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廣澳門文化形象,文化局在前年推出「文化傳播日」基礎上,決定今年4月推出「文化傳播月」,呈現六大亮點項目及一系列精選活動。
失智症是長者常見的慢性疾病,據澳門特區政府估計,現時本澳約有5,800名失智症患者,預估去到2036年,本澳失智症患者人數更會增至10,000人。
在江門同鄉會會長甄瑞權陪同下,立法議員、江門青年會會長鄭安庭,候任會長夏俊英、候任理事長曾錦培及候任監事長黎正文,日前帶領新一屆領導成員拜訪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介紹換屆工作及未來發展方向。
由去年4 月至今年初,本澳分別於內港及路氹地盤挖出合共四支古炮。文化局局長穆欣欣昨(24)日回應表示,當局目前正就有關古炮作跟進修復工作,現階段仍未具條件展示,而根據專家意見修復工作約需數年時間。
經濟財政司司長日前會見本地社團時透露,當局正開設一些途徑,包括在內地,例如珠海企業等尋求機會讓本地學生學習及工作。祖國內地發展機遇處處,此舉相信不但為澳門年輕人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亦可有系統地拓闊本澳畢業生的發展機遇,促進兩地青年人於人才及創新創業方面的合作與交流。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於3月11日通過了《十四五規劃綱要》,為推動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特別提到要便利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創業,打造粵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規劃同時提到要加強內地與港澳各領域交流合作,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和生活居住的政策措施。這些重要政策,充分顯示中央政府對促進澳門特區更好融入大灣區以及國家發展大局的大力支持。 澳門作為國家的特別行政區, 可以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發揮獨特作用,而對於本澳青年而言,「十四五」規劃背後蘊含龐大機遇,北上工作除可發揮自身優勢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可為國家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作出貢獻。 同時,北上也可以讓青年人了解內地新科技、新產業的最新發展和趨勢,再回來來貢獻澳門,助本地企業升級轉型。 近日各大高等院校陸續舉行就業展,當中不乏大灣區企業來澳招聘本地青年人才,不少畢業生對內地的發展機遇抱正面態度。事實上,本澳青年競爭力不低,能操兩文三語,擁有國際視野及創新思維,只要勇敢走出「舒適圈」到內地發展,將來必定成為大灣區搶手人才。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粵港澳大灣區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下的重大發展戰略,內地尤其大灣區將是澳門青年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舞台,澳門青年應把握難得的機遇,大膽「北闖」,從而豐盛人生,感受家國情懷,個中收穫並不是單單金錢可以衡量。
澳門中華總商會本周一在會址舉行「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報告會」,由理事長高開賢主持。全國政協常委、中總會長馬有禮,全國政協委員、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中總副理事長賀定一。
一名內地男廚師日前來澳賭敗後變賊,兩次找一名內地女換錢黨換錢後,第三次聯絡對方藉詞兌換更多港元,最終露賊相搶劫對方,成功搶得30萬港元後逃去。司警接報調查根據天眼及周邊店舖監控錄像,迅速鎖定目標,在一家押店起回贓款及在橫琴口岸成功拘捕涉案男子,嫌犯被捕後承認因賭敗犯案。 【本報記者劉凱輝報道】 被捕內地男子姓崔,24歲,山西人,職業廚師。司警控以搶劫罪案件已移送檢察院處理。至於案中女事主20多歲,內地居民。案情指,本月22日晚上11時許,司警接報事主在路氹某賭場酒店客房遭一名男子搶劫30萬港元現金。根據事主供稱,她本月初來澳從事換錢黨工作,本月19日晚上在路氹某賭場認識涉案男子崔某,雙方其後在認識當日及本月21日,分別進行兩次交易,崔某以網上銀行轉賬方式,用10,000元人民幣與事主兌換了11,600 港元,以及用8,000 元人民幣兌換了9,200 港元。 浴袍腰帶綁手腳 毛巾塞口 本月22日晚上9時許,崔某又向事主稱要兌換更多港幣,相約到他租住位於路氹某酒店的客房交易。期間,崔某同意轉賬60,000元人民幣與事主兌換70,000港元,但一直以手機訊號差為由拖延轉賬,事主等候約20分鐘後,崔某突然用雙手從正面緊抱事主,再用力將事主推倒地上,並恐嚇稱房間有刀,隨時對事主不利。最終,崔某用房內浴袍腰帶將事主手腳捆綁,再以毛巾塞口,搶走事主放在黑色背包內的30 萬港元後逃去。 事主自行鬆綁後報警求助。司警迅速鎖定嫌犯崔某的身份及逃跑路線,發現他案發後立即乘搭的士到新口岸的一家押店,將287,000港元贓款準備滙到內地一間銀行後再逃去。司警在涉事押店成功起回有關贓款。 前(23)日凌晨約4時,警方在橫琴口岸截獲準備離境潛逃的嫌犯,經查問,他承認因為賭敗而搶劫事主。
【本報記者陳嘉俊】三名本澳女子懷疑墮入網絡交友騙局,分別被自稱來自伊拉克及也門外籍男子詐騙合共逾26萬澳門元。司警正調查三宗案件,暫未有人被捕。 首宗案件女事主40多歲,於今年3月中旬在網上認識一名自稱在伊拉克工作的男子,對方聲稱會來澳定居,並將郵寄900萬美元現金回澳,著女子保管。其後女子被一名自稱「速遞員」的人士要求交付郵遞「通關費」。女子匯款3.3萬元後,將事件轉告家人,家人認為女子受騙報案求助。 第二宗案件女事主50多歲,她於去年7月認識一名外籍男子並成為朋友。今年3月,男子聲稱身處也門,將寄給女子一份名貴禮物,但過程中被海關扣查,要女子按指示支付逾4.7萬元「清關費」。女子交付金錢後向家人講述事件,家人認為女子受騙報警求助。 第三宗案件女事主40多歲,她於2月中旬在網上認識一名「也門國際醫生」,同樣聲稱將來澳與女子相見,但需要金錢,女子匯款逾18.8萬澳門元後,該名「國際醫生」仍未來澳,女子懷疑受騙報警求助。 網絡交友騙案層出不窮,三名本澳女子合共被騙走逾26萬澳門元。(東方IC 圖片)
【本報記者陳嘉俊】司警近日接到兩名本澳居民報案,分別涉及兩宗投資虛擬貨幣的詐騙案件,合共損失逾63萬港元。司警正追查騙徒下落。 第一宗案件事主為本澳女子,今年1月透過網絡社交平台認識一名男子,對方遊說她透過購買虛擬貨幣賺錢。事主信以為真,在1月下旬到3月下旬期間,先後投資了合共16萬港元。其後事主發現相關投資網站顯示賬面有盈餘,準備取回款項,但此時網站客服聲稱其賬戶被國際清洗黑錢監管機構攔截資金,要向兩個香港賬戶匯款才能取回現金。事主其後依照指示匯款13萬港元,但仍無法取回現金,懷疑受騙之下報警求助,合共被騙超過29 萬港元。 第二宗案件事主為本澳男子,他在去年12 月透過網絡社交平台認識一名女子,對方同樣教唆事主投資虛擬貨幣。事主在去年12月到今年2 月下旬分別投資超過34 萬港元。此後事主想取回現金,但網站突然無法登入,事主懷疑受騙報案求助,報稱被騙超過34萬港元。 司警接獲兩名本澳人士報案,分別涉及兩宗投資虛擬貨幣詐騙案,合共被騙取逾63萬港元。 (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推出「2021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當中的「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引起社會熱議,包括「先消費後優惠」、三倍核銷等多種做法,都引起不少反對聲音,多個社會團體連日來更就方案提出建議,希望政府從善如流,優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