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諮委促建粵港澳大灣區網站

冀市民接收全面資訊

隨著今年初《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澳門作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推動各界和廣大市民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可謂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7)日下午召開平常會議,討論推動本澳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政策措施,並邀請到政發局副局長吳海恩、經濟民生處處長阮建中及交流合作處處長羅景文出席會議。 委員黃位表示,要推動各界和廣大市民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並非易事,需做大量工作,目前應先讓社會各界和市民深入了解大灣區的發展動態。雖特區政府透過不同途徑和渠道,做了大量宣傳推廣工作,但資訊繁多而零散,對於加強市民對灣區情況的了解效用十分有限。縱觀大灣區其他成員城市,在資訊發布上早已實施網絡化和專題化。為此,他認為可參考其他地區經驗,盡快建立對本澳具針對性及適用性的大灣區資訊網站,讓市民盡快接收大灣區的全面資訊。 委員梁安到提出,澳門在參與大灣區建設時,不應只局限於商業方面,也應向文化方面發展, 讓中、葡和土生葡人社團為不同地區的政府工作,以及投資在文化事業上。例如藝術、電影、三種語言的出版物、文化遺產、旅遊和美食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澳門獨有的融合中葡文化特色產品,令本地民營企業受惠。 而在區域合作方面,梁安到表示,澳門具有一定優勢,不僅扮演著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商貿平台,還可以在政府層面以外進行文化交流活動。政府可對民間的區域性交流作更多的鼓勵補助計劃,從而與大灣區相互融入。

08/08/2019
11411

中區社諮委

倡盡快興建筷子基北灣大型蓄水池

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7)日下午召開平常會議。委員李仲言在議程前發言建議政府研究優先考慮在筷子基北灣興建大型蓄水池,做好雨水泵站工程規劃和監督工作以及完善惡劣天氣預警信息發布機制。 李仲言表示,內港北一帶因地勢低窪,每逢暴雨容易造成水浸,遇天文大潮時常出現海水倒灌的現象。為改善有關情況,政府多個部門從多方位開展治水規劃。 近期,有關當局提出在司打口一帶設置南雨水泵站箱涵工程,希望能與擋潮閘及防洪牆等產生協同效應,紓緩內港一帶的水浸問題。他指出,由於該工程的蓄水量相對較低,產生成效有限,再加上現正施工的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再三延誤,恐屆時將會為居民日常出行和商戶正场業帶來嚴重影響。 李仲言建議,目前應優先考慮在筷子基北灣興建大型蓄水池,因該工程的蓄水量大、效果明顯,且在水域上施工,將對陸地居民出行和商戶經營的影響減至最低。同時,他認為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前期規劃不足,工程進度一再拖延且未及時發布有關資訊,嚴重影響區內居民出行和商戶經營,希望有關部門在施工前做好準備和宣傳工作。 至於完善惡劣天氣預警信息發布機制方面,委員何桂誠表示,在熱帶風暴「韋帕」襲澳期間,有關當局雖已提前發布預警信息,惟仍有市民反映未能收到停電安排、交通及醫療等相關信息的詳細資訊,令部分市民在工作及生活安排上未能做足應對。為此,他希望有關當局繼續總結經驗和不足,完善預警信息發布機制,同時仍需加大預警信息發布渠道的宣傳。

08/08/2019
1547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