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老齡社會」推展「活躍老齡化」

澳門65歲或以上長者人口持續上升,根據統計暨普查局2017 年期末人口統計資料顯示,本澳整體長者人口(65歲或以上)共68,900 人,佔總人口比例10.5%,預測到2036年,本澳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20%,步入「超老齡社會」,屆時本澳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位是65歲或以上長者。隨著生活質素提升及醫療技術進步,本澳居民平均壽命已進一步升至83.3 歲。 為應對澳門將進入老齡化社會, 政府制定俗稱《長者法》的《長者權益保障法律制度》法案,並於本月7日在立法會細則性審議及表決通過,前天(20日)刊登在《特區政府公報》,將於90日後生效。法案整合所有涉及長者權益制度,旨在讓人人皆有敬老之心,關懷及支持長者,構建老有所屬、老有所為、老有所養共融社會,法案並規定社工局在法律生效後第三年製作執行情況報告。 本澳長者生活在物質上不缺, 但在精神健康上支援仍有待加強。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或缺元素。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身體、精神及社會適應各方面良好的一種狀態,而不僅是指沒有生病或體格壯健,並提倡「活躍老齡化」(active aging)概念,增進長者生活品質,盡可能促進健康,社會參與及安全等。 澳門沒有設置法定退休年齡,《長者法》法案定義長者為65歲或以上人士。隨著生活環境改善和醫療進步,澳門人壽命不斷延長,65歲仍是壯健之年,不少長者都期望能繼續發揮能力,按自己意願能繼續工作及參與社會。 休閒活動、進修研習、再就業或志願服務、都有助維持長者精神健康,學習更是達成「活躍老化」的關鍵要素、維護個人健康不二法門,也是促進長者參與社會因素及獲得社會保障良方,鼓勵長者終身學習非常重要,從而建構「活躍老化」的學習社區,但本澳為長者提供教育的學位求過於供,學額未能滿足長者終身學習需求,當局需加強長者終身學習工作。 過去長者訴求大多數集中在醫療、社會福利等方面, 但本澳人口壽命及教育程度提高,一些身體與精神均健康,具專業知識及經驗的長者日漸增多,長者訴求更多趨向豐富晚年生活或有意繼續服務社會,各有關方面應攜手合作,協助長者參與社會工作,完善軟硬體配套,針對地推出長者再就業支援計劃,提供職業生涯規劃、培訓、課程、轉介等服務, 協助長者投入勞動市場,推動長者就業社企,鼓勵並嘉許聘用長者企業,令有意及條件許可長者可繼續投入勞動市場,讓銀髮族得以繼續投身社會工作,善用他們的知識、經驗,繼續服務社會,推展「活躍老齡化」。

22/08/2018
36398

騰訊仍是持續進化的神話嗎?

「股王」騰訊(00700)第二季手遊收入按季大跌19%,連跌兩季,主要歸咎於《絕地求生》未能順利在內地展開變現;季度純利更出乎意料按年跌2%至178.67億元,13年來首現倒退,遜於市場預期。市場擔心騰訊遊戲業務商業化緩慢,加上傳內地暫停新遊戲審批,再者,一些新興視頻如「抖音」大受市民歡迎,都對騰訊視頻及其通訊平台構成壓力,導致股價從3月中高位470元,至昨日累跌25.5%至350元,巿場開始懷疑騰訊能否繼續保持「股王」地位。 內地互聯網產業已有超英趕美跡象,其中最能反映中國互聯網崛起過程的企業,當屬創造微信的騰訊,而其創辦人馬化騰,更是最關鍵的「改變倡導者」(Change Agent),馬化騰以獨特的互聯網思維,催化組織靈活的應變能力。例如,馬化騰一反工業製造講求精確及效率,容忍失敗,允許適度浪費(鼓勵內部競爭),比方說騰訊內部曾經有不止一個團隊,同時研發手機通訊軟體,即使最後有研發團隊在內部競爭中失敗,但這可理解為「內部試錯」,並非冗餘就是浪費。 尤其在這一波行動裝置革命浪潮中,微信席捲整個大中華的人與人之間資訊流。由於物與物、機器與機器的資訊流才剛崛起,這個領域的大數據分析與深度學習,是產生跨領域的人工智慧。由於大中華人口全世界最多,微信等於掌控了全球最大族群的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資訊流。而且軟體服務有正向回饋的「網路效應」與「鎖定效果」,使用者一旦成群結隊習慣之後,不會輕易移轉陣地。在此情況下,馬化騰的微信通訊軟體其實就是「道路」;握掌這條路,誰就握有核心商流。 不過,馬化騰也並非沒有危機,這就是未來,而人工智慧時代是未來。相對其他競爭者,騰訊已坐擁發展人工智慧的優勢。旗下的產品與服務價值已全面滲透使用者的食、衣、住、行,自然能取得海量數據。單以微信為例,其活躍賬戶數就高達8.5億。騰訊深入使用者生活的策略,也是為發展人工智慧作鋪墊。騰訊未來能否保持「進化」引領人工智慧的風潮將成為公司能否在晶片運算速度的能力及演算法的深度學習再上一層樓。

21/08/2018
20915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