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近半高中生情緒需關注

青年面對逆境只想「瞓醒先算」

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昨(29)日發布「澳門中學生情緒與心理復原力(抗逆力)研究調查」,結果顯示本澳中學生的心理復原力指數為22.2-22.9分,未達國際標準,近半數受訪者的情緒需要跟進關注,高中生的抑鬱、焦慮及壓力情況顯著高於初中生,只有36%受訪青少年會主動傾訴。聖公會建議持續關注青少年情緒狀況,培育其心理復原力。 【本報記者梁雄業報道】 本次研究自2020年11月起訪問630多位學生,主要了解中學生抑鬱、焦慮及壓力狀況,以及「心理復原力指數」,並關心中學生於受壓時的處境及選擇傾訴對象模式。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服務總監李國豪表示,本澳中學生情緒狀況以焦慮最多,近半數受訪者的情緒得分需要進行關注及跟進。 受訪學生焦慮情況在「嚴重」及「非常嚴重」程度的人數較多,其次為抑鬱,而壓力情況在「嚴重」及「非常嚴重」程度的人數,較另外兩類的少。本澳中學生的心理復原力指數為分,未達國際標準。聖公會建議繼續了解本澳情況,同時為青少年提供增強心理復原能力的培訓及活動。 中學生多數向朋友傾訴 另外,青少年面對壓力時傾向選擇「不直接面對」的方式。聖公會表示過往入校或前線服務時,青少年表達他們會「大被冚過頭」、「瞓醒先算」。是次調查,只有36%的受訪青少年選擇正面面對,主動向別人傾訴。 青少年的傾訴對象以朋輩為主。受訪學生大部分都會找朋友傾訴(75%),而選同學和父母的百分比則是朋友的一半(38%及21%)。在前線服務中,青少年表達「朋友才真正明白自己」,比較少和輔導員及老師去分享,覺得等於「搞大件事」。 培育青少年心理復原力 聖公會總結表示,是次研究中受訪者的焦慮、抑鬱和壓力分數也屬偏高,而受訪學生傾向不會直接找人傾訴和處理。現今青少年大部分時間都用於網上活動和社交媒體,傾向通過網絡發表感受與想法,解決問題,甚至誤將網上觀點視為權威,令人變得不夠客觀,也會讓青少年誤解自己情緒和需要,誤以為自己是脆弱,感到羞恥而錯過了求助和處理機會。 聖公會建議持續關注青少年情緒狀況,了解本澳青少年整體情緒狀況及趨勢;其次應培育青少年的心理復原力;其三應鼓勵青少年建立足夠睡眠習慣,養成健康生活模式;最後應以不同方式手法,讓青少年認識自己的情緒、壓力和精神健康。 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發布「澳門中學生情緒與心理復原(抗逆力)研究調查」結果。 (梁雄業攝) 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服務總監李國豪表示,本澳中學生情緒狀況以焦慮最高,近半數受訪者的情緒得分需要進行關注及跟進。 (梁雄業攝) 聖公會表示過往入校或前線服務時,青少年表達他們面對壓力會「大被蓋過頭」、「瞓醒先算」。(聖工會提供圖片)

30/03/2021
15016

色字頭上一把刀 三男子墮裸聊陷阱

16歲中學生視訊半小時遭勒索兩萬

【本報記者劉凱輝】裸聊勒索案近期頻繁出現,近日連續三名「熱血」男子中招,當中包括一名16 歲中學生,他裸聊半小時後被勒索20,000 元;亦有一名男外僱中招後,被騙徒致電騷擾家人,最終被逼購買近7,000 元點數卡。司警接報展開調查,暫時未有人被捕。 中學生祼聊後被勒索兩萬司警表示,首宗案件發生在本月23 下午6 時,16 歲本地男學生在社交平台被陌生女子添加為好友,其後被邀請視訊通話,雙方裸聊近半小時後,女子突然發來男學生裸聊片段,勒索購買20,000 元點數卡, 否則將影片公開。男學生害怕之下報警求助,事件中沒有金錢損失。 家人遭騷擾 外僱被逼再買點數卡第二宗發生在本月24 日晚上8 時許,任職清潔工的越南籍29 歲外僱,上網認識一名女網友後,雙方展開裸聊,事主不久後收到自己的裸聊影片,先被勒索購買了近4,000 元點數卡。事主以為事件可告一段落,但仍不斷被騙徒要求購買更多點數卡,事主起初不予理會,詎料騙徒竟致電騷擾其家人,事主害怕之下被逼再買3,000 元點數卡予騙徒,之後決定報警。 第三宗案件發生在本月27 日晚上,30 多歲莊荷被一名初相識女網友裸聊後勒索元,他未有匯款,並即時向司警報案求助。

30/03/2021
2980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