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娛樂集團(下稱「銀娛」)昨(20)日宣布向所有合資格高級經理或以下職級團隊成員發放相等於一個月月薪的一次性特別獎金,約有98%團隊成員受惠,以答謝團隊成員於今年及未來發展繼續投入之付出及貢獻。 銀娛稱,將於2月10日向合資格團隊成員發放相等於一個月基本月薪及保證小費(如適用)之一次性特別獎金。另外,於年1月2日至10月3日內加入銀娛的合資格團隊成員,亦將按比例獲發一次性特別獎金。 銀娛副主席呂耀東先生表示:「銀娛致力建設澳門,並持續為這個家園注入新動力。旗下的新發展項目有序推進,積極打造區內以至全球最大型、最多元化的綜合度假城之一,助力建設澳門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銀娛的新發展項目將為旗下團隊成員創造廣闊的事業發展前景和成長機會,過程中雖然充滿挑戰,但憑著各成員同心協力,及超凡的款客之道,銀娛定能再創高峰。」年是充滿挑戰一年,銀娛藉此衷心感謝澳門特區政府的卓越領導,令本澳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帶領社會各界攜手走出「疫」境;亦感謝每位團隊成員團結一致、恪盡職守,與銀娛並肩同行、共度難關。新冠疫情對銀娛的業務帶來前所未見的嚴峻挑戰,雖然未來前景仍然複雜多變,然而,銀娛持續建設發展的決心從未動搖,並期望團隊成員能夠與公司上下一心,繼續秉持「亞洲心」的服務理念,為客人提供優質的服務,全力支持路氹第三及第四期項目,助力公司維持未來的競爭力。
司警及治安警分別偵破兩宗假結婚案,共拘捕五名男女。其中一案女嫌犯涉假結婚之餘,亦曾協助胞兄與另一名本澳女子假結婚,以取得本澳居留權;而另一案中涉案男子成功以假結婚獲得澳門居民身份證後,其「正印」申請來澳定居引起警方懷疑,從而被揭涉嫌假結婚。涉案五人已被移送檢察院偵辦。 司警偵破的假結婚案共拘捕一男兩女,當中包括一對姓區兄妹。胞兄姓區,內地居民,58歲,任職娛樂場保安;其胞妹則用歐姓,56歲,裝修公司負責人;兩人均已成功取得本澳身份證;至於另一被捕女子姓黃(區男妻子),58歲,本澳居民,無業。 假結婚嚐甜頭 助兄再獲澳人身份 司警於2019年6月接獲舉報,指涉案歐婦涉嫌假結婚騙取本澳居留權,在調查期間,發現她「上陣」不離親兄妹,不單自己犯案,更曾協助內地哥哥與本澳女子黃某假結婚。 司警昨(20)日公布案情表示,歐婦於2005年與一名現仍在逃本澳李姓男子於內地登記結婚,2009年以「夫妻團聚」申請來澳定居,其後「夫妻」二人於2010年在內地離婚;其後歐婦介紹澳婦黃某予胞兄區男認識,並於2005年底假結婚,再於2010年以「夫妻團聚」方式申請來澳定居,同樣在取得非永久居民身份後即時與對方離婚。 本月19日,司警分別到上述三人的工作地點及住所將他們帶走作進一步調查,期間歐婦及黃婦拒絕合作;而胞兄區男則對假結婚一事直認不諱,他供稱2005年透過胞妹介紹下與黃某假結婚,期間從未與黃某一起居住,十多年來一直與胞妹居於新口岸住所。 五萬港元「買」婚姻「正印」來澳揭罪行 至於被治安警拘捕的男子葉某,原為內地人,現已取得澳門永久居民身份證,報稱自僱人士;與其假結婚的妻子姓布,47歲,本澳居民,無業;至於葉某的內地戀人姓鄭,35歲。 治安警公布案情指,葉某為騙取澳門居民身份證,先透過他人介紹認識布婦,其後向其支付港元作假結婚報酬。兩人於2006年在內地結婚,成為「夫妻」後葉某申請來澳定居;在2012年取得澳門居民身份證後,同年隨即與布婦離婚。 葉某其後於2014年與真正戀人鄭某在內地結婚,近年鄭某申請來澳定居,治安警審查資料時揭發有關事件,懷疑涉及假結婚,近日三名涉事男女被傳召到警局問話,葉男承認犯案;鄭婦則供稱不知道葉男原來曾與布婦結過婚。案件有待進一步跟進。
內地警方於昨(20)日下午在拱北口岸內地入境本澳關閘之間行車道,向本澳司警移交一名涉嫌與一宗暴利、洗黑錢及犯罪集團案有關男子。被捕男子姓關,33歲,本澳居民,涉及暴利罪、犯罪集團以及清洗黑錢罪,涉嫌為案中主腦。 高利放數四年逾200人進行借貸 司警昨(20)日在現場公布案情指,於2019年6月24日偵破一宗涉及暴利罪、清洗黑錢罪以及犯罪集團案,當時拘捕五名嫌犯;該案是警方於2017年接獲相關舉報,經調查後發現該集團是以財務公司作為幌子,以收取高出法定利率來謀取暴利,該集團運作了四年,有超過60名被害人,有200多人曾向該集團借貸,借貸總金額逾2,500萬港元。 內地警方協助截獲涉案主腦 司警於2019年採取拘捕行動,先後於本澳捕拘五名嫌犯,並成功瓦解該犯罪集團;警方其後進行續後調查工作,追查仍在逃人士。 經進一步排查後鎖定犯罪集團主腦關姓嫌犯身份,他負責指示他人開設銀行賬戶,以收取被害人還款。 警方調查後發現,關某於2019年5月12日晚駕駛車輛經關閘離開本澳,司警與內地警方合作,委託內地警方協助查找關某行蹤。司警於昨(20)日早上收到內地警方通報已成功於珠海截獲關某,並於昨日下午進行移交逃犯儀式。司警將嫌犯帶返警局後,稍後移交檢察院處理。
年近歲晚,為預防罪案發生,司法警察局在警察總局統籌下,聯同多個社團代表及「司警局大廈防罪之友」會員前往各區進行冬防宣傳,向居民、商戶及物業管理人員等講解防罪資訊,提醒做好防罪措施,以防不法份子於假日期間伺機犯案。 巡查社區宣傳冬防資訊 新春節假日期間,不少工業大廈內的廠商、部分商場及商舖休業,進出人流減少,保安措施容易被忽略。司警局人員呼籲相關場所物管人員須加強保安工作。此外,由於早前曾發生有賊人假扮顧客搶劫珠寶金行的案件,故司警局人員加強宣傳防盜防搶,尤其提醒售賣高價值商品的商戶須做好防罪措施,勿讓不法之徒有機可乘。 因應不少市民在春節期間會走訪親友拜年,不法分子會趁機作案,司警局人員提醒住宅大廈管理員應時刻留意陌生人士出入情況,做好訪客登記,以及加強巡視大廈樓層,如發現懷疑犯罪情況,應在保障自身安全下立即聯絡警方;呼籲居民做好家居防盜措施,外出及睡前應鎖好門窗,並定期檢查家居防盜設施狀況,如出現損壞或不足,應立即更換及添置。 警民合作共護社區安寧 司警局表示,冬防宣傳工作將持續至新春假期完結,期間局方人員除了在社區進行防罪巡查,以及向居民宣講各類防罪資訊外,還會與社團、坊會及物業管理公司合作舉辦防罪講座,加強居民及物管人員的防騙防盜意識。同時,亦開展針對青少年的防罪宣傳工作,透過「學校安全聯絡網」機制加強家、校、警三方合作,強化青少年防罪守法意識,防止他們受到侵害或誤觸法網。 司警局聯同多個社團及「 司警局大廈防罪之友 」進行冬防宣傳。(司警局提供圖片)
拱北海關持續嚴打「水客」走私,昨(20)日通告上周在拱北口岸連續查獲多宗人身匿藏和物品夾藏違禁品案件。 1月17日中午,澳門人李某身著嬰兒背帶式腰凳,抱著一名幼兒經拱北口岸旅檢大廳海關「無申報通道」入境。關員將其截查後,發現其腰凳內及後背背包共藏有四瓶茅台酒。 同日下午,內地男子劉某手提保溫飯盒,經「無申報通道」入境。關員發覺有異,截查劉某,見其保溫飯盒內裝滿飯菜,但重量異常。經進一步檢查,查獲飯盒內藏有一瓶用塑膠袋包裹的茅台酒。 次日(18日)下午,澳門人吳某經同樣經「無申報通道」入境。關員留意到其身穿長款毛絨外套,身材瘦小但前腹部異常臃腫;經進一步檢查,關員從上述部位查獲六瓶用膠帶裹藏的茅台酒,手提袋內也查獲三瓶。目前,上述案件均已按規定作進一步處理。 拱北海關表示,對以人身藏匿、物品夾藏等方式逃避海關監管構成走私行為,海關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政府呼籲居民避免在食肆聚集堂食,外賣店生意因此如日中天,愈開愈多,監管及食物安全問題備受關注,雖然外賣店受食品安全條例規管,但主要是食安事件發生後,權限部門根據食安條例追查,目前外賣店毋須申領餐飲牌照,只需在財政局進行商業登記便可開業經營,政府在監管上有一定困難,政府早在2018年提出立法強制外賣店及網購店登記,並在2019年通過法案,加強食安主動監督及執法力度,但兩年過去,法案仍未提上立法日程,再度引起關注外賣店監管及食安問題,敦促政府早日立監管外賣店,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關係到居民切身健康,外賣店不設堂食,主要是配送,大部分沒有實體店,環境衛生、食品品質都難於監管,要追查食品安全,從追溯食品來源、回收食品等,因為沒有實體店,甚至沒有地址,在調查、搜證及執法都存在困難,在民居設置食品加工場,消防和油煙排放等都沒有規管。去年7月,治安警在氹仔一住宅單位搗破一個非法食品加工場,在廁所加工魚食品,每日加工300條鮮魚供應附近食肆,主要是外賣店,事件曝光後更揭發同一外賣店舖址竟有七間外賣店,引發關注外賣店監管及食安問題,促請政府立法規管。 政府早在2016年實施「食品業界登記計劃」登記網上店資料,但只是自願性質,最終效果不彰,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早前在立法會表示,本澳約有1,800多家外賣店,但只有開業登記,而根據市政署食品安全廳網上登記資料,去年11月更新的 「食品業界登記計劃」 已登記網上店資料,只有291間登記,登記資料只有三項,包括商號名稱、商號網址/社交網專頁及食品類別,權限當局未能掌握外賣店食品工場地點、負責人等資料,要巡查亦有一定困難。 政府在2018年已提出建立外賣店和網購店強制性登記制度,規定必須設置實體店,將加工處理食品場所納入相關管理體系,並且不得設在民居及接受權限部門監管,確保衛生及運送過程受符合食安條例。政府曾表示在2020年向立法會提交法案,惜至今仍未提上立法議程。現時市面外賣店愈來愈多,立法規管外賣店有必要性,另一方面亦是對市民健康增加保障。
一名20多歲內地男子來澳賭博期間認識一名同來自內地自稱商人男子,並應商人邀請入住路氹城一間酒店房間留宿一宵,結果被對方盜去合共50萬(港元,下同)現金和籌碼。司警其後在案發酒店附近截獲疑犯,但其聲稱款項已大部分輸光,僅剩下10,000元。 司警表示,被捕男子姓朴,39歲,報稱商人。事主去年12月底來澳賭博期間認識疑犯,至本月2日,疑犯邀請事主到其租住的路氹某酒店房間留宿。當晚兩人賭博後回酒店,全無戒心的事主把一個裝有24萬元現金及26萬元籌碼手袋,隨手放在房間茶几上,睡醒後發現財物不翼而飛,疑犯亦失踪,事主於是報警。 經調查,司警前(18)日在案發酒店附近截獲疑犯,他承認犯案,供稱因輸光賭本後知道事主持有大量現金故向其下手,趁事主睡覺時偷去款項籌碼並已大部分輸光,僅輸剩10,000元現金。司警以「加重盜竊」罪將疑犯移交檢察院處理。 司警拘捕一名自稱商人內地男子,涉嫌盜取在賭場結識一內地男子合共50萬元現款和籌碼。 (梁佩茵攝)
去年10月份,一名本澳男中學生在北區補習社兼職導師期間,涉嫌性侵數名未滿14歲的女學生,被司警拘捕移送檢察院偵辦。檢察院昨(19)日發出新聞稿表示,日前已完成相關偵查,控訴嫌犯觸犯九項「對兒童的性侵犯」罪名,每項罪名可判處最高三年徒刑。目前嫌犯已被採取提供擔保、定期報到及禁止離境等系列強制措施,案件送交初級法院排期候審。 檢察院指出,嫌犯藉於補習社為學生提供輔導之機,多次蓄意用手撫摸或觸碰數名未成年女學生身體的隱私部位,即使被害人躲避或明確拒絶,嫌犯仍繼續實施有關觸摸行為。 其後,經相關被害人向補習社負責人投訴致揭發事件。
年近歲晚,市民需提高保持家居防盜意識。黑沙環中街一高層樓宇發生入屋盜竊案,一名內地男子尾隨住戶混入大廈,其中一個單位僅有一道因損壞可輕易推開木門作「最後防線」。結果賊人有機可乘入屋搜掠,三名事主損失合共16.4萬元財物。疑匪逃回內地,前(18)日下午經關閘再入境時將其拘捕。 司警表示,被捕男子姓農,31歲無業。案情指,三名事主共同租住黑沙環中街一大廈高層單位。去年12月7日,其中一事主發現放在房間櫃桶內包裝好的外幣現金不翼而飛,損失折合共33,000多澳門元;事主隨即通知兩名室友,兩人亦發現價值10萬澳門元名錶及澳門元現金同樣被盜。 司警到場發現案發單位並沒被撬痕跡,深入調查後知悉去年12月6日下午6時許,疑犯尾隨住客進入大廈,乘電梯上樓,約兩小時後離開。司警前日拘捕疑犯,其承認犯案,供稱由於輸清萌生盜竊念頭,潛入大廈樓層後逐一推拉單位大門,恰巧一單位木門因損壞被輕易推開,遂成功入內作案。有關贓物已在內地變賣得到40,000元人民幣。司警以「加重盜竊」罪將其移交檢察院偵辦。 一名內地男子入屋盜竊多萬元財物被捕,司警在其身上搜出2,300港元現金,以「加重盜竊」罪將其移交檢察院偵辦。(梁佩茵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