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昨(6)日舉行口頭質詢會議,多位議員提到本澳應實行全民醫保,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指目前正開展大型調查訪問,將於今年第四季完成,收集本澳市民對參與全民醫保的意願,從而探討澳門實行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衛生局顧問姚嵐回應指,目前澳門是免費醫療制度,18至64歲人士如要就醫,即使沒有醫保,亦保證不會因為缺錢,得不到適當公立醫療服務,她認為目前澳門的醫療保障制度水平優於內地的醫保制度,今次在橫琴試行珠海醫保,是因為可即時使用珠海現成的制度。 另外,議員宋碧琪在會上指,當局應推廣澳人購買珠海醫保。譚司回應稱,衛生部門早已成立專責小組,持續與珠海市的醫療衛生部門溝通,現階段先以珠海橫琴作為大灣區「先行先試」的地區。珠海方面表示,截至7月橫琴共有310名澳門人持有內地居住證,待相關機制運行半年至一年後,再評估政策的成效,並考慮逐步擴大至整個珠
昨(6)日在立法會質詢大會上,有議員再次提出修改政改方案。議員蘇嘉豪表示,現時行政長官選舉未開始就已得知結果,僅為「行一行程序」;議員區錦新則指出,間選行政長官的方式認受性不足,認為制度上是可經行政長官提案,以實行普選制度,不存在中央啟動的問題。 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重申,政制改革需要社會共識,一人一票選舉當然是表現民主的方式,但並不是唯一一種,需視乎現時制度是否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當局會繼續聆聽社會各界意見,持續為政制發展研究改善。陳海帆續指,特區政府成立以來,一直嚴格按照《澳門基本法》、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澳門基本法》的解釋和決定,遵從「四個有利於」的原則,不斷推動政制發展。經過2012年的政制發展,選舉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由原來300增至400人組成;早前舉行的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舉,總投票率達到87.2%,較上屆升逾4.5%,體現出各界別對選舉的積極參與,亦反映出現行選舉制度的認受性。
文化局昨(6)日下午舉行「文化局出席世遺大會工作通報」新聞發布會,介紹上月(7月)出席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的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的情況。發布會由文化局副局長陳繼春、代副局長蔡健龍及文化遺產廳代廳長蘇建明主持。
「海一居業主聯合會」數名代表昨(6)日到立法會遞信,要求立法會啟動檢討「置換房」法律細節,從而解決在《樓花法》之前已納稅、但未及時登記樓花購買者,辦理登記「置換房」資格。 「海一居業主聯合會」會長高銘博表示,數十名在《樓花法》之前已納稅,由於政府倉卒推出「置換房」方案,導致未能及時做分層登記樓花的購買者,被政府視為沒 資格申請「置換房」登記。 高銘博稱,曾走訪審議相關法案的議員均表明不知會出現相關情況,否則不會通過相關法律。他批評是政府「陷害」相關議員,促請立法會檢討「置換房」法律細節。 他又指,有一些業主因不夠住,用夫妻名義購買兩個海一居單位的小業主,只能申請一個「置換房」單位;但沒有註冊而具事實婚姻的人士若購買兩個海一居單位,則可購買兩個「置換房」資格,質疑是不公平。 高銘博認為,「置換房」顧名思義是拆遷補償的意思,應該是「一個都不能少」,政府也需要與業主聯合會商量所有置換的條件和質量、規格、配額、時間表等。
為配合第10/2017號法律《高等教育制度》 的規定,高等院校須符合高等教育法律所載的組織及管理要件,行政會完成討論《澳門理工學院章程》行政法規草案,主要內容包括建議增設校監。校監為行政長官,主要職權為核准及頒授名譽博士學位及其他名譽榮銜,以及主持各項由學院舉辦的活動及儀式。 草案建議增設校董會,負責訂定及執行學院發展方針的機關,成員包括院長、學院的主管及代表、政府代表、校友會代表、學生會代表,以及八至15名被公認在科學、經濟、社會事務、教育及文化領域有成就的人士;主席及副主席從被公認有成就的人士中委任。 澳門理工學院由一名院長、最多兩名副院長及秘書長領導。院長由校董會建議,並由監督實體任免。院長為領導學院學術及行政的最高機關,須向校董會負責。 草案建議設立行政管理委員會及學術委員會,分別負責確保學院的行政、財政和財產管理,以及指導學院的教學及科研工作,確保學術的高水平及嚴謹性。 調整澳門理工學院學術單位組成。學院下設高等學校承擔學術工作,當中包括:藝術高等學校、應用科學高等學校、管理科學高等學校、人文及社會科學高等學校、健康科學及體育高等學校,以及語言及翻譯高等學校。此外,學院按其發展需要,設有獨立學術單位:「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博彩旅遊教學及研究中心、葡語教學及研究中心、機器翻譯暨人工智能應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與學中心、持續教育中心,以及長者書院。學院可開辦及頒授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以及其他榮銜、文憑及證書。工作人員職務上的法律狀況維持不變,並按原職程及職階轉入新架構。草案建議增加11名工作人員,年度預算約增加澳門幣880 萬元。 草案建議自2019 年8 月7 日起生效。
行政會亦完成討論《澳門旅遊學院章程》行政法規草案,主要內容包括:建議增設校監。學院的校監為行政長官,主要職權為核准及頒授名譽學位及其他名譽榮銜,以及主持各項由學院舉辦的活動及儀式。 草案亦建議增設校董會,負責制定及執行學院的發展方針的機關,成員包括院長、學院的主管及代表、政府代表、校友會代表、學生會代表,以及八至12名被公認在旅遊、酒店、教育及文化領域有成就的人士;主席及副主席從被公認有成就的人士中委任。 澳門旅遊學院由一名院長及最多兩名副院長領導。院長由校董會建議,並由監督實體任免。院長為領導學院院務及教務的最高機關,須向校董會負責。 草案建議設立行政管理委員會,作為學院的管理及行政機關,並建議設立學術委員會,以確保學術的高水平及嚴謹性。 調整澳門旅遊學院的架構,學院下設酒店管理學校、旅遊管理學校及持續教育學校,並設三個獨立學術單位:旅遊研究中心、世界旅遊教育及培訓中心、教與學優化中心。此外,還設有兩個實習部門:教學酒店、教學餐廳。 學院可開辦及頒授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以及其他榮銜、文憑及證書。 旅遊學院的編制內人員按原職程、職級及職階轉入新架構的相應職位;以行政任用合同及個人勞動合同任用的人員轉入新架構,並維持其原職務的法律狀況。 草案建議自2019年8月7日起生效
為促進親子關係,加強家長之間交流,教育暨青年局與澳門科學館上周六(3日)下午3時於澳門科學館展覽中心合辦以「探索科普世界」為主題的「與家長有約」座談會,超過60位家長和孩子出席。活動由教青局代副局長江毅、科學館教育及展品總監梁思聰擔任分享嘉賓,共同與家長探討科普教育。 活動首先由江毅介紹教青局重點推動的科普教育。江毅表示,科普教育的核心價值不僅是學習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具備創意思維、多角度思考、與人溝通及合作的能力,以應對未來的各項挑戰。 教青局期望透過各式各樣的科普教育項目,提高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 隨後,梁思聰介紹澳門科學館為親子提供的服務,強調科學館的互動展品富科學性和趣味性,適合孩子通過動手的過程探索科學的知識。梁思聰亦介紹科學館的親子教學活動及展覽的未來規劃,並表示活動將參與教青局的「百分百家長獎勵計劃」,以加強推廣親子互動。
警察總局前(5)日與工聯眾代表磋商,就颱風期間交通安排、僱員颱風期間的工作安全、旅客滯留處理、訊息發布及加強與鄰近地區溝通機制等議題, 進行意見交流。出席人士包括:警察總局局長馬耀權,立法會議員梁孫旭、李靜儀,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副召集人李從正及各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等一行八人。
「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發展委員會」前(5)日召開第四次全體會議,由行政長官、委員會主席崔世安主持。崔世安表示,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實施開局之年,面對新時代區域合作發展的新格局,澳門作為中葡平台,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行政長官稱,為更好對接國家總體規劃,特區政府已在《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基礎上,就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編製附件,涵蓋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各領域的重點工作,當中包括多項涉及中葡平台建設的工作部署,以進一步落實特區參與大灣區的定位和任務。他寄語委員會成員繼續全力以赴、發揮好委員會的統籌作用,圍繞澳門的既有定位和任務開展工作,加快推進平台建設,爭取在新時代新機遇取得新作為,更好融入到國家發展大戰略和大格局,讓澳門廣大市民在中葡平台建設過程中有更多參與感和獲得感,使平台建設成果惠及澳門社會不同階層。 中葡平台建設有序推進經濟財政司司長、委員會副主席梁維特發言時表示,委員會自2016年成立以來,積極推動中葡平台的建設工作,在落實「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上的共識,積極配合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18 項新舉措方面均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其中「中國與葡語國家企業家聯合會」已在澳門註 冊並有序開展工作、「中葡雙語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工作持續推進、「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綜合體」第一期預計可於今年年底竣工等。未來,在《規劃綱要》指導下,澳門將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葡平台的建設也有新發展、新作為,也為明年舉辦的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做好籌備工作,進一步提升澳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地位。
為了促進澳門社會服務界融入大灣區發展,由社會工作局主辦、澳門中聯辦社會工作部協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服務交流活動,本澳業界代表於7 月24 至26 日期間,前往大灣區廣州市及佛山市進行考察交流。 社會工作局副局長韓衛擔任交流團團長,成員包括有中聯辦社會工作部處長級助理吳鋒、社工局主管人員、社會服務機構的服務總監、理監事成員,以及高等院校約共30 人參與。 交流團獲廣東省民政廳和廣州市民政局代表熱情接待,並在座談會上,聽取有關大灣區及廣州市的社會服務情況。雙方亦就恆常工作、服務發展以及關注議題作出深入討論。隨後到廣州市老人院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當地嶄新的安老院舍服務。此外,交流團亦參觀了佛山市南海福利中心及祖廟街道微服務中心,觀摩有關養老、康復及社區服務機構的發展情況;還與佛山市民政局、市委台港澳辦、佛山市慈善會及南海區社工代表等進行座談。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一項重大國策,社工局積極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開展相關工作;透過此行有助加深本澳社服界人員對《規劃綱要》的認識,增進灣區各城市相關領域人員的互動和交流,對完善本澳社會服務政策和實務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鑑和參考,亦為未來大灣區社會福利事業的協同合作建立基礎,共同提升居民的生活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