒有特殊的地質剖面,但總算較為完整地保留了自然環境的天然「本底」,成為一座沒有圍牆的自然博物館,成為澳門自然生態研究、開展旅遊活動和市民康體步行的好去處。 陳溥森稱,然而,「天鴿」風災給澳門的綠化帶來全面性破壞,離島郊野公園首當其衝,樹木斷枝倒塌、斜坡山泥傾瀉,不僅破壞了原有的秀麗景觀,還導致大量水土流失。事後,市政署組織力量對樹木進行大量的搶救和補種,但絕大多數市民認為要維護好郊野的生態環境,事前的「保護」遠勝於事後「補救」;守好現時的「本底」遠勝於未來的「複製」,因為培育一棵樹苗成長最少也要三、五年時間,事實上絕大部分樹木須經十年八載才能成材。為此,希望當局對全澳的自然生態環境展開一次全面的調研評估,並作出相應規劃。 他稱,在目前必須正視藤本植物這一生態殺手對樹木的大面積傷害。藤本植物儘管能彌補平地綠化的不足,豐富綠化層次,增強景觀的藝術效果,但它生長迅速、蔓延茂盛,常以喧賓奪主的姿勢纏繞和復蓋樹木,與樹木爭奪水份、養分和陽光,最後會把樹木絞殺而死。這種情況在各郊野公園的林木地帶都普遍存在,在疊石塘和媽祖文化村兩個郊野公園尤其嚴重,不處理好這些藤蔓植物,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勢必會漫山遍野地把大片山林毀滅。 此外, 有市民認為近年來郊野公園內的蝴蝶、蜘蛛、蜥蜴、蟬、蛇等動物與昆蟲日漸少見,個別種類幾乎不見蹤影近似絕跡,故質疑是否當局滅蚊滅蟲用藥過度所致?這是生態失衡的象徵,有關方面表示這只是在不同季節感官認知上的差異,當局近年來捕捉到這類昆蟲與動物在數量上是呈上升之勢,表明這些物種是存在。如何解釋這種矛盾現象,當局確應實事求是做好這一方面宣傳工作,消除市民疑慮,這有利官民合力共同參與自然生態保護的工作。 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陳溥森希望當局對全澳的自然生態環境展開一次全面的調研評估,並作出相應規劃。 (受訪者提供圖片)

03/08/2021
15166

珠璣會邀退伍軍人談抗戰史

冀年輕一代傳承愛國愛澳傳統

澳門廣府人(珠璣)聯誼會、珠璣會慈善義工會合辦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4周年及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座談會,特邀多名抗戰老兵及家屬分享抗戰歷史,期望藉此讓公眾尤其青年明白到今天的和平得來不易,並應對社會有責任及擔當。 座談會前(1)日假帝濠軒舉行,立法議員鄭安庭,澳門中聯辦協調部副處長級助理黃柏信,澳門廣府人(珠璣)聯誼會會長梁伯進,執行會長阮玉榮、黃曉媚,監事長李振東,珠璣會慈善義工會會長王世美等出席,鄭安庭、黃柏信、梁伯進及阮玉榮、黃曉媚等代表該會向在場各轉業軍人、退伍軍人及家屬等獻花及送上慰問金並致以問候和祝福。 黃柏信表示,澳門今天的繁榮穩定、人民群眾的和平美好生活,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離不開革命先烈的犧牲奉獻及全體人民的艱苦奮鬥,適逢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周年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四周年,是次活動具積極意義。 梁伯進期望本澳居民尤其年輕一代銘記歷史,感悟先輩不忘初心、不懈奮鬥的精神,將愛國愛澳傳統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會上, 抗戰老兵何佳慶及退伍軍人、原四十二軍一百二十四師某團副排長梁華金,回顧當兵生涯以及我軍九十四年盪氣迴腸的發展歷程,講述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和紀念建軍節的意義。 珠璣會舉辦慶祝解放軍建軍94周年及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座談會。(珠璣會提供圖片)

03/08/2021
14757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