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會完成討論《電子政務》法律草案。行政公職局局長高炳坤昨(12)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此法案的基礎下,未來將結合已推出的「一戶通」手機程式,實現申請至審批通知的整個流程電子化。法案建議自公布後滿180日起生效。 高炳坤指,有關的公共服務將涵蓋出生、結婚、就業社保等居民人生歷程及與商業相關的登記等,預計今年年底可預備好90項公共服務,未來分兩至三年逐步推動,整個計劃預算約一億元。 他又舉例指,為本澳居民的嬰兒,日後父母便可通過「一戶通」賬戶,加上電子簽註同時申請出生證明、社保出生津貼,免除父母要親身到最少兩處地方辦理。「一戶通」並有導向性設計讓市民知悉相關文件的需要,以及一定程度上自動化判斷申請者是否具審批條件,方便市民同時也節省人員工作,提升效率。 法案指出,公共部門可使用電子方式進行公務通訊及處理文件,包括收發公務通訊及文件,又或透過電子方式作出行政通知,以代替紙本方式。 同時亦可發出電子證明以代替紙本證明,電子證明具有對紙本證明所規定的同等法律效力。 至於在登記及公證機關進行的行為及程序,原則上亦可在統一平台處理,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向司法機關移送的行政卷宗,除非規定以電子方式寄發,否則仍維持紙本方式,即須列印副本或提供紙本證明。
根據《勞動關係法》的規定, 澳門僱員可以有12種合理缺勤,其中《勞動法》中第50條第二款五項規定,合理缺勤可以包括「須向其家團成員提供不可延誤的援助,該缺勤每曆年最多為12工作日」,俗稱「陪診假」,意思即是,當僱員家屬需要緊急援助,其僱員可向所屬公司申請「事假」,以陪伴家屬,但需提交證明。然而法例白紙黑字描述的條文,有多少公司會遵守呢?
非高等教育委員會昨(12)日舉行本年度第三次全體會議。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氣象處代處長劉英偉簡介該局擬推出的「暴雨警告信號」三級制。教青局教育廳職務主管高有財表示,局方因應氣象局新暴雨分級制度而進行上下課措施諮詢,擬考慮在發出第一級(20毫米)暴雨警告信號時,因雨勢影響出行,建議學校可因應實際情況考慮豁免學生遲到;當發出第二級(50毫米)暴雨警告信號時,預計出現水浸及可能引起安全隱患,建議維持現行停課規定;當發出第三級(80毫米)暴雨警告信號時,除採取停課措施,還考慮到雨量累積的情況,會促請處於低窪地區的學校尤須注意防災及相應的安排。 菜農學校校長王國英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為了避免家長混淆造成混亂,建議將來實施時可多加宣傳及使用不同顏色分辨每級暴雨警告信號。至於在豁免學生遲到方面,他表示,本澳下雨期間交通問題嚴峻,理解並贊同該做法,認為是較人性化的處理辦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11)日上午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接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候任人賀一誠,並向賀一誠頒發任命他為澳門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的國務院令。賀一誠將於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當日就職。
位於路環石排灣馬路及田畔街的一幅53,900平方米土地,過去曾被發展商用作興建百米高樓,引發社會爭議。廉政公署於去年2月發布調查報告,人們才發現該幅土地根本是國有土地,發展商從業權人手上購入的土地實際只有幾百平方米。經過一年半的時間,特區政府昨(11)日展開跨部門聯合行動,騰空並收回該幅土地,未來將做有效利用。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11)日上午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向賀一誠先生頒發任命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的第719號國務院令。為此,行政長官崔世安對賀一誠獲得正式任命致以熱烈祝賀。 行政長官辦公室昨日發出新聞稿表示,自澳門回歸祖國以來,賀一誠分別擔任國家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多項重要公職,一直秉持愛國愛澳的精神服務國家、服務澳門,其付出的努力和所作的貢獻有目共睹。賀一誠高票當選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反映澳門社會各界對他的廣泛認同和支持。崔世安和特區政府相信賀一誠先生就任後,一定能團結帶領澳門特別行政區新一屆政府和澳門社會各界,立足於澳門特區20年的堅實根基上,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譜寫「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新篇章。 為了全力協助賀一誠籌組新一屆政府,行政長官崔世安已作出批示,各司長辦公室、公共部門和實體應在其職權範圍內,全力向第五任候任行政長官提供所需支援,尤其在人力資源、物資和後勤方面作出全面配合及相應的臨時調撥。因執行批示所產生的開支,如不屬各司長辦公室、公共部門或實體的職權範疇,由行政長官辦公室的預算承擔,或由財政局為此而調撥的款項支付。相關行政長官批示將於今(12)日刊登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
首屆「澳門大學生就業實習雙選會」昨(11)日在澳門大學舉行,吸引近100間來自大灣區的企業參與,希望吸納本澳人才。有本地學生表示,自己會參考本澳與內地的企業,希望獲得合適職位,薪酬不是首要考量,更關心未來發展與經驗。 澳大副校長蘇基朗稱,今次活動提供超過2,000個工作和實習機會,為灣區內的用人單位與全澳大學生打造直接的就業配對平台。就讀大學四年級會計系的蔡倩晴表示,今次到雙選會希望尋找合適工作機會,目前會以大學本科即會計範疇為目標,被問到如何在本澳或內地企業中取捨,她表示現時初投身社會,薪酬不是首要條件,如果兩間企業提供相若的條件,會選取規模較大、前景較好的企業。(梁燦旭攝)
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和澳門青年研究協會昨(11日)發表「2019澳門中學生升學意向調查」結果。調查顯示逾1,100名受訪的高一及高二學生中,近40%選擇往內地升學,選擇留在澳門升學的有25%。 調查於今年6月圍繞高一及高二級學生進行,經分析來自本澳11所學校、共1,128份有效問卷後,顯示逾90%中學生選擇畢業後繼續升學,當中想往內地的學生有38.7%;留在澳門的有25.2%;往台灣的有4.9%;想去香港的有0.5%。調查機構表示,與2014年的調查比較之下,以往學生更傾向在本澳升讀大學,其次是台灣再到內地;而現在內地已經取而代之成為首選。機構認為情況的改變主要與內地高校增加保送生名額、其教學質量及大學環境提升等因素有關。(吳泳欣攝)
第五期「澳門社區工作者陝西體驗式研修計劃」(下稱:研修計劃)開班儀式暨澳門延菁社成立典禮於昨(11)日下午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張榮順、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賀定一及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等出席。 賀定一致辭時表示,研修計劃旨在幫助本澳社區工作者拓展眼界、提高能力及增進團結,通過課堂教學、現場體驗、社會實踐等方式,增進了對國情的了解,加深了對內地社會工作的認識。吳志良則表示,研修計劃開展以來,取得很好的效果,參與學員都認為收穫頗豐,希望新一屆學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極傳承弘揚延安精神。第五期研修計劃將於9月17至28日在延安、銅川、西安三地展開。(林嘉欣攝)
社工局局長黃艷梅昨(11)日透露,爭取今年內開展照顧者津貼先行先試規劃方案,希望今年底有方案,明年首季諮詢持分者,並於明年下半年推出。但她強調,先行先試對象是長者、殘疾人士還是長期病患者,局方要聽取持分者意見,謹慎研究,照顧者津貼先行先試會以特別方式推出,無需等待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