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 假期最後一日 , 過去一直深受本地民眾歡迎的黑沙海灘吸引不少旅客到訪, 有旅客形容該處現時已成為內地網紅打卡新熱點,
行政長官賀一誠上周五出席活動時回應表示,早前在博鰲論壇與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談論過這個問題,與香港開展旅遊氣泡仍處於討論階段。
呂開顏解釋,失業率與一般統計數字不同,會有滯後期, 經濟需要持續復蘇一段時間失業率才有機會出現下跌。
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會長曾德岱預料今年第三 季虹光軒將會搬遷至青濤大廈的地舖,職業培訓服務名額由現時35名增加至45 名。
體育局轄下泳池由本月1日全面開放予公眾使用,市民可選擇透過即場購票及新推出的網上預約門票服務使用泳池
內地「五一黃金周」五天假期展開,由於本澳疫情穩定,外界預測本澳旅遊業有望向好,本報記者走訪路氹多間博企,發現人流的確有上升,但整體升幅不算高,與外界估計仍有距離。
《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下稱《草案》),於去年9月4日至11月2日完成為期60日公開諮詢,當局已完成編製有關《諮詢總結報告》(下稱《報告》)及《意見匯編》正式對外公布。《報告》認為社會基本認同草案提出把澳門建設成為快樂、智慧、可持續及具韌性城市的規劃願景。 行政長官賀一誠上月30日出席活動後表示,《報告》中有193條意見不認同將路環疊石塘山劃為居住區,他承諾政府會聽從社會意見,將疊石塘山保留為綠化區。 【本報記者陳宇東、梁啟迪報道】 除疊石塘山外,《報告》亦提到南灣湖 C、D區設立政府機關設施社會有不認同的意見。賀一誠回應稱,社會意見有兩邊,大家的意見只是不希望興建太高的物業,而並不是反對建政府設施,所以目前還是會保留興建低密度及低層的政府設施。至於高度限制方面,賀一誠重申,有關C、D區建築限高會按照現時《城規法》的標準。 而對於是否維持新城D區填海,公眾認同和不認同的意見數量相若。《報告》回應,會在後續工作中結合城規會意見,綜合分析決定。 新城D區填海保留 賀一誠指,D區填海是會保留;而A區和北區之間水道位置便需要繼續向中央進行申請。至於D區的填海工作會何時開始,賀一誠直言,因目前沙的貨源緊張,C區的沙都不足夠,因此目前C區已「Delay(延遲)咗好耐」,因此D區的開展還需視乎沙源。 此外,根據澳門輕軌公司公布輕軌東線方案諮詢總結報告,社會普遍認同建設輕軌東線,而有關目前工作進度。賀一誠表示,目前已委託第三方進行設計及進行有關標書標底的工作,要上述兩項基礎工作完成後才可進一步開展投標工作。 《報告》共收到1,265份意見,拆分整理出條意見。對應諮詢文本內容,劃分成三個層級(八大類別、43個議題、116個具體話題)進行分類細化分析。在4,939條意見中,歸納為「認同」的佔1,950條、「不認同」佔884條、「中性/其他」佔2,105條。 其中,關於《草案》提出重新將本澳土地劃分為18個規劃分區,共收到185條意見,當中表示「認同」的意見20條,表示「不認同」的意見有88條,以及「中性/其他」意見有77條。 「不認同」的意見包括應使用原本堂區名稱;不同意使用一系列沒有靈魂及價值的名稱,應保留一直沿用的具歷史價值、有典故、有感情、且具有城市魅力及澳門特色的原分區及其分區名稱等。 分區應使用澳門特色區名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當局設計的分區名稱與社會習慣使用的地方名差距較大,例如「中區-1」或「中區-2」等,並不是一個好的名稱,建議應該用一些較為富有澳門特色的區名。 除了分區名稱外,他指出社區人均設施標準才是落實詳細規劃的重要指標,但在報告中卻未見一字。他形容此文本只是用以滿足法律最低要求,當中缺乏了很多重要指標,到將來落實詳細規劃時可能會產生很多爭議,例如總規諮詢文本中各分區基本都沒有提出因應景觀維護需要,作出明確清晰的高度限制。 對此,他促請政府應明確南灣湖C、D區各地段的詳細建築限高,以維護西望洋山至舊大橋的視覺聯繫,確保公眾能從主教山山上120度的視角俯瞰海面,以及從海上仰望山上,均不受過高建築物的遮擋。 根據《城市規劃法》及其施行細則規定,《草案》諮詢總結報告公布後,土地工務運輸局會將相關文件送交城市規劃委員會,城市規劃委員會(下稱:城規會)須於60日內發表意見。在收到城規會意見之日起計90日內,土地工務運輸局會對居民及城規會意見進行綜合分析,編製最終報告呈交特區政府按法定程序進行後續工作。
為紓緩三類弱勢家庭(單親、殘疾及長期病患者家庭)的生活壓力,社會工作局今年繼續推行社會融和計劃。第一期社會融和計劃津貼於周三(5日)起發放,而第二期社會融和計劃津貼於今(4)日至6月3日期間接受申請。 社工局稱,本年度第一期社會融和計劃津貼總支出約2,119萬澳門元,共5,043戶三類弱勢家庭受惠。其中,定期援助金受益家團內之三類弱勢家庭有1,576戶,將於本周三透過自動轉帳或沿用的派發方式發放款項;而今年經社會工作局或協辦社團/機構申請及獲審批之三類弱勢家庭有戶,將於本月17日起透過自動轉賬或現金派發方式發放款項。 本年度第二期社會融和計劃津貼於5月4日至6月3日期間接受申請。現正收取社會工作局定期援助的三類弱勢家庭,以及本年度第一期社會融和計劃受惠家庭無需提出申請。申請人可前往社會工作局轄下社會工作中心或協辦社團/機構,索取申請表格及辦理申請手續。 申請表亦可於社會工作局網頁mo下載。如有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82971607。 特區政府透過社會融和計劃,向正接受定期援助、或收入不高於最低維生指數一定倍數(本年度為1.8倍)之三類弱勢家庭,每年兩次發放一次性的生活津貼。
環球疫情持續不穩,本澳側重旅遊博彩業發展,就業環境不佳在所難免,有大學畢業生大嘆就業困難,有感前路茫茫。民众建澳聯盟副理事長、澳門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冰冰表示,疫情下本澳就業困難已成定局,建議畢業生在努力找工作之餘,亦要開始思索怎樣在疫下求存,陳冰冰提出三點建議,希望幫助年輕人尋覓出路。 其一,再進修。陳冰冰認為普遍年青人在大學畢業後便立馬投入就業市場,昔日澳門經濟騰飛的確需要大量勞動力,青年人進入職場便可大展拳腳;但當下澳門經濟不佳,年輕人投入職場難度大增,幾十個本科畢業生亦未必有一人能擠進一個職場席位,故陳冰冰認為年輕人可再一次審視自身興趣,如確立在某一個學術科目具有天份的話,不妨在這段時間選擇進修,近則修讀證書課程,長遠亦可修讀碩士、博士,先裝備好自己,將來經濟回穩便有更多武器與他人在職場競爭。 退而求其次 先從事實習工作 其二,進入實習崗位。陳冰冰指出,目前本澳就業環境競爭極大,畢業生可選擇退而求其次,先從事實習工作,人工福利次之,慢慢在職場儲備經驗再覓出路。她提到最近勞工事務局與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澳門青年到內地字節跳動見習計劃」,讓本澳年輕人到內地的知名巨企實習,特區政府更提供每月澳門幣5,000元的生活資助,她認為相關實習計劃能令畢業生了解國家發展之餘,亦能擴闊目光,儲備工作經驗,年輕人應盡量把握機會,她亦建議政府多舉辦同類活動。 放遠目光 遠眺大灣區 其三,走進大灣區。陳冰冰直言本澳目前經濟仍側重旅遊博彩業,令本地畢業生的出路較為狹窄,故陳冰冰建議畢業生不妨將目光放遠一點,遠眺大灣區的創業發展,她指出,在中央政府的宏觀布局下,大灣區發展實有所圖,年輕人可趁這段發展階段,到內地闖一闖,按她所知,不少年輕人都有到橫琴開創電商事業,在兩地政府積極推動下都獲得不錯成績。陳冰冰表示,當然,她亦明白年輕人貿然到內地發展具一定風險,故她建議年輕人可先參與本澳一些社團舉辦的大灣區交流考察團,多看多想,再決定日後出路。 早向中學生說明發展方向 另外,本澳近年大力發展多元產業,發展四大產業,包括大健康、金融、科技及中醫藥,陳冰冰認為,政府應適時在中學升大學的階段加開升學講座,早一步與中學畢業生分享澳門未來發展。她指出,當年旅遊博彩產業興旺,中學生自然選擇旅遊、工商管理作為大學學科,當下國家發展更進一步,澳門在大灣區有了新的定位,四大產業已成澳門發展最新目標,政府有責任向中學生說明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