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收回原海洋世界及鄰近土地

總面積約19.3萬平方米

特區政府昨(24)日採取跨部門聯合清遷行動,騰空並收回位於氹仔史伯泰海軍將軍馬路及氹仔東北馬路旁合共約193,775平方米國有土地。包括回歸前批出、逾20年未完成發展的氹仔「海洋世界」土地,面積約134,891平方米;以及與之毗鄰的六塊非法佔用的國有土地,面積合共約58,884平方米。 土地工務運輸局昨日發出新聞稿指,是次聯合清遷行動收回的土地包括批給失效土地及被非法佔用土地兩部分,其中批給失效土地位於氹仔史伯泰海軍將軍馬路及氹仔東北馬路旁A地塊(原「海洋世界」的主題公園),面積約134,891平方米,特區政府於2018年12月宣告該地塊土地批給失效;與該批給失效土地毗鄰的B1、B2、B3、B4、C1及C2合共六個地塊則為被非法佔用的國有土地,面積合共約平方米。 土地工務運輸局又提到,上述兩部分土地內均存有多間由金屬圍板及頂蓋組成的僭建物,並放置貨櫃、建材、雜物及停泊車輛等。 局方早前已向相關失效土地的利害關係人發出勒遷通知書,要求於限期內騰空並交還土地,另外亦刊登告示,就被非法佔用的土地展開土地清遷行政程序。鑑於兩部分土地的清遷期限已屆滿,土地內的僭建物、建材、雜物及車輛等仍然存在,故政府採取是次跨部門聯合清遷行動,收回及騰空上述土地,並設置圍欄及告示,避免他人佔用。 原「海洋世界」土地多年來頗受社會關注,該地塊土地於1997年批出,承批人為中華娛樂有限公司,土地利用期限於2001年3月11日屆滿。2018年12月,行政長官以可歸責於承批人的不按合同利用土地,宣告批給失效。隨後,發展商先後就此上訴至中級和終審法院,皆被駁回。

25/11/2020
24295

兩緬甸女外僱假結婚被捕

其一付澳男15萬元報酬

一名緬甸籍外僱女子,付酬15萬澳門元給一澳門男子假結婚以圖取得澳門身份證,在辦理申請手續期間司警接獲舉報調查揭發,同時揭發另一緬甸籍外僱女子與澳門男子假結婚並已取得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司警將四人拘捕,以「偽造文件」罪對四人進行起訴,移交檢察院跟進。 司警昨(24)日在新聞發布會公布案情,涉嫌付酬15萬澳門元與一澳門男子假結婚緬甸外僱女子姓勞,36歲,現時是非永久性澳門居民,報稱賭場賬房員工,其「夫」姓湯,42歲澳門男居民,報稱文員;另一對假結婚「夫妻」為38歲姓池緬甸籍女子,已取得永久性澳門居民身份,報稱賭場賬房員工,其「夫」姓梁,38歲澳門男居民,報稱無業。 兩女任職賭場賬房 司警稱,接獲舉報後展開調查,期間發現案中兩名緬籍女子(勞、池)多年前已經相識,並以外僱身份在澳門工作,隨後池某在賭場認識了「丈夫」梁某,並於2009年結婚,至2018年終結婚姻關係,其「前夫」梁某亦已再婚,但假結婚期間池某成功取得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而案中另外兩名疑犯(勞、湯)於2015年結婚,勞某目前以非永久居民身份在澳門定居。 兩對「夫妻」婚後從未同住 在調查期間,案中其中一名疑犯湯某承認收取了勞某15萬澳門元作為與勞某進行結婚的報酬,其餘三人則否認假結婚。司警亦發現案中兩對「夫妻」從未同住,而勞、池二人則同居連勝街某住宅單位,認為有證據證明三人參與假結婚案件,警方以「偽造文件」罪對四人進行起訴,移交檢院跟進。 李靜儀指現行法律存灰色地帶 近年本澳假結婚問題屢遏不止,立法會議員李靜儀認為現時本澳涉假結婚者均以「偽造具特別價值文件罪」搜證和檢控,在法律角度存灰色地帶,未能準確反映行為本身的性質和對社會的危害。 立法工作多時仍未完成 她稱,當局為針對性打擊假結婚,雖已於2018年擬定的《出入境管控、逗留及居留許可的法律制度》草案中,已建議將假結婚取得居留的行為獨立成罪,而相關草案公開諮詢所收集的意見中,絕大部分意見贊同將假結婚單獨訂定為犯罪,並認為需要加大處罰力度,包括提高刑幅、不可緩刑、取消因此所得的澳門永久性居民資格、訂定專門罪名追究中介。但還有不少意見關注以夫妻團聚為目的的居留審批和假結婚的偵查工作。 質詢立法進度 她建議當局收緊居留政策、訂定更嚴格的審批條件,宣傳假結婚的危害,以及加強跨部門、跨區域的假結婚偵查合作,以達到預防和打擊的目的。她認為有關立法意向具有較大的立法共識,惟立法工作持續多時仍未完成,因此提出書面質詢,有關《出入境管控、逗留及居留許可的法律制度》的立法進度如何,及按現時計劃何時會提交立法會審議,以加強對假結婚犯罪行為的打擊。

25/11/2020
11374

司警破神像藏毒郵寄來澳

拘三菲男女 撿冰毒值85.8萬元

司警偵破一宗利用木雕塑藏毒郵寄來澳,拘捕三名菲籍男女,涉嫌受僱於香港販毒集團在澳從事販毒活動,在郵寄的木雕塑中發現多包冰毒,市值達85.8萬澳門元(下同)。 被捕菲籍男子Tabora,22歲澳門非永久性居民,報稱工人;Aguilar,32歲澳門永久性居民,報稱搬運工人,33歲女子Ballentos,持菲律賓護照,逾期逗留。 司警昨(2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稱,近日收到情報指有跨國販毒集團因應各地防疫措施對出入境限制,採用郵寄包裹方式偷運毒品來澳販賣。司警與香港海關毒品調查科情報交流和聯合調查後,鎖定販毒集團在本澳成員身份資料,並得悉於前天(23日)將毒品從泰國寄到澳門。前日,司警發現有多個木雕塑郵寄到澳門新羅白沙街,及後發現案中第一疑犯及第二疑犯上前取郵寄。司警見時機成熟隨即拘捕兩人,並跟據線索於附近街道拘捕第三名疑犯,懷疑他負責在附近「把風」。 司警發現,從泰國寄來的木雕塑中,有兩個木雕神像及兩個木雕圓筒藏有四小包冰毒,約重260克,市值約為85.8萬元。而第一名疑犯及第二名疑犯均承認犯案,供稱事成後可分別收取10,000元及元報酬,另一名懷疑負責把風的疑犯則否認犯案。三人經尿液檢驗均對冰毒呈陽性反應。司警以「販毒」罪、「不法吸食精神科或麻醉藥品」罪,將三人移交檢察院處理。

25/11/2020
15214

四名中學生涉網絡欺凌被捕

司警籲青少年切勿以身試法

司法警察局上周五(19日)透過「學校安全聯絡網」接獲中區某中學通報,指該校一名女學生疑遭到「網絡欺凌」。近日先後拘捕四名年齡介乎14至15歲的初中生,他們涉嫌在網絡欺凌一名女學生,涉嫌觸犯「侵入私人生活罪」,及後更被女學生學長起訴。四名學生現被移送檢察院偵辦。司警局呼籲青少年切勿作出網絡欺凌行為,以免觸犯刑法。 司警昨(23)日通報案情稱,案發於10月14日,該名女學生發現有人在未經其同意下,偷拍了一張自己容貌的照片,並透過社交通訊軟件分享到同學群組內,當事人亦在有關群組中,隨後該照片引發群組內其他成員進行討論、轉發及嘲諷。 網上嘲諷愈演愈烈 該名女學生後來見事件愈來愈嚴重,遂告知老師,學校馬上透過「學校安全聯絡網」聯絡機制通報司警局關注少年組介入處理。 司警局接報後,在校方協助下先後於11月19及20日接觸到該校一名涉案男學生及北區某兩所學校的三名涉案男學生。四人均承認曾經分享或轉發過有關照片,並嘲笑該名女學生,同時表示因為貪玩而作出上述行為,但均否認是偷拍者。因有關行為已構成「侵入私人生活罪」及女學生的家長提出追究,但基於四人均未達法定歸責年齡,故司警局將涉案學生及有關卷宗移送檢察院偵辦,以及繼續追查偷拍照片來源。 作出欺凌行為或觸犯刑法 司警指出於今年1月至今,包括本案在內共有三宗網絡欺凌案件。警方表示,任何人在發表意見時,都應該清楚了解當中會出現的後果及自己須承擔的責任,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又或者是在互聯網絡上發表不當言論或散布虛假消息,誣蔑、侮辱或傷害別人,均可能會觸犯刑法。 司警局呼籲青少年,切勿作出欺凌行為,以免招來刑責;同儕間應和睦相處,即使意見不合也切勿惡言相向,應主動溝通解決問題。如目睹或不幸遭到網絡欺凌,切勿漠視或啞忍,應儘快將事件告知老師、駐校輔導員或家長,如有需要可向警方求助。 司警籲青少年切勿作出網絡欺凌行為,以免觸犯刑法。(資料圖片)

24/11/2020
30501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