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周二(1日)經歷整日暴雨,導致嚴重水浸。市政署前(2)日發新聞稿表示,本澳遇到近70年最高雨量的暴雨,出現水浸較難避免。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3)日引述市政署表示,署方將會就全澳的水浸黑點的整理和應對方式整理成報告,提交給行政長官和司長。署方又表示,位於內港南的雨水泵房工程正由工務局著手籌備,選址暫定在南光碼頭附近,近期會進行招標。署方亦正計劃持續透過利用生物池和疏水磚,逐步將本澳打造成「海綿城市」。 【本報記者吳泳欣報道】 北區社諮會昨日邀請市政署派代表討論近日出現的水浸問題和本澳渠網情況。委員會副召集人高岸峰會後引述市政署表示,深深理解水浸對居民造成影響,市政署已積極部署應對接下來的暴雨天氣。 委員又引述市政署表示,本澳舊區渠網建成逾40年,已相當老舊,要解決水浸問題相當困難。希望通過逐步解決的方式紓緩水浸問題。高岸峰則呼籲居民和商戶,要定期清理大廈沙井和食肆的隔油井。 另外,委員洪偉東在議程前發言時指,日前暴雨就連北區都出現水浸,在慕拉士大馬路一帶,雨量最多時水深至小腿。他指出,渠道未能及時排水,加上雨水經渠道倒灌,令該區有工廈出現嚴重水浸,商戶蒙受損失。洪偉東促請政府加快推動治水防洪工程,定期排查全澳渠道排污及排洪,加強清理渠道。 委員許治煒、黃飛獅和蔡思偉引述居民認為,本澳多地工程進行中,令不少雨水渠或排水口均受到堵塞。建議政府多運用廣播系統提醒市民接收天氣預警信號,又建議政府公開水浸黑點排水渠資料及地勢高度圖比較,讓居民掌握區內渠網情況。
【本報記者劉凱輝】一名在本澳就讀大學的內地女學生懷疑遇上電騙,誤信「快遞公司」指她的郵件寄失,需交出其個人資料以及4,000元人民幣。女學生發現被騙後報警,司警接報調查案件,暫時未有人被捕。 案中的女事主20多歲,內地人,現時就讀本澳某大學。事主本月1日下午,手機接獲自稱「快遞公司」職員來電,對方指事主有一個郵件寄失,剛好事主之前真的曾寄失郵件,因此信以為真,按指示加該名職員的通訊軟件,以及交出個人資料等,以便「快遞公司」核實有關情況。騙徒見事主上當,再訛稱要檢查事主的銀行戶口是否正常,著要求事主轉賬到指定賬戶進一步核實及驗證。結果事主將自己戶口內的元人民幣轉賬後,「快遞公司」職員便隨即失去聯絡,事主懷疑受騙,於是報警求助。 一名內地女大學生在本澳遇上電騙,向司警報案,損失元人仔。 (資料圖片)
日前一場暴雨令本澳多個區域水浸。由於今次水浸僅由暴雨引致,反映本澳部分區域雨水渠網的排水能力嚴重不足。 立法會議員李振宇提出書面質詢,「改善澳門半島排水系統」研究報告指,下水道排水能力不足是多個傳統水浸區域如內港、黑沙環、水塘馬路、新橋及高士德、台山等區水浸的主因之一。雖然工務部門及市政部門近年一直協調合作,致力改善澳門各區下水道整治及管理工作,採取如擴容、分流及截流等方式進行下水道管網優化工程,持續提升各區下水道整體排水能力,但仍未能有效解決低窪區域的水浸問題。 他指出,在澳門半島雨水排水系統中,約九成雨水經由約100個排水口直接排放到大海,其餘一成雨水則經由三個雨水泵房(包括新林茂塘泵房、林茂塘泵房及跨境泵房)排放到大海。市政署多年前曾計劃於筷子基北街及船澳街交界處建造雨水泵房,以提升筷子基、新橋區及提柯區等區域疏導和排放雨水的能力,並分擔林茂塘雨水泵房的雨水排放壓力,改善暴雨下可能出現的水浸情況,但有關工程進展緩慢。他關注筷子基雨水泵站項目現時進展如何?有無確切建設時間表?另外,針對雨水排水能力不足的問題,政府相關部門會否全面檢視各區尤其是低窪地區的排水網絡,擴容渠網,提升雨水排水能力?至於市政署正在建設「澳門排水系統訊息化管控系統」,現時建設進展如何?何時能夠覆蓋全澳各區? 立法會議員李振宇針對本澳渠網排水問題提出質詢。 (資料圖片)
銀娛舉行龍舟下水祈福儀式 迎接「2021 澳門國際龍舟賽」
粵劇曲藝總會廣州考察交流 與時並進傳承粵劇文化
成都成華區投資座談會在澳舉行 深化兩地合作
市政諮詢委員陳溥森批評本澳治水工程過去一 年基本沒有明顯改善。
澳門廣告商會理事長鍾靜儀表示,寄望政府在對外宣傳方面能多提供合作機會。
貿促局聯同業界正式起動澳門會展業界人才儲備 「帶薪培訓」計劃。
旅遊學院院長黃竹君表示,根據20192020學生畢業生就業數據顯示,約有八成畢業學生可從事與旅遊 服務相關行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