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了首劑國藥疫苗的本澳居民,自昨(22)日開始接種第二劑疫苗。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昨(22)日表示,據珠海巿衛健局通報一名受內地重點監測男子於3月20日進入澳門,其後入住美獅美高梅酒店,經調查後當局在昨日將他送往隔離,其核檢後結果為陰性,當局認為感染風險不高。
特區政府上周宣布推出新一輪「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投放50億元、向居民及外僱等提供電子消費優惠券,期望以三倍核銷的做法產生槓桿效應,刺激居民消費拉動更多內需。然而,此舉似乎與大眾心目中所想的「第三輪經援措施」相去甚遠,眾多市民以至各大社團都一致要求政府效仿去年做法,加推第三輪電子消費卡,以更直接方式緩解市民收入減少帶來的壓力。 誠然,對於習慣了多年現金分享計劃的澳門人來說,沒有真金白銀到手,總是覺得非「真援助」。根據計劃,本次電子消費券為期八個月,每名市民、外僱及外地大專學生最多可享受4,800元消費優惠,但合共需要消費約二萬元,才能獲得全數補貼。這筆花費,對於有穩定收入的工薪階層可能是正常生活支出,但對於低收入群體、放無薪假甚至失業的市民而言,或許未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再者,去年推出的電子消費卡雖然也屬於電子支付方式,但只需要商戶一端進行申請機具等操作,市民只需領取電子消費卡後即可消費,就算是小孩或無能力使用手機應用程式的長者亦可受惠。反觀本次電子優惠券計劃,若市民手上沒有智能手機,又或者未能實名登記電子支付,均無法享受補貼優惠。無可否認,電子支付是本澳發展大勢所趨,政府當局以各種措施提高電子支付普及率是好事,但若在穩經濟、顧民生的消費優惠計劃上,再次以「一刀切」的實踐方式,未必是急市民所急的施政體現。 這次消費優惠計劃的爭議,再一次體現出社會政策中「公平」與「效率」兩者的平衡取捨問題。 有意見認為政府推出消費券只是為商家作促銷、對市民不公平,而站在政府角度,電子支付方式的確能最便捷地確認和核銷如此大量的交易。如果電子消費券方式已是勢在必行,當局能否透過降低使用金額門檻、無需事先消費即可立減等優化措施,盡量讓大眾容易接受,以免「給了好處還挨罵」。
一名本澳工程公司負責人涉嫌為17名黑工偽造虛假工作證件,包括澳門居民身份證、回鄉證、外地僱員證和職安卡等。事件被地盤保安員查證時揭發,司警拘捕涉案男子,控以「偽造具特別價值之文件」及「僱用」罪,移送檢察院處理。 【本報記者陳宇東報道】 案中被捕男子姓王,54歲,澳門居民,報稱為一名商人。事主為一名內地男子,40 多歲。 案情指, 於2019 年10 月, 案中事主帶同12 張偽造證件到司警局報案,當中包括一張澳門居民身份證、三張回鄉證、兩張外地僱員證、五張職安卡及一張由身份證明局發出的查核智能身分證紀錄證明書。事主報稱,案中嫌犯王某以合作工程為由,令其損失共人民幣20 萬元。 地盤工程吸引事主投資30萬 早於2019 年6 月,事主透過友人認識本澳某工程公司負責人王某,當時他聲稱承接了一個位於新口岸的地盤工程,由於其資金不足,於是邀請事主一同合作投資,並要求事主於內地找人到地盤工作。事主答應後,向王某的公司投資了30 萬元人民幣,並找來14 名內地工人,由王某辦理相關的證件來澳工作。 保安員查證揭發大批黑工 在這批工人開工約一個月後,其中一名工人被地盤保安員查證,發現其持有的證件為假證。 事主得知後馬上終止與王某合作關係,並要求王某償還投資款項,王某只是還回其中10 萬元。 司警調查發現,17名工人(事主找來14 名及王某公司三名)相關證件均為偽造,所有工人只是持旅遊證件來澳。他們供稱以600 澳門元日薪受聘於王某,每人需付人民幣2,000 元作為辦證費用。 直到2020年11月,司警到王某公司辦公室進行搜索,搜獲三部電腦,儲存大量與假證有關資料,包括證件相片、偽造的中國居民身份證、澳門居民身份證、職安卡、回鄉證及相關資料圖像檔,當中有90 多個圖像檔與本案有關。 司警於昨(22)日邀請王某到警局協助調查,期間他拒絕交代任何與案件有關的內容。司警綜合所有證據,有強烈跡象顯示王某作出相關犯罪,對其控以「偽造具特別價值之文件」及「僱用」罪,並移送檢察院處理。
【本報記者陳宇東】一名有多年偷拍習慣的本地男學生,日前涉嫌以精心改裝的手機遙控鏡頭,偷拍一名女士裙底,遭途人揭發並被治安警拘捕。警方更在其家中搜出大量偷拍女士裙底和雙腿的照片,以及一批偷拍工具。警方對其控以「侵入私人生活」罪,移送檢察院偵辦。 涉案男子姓庾,澳門居民,24歲,報稱為學生。案情指,治安警察局於本月19日接報,一名女子於成都街購買飲品期間,有途人向其暗示正有一名男子在她身後對其裙底進行偷拍行為,該女子隨即轉身查看,男子立刻逃跑。女事主報警求助,警方透過「天眼」系統鎖定嫌犯身份,在他位於下環街的住所中將其拘捕。 治安警表示,在涉案男子的住所內發現其犯案時所穿著的衣物,並在其電腦內發現大量偷拍女士裙底和雙腿的照片和影片。此外,警員又發現嫌犯用作偷拍作案工具等。 嫌犯承認已有多年偷拍習慣,作案時將用作偷拍的鏡頭放進透明膠樽內,然後再放進背包內固定好,以及利用藍牙遙控手提電話作出偷拍行為。 一名有多年偷拍習慣的本地男學生,日前涉嫌以精心改裝攝錄鏡頭,偷拍一名女士裙底,遭途人揭發並被治安警拘捕。 (治安警察局提供圖片)
【本報記者陳宇東】本澳再現荒唐假結婚案! 治安警日前接獲一封舉報信,經調查揭發當中牽涉四宗假結婚案件,先後拘捕十名男女,其中一人任職消防局勤雜人員。警方調查後發現,部分涉案人士是堂兄妹關係,亦有姑姪關係。事件中共七人因假結婚而獲發澳門居民身份證,有人更成功申請三名內地子女來澳。 案中共十人被捕,其中四女一男為本澳居民,年齡介乎50多至60多歲,其中一名謝姓女子為現職消防局勤雜人員,其餘五名嫌犯為內地人士。案中各嫌犯被控「偽造文件」罪,移送檢察院處理。警方正追查另外兩名在逃女子下落。 案情指,治安警早前接獲匿名舉報信,當中提及四名廣東居民,分別以假結婚方式獲得澳門居民身份,同時惠及相關的內地子女。警方經分析鎖定目標,近日先後拘捕涉案的八名男女。各嫌犯間分別存在親姊妹、親兄妹、襟兄弟及堂兄弟、同居等關係。 其中一宗案件揭發任職消防局的謝女,於2008年與其內地姪子假結婚後,姪子及其內地女兒成功取得澳門身份證。就有關事件,消防局已開立紀律程序調查。 治安警接獲一封舉報信,揭發四宗假結婚案件,共拘捕十名男女,其中各人之間關係錯綜複雜。(治安警察局提供圖片)
疫情的出現令商戶意識到要將營商邁向電子化和智慧化的重要,有本澳服務業界指,通過科技升級可為業界帶來新的客源,雖然目前電子化仍處於萌芽階段,但看好隨著電子支付的發展,認為亦可借鑑內地電商營銷的經驗。
行政長官賀一誠昨(22)日在政府總部與卡塔爾國駐華大使穆罕默德.杜希米(H.E. Mr. Mohamed A. Al-Dehaimi)會面,雙方就促進兩地經濟、金融、旅遊合作等事宜交流意見。
工銀澳門昨(22)日在美高梅酒店舉行傳媒交流會,工銀澳門行政總裁徐克恩在會上總結過去一年工作,去年全年累計承銷債券項目18個,發行總規模超過150億美元。
金價近月來持續下跌至接近九個月低位,吸引消費者購買金飾,內地金飾銷量上升,隨著內地來旅客增加,本澳金飾業亦受惠,旅客數量上升,加上金價下跌,金飾銷量回升,業界稱比去年同期回升逾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