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嘉俊 劉凱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在昨(16)日記者會上公布,截至昨(16)日下午4時,累計已接種新冠疫苗劑數為63萬劑,已接種人數共有33萬人,其中僅接種第一劑有人,已接種第二劑有29萬人。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指出,自當局於9月13日公布防疫新指引後,疫苗接種有升高,每日逾3,000至人,而過去兩日最高預約達到逾10,000人。至於費用方面,本身工作原因要核檢的重點人群,因為身體原因不能接種,政府會承擔費用。 會上亦有傳媒關注當局是否會推出接種疫苗後,可在通關或出行更方便等誘因,吸引市民接種疫苗。梁亦好回應表示,不排除使用任何方法,希望可以令市民明白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她又指出,按照全澳人口計算,目前疫苗接種率約50%。對於面對新冠病毒疾病,50%是遠未足夠,全球現在都要將疫苗接種率提高,尤其是長者及慢性病患者最需要接種,否則將會衝擊及拖垮本澳的醫療體系。 梁亦好在會上提到,世界上有些國家現時已經推行「與病毒共存」政策,原因是疫苗接種率高。她指,接種疫苗後即使有人感染病毒,都不會出現大量重症,不會出現大量死亡的情況,這亦是全球現時所採取的策略。 本澳已接種疫苗人數達33萬8,450人。(林嘉欣攝)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昨(15)日舉辦第三場媒體介紹會,保安司司長黃少澤、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出席,介紹便利通關和工程項目。其中黃少澤介紹,橫琴口岸客貨車通道將實施「大一站式」新通關模式;而橫琴口岸規劃將分為三階段,預料明年將建成客貨車查驗區域。此外,粵澳亦將逐步推進全面開放澳門單牌車便利進出橫琴。 【本報記者陳宇東、鍾佩欣、陳嘉俊、劉艷萍報道】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在會上介紹,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分線管理政策(澳門與橫琴之間為一線;橫琴與內地之間為二線),建立澳門與橫琴一體化高水平開放體系。放開「一線」方面,經「一線」進出貨物繼續實施備案管理,簡化申報程序和要素,並研究調整橫琴不予免保稅貨物清單政策,以及積極推行合作「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便利人員進出。他又稱,橫琴口岸二期永久客貨車通道實施「大一站式」新型通關模式,橫琴口岸二期工程預計明年年底完工。 「大一站式」通關 人車一次查驗 海關關長黃文忠表示,「大一站式」新型通關模式,即通關車輛及其駕駛者只需要進行一次查驗,便可完成澳門與橫琴之間的邊檢、關檢及檢驗檢疫通關程序,提升車輛通關效率;而橫琴口岸設出入境車道各15 條車道(九條客車車道、六條貨車車道),共30 條車道,實施24 小時通關;每日最大通關車流量可達43,000 架次。而針對出入境貨車及所載貨物只需要進行「一次機檢」,提升貨物通關速度。 內地貨進橫琴徵收出口關稅 至於「二線」管住方面,黃少澤稱,進入內地的免保稅貨物按規定徵收關稅和進口環節稅;至於從內地經二線進入橫琴的貨物視同出口,按現行稅收政策規定實行增值稅和消費稅退稅,涉及出口關稅的應稅商品將徵收出口關稅,並根據需要辦理海關手續。亦將研究調整適用退稅政策的貨物範圍,實行負面清單管理,「二線」對人員進出則不作限制。 治安警察局局長吳錦華表示,橫琴口岸規劃及未來發展分為三個階段,首階段已投入使用,包括旅檢大廳、二層交通平台建成部分,以及蓮花大橋南側橋面,面積6.6萬平方米。第二階段是蓮花大橋北側橋面、交通平台後續建成部分和永久客貨車查驗區域,預計在2022年完成建設;而連接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的快速通道,正在規劃籌建中,工務部門將盡快投入建設,連同第一階段總面積為16.7萬平方米。第三階段是推進澳門輕軌延伸至橫琴口岸的相關區域。 已批出6,777 個單牌車入琴配額 而在單牌車入出橫琴政策方面,黃少澤表示,開放澳門機動車入出橫琴政策自2016年12月實施以來,按照「按部就班、逐步推進」的原則,配額總量由最初的400個,逐步增加至今年3月15日的10,000個,同時放寛申請條件,新增允許18歲或以上澳門居民申請機動車輛入出橫琴資格。自2021年7月1日起,配額指標由每月300個增至每月500個。他又補充,至昨日已批出6,777個,餘額3,223個,未來粵澳兩地政府將根據新橫琴口岸通行能力及道路交通流量等,逐步推進全面開放澳門機動車便利入出橫琴。 電單車可進入橫琴?未來需研究 有傳媒關注全面開放機動車入橫琴是否包括電單車?保安司司長黃少澤表示,根據現時政策,電單車不可以上橫琴大橋,當然將來電單車可否進入,需要政策上研究。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亦補充電單車不可上蓮花大橋。至於創新通關模式方面,海關關長黃文忠表示,預計2022年尾與內地達成協議,生態方面已做了評估。 澳大東北角設通道橋連接橫琴口岸 建設發展辦公室主任林煒浩指出,現時只有澳大河底隧道由澳門連接橫琴,未來將設一條橋由澳大連接橫琴口岸,通道橋是為了澳門大學的師生在澳門與澳大之間多了一個選擇。林煒浩指出,項目現時做前期工作中,會在短期內啟動,而橋的落腳點在澳大東北角。 林煒浩指出,澳門大學連接橫琴口岸通道橋項目,通道橋將連接澳大與蓮花大橋引橋的引留接駁口;初步方案是有兩條橋樑,一條是400米,另一條是240米。橋樑除了通車外,還設有行人專道。而該項目正在做前期工作中,會在短期內啟動。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立工作準備就緒, 工程人員連日加緊更改橫琴大橋「橫琴新區」入口名牌,至昨(15)日更改工程已完成,名牌已由原本的「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珠海橫琴片區」,更改為「粵澳深度合作區」。值得注意的是,橫琴已不是一個「片區」,已獨自成為一個「區」。名牌更改完成,「掛牌」工作亦快將舉行。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範圍為橫琴島「一線」和「二線」之間的海關監管區域,總面積約106平方公裡。其中,橫琴與澳門特區之間設為「一線」﹔橫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內其他地區(以下簡稱內地)之間設為「二線」。根據橫琴全島客觀現實情況,對合作區進行分區分類施策管理。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和橫琴口岸澳門管轄區,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澳門特區政府管理,適用澳門有關制度和規定,與其他區域物理圍網隔離﹔粵澳雙方共商共建共管共用區域採用電子圍網監管和目錄清單方式,對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實施特殊政策。 彰顯「兩制」優勢的開發示範區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戰略定位,包括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立足粵澳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圍繞澳門產業多元發展主攻方向,加強政策扶持,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澳門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 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推動合作區深度對接澳門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為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營造趨同澳門的宜居宜業生活環境。 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立足合作區分線管理的特殊監管體制和發展基礎,率先在改革開放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大膽創新,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彰顯「兩制」優勢的區域開發示範,加快實現與澳門一體化發展。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高地。充分挖掘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創新潛力,用足用好澳門自由港和珠海經濟特區的有利因素,加快提升合作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有力支撑澳門—珠海極點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引領作用,輻射帶動珠江西岸地區加快發展。 帶動珠西加速發展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合作區建立開發管理機構,粵澳雙方聯合組建合作區管理委員會,在職權範圍內統籌決定合作區的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和重要人事任免。合作區管理委員會實行雙主任制,由廣東省省長和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共同擔任,澳門特區委派一名常務副主任,粵澳雙方協商確定其他副主任。成員單位包括廣東省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部門、珠海市政府等。 合作區管理委員會下設執行委員會,履行合作區的國際推介、招商引資、產業導入、土地開發、項目建設、民生管理等職能。執行委員會主要負責人由澳門特區政府委派,廣東省和珠海市派人參加,協助做好涉及廣東省事務的協調工作。粵澳雙方根據需要組建開發投資公司,配合執行委員會做好合作區開發建設有關工作。
再有賭場貴賓會「櫃桶」倒閉,超過70人被騙,涉及款項達8,650萬港元,兩名涉案女子一被捕另一在逃,司警在追緝中。
澳門屬於微型經濟體,必須設立一定的目標及框架確保方向。
公共行政方面,當局指在 「一五規劃」外完成對多個部門的架構調整。
澳門「一五」規劃所確定的21項澳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有15項達到預期,三項接近預期,另有三項指標未達預期。
衛生局局長羅奕龍表示,當局的防疫新指引並沒有違反自願可選擇原則。
離島醫療綜合體預計2022年落成,2023年啟用,可提供約1,100張病床。
澳門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李蔭良促請政府適當補助中小微企核檢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