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宗部署十年「假結婚」

劇情雖荒誕 手續卻合法

一張澳門居民身份證到底對內地人有多大吸引力? 治安警近日接連揭發的兩宗涉及內地人「假結婚」個案,都經過長達十年的精心部署,為的就是一張千金難買的澳門居民身份證! 治安警於本周二公布,一名已與前夫離婚的本澳林姓婦人,十年前在珠海遇上比自己年輕28歲的21歲湖北「中鮮肉」楊男。兩人迅速發展關係,並在湖北結緍,小楊在林婦安排下持探親簽證來澳,長期居住在林婦位於氹仔的髮型屋內,不但包吃包住,老闆娘林婦每月還給他發放5,000元零用錢。 直至去年底,小楊向當局申請澳門居民身份證,兩人年齡差距引起身份證明局懷疑,要求治安警介入調查。治安警發現小楊與林婦未住在同一單位,小楊最終供稱是林婦承諾幫助申請澳門居留權,才答應結婚來澳。 女子離完嫁 離完再翻嫁另一宗情節堪比電影劇情的「假結婚」案件,案中姓李內地女子,2007年與內地男子「大李」離婚,同年同月與澳門男子「小李」結合,2011年帶同一對子女來澳定居,2014年取得澳門居民身份證,隨即與「小李」離婚,同年再翻嫁「大李」,再申請「大李」來澳定居。 身份證明局於去年核查李婦、「小李」、「大李」三人的婚姻關係時,懷疑李婦藉「假結婚」來澳定居及獲取澳門居民身份證,於是要求治安警協助,突擊調查三人,遂揭發案件。 未成年子女來澳定居有辦法根據法例,只要符合本澳第4/2003號法律與第5/2003號行政法規的相關規定,基本上和澳門居民結婚的人,都有權利透過治安警察局出入境事務廳申請「居留許可」,經審理獲批給「居留許可」後,當事人方可憑該廳所簽發之《居留憑單》或《居留證明書》,向澳門身份證明局辦理澳門居民身份證。 至於澳門居民在外地所生的未成年子女申請來澳定居,應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監護人或其代理人,向澳門特區行政長官提起,並向治安警察局出入境事務廳居民事務警司處遞交,或證明其已具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的憑證,如未成年人的父或母任何一方並非為澳門居民,則需遞交非澳居民一方的聲明書,聲明其同意未成年子女跟隨另一方來澳定居。

25/01/2018
37689

文化局評「渡船街」非文物建築

規劃圖城規會退回工務局再設計

城市規劃委員會昨(24)日舉行會議,其中一項議程討論渡船街1號A規劃條件圖,由於昨日提交城規會的規劃條件圖建議,是吸納了文化局2012年或2015年的非約束力意見,現時文化局已對該建築物沒有意見,城規會決定將規劃條件圖退回工務局。城規會副主席梁竟成建議,工務局應重新制定新的規劃條件圖再提交城規會討論。 渡船街1號A業權人早前向工務局申請規劃條件圖,工務局參照文化局意見發出的規劃條件圖草案建議,保留及按原來的外牆和屋頂修復現有建築物,維持樓宇外的開敞空間及保留圍牆,毗鄰渡船街聯華大廈的小建築物則可改建為M級樓宇,即樓高20.5米。工務局按《城規法》規定,公示這份規劃條件圖草案,收集市民意見,公示本月12日完結,昨日提交城規會討論。 渡船街1號A在2013年時被工務局叫停拆卸工程,繼而又稱因為樓宇質量及結構問題再度動工拆卸,後來文化局曾把渡船街1號A列入待評定文物清單,拆卸工程亦剎停,2014年10月文化局就此個案啟動文物評定程式,到2016年5月文化遺產委員會大比數認定渡船街1號A未達到文物標準,否決進行評定。 城規會委員陳德勝昨日在會上形容事件對發展商做成極大損害,麥瑞權則關注該處的衛生問題,又認為該處建築物影響街道外觀,希望政府明確表明是否能清拆。 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表示,渡船街1號A經文遺會討論,沒有被評定為文物建築,其不受文化遺產保護法的規管,故工務局可自行按城市建築法律法規去規範其建設發展或制訂其規劃條件。

25/01/2018
31024

扶持特色商號

傳承美食文化

「2018 年澳門美食年」日前正式啟動,向世界展現澳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創意城市網絡「美食之都」的魅力和創意,相信可為澳門帶來不少發展機遇,尤其是促進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過去有不少聲音討論澳門成為「美食之都」後,如何將美食發揚光大,雖然政府強調要將澳門獨特的美食文化傳承推廣,近月有關美食的推廣一直密羅緊鼓進行中,但談到傳承,是否又那麼容易呢? 澳門在去年10月31日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創意城市網絡(UCCN)美食範疇新成員,成為中國第三個獲評定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的城市。澳門將按序推行四年建設「美食之都」的工作計劃,讓城市以美食作為動力促進本地文化保育。其中「2018澳門美食年」是四年建設計劃其中的重要部分,重點工作包括舉辦澳門國際美食論壇、亞洲五十最佳餐廳頒獎禮,延伸出《論區行賞》美食路線進而推出深度美食遊路線等。 特區政府現階段提出的工作,不少都著墨推廣本地飲食文化,以今年作為美食年展開系列宣傳,推動旅遊業發展便是一例。事實上,美食旅遊逐漸成為新興的出遊模式,旅客以享受和體驗美食為主,近年不少澳門食肆因應旅遊業發展的勢頭,定位、價格均偏向遊客為主,逐漸脫離市民日常生活,居民參與度減少,或多或少亦會限制澳門美食的發展。同時,本澳美食坐落於各區街頭小巷,亦因旅遊業的發展,面臨人力資源緊張、租金高昂的局面,很大程度壓縮了中小企的發展空間,若不解決此問題,如何談得上「傳承」?近年已有不少特色老店因租金、後繼無人等因素而相繼結業,政府必須推出措施,協助保存維護傳統店鋪。 成都在數年前申報成為「美食之都」後,市政府投入很多精力和資金在打造「美食之都」上,每年亦有資金扶持老店,讓值得保留的特色美食商號可有經費傳承下去,澳門的美食與自身傳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或可借鑑成都「美食之都」打造過程,結合自身特色發展。

25/01/2018
14689

特首肯定澳門葡英傳媒作用

是多元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行政長官崔世安昨(24)日指出,本地葡文和英文傳媒是澳門多元文化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和不同文化間的和諧共存發揮著重要作用。 行政長官昨日宴請本地葡文及英文傳媒負責人,在致辭時表示,澳門是中國近代史上形成時間較早、持續時間較長的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經過長期的歷史演化,形成了澳門當今具特色的多元文化社會格局,本地葡文和英文傳媒正是這一多元文化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續稱,特區政府高度尊重澳門居民享有的言論、新聞和出版自由,重視新聞界反映的意見和建議。特區政府必將一如既往大力支持本地傳媒的各項新聞業務工作,使新聞工作者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充分發揮政府與市民溝通渠道的功能,為公眾提供多元化的資訊服務,共同為特區建設與發展作出貢獻。 崔世安特別提到,過去一年是澳門克服困難、經受歷練的一年。特區政府與廣大市民團結一心,努力奮鬥,經歷了超強颱風的正面吹襲,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無法動搖建設澳門美好家園的初心和意志;在深刻吸取教訓和全面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必定奮發努力,迎難而上,勇往直前。 他又指出,澳門經濟過去一年保持基調穩固的良好態勢,繼續善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同時穩步推進「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建設。 展望新的一年,行政長官對澳門特區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政府將以廣大澳門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認真落實各項施政方針,把澳門建設得更加美好。

25/01/2018
14787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